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学小论文 >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1-10 18:13 | 栏目:汉语言文学小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2-01-10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汉语言文学小论文文章《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针对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培养“重人文,轻工具”现象,探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 置、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认为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明确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授课模式、增设 实践环节、完善教学评价等,积极探索应用型实践教学新途径。
  关键词: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当前,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多集中在科技和 人才培养两方面,这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 要求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顺应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 要求.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汉语言 文学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为基础的、应用性较强 的文科专业之一。在普遍的认知内,汉语言文学专业 所培养的人才被认为可以相对广泛地胜任社会人文 领域中的多项工作,但与之相对.却是汉语言文学专 业毕业生就业时遭受“冷冬”的残酷现实。这一矛盾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才培 养方面所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匚因此,需针对这一突 出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和探讨.努力为推动汉语言文 学专业改革、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做出相应的努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培养存在的问题
  语言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特性,语言的工 具性主要强调的是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四项基 本技能;人文性则强调综合素养.即对文化的继承与 发扬,工具性与人文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匚在汉语 言文学专业中,存在着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轻视应 用能力提高的观念.这种观念也直接使得该专业在具 体教学实践中更偏重于人文性而忽略工具性,导致汉 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长期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重视基础知识,轻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重视基础知 识教学,轻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技能的现象非常突 出,教师只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 动手与实践能力c在汉语言文学的课堂上,教师们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学生理清文学发展脉络、 推介文学大家、点评经典名著,却很少能够将方法传 授给学生,耐心地引导他们说明观点、表达思想、抒发 情感.积极地帮助他们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来不断提升 和丰富自己。这一方面固然有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 方面的客观因素,但教师在主观意识上局限于传统 “传道授业解惑”的“师教观”,习惯性地沿用传统模式 来承载新时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从而忽略了对学生 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二) 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学科应用性的知识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重纯 文学教学,而轻该学科社会应用性知识现象比较普 遍。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匚听、 说、读、写是语言类学科的四项基本技能.是最直接、 最外显的应用技能。然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 大多是文学史、文学概论、文学作品等,教学内容脱离 了社会应用,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匚在汉语言文 学专业课程中文化史、文学史、文学批评、语言学等研 究性、理论性课程占绝对性优势,如普遍开设“中国文 化概论”、“汉语史”、“古代文学史”、“近现代文学史”、 “文学批评史”、“文本解读”、“语言学概论”等文学类 课程,却比较少地开设写作类和“听说”类等应用性强 的课程。长此以往,学生的应用能力必然成为短板, 社会适应性自然不强。
