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9-04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教育法学论文文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美学意蕴与现实路径分析》,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美学意蕴的实现问题研究,现实且必要。通过对美、实践等基本内容的梳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美学意蕴的构成进行剖析,结合当前美学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现状,从实践主体美、实践客体美、实践手段美及实践环境美等方面探索得出了实现美学意蕴的具体实施路径,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一、选题背景
1.时代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美学意蕴及实现问题的研究,主要基于当今时代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①;同时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 。这进一步凸显了当今时代对于美的关注和期盼,基于此背景,关于美的教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学意蕴也应该引起高校的关注。2.政策引领。对于“美”的追求和向往不是当今时代的专属,对教育领域的美学探讨一直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因此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美学意蕴也是源于国家政策的引领。2004 年 10 月 1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重点强调“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③。这是第一次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相关文件上介入“感染力”、“吸引力”等具有美学意蕴的词句。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需要审美理念的融入。2016 年 12 月 7 日至 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④;2017 年 1 月 25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明了“德育与美育在传承传统文化层面上具有相通之处”,要“倡导中华美学精神,推动美学、美德、美文相结合”,并在基本原则上“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①。这些文件都突显出从美学视角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政策取向。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一方面,为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研究角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突出的政治导向性,侧重于对人的政治意识的培养,但并不局限于“政治”领域,而是涉及人的思想、德性、信仰等多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应探索从新的理论视角入手,为以往单一的说理增添更富艺术性和感染力的内容,并以灵活的方式展现出来。从美学的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要给思想政治教育强行贴上“美学”的标签,也不是将美学的相关理论机械复制到实践中,而是从美学的角度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蕴含的“美”的因素,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和实效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确立新的理论视角。另一方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是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结果,同各学科存在紧密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自创立伊始,学术界就从美学的视角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但在研究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要对既往的理论成果进行新的梳理和提炼,从而形成新的理论体系,用于指导不断发展的教育实践,这也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更加系统成熟。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美学意蕴的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核心概念阐释
一、思想政治教育
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社会或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从而使其成员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①。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从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教育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及道德伦理规范体系的形成与确立,具体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多个方面。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一)实践的含义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集中阐述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并鲜明地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②等多种论断。1.哲学意义上的实践。广义上的实践可以囊括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活动;从实践的具体含义上看,“所谓实践,就是人类有目的地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③,是人类有意识地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活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观点,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是感性的对象性的方式,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美学意蕴的构成要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美学意蕴的实现,不仅要对美、美学、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等基本概念进行研究,更应系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内部的美学因素,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美的融合统一。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手段、实践环境等要素构
成;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也是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各构成要素的协调统一,最终实现整体运行中的“寓多样于统一”的和谐美。
一、引导性的实践主体美
这里所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主体,主要指的是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对教育对象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传授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践中处于主导地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美学意蕴的实现发挥着引导性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是在高校中承担思想政
治教育具体工作、发挥主导作用的教职人员,承担着对教育对象尤其是高校学生实施思想观念、政治挂点、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并负责规划、组织、协调、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活动的群体,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功能的关键因素。在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导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内外兼修的形象树立、共情共感的语言渗透、立德铸魂的思想感召及榜样示范的人格影响等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形象反映了人们对于教育者的总体评价,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精神特征等留给人们的整体印象。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是包含诸多要素的复杂系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导性形象涵盖仪表、行为和职业素质等多个方面,但归根结底,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是其内在精神特征、道德品质、心理倾向等的外在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的树立离不开其内在的精神气质,是内外兼修的结果。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美学意蕴的现实状况分析
第一节 现实状况调查
第二节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美学意蕴的现实困境
第三节 遭遇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美学意蕴的路径探讨
第一节 基本原则
第二节 实践主体美的实现
第三节 实践对象美的实现
第四章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美学意蕴的路径探讨
第一节 基本原则
一、艺术性和思想性内在契合
(一)增强艺术性“以美育美”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美学意蕴的实现,首先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的艺术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对象在接受实践教育的同时感受到心情舒畅,从而获得情感上和智力上的双重享受。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充分认识到美学理念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意义,不仅从自身的衣
着装扮、行为举止,还是从钻研教材、系统备课、课堂讲授、实践引导等方面,都注意贯彻艺术性和审美性的原则,“以美育美”方见成效。例如,衣着方面应简洁大方,举止大方得体;备课方面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衔接,案例的设置要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思考;在课堂上要积极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后要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成长为美与智慧同在的人才等。这些探索和尝试都彰显着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艺术性、审美性的运用和“以美育美”的实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美学意蕴,增强实践的艺术性也要避免过度娱乐化的倾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还应保有一定程度的严肃性,艺术性的运用方面也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把握必要的尺度和分寸;如果涉及到政治性、原则性的内容时,就应该保证客观、严肃,是非分明。只有坚持教育性的根本标准和严谨的教学理念的前提下,艺术性原则的应用才能恰到好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美学意蕴的最优效果才能达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各领域工作都要从新时代的客观现状出发。特别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舆论的壁垒,进一步突显出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交互性强、传播迅速、内容多元”①的特点,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较大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为青年学生构筑、维护和实践思想道德规范的教育实践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唯有充分激发教育对象特别是青年学生的主动意识,自发地接受教育,自觉地完善自身,才能真正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美学意蕴的实现,一方面回应了大学生的内在审美需求,直面学生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激发和释放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美学因素和审美价值,使实践对象(教育对象)能够从崭新的视角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感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魅力,吸引教育对象主动参与教育过程,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美学意蕴的实现问题研究,现实且必要。通过对美、实践等基本内容的梳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美学意蕴的构成进行剖析,结合当前美学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现状,从实践主体美、实践客体美、实践手段美及实践环境美等方面探索得出了实现美学意蕴的具体实施路径,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美学意蕴与现实路径分析》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教育法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