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6-03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毕业论文文章《青州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其对策分析》,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直努力寻求克服或减少石油农业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积极研究摸索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方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肯定石油农业,认为石油农业所带来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对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推广免耕技术,采用土壤改良以及广泛应用高效低毒和无残留农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目的就改善农业环境,保持水土,减轻农药和化肥的破坏。 第二种观点认为石油农业是以农业化学为支撑的工业系统。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占比很大的国家,在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化的进程中,农业积累支撑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大大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但也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和代价,进而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环境明显向差的方向发展,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农业生态系统呈现恶性循环。这种生态环境恶化和破坏所产生的效应,表现在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背后,忽略了经济增长的一某些方面是以破坏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这一严峻现实。农业是自然和社会再生产的结合产物,和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相比而言,农业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国民经济的快速提高是靠掠夺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的。 在二十一世纪经济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浪潮加快推进的前提下,我国传统的资源消耗型农业模式面临着来自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多重挑战因素,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对现在的农业发展模式进行科学地判断研究和再分析,在相关比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做出新的完善调整,加快建立中国特色,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增长需求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综观世界农业发展步伐,可以大体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传统的农业发展时期、工业化农业发展时期和后工业化发展时期。传统农业发展时期解决了温饱的问题,以社会效益为第一核心;工业化农业发展时期以致富为优先目标,以经济效益为第一目标;后工业化发展时期则是非常重视生态和食品安全,以生态效益为核心。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发展,农业达到工业化水平也只有不到五十年,但生产力却得到了很快的提高,一个方面为农产品的增长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创造了奇迹;另一个方面对农业生态环境也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资源与能源过度浪费消耗,而且产生大量污染物,极大地破坏了地球生态环境,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极其尖锐的矛盾,即农业发展对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农业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及再生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全球人口在不到的增长,人类活动能力的增长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使人们终于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同时也认识到了地球生态平衡的秘密。在这种情况下,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开始了对高投入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思考,提出了现代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发展模式,想通过少使用或者是不用石油化学品,而是通过生物之间的相互循环,来获取需要的产品,来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这些发展模式均因单纯强调生态因素而忽视了社会和经济因素,所以很难被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接受。因此,谋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相协调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受到了各个国家的重大关注。 20 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人类与环境大会”,大会一致发布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成为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持环境清洁和维持地球生态平衡新思想的里程碑。20 世纪八十年代年,农业科学家莱斯特布朗在出版的《Building a Sustainable Society》中,对“可持续发展观”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从而奠定了农业持续发展的理论前提。而后,《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迅速被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而且成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环境与发展的主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了《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登博滋宣言》,清楚地指出农业发展要达到保障社会供给、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三个重要目标。从此,世界各国的农业开始向重视生态环境效益方向发展,而我国也不例外。怎样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上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劳动密集型可持续的农业。就是通过投入很多劳动力、并且通过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通过农业自然生长规律,从而使产品成本大幅下降,并且产量和收入提高;第二种是资金密集型可持续的农业。高投入、高产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通过较高成本来获得较高高收益;第三种是生态平衡型可持续的农业。强调农业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直努力寻求克服或减少石油农业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积极研究摸索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方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肯定石油农业,认为石油农业所带来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对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推广免耕技术,采用土壤改良以及广泛应用高效低毒和无残留农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目的就改善农业环境,保持水土,减轻农药和化肥的破坏。 第二种观点认为石油农业是以农业化学为支撑的工业系统。该观点认为只能从个别技术措施来改善石油农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石油农业所带来的所有问题。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发展出另一类型的农业生产系统,这种系统把农业作为一个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运用生态学中生物共生、物质循环原理研究设计农业技术措施。 在生态农业学观点的影响下,生态农业逐渐被认同,一批生态农业专业研究机构也随之出现。其中较有影响的有美国的罗代尔研究中心(Rodele Research Center)和英格兰小农场研究所(New England Small FarmInstitute)及英国国际农业研究中心,他们的思想就是在农业生产中,运用生态学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及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现代科技设计新的农业系统。从实践看,一开始就表现出了石油农业不具有的优点,改善环境质量,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改善食物质量,保护自然资源。就是说,单从生态农业的基本思想和优点看,生态农业是比石油农业更好的农业模式,但在那时,生态农业要替换石油农业,有很多问题不好解决。
2 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生态农业的界定
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规划、组合、运行和管理农业生产及农业经济的体系。把粮食生产与相关经济作物生产,大田种植和林业、畜牧业、渔业,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相结合,积极利用传统农业经验和现代科技手段,通过人工设计相关生态工程来协调发展和环境及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的良性循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农业生态经济的一个复杂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起来,取得更大的整体效益。它是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综合体。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的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生态农业与一般农业不同,它不但避免了石油农业的缺点,而且发挥了其优越性。通过适当施用化肥和农药,打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而且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等好传统。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还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
2.2 生态农业的原理与特征
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了自己的可持续农业模式。“生态农业”一词虽来自于西方,但我国的生态农业思想却与西方的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我国的生态农业是依照自然和经济规律,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为原理,以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为目标,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是比较完善的可持续农业理论与技术体系。主要特征有:
(1)我国的生态农业是从系统工程体系的思想出发,依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起来的综合农业发展体系。
(2)我国的生态农业既强调经济效益,同时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者统一。
(3)我国生态农业包含有较为完整的生态发展体系。即绿色植物(初级生产者),各种动物(第二级生产者)和微生物(分解者),通过合理规划组合,理顺各级生关系来实现生态效益。
(4)我国生态农业的经营单位一般比较小,劳动力密集度较大。
3 我国生态农业典型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3.1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3.2 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比较
4 青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青州市自然经济社会概况
4.2 青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4.3 青州市发展生态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 青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模式选择
5.1 青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5.2 青州市生态农业发展中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配置
6 青州市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6.1 加强对相关生态农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落实
6.2 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6.3 加大投入,提高生态农业相关科技技术
6.4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生态农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6.5 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6.6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6.7 拓宽生态农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6.8 通过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带动,提高竞争力
结束语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生态农业建设和可持续经营管理,又是推进新世纪我国现代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是农村与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山东省青州市为例,就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优劣势、典型模式、区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主导产业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以期对青州市及全国同类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和农村实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仍然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多强调经济可持续性,而忽视农村生态与社会的可持续性。二是 21 世纪既是生态文明时代,又是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时代,即“三位一体”的新时代,从而使我国生态农业建设面临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三是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目前规模不大,覆盖面范围比较小,在整个农业所占的比例比较小,因而还没有成为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四是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建设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比如经营规模不大,劳动力投入太高,产业化水平很低,技术体系不完善,观念理念还比较落后等。五是近年来对农业提出了高度商品化、高度生态化等要求。这说明我国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不断进行完善,以期尽早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建设理论体系。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青州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其对策分析》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毕业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