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教育汉语言文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科研素养调查分析及对策

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科研素养调查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1-10 19:47 | 栏目:教育汉语言文学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2-01-10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教育汉语言文学论文文章《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科研素养调查分析及对策》,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 要:结合专升本师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调查问卷和师生座谈的方式,通过对两届专升本学生进行调研分析,力图突破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教科研素养的瓶颈。培养既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素质结构的教育科研型教师。
  关键词:教科研素养; 教改措施; 专升本学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中明确指出: “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同时要求“高等学校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这无疑给“准教师”的培养基地———高等师范院校及综合性大学里的师范学院提出了更高要求。尹芳认为“如何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科研能力成为高师院校学生培养工作中的一个瓶颈”。正是基于此,我们拟进行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教科研素养方面的探索,力图突破这一瓶颈,实践培养既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素质结构的教育科研型教师。要想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投身教育科研,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依靠教育科研,要寻找适合学生的语文教育方法,还得依靠教育科研。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已经使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是承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的角色,语文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生命,自身也需要不断的成长和发展,更需要切实提高即将走上语文教师岗位的中文专业师范生的教科研素质。为此,我们对沈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0 级和 2011 级两个专升本本科专业学生进行了教科研素养方面的调查分析,进行了调查问卷和座谈,以期对这些“准语文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知识、能力、成果等方面有一个确切的把握,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体系的建设,改革高校课堂教育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大学生的成才和成功。使未来的语文教师与传统语文教师相比,更能够进行熟练、有效的课堂操作,把科研成果、科研能力付诸教学实践,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不能一蹴而就。为了精准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科研能力现状,我们依照学生从事教科研的一般顺序进行操作: 准备———储备———具备———完备,即从科研意识方面做好准备,继而储备科研知识,然后具备科研能力,最后达成有科研成果问世的完备状态。因此,我们草拟了一份“四备问卷调查表”,并辅之以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座谈,从中可以窥测出一些问题。
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科研素养调查分析及对策
  一、参与调查的对象及其现状
  本次调查注重层次性,沈阳师范大学在我校培养的 2010 级和 2011 级本科生各 23 人接受了本次调查。其中 2010 级学生毕业在即,正在着手做毕业论文资料的收集和开题工作,2011 级学生正处在学习的中期,平时主要任务是完成专业课的学习,同时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发表过一些文学作品或评论,但理论性缺乏。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科研准备阶段表现出强烈的科研意识,而在科研知识的储备方面却少得可怜,势必造成高科研意识和低科研产出的矛盾。在科研具备和完备阶段,即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方面,科研能力较低,科研成果较少,有着强烈的在本科阶段开设与科研相关课程和项目学习的需求,反映出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矛盾。尤其在 2011 级本科生中还表现出理论型课程匮乏和实践指导课程缺失给他们带来的双重困扰。
  ( 一) 科研意识极其强烈
  由于我校是依托沈师举办的专升本学生,他们已经有至少 3 年的专科学习经历,所以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科研的欲望。在对两届学生关于科研意识方面 10 个问题的调查问卷中,答案只是选项的百分比出现了较小差异,主体都是对科研活动非常感兴趣。如对于“你认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参与教育教学方面的科研活动吗?”2010 级学生 91. 3% ,2011级学生 96% 选择“应该”; “ 你想成为一名什么样的语文教师?”2010 级学生 87% ,2011 级学生 70% 选择“教学加科研型”; “你认为师范专科生是否也应该创作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2010 级学生 65. 2% ,2011 级学生 74% 选择“很有必要”; “你觉得中文系是否应该开设培养师范生科研能力素养的课程?”2010 级学生 87% ,2011 级学生 83% 选择“很必要”;“大学课堂学习过程中,你对旁征博引、看问题比较深刻的老师印象如何?”2010 级学生 87% ,2011 级学生 92% 选择“羡慕,心向往之”; “对教材有些观点或问题你有疑惑,你会怎么解决?”2010 级学生 65.2% ,2011 级学生 65% 选择“查找资料,用符合逻辑的方法综合考察”; “老师主动找你帮他搜集整理资料,参与科研活动,你会参加吗?”2010 级学生 82.7% ,2011 级学生 78% 选择“积极参与”。对于“课余时间你主要干什么?”