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三角地区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决定了高校需要构建既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又适应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人才培养要求的物流模块化课程体系。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物流管理人才知识能力结构及培养目标定位,提出基于一个专业、四个培养方向、四个就业导向的大平台多模块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并对“基础平台模块课程、专业必修(培养方向)模块课程、专业选修(就业导向)模块课程”三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长三角 物流管理 模块课程体系 能力结构
现阶段,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已受到国内外众多大学的充分关注。模块化课程体系是由若干教学目的不同且各自独立的课程模块构成,不同的课程模块教学目标既有差异性,相互之间又具有互补性。每个课程模块又由多门修读要求相近的课程组成,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关联并且存在明显的学科逻辑或先后顺序关系,因此,随着教学目标的调整,课程组成也将随之调整,进而形成新的课程模块并同步实现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调整、更新。笔者认为,课程模块组合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基础学生的需求,拓展了学生的选择性学习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课程模块可根据专业服务面向和学生就业去向的变化形势适时进行删减、增设和重组 , 使得模块化课程体系具有较好的柔性和较强的灵活性。[1]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以长三角地区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分析为切入点,基于物流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来探讨并构建面向长三角地区需求的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一、长三角地区物流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教重点放在知识、素质、能力的培养上,笔者调研了长三角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主要通过专家访谈、对高级物流人事主管问卷、资料整理及文献综述等方式长三角地区需求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体系构建研究彭 勃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得出物流人才需求状况。本文从三大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 即第三方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生产企业物流人才需求、第四方物流人才需求 , 力争多角度、全面地分析出目前及未来长三角地区物流人才需求实情 , 为我们有针对性培养物流人才作好准备。现阶段,长三角地区物流人才需求表现出以下特征:首先,长三角地区是推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贡献区,化工、冶金、能源、装备制造业等产业是未来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点。从长三角地区港口物流企业的服务对象来看,物流企业的服务产品主要为集装箱、大宗散货等,作为派生性需求,港口物流服务的需求总量与产业发展特征及对内、对外的贸易关联度等宏观经济发展要素相关联,长三角地区对船代、货代、报关、报检等口岸物流岗位的人才需求旺盛。这些岗位要求从业人员掌握港口物流、海洋货运领域的相关知识,具有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其次,从长三角地区物流业人才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在今后一段时期,物流企业除仓储、货运代理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以外,熟知物流运输方案设计与优化、运输成本控制分析与预测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运输物流高级人才将更加缺乏。第三,长三角地区物流企业人才的需求增加点将体现在第三方物流营销人才、物流规划咨询人才和物流研究人才方面。物流营销要求物流专业学生能够运用物流知识进行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营销;物流规划咨询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渊博的知识,具有物流科技创新能力,并且知识面较宽,对于物流系刚毕业的学生而言标准偏高。第四,通过调研发现长三角地区物流企业招聘人才非常注重个人综合素质、能力和敬业精神。一些货代企业要求业务人员有非常好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如社交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很多物流企业经理都反映学生掌握多少专业知识是次要的,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最重要的,因为很多人毕业后不一定都从事与所学专业完全相关的工作,但只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同样是物流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物流管理人才知识能力结构及培养目标定位
1. 知识能力结构定位
基于对长三角地区物流人才需求情况的分析,长三角地区大学开设的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更应侧重于培育学生港口物流运输管理和国际货运管理能力,这样的知识能力结构定位并不意味着把专业功能变窄,使学生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降低,而是突出学生在专业方向上具有比较专一的组织管理能力。学生不仅具有物流运输管理、物流系统优化和仓储理货等理论知识和管理能力,还要了解港口,公路,水运知识,掌握物流业的仓储、配送、分拣和理货操作流程,熟悉海运、报检、国际贸易等相关知识。本文研究认为,港口物流管理本科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的逻辑体系如下:第一,了解物流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物流系统设计方法;第二,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运用物流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高尚的品德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力。第三,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在物流领域内的业务对外交往的基本能力;第五,熟悉我国物流经营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世贸组织的国际公认准则及国际惯例;第五,了解物流及管理的发展动态及新技术对物流管理的影响;掌握经济学与运输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海运、港口等方面的知识及其管理方法;第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有一定的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 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上述分析,长三角地区物流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了解人文、海洋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仓储与配送、运输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港口物流、国际物流、生产物流及物流营销领域管理与决策方法,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有良好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以及行为素质,适应长三角地区生产物流、港口物流、商贸物流以及第四方物流管理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能在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各类港口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企业以及相关生产企业、商贸企业从事物流管理工作。
三、物流管理本科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课程体系设计的主线必须基于物流管理人才知识能力结构定位,以满足长三角地区物流企业高级管理岗位工作标准为目标,来强化学生物流管理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按照一个专业、4 个培养方向、4 个就业导向的专业布局,采用大平台多模块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构建“以基础平台模块课程为基础、以专业必修(培养方向)模块课程为核心、以专业选修(就业导向)模块课程为支撑”的三位一体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人才能力结构与培养目标,经长期的研究与实践探索,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内
容如下:
1. 强化专业必修核心课程模块
基于长三角地区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将仓储与配送、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管理学、现代物流计量方法、供应链管理等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并做好与课程相对应的技能的训练。
2. 加强港口物流、国际物流、物流营销及生产物流领域的就业导向课程模块
首先,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减弱,长三角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量已明显反弹,国际物流人才的需求明显紧缺;另外这类人才掌握的技术技能也是其他方向人才所必备的。综合前面的分析,应加强港口物流学、国际货运代理、港口物流调度、航运管理等课程。其次,随着物流业发展向纵深推进,物流企业间的竞争必将在客户争夺上展开,随之利润也将下降,此时物流成本的控制也将趋向精细化。因此,物流营销、物流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再次,长三角地区生产型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呈较快发展趋势,这点从我校物流专业 2009 级学生顶岗实习情况也可看出;不少生产型企业已经开始对原材料集中采购按需配送,对产成品的销售也开始进行区域集中仓储、配送;基于此,采购管理、生产运作课程的开设也已成为必然。这样的课程体系设计内容更加突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更加体现教育的个性化,通过充实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数量,进一步加大课程重组、整合和优化的力度,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谐调发展与综合提高,增强物流管理本科学生对社会就业的适应能力。
四、结语
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长三角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社会经济的发展直接拉动了物流量的持续增长;而产业集聚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又同步派生更多的港口物流需求。长三角经济发展需要一大批物流人才,培养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高水平物流管理人才队伍已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首要任务。长三角地区高校的物流专业需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方法和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框架,建构完整的、适用的课程模块,以培养地区经济建设所需的紧缺型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中华,论新世纪高校课程改革趋势[J]. 煤炭高等教育 ,2002(6) .
[2] 潘波 , 基于区域物流人才培养的课程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09(7 ).
[3] 黎继子 , 纺织服装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探讨 [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8 (1) .
彭 勃
网为您提供的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需求物流管理特化模块化系统建设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超市物流管理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