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9-09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汉语言文学小论文文章《李清照词与辛弃疾词的比较》,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李清照与辛弃疾是宋词中两位极赋有代表性的人物,李词婉约,辛词豪放,分别是词中两种风格的代表人物,两位词人的词即有异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通过对于李辛二人词的比较,即能看出人物成长环境对词写作风格的影响,同时亦能从二人词中的魅力了解整个宋词的文化力量,笔者在本文之中,先就宋词中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基本概念出发,对于李清照词与辛弃疾词的不同进行了比较,包括二位词人在基调、内容以及表达上的不同来体现出婉约派与豪放派各自的风格,再从李清照词与辛弃疾词的相同点进行比较,以此来体现不同词之间的共同之处,以此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婉约 豪放 李词与辛词 不同与相通
一、基本含义解析
(一)宋词婉约派
婉约派是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婉约从其表意上来看即是指宛转含蓄。北宋词家婉约派的代表有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二)宋词豪放派
豪放派是宋词中的另一大流派,正是因为有了豪放,才让诗歌有了更多的韵味。豪放的诗歌是豪语、豪情、豪气、豪景的结合,只有这样,豪放的诗歌才会有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而宋代豪放派的诗词以其昂扬的格调、高超的手法、完美的形式作为豪放诗歌的代表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二、李清照词与辛弃疾词的比较
(一)与辛弃疾词的不同之处
由于时代环境和个人内在特质的不同,李辛二人的词,存在很大差异。
1、基调不同
李清照的词,总的感情基调是郁闷感伤。在她创作的三个不同阶段中,表现的感情基调是不一样的。
早期(从她出生到婚配赵明诚)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她得以很好地成长,这个时期她写的词活泼生动,或多或少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闲愁,正处花季的李清照,创作出的作品有较多的淑女情怀。李清照婚后到南渡之前这个时期,她创作的词多表现情愁。李清照晚年漂泊江南时期是她词创作的第三个阶段。赵明诚病逝,自己孤独漂泊,家仇国恨在一些词中得到体现。她的词《永遇乐·落日熔金》是作者流寓临安时所作。这首词通过今昔元宵节的对比,写出战乱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苦难,表现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和自己寂寞漂泊的孤独心情,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1]。
辛弃疾的词的感情基调是气势磅礴、沉郁悲愤。他的词的生命力在于他词中强烈的情感。尤其是爱国情感贯彻了他词创作的整个过程。从他跟随耿京起义,一直到南归,再到各地做地方官,他心里始终存在恢复中原、祖国统一的愿望,并且这种心愿一直伴他到郁闷去世。于是一腔悲愤化作冲天豪情,融入他的词作里。他的词基调奔放,同时饱含悲愤之情。辛弃疾一生主张抗金,抵制投降派,提出许多抗金建议,但均不被当局者采纳,曾经闲置在江西、湖南等地。晚年被起用,但北伐失败,不久病逝。其词抒写恢复失地的思想感情和壮志难酬的感慨。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道出了他欣赏的孙仲谋年轻时建立的功勋,而自己年过半百仍然功业未就。最后发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出老骥伏枥,壮志不已的雄心壮志。其词表达出的豪迈、不能建功立业的悲愤跃然纸上。
2、内容不同
读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词,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二人词的内容与他们个人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李清照颠沛流离的生活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加上丧夫后沮丧的心态,都使她创作的词里带有浓郁的感伤情怀,一个孤苦伶仃、郁闷彷徨的女人形象在词里表现出来了。如《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写出了一个重阳节时候,词人孤寂的凄苦心境。《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极写出了在丧夫后,一个人的凄惨境遇。
辛弃疾是个爱国将领,但报国无门,缠绕着他的是郁郁寡欢的心情和壮志难酬的夙愿。多少次梦想着自己能纵横沙场,击退敌军,从而收复失地。然现实的残酷和无奈,让他空有报国之心,无法付诸行动。他的词《满江红》:“此老正当兵十万,长安自在天西北。”《水调歌头》:“贼子亲再拜,西北有神州。”可以看出,他的词几乎都表现出词人想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夙愿难成的内容[2]。
3、表达不同
