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0-09-05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国际贸易文章《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步入 21 世纪,中国政府对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工作由现代的抓高新技术产业及相关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软硬环境的建设以及功能性服务的提升替代了以前的以抓具体产品项目为主的工作重点。具体阐述政府对于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及相关企业发展的政策来说,主要是为了对企业减税让利以及吸引人才,比如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及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发展等服务中心,创立“一站式解决”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科技高速发展,以信息、技术、知识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中占据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研发投入大、风险大、技术含量高及附加值高等特点。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衡量一国的科技实力。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成为各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方式。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之后才逐渐起歩,在计算机集成技术、电子技术、材料技术及生物技术等领域增长势头较猛,对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以及拉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最终实现贸易强国等各个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趋于缓慢,再加上各国国际市场各类产业有效需求严重不足,迫使各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各国在转型期间发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不断促进外贸竞争力的快速提升。为此,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进而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行业扶持力度,政府尤其在金融、税收、政府采购及高新技术业集群建设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而使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得到飞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已发展为国际贸易的主流力量并且已成为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推力,高新技术产品在世界竞争市场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商务部统计资料表明,2018 年全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累计总额达到7468.66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1.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达到 4.55%。中国已初步形成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带动整体对外贸易出口,从而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关于对外贸易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研究,对于高新技术产品的相关研究寥寥无几,主要偏向于一般的工业制成品及初级产品等,这样的做法非常不利于国内高新技术产业与产品的日益增长。因此,本文拟对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能否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这一问题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外贸易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新技术产品又作为贸易品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各国均将焦点置于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核心技术的获取等方面,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也成为重点关注指标。伴随着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阶段,即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这样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持,随着中国的发展繁荣以及逐步优化的经济格局,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有所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呈现出显著的提升,对外贸易量逐年上升。这样的表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虎视眈眈”。2018 年美国以中国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对从中国进口的 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形成了“中美贸易争端”的开端。也从另一个角度侧面印证了我国技术创新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仍存在明显不足,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显著,具有高新技术产品水平低、总量小等问题。根据现有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地区产业结构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分析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与地区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对于优化对外贸易模式、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对中国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首先要了解高新技术的特性,其次要对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进行深入的理解认识,然后进一步分析现有的关于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的理论研究。高新技术是一个相对概念,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军事、政治以及经济等各方面的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并能在先进技术群中形成产业的现象。Rachel Parker(2004)通过分析比较知识经济活动中 15 个 OECD 国家的参与度,比较不同国家地区间的产业竞争力及科技发展水平从而判定不同国家地区的发展水平。得出某一国家或地区通过发展高新技术对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及影响力有促进作用。邓菁和肖兴志(2019)通过对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状况的研究,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概念,以高新技术产业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高新技术本身带有的问题及高质量发展的结构平衡问题,提出政府应当进行财政专项资金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扶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高效、蓬勃的发展。目前,很多学者就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一般特性展开了定性分析及定量研究,主要涉及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特征、结构等。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发展虽然取得了持续稳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创新能力不足,高投入低效率能问题。俞林和徐立青(2010)以高新技术产品技术创新指标对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力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中国技术创新大多为国外新技术基础上的再创新,并且主要来自外资企业,国内投资研发机构不尽合理。梁燕群(2009)通过构建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近年来虽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是存在一般贸易份额小、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弱、高投入低效率等问题。刘二真和吕玉花(2016)基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通过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得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单一、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过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等特点。王钊和王良虎(2019)通过研究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对我国 29 个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水平偏低,主要技术吸收能力与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出的能力较差。