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建筑论文 > 生态建筑论文 > 文化生态理论指导下的旅游型河南温县乡村空间规划研究

文化生态理论指导下的旅游型河南温县乡村空间规划研究

时间:2021-07-06 09:02 | 栏目:生态建筑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1-07-06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生态建筑论文文章《文化生态理论指导下的旅游型河南温县乡村空间规划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文以文化生态理论作为切入点,以温县为研究对象,探索旅游型乡村空间规划研究。在对温县乡村进行深入调研、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对温县现有自然与人文要素进行分类处理,找出温县文化生态与空间的相互关系,梳理温县文化生态系统,并对文化生态理论下的温县乡村空间进行规划。论文的主要成果及结论总结如下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空间规划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快速提高综合国力,我国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乡村空间规划处于长期的自由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在国民经济的客观要求和相关理论学科的完善发展等因素下,乡村空间规划开始一步步在摸索实践中成长。在规模特征上,由于我国乡村地区差异显著、资源禀赋各异,乡村空间规划存在缺少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不同规划标准等问题,导致规划与地方实际差异较大,难以落到实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加之没有科学合理的乡村空间规划作为支撑,一些乡村的历史文化特色正在逐渐消失。因此,乡村的保护迫在眉睫。结合乡村文化生态特色,采取正确合理的理论和空间规划对乡村进行深入研究,保持其独特的文化特质显得尤为重要。
1.1.2 河南省温县乡村振兴建设工作开展
  在国家及河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温县乡村振兴浪潮将不断高涨。温县交通区位优越,具有特色的生态资源、坚实的产业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扎实的乡村建设基础,作为“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之一,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型乡村。作为世界太极的发源地,温县充分挖掘并弘扬太极文化,现已成为乡愁体验地以及人才聚集地、文化交流高地并存的新热土,找差距补短板的乡村整治方式和城乡融合、三产融合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温县乡村发展的两大亮点,走出了一条充满温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党的十九大后,温县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乡村振兴发展的号召,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因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受邀主持《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的编制工作,为本研究的展开打下深刻的基础。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在资料收集、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运用文化生态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研究温县这一旅游型乡村的文化生态特征与乡村空间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温县特有的历史传统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历史建筑等人文生态景观等要素分析现有的文化生态系统,引入文化生态理论,探寻乡村空间规划的相关原则,从而在网络空间系统、线性空间、特色文化场所、建筑特征等方面提出温县乡村空间规划策略。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乡村空间规划研究领域,通过引入文化生态理论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型乡村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发现乡村文化生态特征与问题、提出乡村空间规划原则与策略具有重要作用。在旅游型乡村整体空间中引入系统、动态、变化的观点,强调文化与自然、人文等环境及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希望达到文化与周围环境共同生长、共同促进、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好乡村文化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从而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这对拓展文化生态理论在旅游型乡村上的研究深度具有探索和补充的意义。
(2)实践意义
  温县作为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型乡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许多珍贵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植入文化生态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温县乡村空间的规划研究,总结文化生态角度下温县乡村空间的特征和问题,能够更加全面地引导温县乡村空间、风貌和功能的逐步完善发展,有效提升温县历史文化环境品质,促进文化旅游更快更好发展,满足温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要求和经济发展需求。另外,在文化生态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协调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风貌的关系,解决乡村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点,促进共同发展,对于温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温县地理区位图
