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体育论文 > 小学体育论文 > 农村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展现状调查分析——以信阳市辖区为例

农村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展现状调查分析——以信阳市辖区为例

时间:2021-11-03 15:22 | 栏目:小学体育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1-11-03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小学体育论文文章《农村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展现状调查分析——以信阳市辖区为例》,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根据所调查的 20 所农村小学开设体育校本课程的现状得出,15 所学校已经开展并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已开发的体育项目主要为篮球、乒乓球、足球、跳皮筋等,主要为传统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对于民族特色体育运动项目和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较少,无法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出现所设运动项目千校一面等现象,体育校本课程开展与实施体系不够完善,从宏观角度观察体育校本课程开展与实施取得积极效果,但仍有部分问题存在。
第 1 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该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学习能力较强,在该阶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具有重要意义。体育课程教学是我国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基本内容,小学阶段体育课程主要教学目的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形成德智体美等各种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下,我国学校体育进行了改革和完善,我国教育部于 2000 年12 月初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有明确规定 ,教育部在颁布的大纲中正式规定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以育人为宗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美学艺术教育、智力开发教育和品德教育相结合,促进儿童青少年在该阶段身体素质与知识水平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做好准备。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累积,我国教育部于 2011 年上旬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 ,此次修改更加强调了对于我国中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坚持“健康是第一要位”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树立体育锻炼的习惯。在近十年的体育课程改革中,由于传统的体育课程过于单一,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为改变此现状进行课程改革并逐渐形成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教育部于 2001 年中旬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于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积极作用表示肯定,说明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改变了之前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增强了地方、学校对于课程开发的主权,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这些政策的实行为校本课程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校本课程的发展在近十年中由模糊到逐渐清晰和规范化。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组织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域性较强,在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展与实施上要选择符合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和具有特色的项目,以培养学生为出发点,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性,积极探索,确保体育校本课程的正常实施。
1.2 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1.2.1 理论意义
  通过对信阳市辖区农村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了解信阳市辖区农村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提出针对信阳市农村小学学校体育的发展的对策,完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基础理论内容,同时为信阳市农村小学体育校本课程朝着规范化、多样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2.2 应用价值
  通过对信阳市农村小学体育校本课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可以促进信阳市农村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展的建设性意见,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信阳市农村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完善,实现大纲所要求的学生基本掌握一项及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的要求,使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加,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本研究希望可以为创建具有当地特色的体育运动,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提供一些建议。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一、校本课程,在教育部于 2001 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试行)》中明确指出:在现阶段课程改革中实施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1,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基础,由学校自主开发的符合本校办学特色和当地传统的学校课程,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以学校为单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由学校领导、教师、其他工作人员、学生、家长及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开设与实施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不影响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第二,在教学方面要学会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兴趣多样化的需要;第三,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2。根据校本课程的含义我们可知它是我国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改革,同时校本课程的发展也为我国在课程领域研究提供一种新颖的研究形式,更为重要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是对学校文化的一种拓展,站在文化发展的角度上校本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是我国现阶段文化多样性与多元性发展的一种体现。
二、体育校本课程,体育校本课程就是指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体育运动项目,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体育资源,对符合本校办学特色、具有多样性、促进学生发展需要的体育课程进行开发。体育校本课程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新课程改革中具有特殊地位,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学校的课程体系。以促进学校发展的角度来看,开设的课程中除了有国家规定的课程外,还要开设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要有体现地域特点和学校办学特色,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并且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西方国家校本课程发展历程概述