李清照的词,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显浅的口语表达出最深刻的内蕴。运用日常口语于词里,不但通俗易懂,而且能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现存李清照词近50首多是抒情诗。分别抒发离情别绪、亡国家破的愁情。她的词明白如大白话,都是从普通日常口语提炼出来的,但能令人百读不厌,说明李清照的词达到很高的境界。正是李清照以这样俗语入词,使她的词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她的词:“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念奴娇》);“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双调忆王孙》)。这些词清新典雅,富有生活气息,但又不显得粗俗,内蕴非常深厚[3]。
辛弃疾的词和李清照的词比较起来,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被人所称道。辛弃疾利用了词在抒情、状物、叙事、议论等各方面的功能,又融合诗歌、赋等文体的特点,创作性地把词发展到新的高度。在表达方式上一个很大特色就是用典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用艺术形象来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用历史人物来表现自己的雄心壮志。比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该词运用五个典故,全文几乎全部用典来抒发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和渴望收复中原的宿愿。大量典的运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理想追求。
(二)李清照与辛弃疾词的相同之处
1、消闲词清新亮丽
李清照出身官宦人家,较好的教育培养出她良好的文学修养。她的早期作品,倍受人青睐,而且表达出一种清新的词风。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给我们展示一幅鲜活的画面。一个美丽的傍晚,几个人在一起饮酒,酒酣后划船往回走,不小心走到莲花更深处,于是,大家争相往外划船,这个时候很多鸥鹭被惊起。作者营造诗情画意真的令人叫绝,让我们也仿佛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了,深深地被陶醉,如一阵和风吹到我们的心田。
辛弃疾写的大多数词激昂悲壮,但也有少数词,尤其是一些消闲词还是很清新明丽的。如《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本词主要写的是元宵节观灯的盛况。写这里灯火辉煌,热闹非凡,人潮如织,车水马龙。词人置身于灯外与情人约会,然一回头,那人在灯火阑珊处。真可谓构思新颖,自己的高洁跃然纸上。此词清新流畅,让人回味[4]。
2、强烈的爱国情感
辛弃疾作为宋代著名爱国词人,将豪放派词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爱国成为他歌咏的永恒主题,也是他一生的理想追求。正因为如此,成就了他在豪放派词中的领袖地位。他表现爱国情感的词很多,几乎占了创作总数的三分之二。如歌颂恢复大业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从词中可以看出词人强烈渴望恢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5]。
而李清照呢,我们的感觉似乎没有几首爱国词,多数是抒发离愁别绪的感伤之作。其实不然,她也有一些词是抒发爱国情感的,虽然表达的不如辛弃疾的奔放热烈,但也可以看出她对国家前途担忧之情和愤慨。其爱国词主要写于她南渡之后,与辛弃疾不同的是她的爱国之情是通过抑郁感伤来抒发出来的。如她的《菩萨蛮》:“故乡何处时,忘了除非醉。”写的就是国破家亡的感伤,也表现出了一种悼亡和怀旧之情。《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写项羽的坚强不屈,反衬南宋投降派的丑恶嘴脸[6]。
结论
李清照和辛弃疾是宋代杰出的词人,是婉约派词和豪放派词的大家,是他们使词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达到了一个高峰。通过对二人词之比较,我们了解到两种不同风格词各自的特点和造成他们词不同的原因,同时对他们词创作方面的相同点有了一定认识,对我们更好地领会和鉴赏宋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词作为一种文学题材,到宋代以臻成熟,发展成为受人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李辛作为词创作的极大成者,他们的词已经成为一种典范,经久不息地被后人传唱。
参考文献:
[1]康丽云.李清照与辛弃疾词体文学比较[J].宜春学院学报,2010(6).
[2]刘坎龙.辛弃疾爱国词的感情基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3).
[3]徐季子.中国古代文学(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张廷杰.宋词艺术论[M].北京:北京研究出版社,2011.
[5]赵淸文.唐诗宋词鉴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王艳芳.试比较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词[J].兰州学刊,2011(7).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李清照词与辛弃疾词的比较》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汉语言文学小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