  (三) 忽视专业知识的积累、内化和提高
  长期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也不大重视专业 知识的积累、内化和提高匚知识积累是知识内化的重 要前提,知识内化则是知识积累的最佳结果,同时也 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关键要素,但在完成知识积累后并 不一定会自然而然地实现知识内化,这是需要教育主 客体共同付出努力的匚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 通过常规性学习,能够获得并积累大量的汉语言文学 知识.如背诵名篇、通读佳作、熟知作家、了解文要前提,知识 内 化则 是知识积累 的最佳结果,同 时也是学生形成能力 的关键要素,但在完成知识积累后并不一定会 自然而然地实 现知识 内化,这是需要教育 主客体共 同付 出 努力 的。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常规性学习,能 够获得并积累大量 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如 背诵 名 篇、通读佳作、熟 知 作 家、了 解 文学史实等,但学生却不一定能够成功地将这些积累转化为自身 内 在 的能力。尤其是在 高 等教育 由精英化 向 大众化转 型 的关键阶段,一些 在 知识底 蕴、学 习 技巧 和学 习 习 惯等方面相对不足 的学生也走进 了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要让学生能够顺利 完成 由积累 到 内 化的蜕变,从而掌握相应 的语言应用 能力。学校和教师的引 导和帮 助极为重要,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 的重要课题。
(四)重视校 内课 堂 学 习,忽视社会 实 践 能力 培养
  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式还存在重视校 内课堂学习,忽视社会实践能力 培养的 问 题。实践是形成、掌握、提高 和检验能力 的关键性活动,只有通过实践的锤炼,学生才有可 能真正具备相应 的能力。 “理论来源 于实践,实践可 以 提升理论。 ”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 中,各课程 重 理论轻实践 的现象极为普遍,在整 体 的 教学 设计 中,除 师 范 类 汉语言文 学专业之外,较缺乏实 习 实训 环节 的训 练。虽 然,部 分高 校有丰富 的社团 活动,如 文学社、诗社等,也只是少数优秀学生 的“主场”,即 便还会开展 一 些 普众性 的 校 园 活动,如 微小说大赛、诗歌大赛、演讲大赛等,也不能 完全使学生 能力 得 到 真正 的训 练。学生 在 课堂 中 的知识难 以得到有效训 练,而参与 实践活动 的机会也 比较少,能力 提升也就无从谈起。教师所教、学生所学,教学 内 容脱离 了 社会,远离社会实践,学生 毕业后与 社会需 求脱节,脱离 了 实 际,极 大地约 束 了 学生 的实践力 和创造力,影 响学生综合素质 的培养。
  (五)忽视教学过程与 学 生 毕业 出 口 街接的 问 题
  当前,我 国 高 校毕业生 就业形式 比较严峻,毕业生 就业人数规模较大。对各 高 校人才培养提 出了 新的挑战。而就业率是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最直观、最重要 的一个检验指标。当前,各个高校都十分重视就业率,并采 取 了 积极 有效 的举措来 提高 毕 业生 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学生 的就业 出 口与 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有极大的关系。特别是在 日 常的教学过程 中,大力 围绕学生 的就业 出口 进行有效的组织教学,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社会应用 型人才培养尤为 重 要。目前,高 校汉语言文学专业 的教学过程 中,部分教师还存在就业与 日 常教学并不相关,毕业学年才应该考虑就业 问题,成绩好就等于就业好等一些错误观点 和认知。这使得部 分教师 的 日 常授课只 重讲授、轻能力 培养,部 分高 校也将 主要 精力 放 在 了 毕业学年,这些都使得许多毕业生拿着优异成绩单却 因 能力 不强而受 到就业市场的冷遇,在就业过程 中 遭受淘汰,这直接凸 现 了 我们 教学人才培养与社会应用 出 现脱节的 问题。
  二、汉语言文 学专业应用 型人才培养对策
  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应用 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 的 问题已 经受到广泛重视。各级主管部 门、各个高校及有识之士都对此展 开 了 深人而透辟 的分析 和探讨,并进 行 了 积极 而大胆 的尝试和探索,力 争 缓解并扭转各种 不利 局 面。针对 当 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 的 问题,提出 以 下几方面对策。
  (一)明 确 应 用 型 人才 培养 目 标
  培 养 目标是专业设置 的 基点。我 国 汉语言文 学专业的培养 目标是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的高素质人才。这一培养 目标十分明 确、兼顾素质与 能力 两方面。但在 以往 的专业教学中,教师常 常 过 于强调综合素 质而忽 略 了 能力 培 养。为了 能够更好地实现培养 目标,应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如 基本理论应包括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基本知识应 涵 盖那些 范 围,哪部分是必修 内 容,哪部 分为选修 内 容,基本技 能具体指什么,应 融人到 哪些 教学和实践活动 中 等 问题。同 时,要使广大教学管理人员 和教师熟知 教学培养目标,以 培养 目标指导一切 教学实践活动保障应用 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扩 大改造专 业课程设置 的 范 围