  国外对校本课程的研究起步较早,最早是由爱尔兰教育家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于 1973 年在一次国际教育学术研讨会中提出,并且国外校本课程概念发展与完善与课程改革息息相关,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上世纪 50 年代的西方国家中已逐步得到实践与完善,并多次出现在国际研讨会中,成为重点议题。美国是实行教育地方分权制最典型的国家,每个州在校本课程开展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模式,由于美国的教育政策是地方学校掌握课程开发的权力,该体制造成了美国各地区教育模式各具特色,也形成了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中,教育模式也有明显差别, 美国于 1965年初展开了一场“新课程运动”,这场声势浩大的课程开发运动是针对的主要目标是改革美国中小学课程当时的现有体制即分权制课程开发体系,它批判当时的美国中小学教育体质,并斥责它们只为美国中小学生安排社交活动类课程,对于学术性课程并无安排,使大部分学生无法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新课程运动”提出的口号是斥责美国中小学当时的教育体制称为“软教育”。“新课程运动”由众多一流的专家学者进行主导活动,他们将当时最新颖的自然科学,通过改编和创新编入中小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上,他们重点强调核心概念的理解与知识结构化系统教学,强调学生学习要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专家学者同时还为学生编写严格规范的学生学习手册,规定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过度中央集权的体制下教师的主观性几乎被忽视,只能充当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媒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被忽视只是严格执行专家学者事先规定的教学工作,因此这一项新课程运动也被人称为“防范教师课程”。随着“新课程运动”问题的显现,一些学者开始对其正确性产生怀疑。他们认为,学校应享有课程开发的权力,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学校要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教师学生的需求进行应变,同时学校开设课程应是该年龄阶段学生所需要的课程。正是这一系列的反对声音,推进了美国校本课程开发运动。但是关于课程开发权力应中央集权还是地方分权问题仍争执不休,1970 年的“恢复基础教育运动”和 1980 年“高质量教育”改革运动,都表现出美国政府与学校和教师对课程开发权力的争执。其后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美国政府制定的《国家教育目标》,21 世纪初美国政府制定的《2000 年新目标美国教育法》等,在这个教育分权的国家,这些政策和法令事实上都强化了美国政府对于教育管控能力。
第 3 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第 4 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信阳市辖区农村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展基本情况
4.2 信阳市辖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4.3 体育校本课程受教育者——学生基本情况
4.4 信阳市辖区农村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展实施制约因素分析
第 5 章 信阳市辖区农村小学优秀校本课程案例分析—以平桥区城阳城中心校为例
5.1 城阳城中心校武术特色校本课程设计理论模式
5.2 城阳城中心校武术特色校本课程设计框架
5.3 城阳城中心校武术特色校本课程组织与实施
5.4 城阳城中心校武术特色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5.5 城阳城中心校武术特色校本课程取得的成就
第 5 章 信阳市辖区农村小学优秀校本课程案例分析——以平桥区城阳城中心校为例
5.1 城阳城中心校武术特色校本课程设计理论模式
  信阳市平桥区城阳城中心校是由平桥区教体局、城阳城保护区、城阳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一所全日制学校。学校位于城阳城国家遗址公园以南,占地 153 亩,建筑面积约为 10 万平方米。信阳市平桥区城阳城中心校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拥有优异的师资力量,以教育目标新趋势为主导,打造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育人模式。城阳城中心校自 2015 年起,积极推动武术教育计划,特别聘请塔沟散打武术教练作为学校的武术教师,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师去多地进行学习和考察,于 2016年成功申办为平桥区唯一一所武术特色学校。城阳城中心校办学宗旨为:让农村孩子享有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城阳城中心校的武术特色校本课程于 2018 年荣获信阳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优秀成果奖。本研究通过分析城阳城中心校武术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展过程和模式,为信阳市辖区其他农村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展提供参考和经验。
5.2 城阳城中心校武术特色校本课程设计框架
  城阳城中心校对于武术校本课程的编排十分重视,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并具有针对性,教学内容在选择上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特点,城阳城中心校武术特色校本课程共有两个部分,包括“武术、武德”两部分,武术教学部分有包括长拳在内的多种拳法课程教案,在该校本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武德”的教育也尤为重要,学校会讲述包含武德的一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城阳城中心校在组织实施校本课程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不同,对武术特色校本课程进行了修改,将全校学生分为 3 个年级阶段,一二年级为低年级、三四年级为中年级、五六年级为高年级,根据各个年级段学生的特点分别安排了五步拳、长拳三路和弹腿四路的教学内容。
城阳城中心校武术
通过对城阳城中心校体育教师的走访得知,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示范法、分解法和预防与纠正错误法。除此之外,在武术的教学部分增加了音乐与武术动作相结合的方法,在武德教育部份,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冗长的文字叙述转变为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形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城阳城中心校大课间活动安排
第 6 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信阳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在年龄、教龄上分配合理,并以青年体育教师为主体,学历分布多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吗,体育教师对所在学校体育校本课程满意度较高,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有关培训较少,需通过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学校对于教师校本课程知识与技能的考核不足。
6.1.2 根据所调查的 20 所农村小学开设体育校本课程的现状得出,15 所学校已经开展并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已开发的体育项目主要为篮球、乒乓球、足球、跳皮筋等,主要为传统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对于民族特色体育运动项目和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较少,无法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出现所设运动项目千校一面等现象,体育校本课程开展与实施体系不够完善,从宏观角度观察体育校本课程开展与实施取得积极效果,但仍有部分问题存在。
6.1.3 信阳市辖区农村小学对开展体育校本课程的积极性较高,学校领导对于开设体育校本课程持支持态度,但现阶段信阳市农村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发展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建设和融入学校课程体系之中。
6.1.4 信阳市辖区农村小学在开展实施体育校本课程的主要制约因素为,学校体育器材、运动场地不足,同时对于学生兴趣需求调查不足,信阳市辖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体育校本课程实施效果与体育教师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和课程开发意识相关。
6.1.5 学生对于体育校本课程的开设具有较高的热情,学习效果较好,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部分家长对于体育校本课程不够重视,大多数学校存在体育器材和运动场地不足的现象。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农村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展现状调查分析——以信阳市辖区为例》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小学体育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