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水电工程 EPC 项目结构复杂、建设周期长、投资成本高,解决项目在全生命周期中各参与方、各项业务内部的矛盾与冲突,实现项目管理的协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梳理水电工程 EPC 项目管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调研水电工程 EPC 项目管理现状,引入管理协同思想,基于霍尔结构构建了水电工程 EPC 项目管理协同三维体系及系统模型,分析了系统内部的协同机理,继而运用专家调查法对影响水电工程 EPC 项目管理协同的要素进行识别,建立了水电工程 EPC 项目管理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和协同度模型,最后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该项目系统不协同的结果和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协同度提升策略。得出结论如下:
(1)基于霍尔结构构建了水电工程 EPC 项目管理协同三维体系。水电工程 EPC 项目管理协同三维体系包括组织维度、过程维度和业务维度。依据水电工程 EPC 项目特征,确定组织维度包括业主、总承包商、分包商、监理、咨询,并发现其具有组织结构复杂性、组织关系多样性、约束关系动态性的特征;过程维度包括勘测设计阶段、采购阶段、施工阶段、试运行阶段,并发现其具有过程依托型、责任主体差异性、信息传递缺失性、风险破坏性的特征;业务维度包括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风险管理、HSE 管理,并发现其具有业务协调性、矛盾性和动态性的特征。
(2)构建了水电工程 EPC 项目管理协同系统模型。水电工程 EPC 项目管理协同系统模型包括信息协同子系统、组织协同子系统、过程协同子系统、业务协同子系统、资源协同子系统、制度协同子系统 6 个子系统,并分析了系统模型子系统之间的结构划分以及层次关系。结果表明:水电工程 EPC 项目管理协同模型的子系统可以分为三级,第一层级子系统资源协同和制度协同是表层直接因素;第二层级子系统组织协同、过程协同和业务协同是中层间接因素;第三层级子系统业务协同是深层根本因素。
(3)通过识别水电工程 EPC 项目管理协同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信息协同、组织协同、过程协同、业务协同、资源协同、制度协同 6 个子系统,构建了 12 个序参量和 38 个二级指标的管理协同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子系统、序参量和二级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信息协同的权重占 0.106,组织协同的权重占0.174,过程协同的权重占0.287,业务协同的权重占0.263,资源协同的权重占0.106,制度协同的权重占 0.064。
(4)构建了水电工程 EPC 项目管理协同度模型并进行实例验证。通过计算系统的协同度,构建了水电工程 EPC 项目管理协同度模型,将水电工程 EPC 项目管理协同系统的协同度划分为高度不协同、中度不协同、低度不协同、低度协同、中度协同、高度协同 6个等级。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为例,结果表明:针对项目各子系统而言,子系统有序度均在[0.4,0.7]范围内,且在各阶段基本趋于稳定,有小幅度的波动,其中,信息协同、组织协同、制度协同的协同度较低;针对各过程而言,以设计阶段为基期,采购阶段、施工阶段的协同度均小于 0.2,属于低度协同,试运行阶段协同度为-0.0692,属于低度不协同。
6.2 展望
本研究针对水电工程 EPC 项目管理协同在理论以及实践方面有一定的创新,为评价水电工程 EPC 项目管理协同度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也为协同度的提高提供了一种新手段。但由于水电工程 EPC 项目管理协同度评价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研究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在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研究仍然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在后续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领域如下:
(1)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可进一步筛选。序参量是水电工程 EPC 项目管理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由于水电工程 EPC 项目在不断发展,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项目特点进一步筛选序参量,并尽量优化序参量的二级指标成为定量指标,归纳出更加完善合理的指标体系,提高对协同度测量的精确性和科学性。
(2)协同度评价等级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构建了各阶段协同度模型,并统一给出了协同度度量的等级,但结合工程实际,由于工程中每一阶段对协同度的要求不一样,后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每一阶段的协同度标准,使得协同度的测量对工程有更加实际的影响。
(3)协同度提升策略可进一步落实。水电工程 EPC 项目是一项复杂性的工程,本研究构建了项目管理协同机理以及协同度评价模型,并分析了不协同的结果和原因,但是针对不协同结果提出的提升策略较为简单,后续应该针对提升策略进一步细化,将理论研究结果落实到工程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