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0-08-22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人力资源文章《基于TAM-TOE模型的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采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在参照已有题项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的实际研究需求,对题项进行数量的删减和文字的简易修改,形成问卷初稿,经过征集专业人士的意见,经过讨论修改,进行小范围问卷发放,根据回收效果对问卷题项进行确定,形成终稿。本问卷共包含 13 个潜在因素,共计 47 个测量项。本问卷还有 9 个基本信息的测量项,总计 56 个测量项。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让大众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也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现时企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维持可持续发展以及长远效益,成为所有人面临的难题。对企业以及组织而言,对于新技术的认知、采纳到融合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带动下不断进步与优化,目前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应逐步扩散到各行各业,多方学者对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做了很多的探索,目前的研究集中于信息化人力资源的意义、存在问题、针对于现实提出相应的见解与改进方案等方面,整体来说,对信息化人力资源的应用影响因素的探究相对较少,国外比国内的研究更加深入。技术接受模型是说明和预测某一信息技术的潜在用户对该技术的接受程度以及使用意图的基础理论,并且很多专家学者也使用技术接受模型(TAM)或者其演化模型做了许多的实证研究,因此,模型具有高度可行性。技术-组织-环境模型(TOE)模型的实证研究的有效性也充分得到证明。再者,人力资源管理逐步成为企业的重点管理方向,与信息化的融合更是让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逐步成为专家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主要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于 e-HRM 的相关研究以及应用影响因素,构建一个基于 TAM-TOE 的整合模型,拟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式,试图从更加客观的角度去了解影响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的因素,也能为企业在使用 e-HRM 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以及见解。
1.2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electronic-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e-HRM)也叫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Bondarouk 等(2009) 声称,电子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网上人力资源管理和内联网人力资源管理可互换。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逐步成为学者们的研究重点,特别在国外更是引起关注。目前,针对于 e-HRM 的概念,相关研究并未对做出明确统一的解释,该领域比较通用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概念。Bondarouk 和 Ruel(2004)认为 e - HRM 是通过有意识和有针对性地支持或充分利用基于 web 技术的渠道在组织中实人力资源战略、政策和做法的一种方式[2]。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一词有着广泛的含义,例如使某件事起作用、将某件事付诸实践或实现某件事。因此,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概念,一种“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学术界目前对于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多采用 Strohmeier(2007)所界定的,但也未达成共识。综上所述,本文更倾向于陈志霞的定义,认为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目前不仅限于信息化设备和技术与传统人力资源业务工作的简单融合,而是在现有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背景下,将现有信息技术融入人力资源的战略发展,实现人力资源理念的转变,比如职能结构重建以及人事战略地位的高度提升。
2 文献综述
2.1 研究理论演化
一项新兴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应用,会受到来自各方因素的影响。采纳理论以及相关模型不断完善深化,20 世纪 80 年代,学术界在采纳领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模型。技术采纳理论主要是基于两方面产生,即行为科学和社会心理学,该理论主要是从用户的角度考虑,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以技术采纳过程中所涉及的组织行为因素和个体行为因素,进而对影响技术采纳的各因素及其规律做出总结和结论,从而为技术的开发、推广、采纳等一系列过程提供依据(陈涛、宗文,2011)。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简称 TRA),又叫“理性行动理论”. 19世纪 60 年代,TRA 由 Fishbein 和 Ajzen 两位专家提出。 理性行为理论有三个基本假设 :第一,人是充分理性的,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并理性决策 ;第二,人类在从事社会行为时,很难被外界环境所影响;第三, 具有完全的行为控制能力。TRA 框架图如图 2.1 所示。
图 2.1 表明,理性行为理论中,“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均对“行为意图” 产生影响;“行为意图”对“实际行为”产生影响;行为态度受到行为主体对行为结果的信念以及评估的综合影响;规范信念和依从动机均对主观规范产生影响(孙建军 2007)。技术任务适配模型是 1995 年由 Goodhue 和 Thomson 提出来的。两位学者认为对一项信息技术的评价应对技术本身给予一定的关注,否则,就会在技术接受、使用和评价方面产生误差。TTF 模型可以从技术与任务之间的匹配度来评价个人绩效。员工因为工作岗位、工作性质以及职责分工均存在差异,同一项信息技术对于不同的工作产生的印象概念股存在差异,只有当个人任务与技术相互匹配时,人们才会愿意采纳该技术。因此,使用者往往采纳高效率、低成本并与之任务匹配的新技术。TTF 模型如图 2.2 所示。