这 一 问 卷,2010 级学生 65.2% ,2011 级学生 57% 选择“复习备考,包括考公考研考师”,这说明他们心目中围绕着就业这一导向,愿意不断的储备知识,有助于科研意识的培养。而在对于“校内外专家作学术讲座,你愿意参加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中,2010 级学生 52.2% 选择“辅导员要求就参加”,39. 1% 的学生选择“想方设法聆听大师教诲”; 2011 级学生 59% 选择“辅导员要求就参加”,27% 的学生选择“想方设法聆听大师教诲”反映出我校在聘请高水平的名师来校做学术讲座的机会较少,同时行政力量对学术研究有一定的冲击,学生更愿意听从辅导员的指示,这方面应有所改进。在对“你是否有在学校学报上发表论文的冲动?”这一问题的回答中,两届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2010 级 52. 2% 的学生选择“有时有”,43. 5% 的学生选择“没有”,另有 4. 3% 的学生选择“时时有”; 2011 级 74% 的学生选择“没有”,36% 的学生选择“有时有”。反映出虽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是实属不易的事情,但 2010 级学生做毕业论文迫在眉睫,所以有超半数的同学有时有发表文章的冲动,甚至有 4. 3% 的学生时时有这种冲动,参与科研的意识较浓; 而 2011 级学生对于科研的事情未曾涉水,在同他们的座谈中得知他们主要精力放在攻读专业课基础知识上,对于发表文章觉得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所以基本没有在学术性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冲动。
  ( 二) 科研知识储备不足
  有了较强的科研意识,还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顺利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而要搞好科研的前提,是对教科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朱沛雨认为“教科研知识是关于教科研的一整套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科研的一整套程序( 如选题、文献检索、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论文等) 和教科研的具体方法( 如观察法、问卷法、文献法、比较法、实验 法 等) ,它是师范生教科研能力提升的基础。”我校 2010、2011 级学生在 “你对‘语文教师的教科研活动’这一概念清楚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分别有 82. 7% 和 87% 的同学选择“模棱两可”,座谈中也没有发现较为令人满意的答案,可见同学们的科研知识太匮乏了,空有一腔从事科研的意识热情。同时也为我们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一个严峻的课题,即如何引导对科研如此感兴趣的同学尽可能多的储备科研知识。对于“你认为教科研比较难做的是什么?”这一问题,2010 级学生 21. 7% 选择“搜集材料”,26% 选择“选择课题”,47. 8% 选择“分析研究”; 2011 级学生 17% 选择“搜集材料”,30% 选择“选择课题”,53% 选择“分析研究”,可见对同学们而言,由于科研知识缺乏,凡是涉及到科学研究的,哪块骨头都不好啃。对于“你知道论文和一般文 章最大的不同吗?”,2010 级学生 47. 8% 选择“议论”,34. 8% 选择“论文长”,只有 13% 选择“科学性和学术性”; 2011级学生 61% 选择“议论”,30% 选择“论文长”,更只有 9% 选择“科学性和学术性”,足见其“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之惑,被现象“蒙蔽了双眼”。对于“你积累了多少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教法相关知识的科研理论呢?”2010 级学生 30. 5% 选择“没有”,65. 2%选择“一般”,只有 4. 3% 选择“充分”; 2011 级学生则 39% 选择“没有”,61% 选择“一般”,选择“充分”的则没有。刨除“个人谦虚”因素,后面关于“请给教科研活动程序排序: 选择课题项目、搜集资料、撰写论文、分析资料、文献检索、课题总结”的问题两届学生均回答的五花八门,还有“请列举具体的教科研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基本上一名同学能回答出一种适当的方法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而对“你认为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如何扬长避短,切实提高教科研素质?”这一问题,同学们的回答主要集中在“学习”和“阅读”上。学生在科研准备阶段表现出强烈的科研意识,与科研知识的储备少得可怜方面形成一对矛盾,这一矛盾长期累积,致使学生俨如“老虎吞天”,在科研方面“无从下口”。
  ( 三) 科研能力明显偏弱
  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和先行者,教师要具有善于开拓、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和敬业精神,更要具有科学理论的研究能力、应用科学的研究能力和基础理论的研究能力,要具有敏锐的科研意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能力。为此,我们同样草拟了 10 道关于教科研能力方面的问题,以期对未来的“准教师”中文师范专业本科生具备的科研能力作一客观的把握。认为自己科研能力中等的,2010 级学生占 30.4% ,2011 级占 30% ,较差的 2010 级 69. 6% ,2011级 70% 。通过面对面的座谈也可以观察出,即使刨除“主观谦虚”因素,学生的科研能力也就在 10% 左右,说明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比较客观。而对周围同学的科研能力的评价大部分是“说不清楚”,2010 级34. 8% 和 2011 级 41% 认为其他同学“有”科研能力的评判也是“顾全他人脸面”的心理因素在作祟,不足为证。对“你在专业课及技能课的学习过程中,遇到过自己不明白想弄懂的问题吗?”的回答,2010级 69. 6% 选择“遇到过,并试图分析解决”; 2011 级50% 的学 生 选 择“遇 到 过,等老师讲解或搁置一边”,说明 2010 级学生比 2011 级学生科研能力稍强一些。而对“专业课老师布置的思索型作业,你是怎么完成的?”这一问题,两届学生均超超半数选择“下载并修改”,不及四成选择“查找资料并证明”,说明还只能对半成品进行加工,缺少原创能力。由于大多数同学没有参加过专业课教师组织的科研课题项目,所以对于“论文指导课”“课题项目研究课”都表现出急需开设的愿望,在座谈中许多学生更表现出对这一点的强烈渴望。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科研能力很差的原因是: 基础知识掌握差、想搞但无从下手、学校未开设科研能力培养课程等,这都为我们有效解决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及突破教科研“瓶颈”提供了思路。
  ( 四) 科研成果几乎空白
