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于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繁荣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近些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和各地的探索实践中,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出很多形式,而且综合性不断加。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很多村依然没有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或者收入很少。 本文梳理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搜集了大量农村集体经济相关的数据和案例资料,总结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问题以及相关制约因素,从而提出全方位做好发展规划、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经济工作管理制度、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相关政策支持等五方面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障策略。由于知识和经验的欠缺,本文找出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和成因可能不够深刻、提出的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可能不够成熟,希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1 绪 论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方式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指出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致富的原则,提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十六大强调在农村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同时,要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十七大指出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十八大指出,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中,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积极推进农村经济改革,构筑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同时提出了“两个飞跃”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1]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度的推行,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农村经济普遍获得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分散的农户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无法很好配置资源,无法充分捕捉市场机会,无法很好抵御市场风险。小农经济发展方式自身的局限性越发显现,已经不足以支撑广大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需要将单个的农户组织起来,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习总书记也指出 “必须搞好农村二步改革,完善双层责任制,进一步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2]近年来,全国不少地区开始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的农村抓住机遇,积极实践,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经济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高,“空壳村”、薄弱村较多,有诸多问题阻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找出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并找到相关对策以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化思想以及列宁的合作社理论,与现代农村集体经济内涵不完全相同,但蕴含着相关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要把分散的小农吸引和引导到社会主义道路上来,通过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和合作生产即集体经济,改造小农,让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3]列宁基于俄国小农占多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情,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化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合作社思想。 列宁认为合作社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4] 由于国家性质、产权制度的不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家学者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农村合作经济为主的集体主义形式。阿玛蒂亚·森指出在合作农场和个体农场中工人的生产表现不同,工人在前者中生产的积极性明显高于其在后者中。[5]奥尔森基于西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践,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中指出集体的存在或集体行动的出发点是大家对共同利益的追求,同时要处理好集体行动中的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避免无效率事件的发生。[6]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在认为劳动合作能够对生产力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7]国外有代表性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目前主要有三种,包括日韩模式的综合性合作社、美加模式的跨区域合作社和欧洲模式的专业合作社。
1.2.2 国内研究现状
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研究愈加重视,取得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成果。
(1)关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性的研究
耿羽(2019)梳理了习总书记关于农村集体经济重要论述,习总书记在战略层面提出了“统分结合”论、“两个绝不是”论、“不能改跨”论,在操作层面论述了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适度规模经营、改善乡村治理等,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8]彭海红(2015)指出,农村发展集体经济能够让农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促进规模化生产经营;同时,这事关农村的改革方向和农民群众的切身的利益,事关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核心问题。[9]朱海翔、刘新权(2019)认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级组织“造血”功能差,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过分依赖上级财政拨款,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不足,严重阻碍了农业农村现的代化进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也能对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10]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乡村振兴战略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8年1月2日,国务院发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3月5日,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中央农村工作会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政策体系与制度框架,乡村振兴取得显重要进展;第二步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第三步是到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战略标,乡村全面振兴。
2.1.2 农村集体经济
《辞源》一书中,乡村被解释为主要从事农业、人口分布较城镇分散的地方。根据乡村是否具有行政含义,可分为行政村和自然村。行政村是行政实体,自然村是村落实体。一个大自然村可设几个行政村,一个行政村也可含几个小自然村。 集体经济是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城镇集体经济与农村集体经济。需要指出的是,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是有区别的。合作经济是根据组织的运行层面来定义,其是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是为了克服个体经济的不足,按照一定的规则成立的合作共同体。而集体经济建立在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基础之上,是根据组织的所有制层面来定义。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可以采用合作经济这种经济组织形式,合作经济已经成为我国集体经济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 我国宪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界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概念,指出农村集体经济是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形式,是集体成员利用集体所有的资源要素,通过合作与联合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伴随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发展,我国农村集体经济衍生出多种实现形式。
2.2 运用的主要理论
2.2.1 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是德国物理学家哈肯提出的,协同论认为,尽管系统千差万别,但各个系统间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于整个环境中,包括相互配合与协作、关系的协调、相互竞争、相互干扰和相互制约等。该理论分析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描述了整体所要实现的效果是如何通过各个部分之间的协作来达到,并且认为“1+1>2”,即部分之间合作优于简单拼凑。[22]协同理论强调组成整体的各部分之间的有机结合和分工协作。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平等、相互补充、利益共享,才能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 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时,集体经济组织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成员就是组成部分,成员之间相互配合,虽然存在一定的竞争和摩擦,但可以通过协调达成一致,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充分挖掘集体经济发展的潜力。同时,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需要充分协调好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合作社之间的关系、资源之间的关系、政策之间的关系,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等等。协同理论对于应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具有十分重要参考的意义。
2.2.2 交易费用理论
罗纳德·科斯在1937年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的思想,威廉姆森对交易费用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该理论认为,市场和企业这两种资源配置机制可以相互替代。市场交易费用高昂,因为存在有限理性、不确定性、机会主义等。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应运而生。科斯指出,企业可以把多个产品的所有者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组合在一起参加市场交易,从而减少了交易者的数目和交易中摩擦,因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威廉姆森则指出,交易的种类与费用受资产专用性、不确定因素、以及交易频率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对发生频率较高的交易,提供基本保障的重要前提是可靠的经济组织。[23]单个农户交易时劣势明显,交易效率低且交易的成本高,这对农户非常不利。集体经济组织的运作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同时更加能够有效控制交易风险。集体组织优势明显,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保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的角度来说,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显得很有必要。
3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图景
3.1 乡村发展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历史演变
3.2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3.3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案例分析
4 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4.1 基础薄弱、资金短缺
4.2 人才、技术保障不足
4.3 管理失范、产权不清
4.4 财政、税收、土地政策滞后
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策略建议
5.1 全方位做好发展规划
5.2 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
5.3 完善农村经济工作管理制度
5.4 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结 语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于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繁荣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近些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和各地的探索实践中,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出很多形式,而且综合性不断加。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很多村依然没有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或者收入很少。 本文梳理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搜集了大量农村集体经济相关的数据和案例资料,总结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问题以及相关制约因素,从而提出全方位做好发展规划、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经济工作管理制度、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相关政策支持等五方面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障策略。由于知识和经验的欠缺,本文找出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和成因可能不够深刻、提出的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可能不够成熟,希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网为您提供的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农村经济管理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