高 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坚 持并 贯 彻人才培养 目标,围绕 以 综合素 质为 基础、以 应 用 能力为本位 的指导思 想,在不断发展变化 的社会形势 下,遵循汉语言文 学专业教育 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课程与 实 践课程 并 重 的 原则,充分体现课程 设置 的 实 用性、创新性、自主性、针对性和 多样性” ,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进行调整 和改造,实现课程规划 的科学设置和 相关教学资 源 的合理配置。建议 以 专 业知识为核心、以 就业为导 向,将课程结构分为基础课、专业课和 实践课三大板块,按一 定 比例进行分配,同 时尝试引 人一些应用 型 的选修课程,如 公文 写作、秘书概论、公关礼仪、新 闻采编等,学生可 以根据 自 己的兴趣、专 长及爱好或 就业倾 向 来 进行选修。这样,学生既掌握 了 相应 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具备相应 的应用能力,最终成为受用人单位所青 睐 的新型人才。
  (三)努力 健全 完善 多种教学授课模式
   课堂是培 养应用 型人才 的 主 战 场。教 师要 改变传统 的单一讲授教学模式,通 过符合教育 教学规律、适应 社会发展 形 势 的 新模 式来 培 养 学 生 的 应 用 能力。根据教学 内 容和学习 阶段 的不 同,可 以采取以 下三类授课模式一 系 统讲授法,对于汉语言文 学专业学生来说,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基本技能 的重要前提,在学生 刚 刚接触专业知识 的初 级 阶段,采取这种模式,使学生对专业形成一个完 整 印 象,但为 了 避免枯燥 的讲解带来 的乏 味,教师可 以 采取专题法、案 例教学法等教学策 略,帮 助学生 打下 牢 固 的知识基础二研究性教学法,在 学生 已 经对专业形成初 步认知,并掌握 了 一些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发展 阶段,教师 以 引导学生开展相应 的研究 活动,从而增强学生 的思 考能力 和 创新意识,形成初 步 的 自学能力 三课堂专题研究教学法,在汉语言文学专业 的高年级 阶段,尤其是针对选修课和应用技能 型课程,教师可 以更大胆地放手,引 导学生 提 出 问 题、解决 问 题,增强 能力,以 实 现培养应用 型人才 的 目标。
  (四)增 强 教学 实 践环 节 的 培养
  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过程 中,增设实践内 容 和 实践环节 是培养应用 型人才 的重要举措。真正使师生正确认识到应用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将实践真正落到实处,避免走 过场、混学分的现象,保证实践教学 的顺利进行。在 日 常教学 中,要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 的考察力 度,提高 写作课的学时 和 学分在整体课程 安排 中,还要 提高 实践环节 的 比重,除 了 平时作业、毕业论文 等常规环节外,还需加 大教学实践环节的力 度。例 如 师范类专业学 生必须到相应 的 中小学进行一定时 间 的教学实 习 文秘类专业学生必须到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 的办公室 实 习。同 时,学校也要积极开展社 团 活 动 和 校 园 文化活 动,以“拓展课堂相关 内 容的深度 和广度,帮 助学生在独 立思 考和实践中 培养意志力、团 队精神、组织能 力、创新 意识、社交能 力、应 变 能力” 〔“ 〕 。将学生 表现纳 人成绩考 核并列人就业推荐表,鼓励学生更加 积极地参与这些活动。
(五)完善人才 培养评价体 系“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 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 断并 为 教学决策 服务 的 活 动。”评价是教学的终结环节,也是下一轮教学开始 的起点。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 中,评价体系 的完善是极为重要 的一环。笔者认为,完善汉语言文 学专业 的评价体系,一方面要完善具体课程 的评价,强化教师对学生技能培养的意识,将对学生应用技能 的培养和考察融人到每一 门课程之中 另 一方面,要 完善专业质量监控体系,将用人单位纳人到监控体系 之 中,把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 以及用人单位 的反馈,作为专业调整 和 改革 的重要参考。
  三、结语
  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的大背景下,我 国 高 等教育 事业取得 了 长足进步,步人 了 由重研究 向 重应用、规模化 向 内 涵 式、精英化 向 大众化转 型 的发展 关键期,这也对汉语言 文 学专 业人 才培 养 提 出 了 新 的要求。充分意识到汉语言文学专业所 面 临 的发展 机遇与严峻挑战,从培养 目标定位、课程体系 重构、授课模式改革、教学实践增设、教学评价完善等方面人手,采取有效策 略进行调整 和完善,是保障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价值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倪潇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J].中国林业教育,2011(3):14-17.
[2] 毛泽东.实践论[M]〃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1:287.
[3] 李建军.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一新形势下高校中国现 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出路与思路[J].宜春学院学报,2009 (5):127-130.

覃志鸿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汉语言文学小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