  两届学生对于“近几年你参加过老师的科研项目,并承担一部分任务而且顺利完成了吗?”和“你独立或与人合作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吗?”的回答几乎相同,都从未参加过科研项目并从未发表过学术论文,2010 级学生 8. 7% 发表过文学作品,2011 级 5% 发表过文学作品或文学评论。甚至“你课余时间针对某一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写成学术短论,得到老师的好评有几回?”这样初级的与科研相关的作业问题,有 1 回的 2010 级 4. 3% ,2011级 5% ; 1 回以上 2010 级 17. 4% ,2011 级 5% ; 而2010 级 69. 6% ,2011 级 90% 的同学这样的次数居然为 0 回,可见,他们的科研成果几乎空白。正因为如此,许多同学对于我们开出的弥补科研成果不足的措施,认为以下几方面极为重要: 开设毕业论文指导课、课题项目研究课、学会搜集整理资料、收集本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建议学校开设并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科研项目工程等。同样,课堂教学常用讨论式、开设创造力开发课程、完成老师布置的小论文、老师提供论文参考选题、善于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也很重要。
  三、完善高师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师范生科研能力的措施
  通过对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专升本学生教科研素养四备问卷调查,并辅之以面对面的有效的座谈交流,我们看到传统的最后半年临毕业学生做论文,做完论文学生的科研活动就戛然而止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切合实际,对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完善越来越迫在眉睫了。刘桂秋通过对沈阳师范大学师范类本科生课堂学习状态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如下的调整策略: 启动“学”改,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状态; 推进“教”改,提高大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深入“课”改,提高师范类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加强“管”改,注意完善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和体制。〔3〕 这些建议对我们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教科研素养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同时,专升本学生又是一个特殊群体,不同于全日制意义上的本科学生,他们在专科阶段基本上夯实了专业基础知识,专升本阶段渴求的是与职业实践和深入科研密切相关的能力的积淀。
  ( 一) 更新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体系
  我校学生普遍具有较为强烈的科研意识,因此我们要转变并更新教育理念,不要认为我们培养出基础教育领域称职的语文教师就够了。这种“够”也只是眼前的“够”,要把学生培养成“教学加科研型”的语文综合型人才。成秀萍“在对中学校长、中学教务主任、中学教师、在校中文师范生的调查中发现,70% 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因此,有必要尽早多开设一些于学生成长有利的科研开发性课程。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教科研,整合语言文学类课程的同步性,适当增设“科研指导课”“论文指导课”“项目学习课”,也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贯彻“考研指导、项目研究”等学习方式。
  ( 二) 加强理论研究,有效指导实践
  在与 2011 级学生座谈时,学生普遍反映语言及文学理论知识欠缺,因此应加强语言学理论、文艺理
论、文艺美学等课程的开设。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使我们的语文“准教师”能够独撑一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此带动学生科研能力向纵深发展。还可以与学校图书馆联合建立专升本学生科研实训基地,为他们开通期刊网、语料库、信息查询网站及纸质媒介,同时指派专任教师开办学术论坛,及时更新知识,与同学们进行网上交流,并开辟学生发表争鸣性意见的平台,借以引领学生学术思维的活跃性,有效积累学生科研实战经验。
  ( 三) 创设科研氛围,鼓励学生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因此,本科教学中,我们必须先从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积极性开始抓起。结合适当的科研课题,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科研氛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研究型教师培养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是针对当前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该模式强调‘做中学’,通过科研实践培养,促进师范生的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为研究型教师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教学模式的实施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本科阶段的师资配置应该力争做到人人有项目,并把课题项目分解成若干子项目,鼓励学生参与进来,查资料,析论点,让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得到历练。
  ( 四) 享受科研乐趣,提高科研能力
  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有个人独创观点的有价值的作业,教师要详加指导推荐发表,争取让学生在校期间享受到科研乐趣。经常举办学术讲座,集合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学术沙龙,开办学术论文报告会,举办“文苑读书社”等文学评论社团,进行大学生论文创作大赛,学生在乐中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尹芳. 强化科研意识,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科研能力〔J〕.成都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7. 4.
〔2〕朱沛雨. 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的调查与思考〔J〕. 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0. 1.
〔3〕刘桂秋. 师范类本科生课堂学习状态与调整策略〔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10. 4.

陈建军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科研素养调查分析及对策》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教育汉语言文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