2.2 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针对于信息化人力资源的研究还是比较广泛和深入的。在国外的研究中,对于 e-HRM 的界定也存在很多的差异,但比较通用的界定是:Strohmeier(2007)认为e - HRM 是信息技术的(规划、实施和)应用,用于联网和支持至少两个个人或集体行动者共同开展人力资源活动。关于 e-HRM 应用影响因素研究较为丰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Bondarouk,Parry 和 Furtmueller(2017)归纳的“TOP”机制,将诸多关键因素从技术(T:technology)层面、组织(O:organizationa1)层面、群体(P:people)层面进行了归纳。Strohmeier(2009)是国外热衷于研究 e-HRM 的学者,他在 2009 年发表的研究中表明,采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规模、工作组织和配置,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组织因素。Chandra Sekhar 和 Manoj Patwardhan(2015)通过对印度服务部门进行研究调查显示出安全和隐私是员工对 e-HRM 实施及其在服务组织中的使用的信心助推器,对其应用有积极影响。在员工个体层面来看,研究结果主要将应用影响因素归结为:员工职业,知识教育,自我知识量的掌握,以及公司成员的支持。Heikkila 和 Adam(2010)通过研究表明语言标准化会影响工作效率,从而影响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此外,随着技术在市场中的可获得性提高,群体因素对 e-HRM 的成功实施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Bondarouk,2017)。国外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外部环境是影响e-HRM 使用的重要因素,比如 IT 基础设施(Abdul2015)行业压力(Teo 2007),国家经济(Strohmeier 和 Kabst,2009),Strohmeier(2009)较为深入地研究了组织各方面对 e-HRM 实施的影响,其中包括了组织规模、组织行业、组织办公模式、人力资源管理角色等。影响 e-HRM 实施的因素也包括体制(Burbach2014)以及社会影响(Yusliza 2012)。
3 理论模型及假设的提出
3.1 研究模型
3.2 模型变量与假设
3.3 本章小结
4 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
4.1 问卷设计
4.2 本章小结
5 数据获取与分析
5.1 问卷回收
5.2 数据处理工具及方法
5.3 数据描述性分析
.5.4 数据信效度检验
5.5 模型相关性分析
5.6 验证性因子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模型构建与假设检验
6.1 结构方程模型建立
6.2 模型拟合与假设检验
6.3 研究结论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在结合 TAM 和 TOE 的基础上,结合 e-HRM 在现时社会环境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本文的理论研究模型,根据模型进行理论研究假设以及调查问卷设计,通过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结构化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根据拟合结果以及路径分析检验假设的成立情况。本文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方面研究了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TAM-TOE 模型适用于 e-HRM 的采纳研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再者,技术、组织和环境三方面因素均对 e-HRM 的应用具有积极影响,部分因素对 e-HRM 的运用具有消极影响。经过实证研究,前文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部分提出的假设大部分得到验证,部分假设未得到有效验证,整体研究效果良好。基于此,对于企业在采用 e-HRM 时提出建议如下。(1)e-HRM 技术方面信息化对人力资存在显著的影响,目前处于云计算、大数据的时代,企业的信息部门以及信息技术基础等对 e-HRM 的支持将极大地推动企业的发展。新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组织、个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潜在问题,比如网络安全、网络道德、网络利益等,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状态,因此在引入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要从多方面考虑 e-HRM 的自身设计。因此第一,要致力于保障 e-HRM 的使用安全,但是在安全性有保障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简化安全操作流程,让使用者不感觉到复杂,目前市面上很多软件为了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设置连环的验证流程和安保程序,延长用户开启此软件的时间,极大地降低用户好感度,削弱用户体验感,因此组织在选择 e-HRM 相关软件和资源时,要双重考虑安全性和简洁性,增强 e-HRM 的感知易用性。第二,e-HRM 的功能应符合现时多数组织需求,但也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加强e-HRM 的兼容性,增强用户的感知体验,如若针对特定组织,e-HRM 应能够在大框架下做出符合组织的灵活更改。5G 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应加强现有资源的兼容性,让e-HRM 更大程度地和 5G 融合,建立更大的信息网络。第三,e-HRM 一定要具备纸质化管理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或者在技术设计上有由于其他替代品的特点,从而加强e-HRM 的技术优势。一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长远发展和该技术本身方面有着直接的联系,要在满足大众需求的情况下有他人不能模仿以及替代的竞争技术优势,才能吸引更多的使用者以及潜在用户,甚者带动相关领域或者行业的发展。(2)组织方面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一个组织采用 e-HRM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组织自身能力的高低,组织能力无论对感知有用性还是感知易用性均有重要影响。组织能力是一个全方位技术的售后服务的概念,第一,企业不仅要提升经济实力、绩效、地位,更要关注企业组织规模、组织准备、组织制度、组织文化等能力。因此,组织自身应多方面着手,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采纳 e-HRM 是一项高成本的决策,拥有足够的组织能力、财务优势将更有效地促进 e-HRM 的实施,组织自身能力的发展也能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与进步。第二,组织应重视内部的培训,目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要立足人才资源带动发展的方位,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复合型人才的获得离不开自身,也需要借助外部力量的推动,培训能拓宽视野、提升技能、端正态度,依次提高组织整体效益,立足长远发展。