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研发投入、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国外学者 Freeman C(2004)认为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微观方面受产品的技术水平、质量、价格和性能等因素影响。宏观方面受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调整、外贸政策、外商直接投资及国际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Keeble 和 Wilkinson(2000)认为对于高新技术产业而言,实施该技术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必须具备高水准的创新能力,因为这种创新能力对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Ozcan(2015)提出在欧洲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品的 R&D 强度是对于高附加值产品科技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Steliana 和Bogdan(2014)通过实证发现 R&D 投入虽然存在两年的时滞,但对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仍然有促进作用。另外还提出如果将 R&D 直接投入到私人研究中,会缩短时滞并产生短期的效应。
第 2 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高新技术产品的相关概念
目前,国内外对于高新技术还没有标准的定义。从实际发展情况分析,高新技术(New&High Technology)是指处于科技前沿并应用复杂先进的工艺及方法制造产品的技术,是高技术和新技术的结合。作为引导传统产业变革的现代化的高新技术群而言,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向生态、文化、经济及社会等各领域大范围渗透的具备高技术附加值及知识密集型的科学技术,而这类科学技术往往都是走在世界最前沿、最尖端的。高新技术与一般中低端技术相比其特点有多方面的不同,主要分述如下:第一,风险与投入高。由于高新技术的研发难度往往要高于一般技术,因而要想取得突破性的研发则需要科研人员的智力投入以及数额庞大的资金投入,这样的投资往往都是不可逆的。然而,资金运转的停滞、经营管理的不适应、市场和技术的不确定性以及风险的存在使得这些投入往往会形成高风险的来源;第二,渗透性与融合性高。从一方面来看,多种产品、多部门或组织以及多性功能的整合,都会带来本质的变化,高新技术亦是如此,通过科学研究与高新技术研究相互促进,科学与技术融为一体以及多知识和多人才的整合,高新技术也显露出高渗透与高融合的特点;第三,知识密集度与智能高。高新技术的本质特征是提高产品的知识密集度,由最新的科研成果而对产品的设计、加工工艺、生产制造、包装及销售等环节运用高新技术,在技术创新中达到逐步拓宽新技术领域的目的。目前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仍未形成统一的界定,但是各国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划分指标大多集中在 R&D 经费投入占总产值的比重。美国的定义标准是:高新技术产业是指生产工艺主导发展并处于技术前沿的产业,其划分依据为研发人员与产业职工从业人员的比值以及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值。而其他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划分标准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绝大多数还是通过这样几大标准进行划分与概念界定:1.R&D 人员投入强度,即研人员与产业人员总数的比值;2.R&D 经费投入强度,即 R&D 研发费用与产业总值的比重;3.其他反映复杂度与技术密集程度的相关指标。经合组织(OECD)则将高新技术产业用以下三大指标的测度来划分:1.R&D 直接费用与总产值的比值;2.直接 R&D 在增加值中的占比;3.R&D 总费用与总产值的比值。中国目前就高新技术产业也还尚未进行明确的概念界定与划分标准,在1986 年颁布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则最早提出高新技术产业这一概念,主要包括信息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激光技术、航天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七个领域,而在 1988 年的《火炬计划》中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被再一次提及。直至 2002 年 7 月国家统计局印发的《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通知》才对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较为详尽的分类,主要涉及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及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等行业。本文以此文件为基准,在该基础上选取 2004-2018 年《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以这些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应的研究。
2.2 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理论
1、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结构会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使得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一定的规律。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 17 世纪末他的《政治算术》里阐述了产业结构递进的规律,即随着经济逐步发展,农业相对工业所占地位的重要性逐渐变小,当经济更进一步发展后,第三产业相对工业、农业所占的地位更为重要。1940 年,柯林·克拉克在配第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出经济发展与劳动力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即随着经济发展及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当经济更进一步发展后,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产业结构也随着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的优化。2、库兹涅茨模式。美国工业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以克拉克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他的“倒 U 曲线”中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引申出产业结构的理论为: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工业的产值比重与劳动力比重在工业社会初期呈现上升趋势,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工业的产值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会下降,在不同地区工业化的过程中,由于区位优势以及要素禀赋的不同,经济基础差异较大,各种生产要素必然向平均利润率高的地区转移积聚,使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当相对发达地区的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基于滴落效应和扩散效应,发达地区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平均利润率降低,不发达地区的生产成本低的优势逐渐显现,通过政府引导,生产要素逐渐向不发达地区转移,从而促进其经济增长,逐步缩小各个地区间的经济差异。3、工业化发展理论。美国的经济学家钱纳里利用二战后 9 个准工业化国家1960~1980 年的历史资料建立多国模型,将产业发展分为三期产业六个阶段:第一与第二阶段为初期产业,第三与第四阶段为中期产业,第五与第六阶段为后期产业。其中第一阶段为不发达经济阶段。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极少有现代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而当进入工业化初期的第二阶段,产业结构则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这一阶段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第三阶段是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内部由于轻型工业转向重型工业的迅速增长,非农业劳动力开始占据主体,资本密集型产业占据了绝大部分;第四阶段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迅速增长,成为区域增长的主要力量。这一时期发展的最快的就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行业;在第五阶段的后工业化社会。制造业内部结构,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渐替代资本密集型产业成为产业的主导而迅速发展;第六阶段的现代化社会,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崛起,使得第三产业逐渐分化,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占据了主导地位。
第 3 章 高 新 技 术 产 品 对 外 贸 易 与 地 区 产 业 结 构 现 状 分析
3.1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3.2 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 4 章 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
4.1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
4.2 高新技术产品进口贸易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
第 5 章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
5.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5.2 模型建立
5.3 实证分析
5.4 研究结论
