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教学论文 > 多元文化教育视角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探讨

多元文化教育视角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探讨

时间:2021-11-08 02:21 | 栏目:社会教学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1-11-08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社会教学论文文章《多元文化教育视角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探讨》,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 要:从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特点,探讨了在初中阶段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意义和目标,在梳理历史与社会课程中蕴含多元文化理念与内涵及其核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与社会课程若干教学方法作了探讨。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多元文化教育;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基础课程:它既是帮助学生立足现实、了解社会、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也是培养学生认知思辨能力、促进学生知识增长和智力发展的重要门径,更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辩证的历史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观的催化器。在素质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今天,我们应积极探索挖掘历史与社会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将其和教学灵活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愈演愈烈,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多元文化教育已成为中小学社会科教育的一大发展趋势。[1] 结合我国的历史和现阶段的国情,在中小学教育中引入多元文化理念也是我们亟需解决的课题。历史与社会课程所涵盖文化知识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决定了它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多元文化教育视角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探讨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

  较早地系统化提出多元文化教育目标的学者是格尔尼克(Gollnick),他认为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特性与价值,促进人权观念个体发,促进个体都有选择不同生活的机会,促进全人类的社会公平与机会均等,以及促进不同族群间权利平等。”[2] 此外,贝内特(Bennett)、泰德(Tiedt)、佩利克(Parekh)、台湾学者刘美慧等人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应该包括:培养正确价值观、完善人格、提升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增进情感交流能力等方面。[3]综合对比和分析国内外有关学者的阐述,本文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目标应主要包括以下为内容:深刻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文化差异的普遍性;从辩证的角度理解与解释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不同社会现象,并能认同在一个社会内部同时存在的符合人类基本伦理和道德等良俗公序的不同价值观念系统;拓宽文化视野,让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在与其他文化系统比照、学习中得到发展和提升,从而培养学生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理解与宽容态度,以及博采众长、他石攻玉的欣赏与学习借鉴能力。

  二、历史与社会课程中的多元文化教学核心内容

  笔者在对现行的《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版)》进行梳理后发现,其虽未明确提及“多元文化教育”,但蕴含着许多有关多元文化的理念与内涵,限于篇幅本文不一一列举。我们应从历史、地理和其他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的时空关系、群体关系和人地关系等内容入手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实施多元文化教学,[4] 其核心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一)掌握本学科中与多元文化相关的基本知识: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和群己文化
  民族文化主要是从民族文化融合与发展的角度认识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主要内容应包括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对我国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质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区域文化着重从空间分布与地缘关系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国家或区域在生产生活方式上的异同性及其内在联系,以此促进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的沟通与互信。群己文化主要探讨社会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更多地偏重于社会知识,在现代多元文化价值体系下培养公民的族群相互融合、理解和学习的素养。
  (二)培养基于多元文化的相关技能:解释能力、欣赏能力、反思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帮助学生通过对多元文化基本知识的掌握,认识多元文化的概念、文化差异的成因,进而能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维度解释不同的文化现象;让学生在体验不同文化碰撞的过程中,感受和鉴赏不同形式文化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美;让学生依据社会现实情境,自觉地对现实生活中的文化观念和现象做出理性甄别、分析与批判,从而促进人格的完善;使学生在深刻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民族、群落的文化背景和习俗信仰的基础上,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增进彼此友好沟通与交流、信任与合作;引导学生运用多元文化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参与研究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
  (三)形成基于多元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全球意识、平等意识、理解意识和责任意识
  从“同住一个地球村”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理性地认识世界沧桑的过去、了解挑战和机遇并存的现在,展望和谐美好的未来,以更好地融入到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去;让学生意识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的文化都曾在各自的历史阶段独领风骚,不同地域的文化同样有值得相互学习和借鉴之处;引导学生面对差异和分歧的时候要本着换位思考的态度,用理解和包容的思维方式避免偏见和冲突;促进学生在认同本我文化的同时,理解、包容、学习他异文化,并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完善自我,树立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历史与社会课程中的多元文化教学方法探讨

  历史与社会课程具有多学科综合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材料内容本身具有丰富多样性。在教学实践中,多元文化教育所需的教学材料内容应与多元文化紧密相关,还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文化背景,且教学过程的重点应在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上。[5] 可采取的多元文化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这些:
  (一)案例式教学法
  教师根据教学主题将关联的教材内容改编成相应案例,或从其他媒体资料中收集的相关案例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案例内容展开讨论并答疑,再让学生进行陈述总结。应注意选取能让学生切深感受到“多元文化就在身边”的案例,鼓励学生提出对案例不同的解释意见,教师要及时点拨学生疑问和误区并回归和升华多元文化教学目的。在七年级《探寻身边的历史》、八年级《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九年级《在法治的国家中》等课的实际教学中均可采用此方法。
  (二)任务指向式教学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若干个问题,然后把解决问题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并完成既定的任务。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问题追踪意识,强化对自主学习的目的性和责任性,提高学生寻找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七年级《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问题指向式教学。
  (三)探究式教学法
  教师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再处理,结合教学目的设置新的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探究。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需要从新的问题情境中发现什么,试着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并发现结论,最后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发现活动所获得知识的看法,从而让学生在发现、探究、反思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在笔者实际教学中,该方法结合七年级《生活在社区里》、《来自家乡的报告》等乡土文化教学内容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四)沙龙式教学法
  教师在学生已对相关教材内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围绕特定教学内容,通过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点评和总结等环节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该方法尤其适用于比较和分析国家或区域之间在传统文化、宗教文化上的差异与冲突等内容的教学。比如八年级第三单元《从宗教景观看文化多样性》这一课,教师可以将其与《欧洲中世界与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串联起来,并采用沙龙式教学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上述案例式教学法、任务指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主要强调对多元文化现象及其根源的主动探究,沙龙式教学法则偏重于培养学生之间沟通合作能力和他们对文化现象的辨析能力。把多种教学方法与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课程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多维度、多视角去深入了解、深刻认识人类历史与各种社会现象。
 

参考文献

[1] 李稚勇, 方明生. 社会科教育展望[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0.
[2] GOLLNICK DM,P C CHIN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aPluralistic Society[M]. OHIO: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1990: 17-25.
[3] 席丙堯.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 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2012: 14-15.
[4] 李云吾.“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创生的文化解读[J]. 中国教师,2012(3): 31-32.

陈 惠     浙江宁波奉化市 城北中学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多元文化教育视角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探讨》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社会教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