一项新技术对于未使用者来说都未知的东西,e-HRM 的专题培训可以让组织对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有最基本的认知和理解,在工作中才能更好的使用 e-HRM,促进组织的发展,不断地学习发展也能提升使用者自身的能力并且拓宽知识面,最后共同发展进步,组织培训教育过程中,不断地扩大组织的技术人才队伍,增强企业的能力,更好的推动组织的发展。第三,在 e-HRM 的施过程中,高层管理者的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高层管理者站在企业发展的局高度上,综合考虑 e-HRM 的采纳实施的利与弊,对其有明确的认知,高管相比基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来说,对复杂环境拥有更高的概念化技能,能精准的找到问题关键,有针对性的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这对于组织的发展及其重要。引起公司和员工对 e-HRM的关注与重视,能够更好的引领组织决策者采纳甚至开发 e-HRM,因此,组织在采纳过程中应极力争取高管的支持。e-HRM 实施过程中,组织也需要考虑组织规模、组织管理模式、组织合作伙伴等多方面的因素。(3)外部环境方面企业采纳一项新技术的标准是该技术是否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效益。目前互联网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存在着极大的竞争,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当企业在采纳一项新技术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竞争对手、合作伙伴、潮流趋势、政府政策等都是影响因素。企业在实施 e-HRM 时,应时刻关注同行竞争对手的动态,取长补短,化压力为动力,不断创新发展,但不能盲目竞争,针对已饱和的市场,要采取侧翼战略,找寻新的突破点,寻找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再者,企业应注意现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比如现时社会中大热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企业要不断将这些新技术灵活融入 e-HRM 中,充分发挥 e-HRM 的效能,扩大目标群体和发展领域。企业在实施新技术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或者政府政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环境因素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企业在此过程中要保持理智的态度,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要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外部环境中,企业还应注重政府政策、合作伙伴的支持、行业机构、标准组织、行业法规等外部力量的影响。
7.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是一种多学科交叉并相互融合的研究,包括社会科学、经济学、心里学等,因此,论文的研究需要满足很多的条件,比如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不断探索的精神等。鉴于笔者在研究能力、时间、金钱、资源等方面获取均存在一定的限制,虽然在研究过程中尽力避免,但在研究理论、方法设计以及数据处理等各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的理论基础以技术采纳理论为主,通过模型整合设计本文的研究模型,模型中所涵盖的影响因素是有局限性的,未能从更全面的方位考虑 e-HRM 的影响因素,且模型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未能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索。(3)问卷设计以及答卷将直接影响问卷回收的质量,本研究问卷的设计主要是总结前人的问卷,结合现时背景以及研究需求,形成问卷终稿,由于答卷质量受到受访者主观的影响,回收数据的质量受到影响,从而影响验证结果。(3)因笔者发放问卷的群体多限于青年群体,因此回收问卷的偏差性较大,受访群体的限制会使问卷结果缺乏全面性,再者,问卷发放渠道也比较局限,网络问卷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以及不规范性,上述情况均会影响问卷信效度,使验证结果存在局限性。(4)研究存在时间差,本文的研究结果只是受访者答卷时的行为态度,未考虑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为态度的变化,因此会对调查方向以及验证结果产生动态影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认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可能在后期决策过程中并不是采纳 e-HRM 的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存在的不足,笔者拟在后续研究中做出以下改进以及深入研究:(1)夯实理论研究基础,对采纳理论有更深入的研究,能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更加完善的分析,也将不断的深入探究和分析现有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引入更多可能的变量以及影响因素,构建更适用以及更全面的研究模型,。(2)增强问卷设计的合理性以及针对性,紧跟时代发展,在原研究基础上不断优化问卷结构,拓展问卷发放渠道,扩大受访者的范围,并且可以延长问卷的回收期,对受访者进行动态跟踪,掌握更客观的结果,使问卷数据更具有全面性,不断提高问卷的质量。(3)本研究只面对 e-HRM 的实施影响因素进行简要的研究,未能更深入以及更多元的进行探索,因此下一步研究会尝试采用不同的理论以及方法,比如将案例研究法纳入其中,从不同的角度以及学科拓展研究面,促使该研究趋于成熟。(4)对环境因素进行更广泛的研究,本研究中只采用了竞争压力和潮流压力两个维度,目前国家政策以及强制规范压力等均是重要研究方向,后期将对环境因素做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7.3 本章小结
本章节主要根据研究结论对现有企业或者组织在实施 e-HRM 过程中提供了一些建议,主要从现有验证结果出发,针对性地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方面建议,组织应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优势,有效地辨别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吸引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和和专业技术人才,有效规避 e-HRM 采纳过程中的阻碍和限制影响因素,引进更多新技术,促进企业的发展。再者,本章节根据研究结果以及未来研究需求,说明了本研究中现有的不足,主要是理论基础、研究方法、问卷设计以及回收、模型构建,并就现有问题做出了初步的改善计划,通过不断的拓宽研究范围、优问卷、深入研究分析,提升研究质量,为后期相关利益者提供有效的意见建议。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基于TAM-TOE模型的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采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人力资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