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物流管理 > 硕士论文: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硕士论文: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0-09-21 15:17 | 栏目:物流管理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0-09-21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物流管理文章《硕士论文: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技能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众多功能之一,与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结构科学、合理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保障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高职教育不仅要在人才培养数量上满足市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在培养结构上实现合理化,以达到满足市场上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第一章  绪论 

  运输是市场经济必须的环节,物流则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交通物流业已从为社会提供传统单项服务(如运输、分类、配送、仓储、等),延伸到以信息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综合物流服务,成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最新发展趋势的重要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则是世界经济中一个年轻的产业,自 2001 年加入 WTO 以来,外资和外企涌入我国,企业竞争加剧,企业开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业受到关注,物流产业迎来了它的春天。因此对能够提供优质物流服务的专业技能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1.1  研究背景
  物流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商品交换而出现的,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以及商品生产及交换的发展,物流作为重要枢纽连接了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各行业、各部门、各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经济进入新时代,一是大批量及高效率的生产,使得一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新功能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份额扩大。二是第三产业比重增加,运输、金融业、旅游、等服务比重上升。三是经济全球化,跨国经济、资本流动,采购、生产、销售全球化,使商品在数量和品种上丰富多样,经济社会的矛盾焦点由扩大生产数量转为如何让让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费用进入消费领域。加之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企业集中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业务,而把其他资源和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公司。通过专业物流降低其过高的流通成本,获得更高利润。于是,物流成为现代国民经济中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物流现代化才能实现社会资本最优化,使社会商品价值最大化。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以每年 16%~25%的速度快速增长。从宏观上来看,现代物流业通过其专业化服务,从整体上改变经济运行的方式,优化了资源配置,调整了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作效率,减少企业库存,降低库存占压资金,加速资本周转。另一方面,从微观上来看,现代物流的多式联运等方式,减少了物资损耗,物流过程中的物耗至少可以减少几倍,实现了流通成本的降低,促进企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2  研究目的意义
  清华大学的陶经辉,张晓萍等对美国、日本等国的物流产业增加值和产业人才状况的相应数据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预测出 2011—2025 年各年度我国物流人才需求量,如图 1-1 所示。
物流人才需求量
  而据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2 年,全国物流人才的缺口达 600 万人。在沿海地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每年以年 15%的速度增长。据数据显示,  2005 年—2012 年我国物流行业平均每年吸收从业人员达 104 万。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行业领域每年需要新增就业人员约 130 万人,其中85%是一线操作技能岗位,年需要新增一线操作技能人员约 110 人,而目前国内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人数约 40 万,远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9 月 22 日在成都举行的2011 年中国职业教育与物流行业发展对话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任豪祥做出上述表示。从需求岗位来看,物流业的发展大多侧重于港口和公路运输、仓储、采购、配送等方面。(数据来源于中国交通协会统计数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物流专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较多的行业之一。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物流专业教育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截至 2011 年初,我国已有 410 所大学、824 所高职院校和 2000 多所中职学校开设了物流专业,形成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博士分层次物流教育体系。根据抽样调查显示,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率在 90%以上,是就业前景最好的专业之一。具体见表 1.1 所示。
物流人才需求比例调查表
  从表 1.1 中可以看出,物流技能型人才现已成为我国紧缺人才之一。因此,培养高端技能型物流人才、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高职教育的主要职责是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承载着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各类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一方面为社会各岗位培养后备力量,推动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也解决人民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物流教育问题在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国家扶持政策、办学院校的积极改革以及社会行业的密切协作等等,多方面的努力使得物流教育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有许多高职学院开设了物流专业或相关专业方向。2001 年 8 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了“第一届全国高校交通高职物流教学研讨会”,会议提出要“启动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并向国家教育部递交了《关于恳请恢复物流专业设置的请示》报告,建议恢复“物流管理”专业。鉴于国内对物流人才的迫切需求,当年教育部批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目录外专业开始恢复招生。但目前对高职层次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还不深入,高职院校的物流人才培养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就业定位不准,劳动力供给与企业需求相脱节;专业建设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实践环节。因此,我国高职院校要如何建立一个完整的、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同时对于改善我国不用地区物流教育发展的差异和不合理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基础理论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办学规模快速增长,布局逐渐合理,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管理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提供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技能人才的使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向,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在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对技能人才需求数量的上升,使得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加快高职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对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作进一步的探讨,对培养方案做出修订,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办出高职的特色。
  2.1  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
  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概念界定非常多,我国很多学者都对其下过定义。1998年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周远清同志曾对这一概念做出过阐述,他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综合来讲,目前学术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共有五种:方式说,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组织方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方案说,认为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可供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中借以进行操作的既简约又完整的实施方案;过程说,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实质上为人才素质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实施的综合过程和实践过程;要素说,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培养目标、教育制度、培养方案、教学过程等要素的组合;机制说,认为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各级各类教育根据不同的教育任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形式及运行机制。我们可以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它是一系列构成要素的有机组合,表现为持续和不断再现的人才培养活动。”它是以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思想,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一系列运行机制、评估方案,采取的科学的系统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教育的过程。目前对社会人才分类时,比较普遍的方法是从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出发,将人才分为四种类型: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不同类型的人才由不同类型的教育来培养。不同教学层次所建立的教学模式是不同的。高等院校重点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理论型、专家型、研究型物流人才,而中等专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则主要培养拥有一定物流专业知识的技术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学术型人才的任务是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并将其成果表现为科学原理。工程型人才的任务是把科学原理演变为设计、规划和决策。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技术的应用和运作,他们和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都是实施已完成的设计、规划和决策并转化为产品,都需要一定的理论技术和经验技术,区别在于技术型人才以掌握理论技术为主,而技能型人才以掌握经验技术为主,新近产生的智能型操作人员,实际上属于技术型人才。
  2.2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作用
  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出发,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教学理论不断的充实、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我们可以总结出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两方面作用。第一,它是由教学经验上升到教育理论的转化过程。人才培养模式来源于实践,它不仅是对教学实践中某一类有效的具体教学活动的优选、概括和加工,而且包括有一定的预测和设想,以提示原型中的未知成分。第二,它是教育理论向教学实践的转化环节。相对于理论而言,教学模式是在更具体的层次上对理论的建模,其中包括可供达到某一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和实施的程序、方法等,对教学工作者在设计和组织具体教学活动方面具有咨询服务的功能。个别的教学经验,经过逐步的概括、系统的整理可以使它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而进一步提高到理论。随着概括层次的提高,运用范围的扩大,人才培养模式还可能由小型的、层次较低的理论逐步概括发展成完整的、层次较高的理论。所以,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既有丰富和发展教学论的理论作用,又有指导现实工作的实践作用。在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之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联系作用,可以认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既是客观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也是教学论研究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承担培养物流人才重任的主体,要想培养符合经济市场要求的合格人才,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特点及毕业生面对的地域和市场对物流人才规格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突出自己的特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 2006 年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采取措施培养占技能者 25%以上的高技能人才,以适应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因此研究符合我国相关行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体,承担着向社会输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具备精湛专业技能,能够解决生产、服务难题的人员。1998 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给出最为完整、简要,并为全世界企业及协会所参考及引用的物流中定义物流为“现代物流是供应链程序的一部分,针对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的流通与储存,从起源点到消费点进行有效率及有效果的规划、执行与控管(即管理),以达成客户的要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物流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学科。物流产业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还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还需要大量的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因此面向不同岗位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 21 世纪物流高级人才、物流操作人才以及指导与推动我国物流企业、企业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物流教育可以说起步于 2001 年末,起步时间较国际较晚,尤其高职高专物流教育起步更晚。物流教育的培养模式研究与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存在严重的滞后与不配套问题,加之社会各种非正规组织为了盈利目的,办起了各种物流培训班,但根本没有从人才培养角度对物流人才进行系统的培养,这使得其培训出来的物流人才根本达不到市场的需求标准,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进一步加剧了物流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这时,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第三章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3.1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及优势 
  3.2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规格 
  3.3  教学手段与方法 
  3.4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3.5  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3.6  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3.7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考核标准 