第 6 章 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了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现状,以第三产业与总产业 GDP 的比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将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作为解释变量,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创新作为控制变量来对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状况来进行分析,现得到结论如下:1、2004 年—2018 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在这 15 年以来基本呈现稳步提升的状态,除去在 2009 年进、出口贸易额稍有回落之外,在 2010年及之后的 9 年又呈现稳中有进的状态。2009 年回落的主要原因与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 2004—2008 年全世界爆发的金融危机有所关联。因而,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波及。2、从全样本回归的数据进行分析,2004 年—2018 年全国 30 个省市(除西藏外)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确实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且与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创新这三项中的每一项都息息相关,分析状况如下:从出口贸易角度分析,不管是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度,还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人数,亦或是各地区高新技术 R&D 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与各地区 GDP的比值,都与出口贸易额呈现正相关关系;进口贸易角度分析亦是如此。3、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并对这些地区所包含的省市以 2004 年—2018 年为时间基准来对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等数据进行分地区回归分析,状况如下: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转移作用的显著性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顺序逐渐降低。东部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且包含“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与“京津冀”等发达经济体,城镇化建设程度较高,故而具备优良的对外贸易条件,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度越高,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程度与效应也越明显;中部地区相对东部地区而言,无论是经济发展程度、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城市城镇化建设,都没有东部地区来的有优势,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也相应减弱;西部地区与东北部地区则更为次之。4、在经济“新常态”发展的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来到了需要转型的“十字路口”阶段,推动地区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传统的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已再难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应该着眼于全局,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各类高新技术产业与企业的发展,消除各个地区所产生的壁垒等阻碍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与发展的负面因素,推动高新技术产品高效性的发展。 根据上文研究结论显示,适度增加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对优化产业结构具有很大的贡献度,然而,注重出口,抑制进口是中国长期以来制定的贸易政策,这样的贸易政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来说是非常的不利。国民经济的收入与增长与进口产品规模及速度紧密相关,如果没有相应的进口规模及进口速度,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优化是非常难以持续的。因此,采用适当增加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的对外贸易政策,对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会愈加有利,对外贸易中获取的收益也会相应增加。近年来,由于长期制定的贸易政策,中国已连续数年保持着高新技术产品巨大的贸易顺差。同时,由于中国引进外资数额巨大,已具备大规模的外汇储备。这样的外部与内部条件均支持中国现阶段增加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以提升进口增长率。在人名币汇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适度的增加进口,不仅能够促进对外贸易
绿色健康的发展,协助国民经济良性发展也具备莫大的好处。另外,维持现有出口状况的情况下,对进口制度实施相应改进,降低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带来的扭曲性贸易及国内市场保卫过当的状况,进一步促进进出口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达到经济效益的提升,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高新技术领域所包含的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光电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这 8 大领域对于整个综合国力来说影响最大,最具战略意义。现如今主要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技术及生物技术这三大技术领域缺乏创新与突破,因而这些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及产品的自主研发力度必须加强,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落实以及重大研究项的突破来得以实现。另外,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主要是加强先进技术理解吸收的资金投入,最终得以自主研发及投入技术生产,实现突破与创新。对于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其首要条件是注重进口产品的技术创新。当前,中国由于总体科技水平不高,产品普遍缺乏技术含量。提升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量,不仅能分享国外研发创新带来的先进技术,还能减缓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有效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避免重复进口相同类别的高新技术产品,国内产品不仅技术含量低,还存在着将此类产品向不同类别的领域横向扩展,以致重复引进同类别产品时有发生,因而在加大进口的同时注重产品引进后的理解及吸收应用,这样就能保证创新的源源不断,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如要让高新技术产业为国内的技术创新及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发挥出高新技术产品自身涵盖的优势,其中包含科学知识、技术、资源、政策及资本等方面的优势。首先,政府应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的科技创新表示大力支持,并密切注意科技领域发展前沿,加强对已确认并可实施主要项目的关键技术及相关核心领域技术的研发,形成独具特色的科学技术及竞争优势,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附加值及技术含量;其次,政府应协助新办高新技术企业在财政税收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迅速成长并有效提高研发投入与生产效率;另外,政府也要通过增加财政补贴及减免税收等来对小型及微型高新技术企业赋予相应的支持,并进一步扩大支持范围,使得更多小型及微型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研发及生产投入上给予支持,推动这些企业绿色健康发展。行政机构是实施中国进口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促进进口贸易的实施主要还得仰赖如何提高行政机构的管理效率。首先,推动政治体制加速改革,建立高效廉洁的监督制约机制以加强对对外贸易管理机关的有效管理,从而推动行政管理的有效实施;其次,推动社会公共组织有序建设,对进出口信用调查、贸易促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及对外贸易商会等机构的强化,不仅能使各个进口管理的利益相关机构自发组织进口调节,还能保障各个管理机构具备平等表述意见的权利,让政府有理有据的进行有效调节;随后,要推动电子政务加快建设,对通关、许可证配额、外汇核销、税务及报检等进行网络一体化构建用以实现互联互通,尽快实现信息及资源的有效共享。对高新技术产品的管理手段应尽量予以规范,通过国家各类经管部门的统筹分工,由管理对外贸易的职能机构对进口管理制度进行统一规划,保证产品的科技含量及透明度。对于限制数量进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则依据《外贸法》由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相关管理部门对该类产品制定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对于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配额的管理以及分配方法应进行进一步改革,本着公平、公开及效益至上的原则,将实施进口配额管理的高新技术产品进行拍卖、竞标等规范化管理,对于不合理的产品限制进口措施应坚决取缔。对于行政手段干预的进口产品其范围要尽可能缩小,使政府部门对于进口产品的管理措施逐步取消。对于国家限制进口、部分开放进口或者有条件开放进口的产品,以国际通行做法为基准,科学合理测定并配备相应的关税及非关税配额管理方法。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国际贸易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