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建设项目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 设计思路 不良信息预警 人员素质
随着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建筑市场的发展应该与国际接轨,以适应现有的市场竞争机制,这就需要建立符合信息化时代需求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早在 2011 年 5 月 18 日,住建部就在已经印发的《2011 - 2015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提出 :“十二五”期间,应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并加快建筑信息模型 (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推进工程造价信息化。
一、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工程造价工程计算的详细规划和工程项目编码,如 2010 年出版的《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2011 年造价员工程量清单项目编码》等规范制度,要求各省、市、自治区造价管理部门和商业公司不仅要严格遵守国家制度规范,而且要建立以部门或地方为主体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发布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调整指数以及工程造价各环节的规范管理,但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不全面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只停留在网页数据的采集层面,系统资源的开发与使用相对封闭,工程造价的定额和指标体系缺乏统一规则和编码。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所需综合性信息的整理与智能化数据库割裂开来,没有形成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有机结合和接轨,严重影响了工程招投标的准确性。
(二)信息发布和更新不及时
由于各地区的信息网站与智能化数据库没有有机结合,各部门和地区发布的信息都具有地方性、滞后性,不利于各地区之间综合价格信息的横向、纵向比较,不利于信息量的收集、编排,不能满足工程招投标对材料价格采购、结算的需要。
(三)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不能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工程造价信息系统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工程造价的数据收集、加工、传输、保存、维护等功能的人机对话系统。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编制越来越专业化和科学化,信息系统数据的输入、加工、运行、维护和使用都需要配备更加专业的计算机和工程造价
复合型人员。长期以来,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主要是由工程造价人员来充当,重点关注工程造价知识和技能的更新,缺乏信息技术的培训,阻碍了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构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步骤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 ( 缩写为 CCMIS,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是将计算机信息系统运用到工程造价管理中,工程造价管理信息与计算机处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收集、传输、加工、维护等子模块,用积累的工程造价管理数据和资料来预测、分析项目工程未来造价变化和发展的趋势,以达到数据精确、有效控制的目的。
( 一 ) 总体设计思路
该系统应采用集中开发与部署模式,为工程管理人员提供一个集成的、统一的、从基础管理到业务服务的一体化业务管理系统平台,同时对各类工程项目造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根本上摆脱繁重与不便利的手工操作现状,实现工程造价数据的及时汇总,并帮助管理层及时掌握当前业务处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造价资质的管理,招投标和施工等环节的管理,各阶段工程造价数额的确定与控制。
( 二 ) 系统目标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按照国家《2004-2010 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需求,充分考虑工程造价的业务性质以及业务处理流程,应建立集中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平台,加强造价数据的查询、预测、控制和评价。构建管理信息系统应不可缺少信息采集和交互系统、造价信息筛分及预警系统、工程量计算系统、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模块。通过该系统的建设使用,对进一步规范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管理体制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三 ) 主要模块设计
一般而言,工程建设过程可以分为投资估算阶段、设计概算阶段、招投标预算阶段、施工图预算阶段、竣工结算阶段以及审计决算阶段。因此,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主要模块设计如下 :
1. 信息采集和交互系统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一般包含定额信息、价格信息、施工单位资质信息、建筑材料市场价格指数、建筑市场人力资源和机械台班价格信息、建设单位基本信息、招标工程基本信息、各种国家规定的建筑及结构专业等标准规范、施工企业的诚信记录、施工企业安全施工记录、注册建造师在建工程记录以及各种地方性规范和条例等。如果建成这一系统,就可以服务于建筑行业中的各种企业。例如 :通过这个系统,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可以通过信息采集平台收集新型材料价格,及时更新建筑材料的市场信息价格 ;建设单位或招标代理企业可以通过这一系统平台发布招标具体要求,并在接受标书后及时查询施工企业的基本情况、施工企业的诚信记录、施工企业安全施工记录,根据以上信息方便评标专家进行评标 ;而施工单位可以及时积累招标工程案例、市场材料价格、市场人力资源价格、已完工或在建工程数据及其标准。法律、法规、报建公告和招投标等描述性信息可以通过文本格式存储,而建筑材料价格、指标指数、数据定额等信息由信息采集员通过数据库端口整理录入,并尽量使用互联网直接上传和提交,从而缩短采集周期。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将建筑行业中的各种企业联系在一个平台,构成一个集招标、造价、企业资质信息、在建工程概况等为一体的,企业内部与外部信息相互共享的,内外一体化的造价信息网络。