  第四章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培养模式

  4.1  知识、能力、素质教育模式 
  4.2  实施资格证书制度 
  4.3  学校、企业、政府三者结合的培养模式 

  第五章  陕西某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本方案

   5.1  招生对象与学制、学习形式 
  5.2  培养目标、定位 
  5.3  职业面向与工作任务能力分析 
  5.4  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 
  5.5  毕业要求 

  6 结论与展望

  专业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任务,培养模式是学院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皆顾、略有侧重、突出实践教学、重视技能培养。充分体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色。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依据物流管理人员国家的职业标准及市场考察和调研情况,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确定培养学生三大职业能力(基本素质能力、专业素质能力、专业拓展能力)。
  6.1  研究结论
  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职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基础上,从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规格,教学手段与方法,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考核标准方面对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做出论述,提出了高职高专物流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教育模式,资格证书制度教育模式,校企政三者结合的培养模式,为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物流应用性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模式做出研究,为提高适应物流教育大众化的要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在一段时间内,高职高专都将以技能培养模式作为一种长期的培养目标,并将在此基础上,对人才素质加以注重,培养出技能和素质全面的物流人才。第二,物流资格证书今后将成为技能考核的标准,并成为物流人才从业的资格之一,是物流人才发展的趋势。
   6.2  研究展望
  尽管本文对物流高职院校培养模式做了一定的研究,但受作者学识水平所限,研究难免挂一漏万,不能完全反映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所提出的思路或建议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不断完善。今后高职教育还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是在工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对各种专业人才及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成为新的教育形态的动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发展继续教育注入强大动力,使得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泛在学习”的冲击。二是今后如何在“泛在学习”影响下,找准高职院校的定位及培养模式将成为研究方向之一。三是如何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能否将原来的校办工厂模式加以改进,融入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实训模式中去。作者也希望以此论文为契机,结合自己的管理实践,认真学习、钻研,争取在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上有所研
究。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硕士论文: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物流管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