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10-19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汉语言文学实践论文文章《边缘人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以《珍重》为例》,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边缘人物,是相对普通百姓来说,生活在主流社会之外的一群人,他们的成因及生活状态极为复杂,人物或是具有反叛精神,拒绝遵循传统社会秩序,或是不被社会所接受认同,逐渐被排斥将自己封闭。有的漂泊无依,迷茫苦闷;有的有理想有抱负,渴望闯出一番天地;还有的不甘向命运屈服,努力抗争。国内外讲述边缘人的电影虽风格迥异,但都极为深刻、发人深省,早期很多边缘人电影因为涉及到社会中的种种问题,比较敏感、偏重艺术性,无法被大多数观众认可,但发展至今,主流文化对其的认同在发生着变化,如今电影当中的这些边缘人形象正在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呈现不同的世界,在探讨人生的同时深入人性,为人们展现被遮蔽的现实,给予人们精神世界的启迪和冲击。 纵观漫漫影史长河,以边缘人为主人公的影片并没有正式作为一个流派或是专业名词出现过,但由于边缘人与底层人物同身为阶级层级中的下层人物,边缘人电影的出现离不开底层人物电影的发展。早在美国默片时代,卓别林的一众影片,《淘金记》、《城市之光》等就都是展现底层人的生活,并包含着深刻的人文情怀,只是卓别林的处理方式是幽默化、绅士的,观众更多是抱以休闲娱乐放松的态度去观看,随着经典好莱坞时期主流英雄式主人公电影盛行,观众早已对此类人物英雄般的行为、大团圆结局的叙事模式习以为常,与之相对,以底层小人物形象为主的影片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更有很多配角人物边缘化的出没在各大电影、流派中,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来说,其影片的主人公大多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甚至是从底层掉落到边缘徘徊,展现的内容也是聚焦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其在当时总结出来三个创作特色:道德立场、美学取向、叙事创新(黄文达,2008:97),2通俗来说分为外在表现形态和内在思想表达,外在上对于人物的塑造强调实景拍摄、排除人为设置、生活上的真实,内在上则是表现这些形式背后所寄予的人物的反抗与呐喊,力图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日常生活状态下真实的社会。而以特吕佛、戈达尔为首的法国新浪潮在此基础上将视角对准底层都市生活和青年形象,“作者化”风格更为鲜明,人物形象更加被边缘化,反传统反世俗的倾向也更为明显,这些风格特色也深刻影响着之后的边缘人电影。
第 1 章 电影中的边缘人
1.1 边缘人的基本概念
“边缘人”这一概念曾由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5提出,他认为这一类人是与主流中心相对存在的,对两个社会群体的参与都不完全,处于群体中间。6而美国社会学家帕克(R.E.Park)7于 20 年代针对犹太人及芝加哥移民明确提出边缘化一词,他认为这一“边缘人”包含了两种文化基因在其中,但却无法融入任何一种文化还会受到对方文化的排斥,遭受两种文化冲突。于是对于边缘人物的解释可总结为——一类生活在城镇农村边缘地带,与普通人群、主流相对,被主流社会所遮蔽的群体,社会对边缘人常常抱有偏见,与少数人、弱势群体联系紧密。8“边缘人物”顾名思义,处在社会边缘,游走在黑暗地带,存在于主流之外。在社会学理论中,他们是社会中适者生存发展下的必然结果,相对于常见的底层人物,他们更处在社会底层之下,存在于社会阴暗角落,属于弱势群体的他们会被普通人看不起,遭受白眼与冷漠,甚至是排斥与侮辱,在这样的环境下,小部分人会依旧执着地追求理想奋勇抗争,有的会慢慢对社会产生抵触情绪,更为极端的可能会陷入到无边黑暗之中产生对社会具有极大报复性的行为。
1.2 边缘人的生存状态
从国内到国外,城市到乡镇,都存在着这么一群人,不分种族、地域、文化或身份,电影展现的也是将其放在大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借由他们的生活去折射时代。一个角色要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才能刻画的更加动人,因此分析当前边缘人物生存状态很有必要。将当前社会上的人物进行分类,边缘人物可以总分为被社会大群体所孤立和性格人格存在缺失、本身就具有边缘人格两大类。被社会所孤立的人物群体大致可分为老人、女性群体、青少年、黑人、移民以及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具体包括:城市低收入人群(往往社会地位低下)、失业者、流浪汉、街头艺人、同性恋、残障人士、智力低下者、农民工、性工作者、艾滋病患者以及刑满释放的劳改人员等。他们的边缘化往往是由于外在环境排斥所造成的,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由于社会的发展被落后被排挤,更加没有社会地位,心理上往往存在着抵触感与缺失感,游离于现代文明之外,更甚者,尊严、利益还会被他人唾弃。9而人格存在缺失具体包括疯子、精神病患者、人格分裂、抑郁症妄想症等各种心理疾病所带来的心理扭曲异变。其实不管之前是一个怎样的人处于什么样的身份地位,都有可能因为周遭环境某一事件或原因成为边缘人