2. 工程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信息筛分及不良信息预警系统
构建该信息系统,应分两个步骤 : 第一个步骤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来构建 ;第二个步骤是要建立信息筛分系统,以符合招标和建设行业需求。例如,某房地产公司招标项目需要资质为甲级的长江中下游监理公司,那么关键词筛选和分类则为 : (1) 所有甲级以下的施工企业信息就会自动筛分掉 ;(2) 所有非监理公司的信息也依次筛分掉 ;(3) 长江中下游以外的工程信息也都被筛分掉 ;(4) 最终留下的信息就是房地产招标项目所有的有用信息。分辨建筑市场健康与否,需要得到以下预警信号 :如建设单位企业的信用程度、施工企业业绩、获得奖惩的记录、有无出现重大伤亡事故的记录等。
3. 工程量计算系统
通常用两种方法来精确计算工程量,为工程造价提供准确的数据。第一种方法是把图纸中的构件、尺寸输入造价软件,由计算机系统自动计算出工程量 ;第二种方法基于设计院的施工图 CAD 文件,抽取各种构件的特征参数,采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完成工程量的计算。
4. 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工程造价管理的整体过程相当复杂,不仅需要分类管理施工方、甲方以及造价咨询机构的资质,而且还要监管造价过程,因此,要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构建基本功能模块。(1) 造价资质的管理。如施工方的资质登记、变更,甲方的资质登记、变更,造价咨询机构的资质审批、登记、管理,造价从业人员的培训、继续教育、登记、注册、注销等查询子系统,应及时和 Internet 网络联系。(2) 造价过程的管理。造价过程一般分为投资决策系统、设计控制系统、招投标管理系统、实施控制系统。因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中就应该包括招投标软件、造价指数软件、投资评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等。(3) 造价工程文件的编制和管理系统。项目工程是一项期限长且复杂的工作,有大量的文件和工作需要处理。因此,造价工程文件编制和管理系统应该包括基本数据输入及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定额库及管理子系统、造价计算系统、成果输出系统,这样便能处理单一工程和多个工程 ;而且还能贯穿估算、概算、预算、阶段结算和竣工决算的整个过程,一步步对计算处理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调整。
三、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推广时应关注的事项
( 一 ) 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机制
为了加快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保证信息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首先,要构建能独立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部门和机构,安排专人负责,对信息发布、数据更新和资源开发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其次,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出台一系列与工程造价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查询、管理制度及办法,为信息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个人信息,如职业培训请款、工作权限、绩效考核、部门投诉等机制。
( 二 ) 完善工程造价信息系统数据库资源
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建立不只是模块的简单建立、原始数据的采集和积累,更应该是数据的深度加工和处理,以提高信息利用率。因此,在工程造价原始数据采集、存储的基础上,应对动态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不断更新工程造价建设领域中相关的信息资源,丰富和充实数据库的内容和使用层次,合理地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规范和相关政策与数据库联系起来,并不断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满足不同层次信息使用者对工程造价信息的需求。
( 三 )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信息素质的培养
培养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不仅是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提高的要求,而且是工程造价信息系统顺利推广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建立相关的机制,并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强现有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信息化知识培训,如采用继续教育、短期培训、举办各种信息技术培训班、脱产学习、轮岗培训等方式,培养出一支既懂工程造价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以促进工程造价信息系统的建立、应用和推广。
总之,在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及运用的过程当中,应当有一个具体清晰且操作性极强的设计思路和构建目标,并在构建过程中注意统筹协调各方面事项,使其达到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下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效率和造价估价的准确度所提出的高要求。
参考文献 :
[1] 孙健 . 构建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考 [J]. 吉林交通科技,2007(2).
[2] 郭保江,郭强 . 工程造价信息化的系统功能模块研究 [J]. 科技资讯,2007(4).
[3] 邵瑞,张建高 . 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发展的问题及趋势探究 [J]. 山西建筑,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