2 相关概念及研究发展概述
2.1 文化生态理论
2.1.1 文化生态理论概念
  文化是人类在环境中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它与人、生态环境都处于彼此相互作用中。文化生态学的概念首先由德国生物学家 E.H.Heckel 在 19 世纪 70 年代提出,主要用来研究文化与整个环境生物之间的关系[1]。美国人类学家朱利安·斯图尔德在 1955 年发表了《文化变迁论》。在著作中,他首次提出“文化生态理论”的观点,他认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各种要素是不断在相互作用的,并试图从中获取文化产生、发展和变异的规律。他认为,文化与生态环境彼此交织、密不可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彼此影响。文化生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功能整体,是文化与环境的耦合,希望成为一门研究文化在环境中如何产生、发展、变异的学说[2]。此后,文化生态学越来越受到人类学家和生态学家的重视,在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结合中,发展成一门研究文化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1.2 文化生态系统
  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有成果的总和,文化也是一个“人化”和“化人”的动态过程。“人化”主要指人类思想和意志在外部世界的印记,“化人”则是指外部世界对人的教化,指人们思想、品格的塑造和某种观点的养成。在此基础上,人类创造的每一种文化都是有活力的,它们相互聚集和交流,组成各种不同的文化圈和文化群落。人们相互影响,形成一张动态的生命之网,不同的文化群落作为人类文化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类文化的发展演化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文化生态系统就是指这样一种动态的文化整体[3]。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等都是文化生态系统各组成要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密不可分,共同推动文化生态系统的演进。
2.2 旅游型乡村
2.2.1 旅游型乡村概念
  旅游型乡村的定义主要源于乡村的产业功能。在旅游型乡村中,旅游业是其重要产业,对乡村经济建设具有明显带动作用但又未达到建镇标准[28]。旅游型乡村的旅游业不同于城市旅游的特点在于:一是乡村空间环境是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载体;二是当地村民是其参与主体,但是由于乡村旅游业逐渐扩大,越来越多外来人口参与到乡村旅游业;三是城镇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四是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部分共同组成了乡村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指的是乡村周边的水文、山体等自然环境,人文旅游资源指的是乡村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及其产生环境[29]。由于划分方式不同,旅游型乡村有许多类型。按照地理位置,可分为景区近郊型、景区远郊型、城市近郊型以及城市远郊型;按照旅游模式,可分为自然生态型、民俗文化型、休闲度假型和观光农业型;按照资源要素,划分为自然资源旅游型乡村和人文资源旅游型乡村。旅游型乡村的发展建设与乡村旅游业密不可分。由于旅游型乡村的各方面资源不同,导致出现丰富多样的空间形态和发展模式上。
文化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
3 温县文化生态与空间分析
3.1 温县概况
3.2 温县文化生态基础
3.3 文化生态理论下温县空间现状特征
3.4 文化生态理论下温县空间问题分析
4 文化生态理论下的温县乡村空间规划
4.1 文化生态理论下的温县乡村空间规划原则
4.2 构建温县文化生态的网络空间系统.
4.3 优化温县文化生态线性空间
4.4 重塑温县特色文化场所
4.5 强化温县文化生态建筑特征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文化生态理论作为切入点,以温县为研究对象,探索旅游型乡村空间规划研究。在对温县乡村进行深入调研、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对温县现有自然与人文要素进行分类处理,找出温县文化生态与空间的相互关系,梳理温县文化生态系统,并对文化生态理论下的温县乡村空间进行规划。论文的主要成果及结论总结如下:
  第一,通过对温县自然基础和人文基础的阐述和分析,并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空间分析模式,得出文化生态理论下的温县空间现状特征,提取归纳出温县现状空间存在文化生态景观短缺、文化生态建筑衰败、文化生态氛围淡化、文化发展策略缺乏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根据以上对温县文化生态特征及问题的分析,并结合文化生态视角下的空间优化理论,提出了温县乡村空间规划原则。
  第三,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文化生态理论下的温县乡村空间规划:通过对温县文化生态要素的串联构建网络空间系统;保护利用温县文化生态线性空间并发展文化生态廊道;通过修复文化生态景观、保护特色文化场所、提升文化生态氛围、改进文化发展策略来重塑温县特色文化场所;通过延续乡村传统建筑的风貌和塑造乡村重要节点来强化文化生态建筑特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文化生态理论指导下的旅游型河南温县乡村空间规划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生态建筑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