第 2 章 电影中边缘人的形象塑造策略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时代背景下所带来的社会巨变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每个人,世界对于边缘人物的创作思考一直在深入,但也因为此类影片人物的特殊性,影片大多都不是以宏观视角去展现,而是细微之处见真章。纵观刚刚提到的这些边缘人电影,他们尽管风格迥异,但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擅长以小见大,主人公小部分是因为自身陷入牛角尖中,将自己孤立起来沦为边缘人,大多原只是历史洪流中不起眼的底层人,是在与外界环境接触中逐渐发生转变的,可能无法完全代表整个社会,但他们却能反映出人最卑微渺小的一面,有的在其形象背后往往还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反映的也不只是社会一角。
2.1 角色特质勾勒边缘形象
为了让观众能够了解人物、认同这个人物的经历与选择,离不开其特质、属性的塑造让人物立住,本身这类电影的主人公就是社会阶级低的一类人,所以他们在特质属性上不同于一般商业大片中的正面人物,或是身上自带 buff 一路开挂的英雄精英主人公,他们是弱势的、被忽视的,但也不代表边缘人就都是朴实善良值得同情的,尝试将边缘人电影的人物进行分类,发现悲剧性的人物形象往往是此类影片人物的整体标志,当然也会有部分喜剧的人物形象,但这一部分的人物即使在前期以搞笑、喜剧为主,最后整体也是落的一个悲喜剧收尾,而且在这些喜剧人物背后往往也包含着着非常深刻的文化社会语境,反映着现实当中的各种问题,是欢笑中透露着深意的。这种形象的塑造,对于现实的批判意味也更为强烈,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主人公或迷茫或压抑或反叛、大部分人不甘屈服于命运,即使早期默默不语,后期也会不断反抗,只是这种反抗有无声有不羁,有正义有凶残,再细分下来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社会底层的呐喊,二、压抑躁动的青春,三、冲破宿命的牢笼。以上这三点可以大致括大部分影片中边缘人物的特质。
2.2 空间环境的边缘化设置
社会背景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物,空间环境能够更好推动叙事。将人物所处环境边缘化是边缘人电影塑造人物的一种策略,边缘人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除了自身性格特质,离不开周遭社会环境影响,于是一部影片中的社会背景、空间场景的设置对于人物形象的构成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使得人物的思想行为合理化、使得此类影片的背景与场景更为真实可信,使边缘人获得身份认同,是具有意象性的。如德·西卡电影中边缘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是二战后意大利混乱、困顿、重建的社会,随着二战后法西斯的垮台,整个战后社会经济一片萧条,人民生活处在复苏阶段,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塑造的每一个主人公的生活就如同当时观众亲身生活经历一般,失业、养老、教育、成长问题等也成为了边缘人物所面对的问题,并且在这一社会背景和各种问题影响下,人物渐渐被排挤到边缘徘徊于社会边界。而新浪潮时期戈达尔与特吕佛电影中边缘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对其影片中人物的影响前面也有提到,60 年代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准得到不断提升,人们不用太过担心衣食问题,而随着存在主义16的盛行,这一意识形态以及各种与传统文化背道而驰的理念与文化冲击着新一代青年人的思想,他们开始陷入到自身矛盾当中,迷惘、焦虑是其遇到的困境,于是这期间的边缘人物形象不再是为吃饱穿暖发愁,而是上升到了思想上,主要都是反抗传统追求向往自由一类,影片中人物边缘化的原因也是因为陷入自我困境在整个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韩国电影极具擅长对于此类人物电影的刻画也与本国当时的社会风气有明显关系,政治问题、社会发展的缓慢、各种对于社会真实事件的揭露共同促成了其人物所处的环境。暴力、血腥、性欲、扭曲常常出现在金基德作品中,这也往往是因为社会不公正待遇或是环境迫使,这些人物他们渴望与人相处,但又阻碍重重,种种积累产生的仇恨只能通过极致的宣泄和自我毁灭来完成。而我国90 年代第六代导演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则大都是随着社会转型、发展进程加快而无法跟上脚步,在改革浪潮中无法找到自我准确定位的一类人,与新浪潮运动相似,对于边缘人内心思想的探索形成了电影中人物的主要形象。
