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水文地质工程评价
项目地属乌江水系倒天河支流,倒天河在毕节城区由北向南折东穿城区,城区段河道长 11.7 公里,区间汇水面积 42.3 平方公里,城区主河段有三条小河在上、中、下各段汇入。城区主河段因地质构造复杂,侵蚀强烈,故在地形地貌上河流多呈树枝状展布,而河谷多呈“U”字型。城区河岸占地与河床高度差为 3~5 米,河间占地宽度均在 40米左右,局部河段与山坡相连,坡度在 25°~35°之间,平坦地段属市区高层建筑和人口密集处。根据调查区出露的地层岩性,含水介质特征及地下水动力条件,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两大类型。
1、松散岩类孔隙水
赋存于厚度较小的第四系(Q)残坡积红粘土中,土体结构松散,透水性强,储水能力弱,富水性等级为贫乏。
2、碳酸盐岩岩溶水
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1g)泥质白云岩的构造裂隙与溶蚀裂隙中,含水不均匀,富水性等级为中等~丰富。区内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并赋存、运移于碳酸盐岩的构造裂隙、溶蚀裂隙中,区内地下水的总体流向由西向东迳流,于地势低洼地带以泉的形式排泄。
拟建场地地表水主要为东侧 100 米的毕节市倒天河,河面与拟建场地高差约为 30米,地下水位约为 1450.0m,拟建场地受雨季降水影响,一是大气降水渗透入岩土层,上覆红粘土层具有湿陷性、复浸水性,地表水渗透后转化为地下水,在地下水动力作用下易发滑坡、滑塌不良地质作用;二是暴雨时,坡脚积水冲刷,形成临空面,易发滑坡、滑塌不良地质作用。地下水的水位变化可能是人为因素,也可能是自然因素造成的。但是无论哪种原因,都会对工程造成一定的影响,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位上升的危害。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有很多,这与岩层结构、岩层透水性、季节性降水、人工增雨、工程施工等都会造成地下水位上涨。地下水上升对工程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岩土沼泽化,土壤中盐分增加,岩土中水分对工程地下结构的腐蚀性增强;处于斜坡与河边的岩土层发生移动或坍塌现象;土壤中的细沙及粘土吸水液化形成流沙、管涌现象;地下空洞冲水上浮,使建筑物根基不稳。
2、地下水下沉的危害。地下水的水位一般比较平稳,如果出现下降多为人为因素造成,比如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过程中矿床疏干、修建水库阶段下游地区水量补给等。当出现地下水位下降时,常常出现地裂、地面下沉或塌陷等灾害,地表植被因为根系得不到水分也会枯死。
3、地下水升降频繁造成危害。地下水的频繁升降会引起岩土膨胀性的变化,岩土经过反复收缩膨胀的结构变化,会引起岩层松动变形,进而出现地裂、塌陷等现象,对工程建筑的破坏力很大。地下水的频繁升降,会引起地下水内部物质交替,这会将岩土层中的胶结物质――铁、铝、钙等成分流失,岩土层这些胶结物减少就会变得松软、内部空隙变大、承重能力降低,使建筑物的基础松动,带来很大的安全威胁。
地下水在自然条件下的动水压力作用一般比较小,不会造成很大危害。但是在人们施工过程中,由于认为的改变地下水的状态,使地下水失去了天然动力平衡状态,引起地下水的移动,在移动过程中造成动力压力,这也会对工程造成一定的损害,如形成流沙、管涌等现象。
第三章 桩基检测
§3.1 钻芯法检测桩基
§3.2 低应变法检测桩基
§3.3 桩身完整性评价
§3.4 桩位评价
§3.5 桩基持力层评价
小结:
第四章 边坡稳定性及支护工程分析
§4.1 边坡稳定性分析
§4.2 支护工程分析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1、通过对研究区环境地质条件调查、进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水文地质工程评价、岩溶影响评价,该场地适宜建设。
2、通过采用低应变法和钻芯法对抗滑桩、桩基进行检测,桩身完整性评价认为桩身为基本完整和完整,满足要求;通过钻芯法取样试验,混凝土强度代表值均达到(C25)设计混凝土强度;通过取样进行岩土试验,经持力层试验数据对比,持力层评价满足要求;根据对基桩桩位测量数据对比,5 根桩不满足垂直度允许偏差值和桩位允许偏差,对该 5 根桩两侧开挖 2 根基桩采取群桩进行了处理后满足要求。
3、通过边坡稳定性分析,根据对 1—1′、2—2′、3—3′三条剖面采用圆弧法土坡稳定性计算结果,滑动安全系数都小于 1.0,边坡不稳定。通过对抗滑桩桩身内力计算、桩身配筋验算,抗滑桩抗剪截面不足;嵌入段为岩石层、土层相加,可满足设计要求,现状情况下所采取的抗滑桩支挡方案达到支挡要求。
4、根据监测结果,抗滑桩的监测点未发生位移变化和沉降变化,说明场地未出现整体滑移破坏,抗滑桩支护满足设计要求。
5、通过某工程桩基础质量评价,发现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通过某工程边坡支护工程稳定性研究,为该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评价,为类似工程今后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