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本文以地源热泵系统运行中土壤受热工况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受热过程中土壤层内相变薄区和多孔介质内气液相以及流动过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获得以下结论:
(1)岩土层相变薄区内壁面温度对于气液相变过程的影响主要有:气泡生成脱离壁面时间随壁面过热度的增加而减少,并且过热度越大,气相生成脱离壁面所用的时间越少; 壁面温度越高,汽化核心处温度越高,计算域整体温度也更高,并且气泡直径越大;
(2)岩土层相变薄区内壁面润湿性对于气液相变过程的影响主要有:气泡脱离壁面时间随接触角的增加而减少。即亲水性越强,气泡脱离壁面时间越长。疏水性越强,气泡越容易脱离壁面。并且亲疏水性决定着形成气膜的难易程度,接触角越大,温度场内的热传递效果更好,并且随着接触角的增加,温度场内热量传递增加的幅度越大。
(3)岩土层内多孔介质的孔隙率对于岩土吸热过程中流场和温度场都有重要的影响。多孔介质孔隙率越大,气液流动区域增大,固相区域减小,对于初期相变的发生和和后期气相的流动、气液之间的相变以及传热的阻碍作用变得越小,达到稳定状态时的平均速度、平均热流密度越大。
(4)地埋管管壁面对于内部土壤吸热过程中的影响主要有:首先,壁面温度与气液相变发生程度直接相关。壁面温度越高,初始状态下气液相变过程相对剧烈,计算域内初始平均速度较大,稳定状态下的岩土土壤层内平局热流密度值越大。
(5)壁面润湿性对于岩土层内部土壤吸热过程中的影响主要有:亲疏水性界面对于气相挣脱地埋管管壁速率有较大关系。在疏水性界面气相可以较快的脱离热源壁面,并且在岩土层孔隙中扩散至较远的距离,达到稳定状态时的平均热流密度值越大,说明计算域的传热效果更好。而接触角越小,亲水性越强,从而更容易形成气膜,不仅对于固壁面-液相起到传热恶化的作用,并且通过微小孔隙的能力也越弱,达到稳定状态时扩散距离越近。
5.2 展望
本文通过 QSGS 方法模拟岩土层土壤样貌,并运用 LBM 建立气液相变与流动模型模拟,通过改变不同物性参数(孔隙率、壁面温度、润湿性等)研究岩土层吸热过程中相变薄区和土壤多孔介质内热湿耦合现象。针对本文研究内容,存在以下几点内容有待完善:
(1)本文通过 QSGS 所建立的多孔介质模型虽然符合土壤的微观样貌,但是并没有与实验数据作为依托进行对照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模拟真实土壤源热泵吸热运行时的准确性。
(2)在地缘热泵运行系统中,土壤源吸放热构成一个完整的地源热泵运行周期,此文并未研究岩土放热过程。并且土壤内部具有复杂的气固液三相活动,其中模型中气相里的不凝气体对于土壤内汽、水的传热与流动状态并无研究,后续研究可将此部分考虑在内。
(3)本文使用 LBM 建立仿真模型,虽然讨论了其两相流、传热和相变模型与解析解对照后的准确性,但是其仿真模拟结果并没有与之对照的实验数据作为支撑。后续可以依托实验台实验数据做更加全面的数据对比。
(4)土壤源吸热过程中气固液三相之间流动与传热过程非常复杂,还有很多值得考虑的影响因素,如相变过程对于土壤内部饱和度的变化以及非饱和状态下渗透压的变化,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