第 3 章 边缘人物剧本《珍重》的创作
3.1 边缘人物剧本创作阐述
当前,反英雄式的主人公成为影视的宠儿,导演在创作中,也更加倾向针对社会最底层、最边缘人群为主人公,开启平民电影潮流,而这一类影视作品也正在吸引着观众的眼球,他们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代表社会,并在观众心中激发了强烈的时代共鸣和历史责任感。
3.1.1 剧本主旨与立意
《珍重》犹如一部人物的中年回忆录,以故事其中之一的主人公梁逍梵为讲述者,跟随他回到 90 年代的河南小镇,感受那个年代的风土人情,品味质朴的兄弟情义。这是一部少年的成长史,真诚、细致而又残酷地表现那一代人对生活的反思和热爱。剧本整体风格朴实自然,能让人真切感受故事的真实性以及人物魅力。其主旨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关注社会底层,关注边缘小人物。《珍重》将主人公落于存在在我们身边,在每个人学生时代可能都会遇到的那种智力低下受人欺负却不被关注的某个同学,或许他一直默默无闻,早已被人遗忘,但通过这个作品希望能唤起人们对这一类边缘人的重视,给予他们正常人的眼光和温暖。二是故事中兄弟几人的友情,是我想表达的另一主题,四个少年与阿正相识于小学,四人从一开始对傻子阿正的排斥到接受再到成为好哥们患难与共,他们虽然性格各异但一起成长虽然有阿正这么一个“异类”存在但依旧互相扶持,再到各自离开镇子最后阿正遗憾离世。《珍重》想传达的不仅要关注弱势群体,就是展现真正的生活,传递出珍惜身边人的愿景。青春时代的友情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弥足珍贵,值得珍重,希望能通过故事中的兄弟情唤起每个人心中那份儿时的友谊,借主人公梁逍梵前后的心态、行为的转变传达——社会发展速度之快,但也不要丢掉本真的自己,放慢脚步,不要在社会浪潮中迷失自我,停下来看看身边被自己遗忘的那个人。
3.2 叙事结构、电影意象推动人物发展
3.2.1 叙事结构推动人物发展
结构是一个故事讲述的语法,每一个电影都有着自己的叙事逻辑。《珍重》在叙事上采取倒叙、整体非线性的叙述结构推动人物驻足现在开始去对过去时光进行探寻,由第一人称梁逍梵的讲述徐徐带领观众走进他的回忆中。整体结构分为三幕式,第一幕时间开始于 2012 年,目的是走进整个回忆的讲述者梁逍梵,这里的人物主要就是他自己,而他此时已是一名在北京摸爬滚打好几年的一家律所的律师,渴望挣大钱,在北京拥有自己的一套房,这里以梁逍梵接下的一个工地案子为情节点,辅以一些其这几年北漂的经历回顾,展现出这个人物近几年的工作、生活状态——逐渐在金钱中迷失,为了挣钱不择手段出卖良心,这是他目前陷入的困境,思想困境,我们能看出他的变化、生活上的不如意及挣扎,并在不断与他儿时的理想渐行渐远,为之后回忆中那个善良、讲义气的少年形成鲜明对比,埋下伏笔,也为最后梁子在受到阿正的影响下,人物态度发生转变及时悬崖勒马,展现人物弧光。故事由同学群里热切的讨论聚会开始转向第二幕,激励事件19是同学的一句话,原来班里以前的那个傻子,在前几天溺水身亡了,这个消息使群里死一般的沉寂,也打破了梁子原本平静的生活,逍梵坐在床前发怔,陷入此时的第二个精神困境中,傻子阿正离世的消息是梁逍梵陷入回忆的推动力,这里留下了阿正死亡原因的悬念,先按下不表,引起读者对于阿正的死产生好奇,隐晦表现出梁逍梵与阿正存在关系,让观众一起跟着梁子回到 91 年的河南小镇,探究二人到底有着什么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结语
电影作为人们表达交流的一种方式,其类型正日渐丰富,表现内容也更加多样化,而边缘人电影它能很好地展现历史、反映时代,代表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无论导演采取何种风格,这类电影都能让观众在观看时就如同自己亲身经历或是发生在自己周遭一样去观察、感受与体会,因为这个生活在角落里边缘人的一言一行、悲欢喜乐都是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的真实状况。目前,此类影片正在不断吸收与融合,逐渐呈现出一种多元态势。作为讲述边缘人生活的影片,其在早期往往艺术性鲜明,导演风格强烈比较小众,现如今却也正因为它的以小见大,对于时代和社会的反映而吸引着观众们的眼球。对于我国的边缘人电影也在不断改良进步,抛掉晦涩难懂,迎合新的审美趣味,去展现时代历程下的文化语境,讲好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小人物、大视野,这正是此类影片的魅力所在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边缘人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以《珍重》为例》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汉语言文学实践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