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模型的建立....................................................................................................20
3.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23
3.3 数据来源及说明............................................................................................24
3.4 区域经济发展效率测度结果........................................................................26
3.5 八大经济区发展效率的 Malmquist 指数分解............................................35
4 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影响因素分析..........................................................................40
4.1 计量模型的选取............................................................................................40
4.2 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指标选取....................................................41
4.3 数据处理及平稳性检验................................................................................42
4.4 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分析............................................44
5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1.1 各区域经济发展效率测度结果
本文对 2001-2017 年共计 17 年的八大区域(30 个省市区,西藏除外)进行了经济发展效率测度,并对时间趋势进行了 3 段分类(2001-2006 年,2007-2012年,2013-2017 年),在每一段时间里都对八大区域(30 省市区)的经济效率值进行了计算,并根据效率值得大小进行了名次排名,然后再对三个时间段内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效率值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在 2001-2017 年之间中国整体和八大区域的经济效率值是动态变化的,且呈现“W”型动态波动变化。总体上东部沿海的经济效率水平最高,而大西北的经济效率最低。大西北综合经济区从 2001-2009 年一直处于最后一名,2010-2012 年有所上升,但从 2013年又开始沦为最后一名。(2)对八大区域和 30 省域经济效率值进行了 2001-2006年、2007-2012 年、2013-2017 年三个时间段分类对比发现,东北经济区效率值分别为 0.7797、0.6705、0.7555 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名次排名从第五上升到第四,可能原因是辽宁省经济数据指标严重造假对东北经济区的经济效率名次产生提升作用。北部沿海经济区效率值分别为 0.8940、0.8993、0.8695 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微小变化趋势,名次第二保持不变。东部沿海经济区效率值分别为 0.9325、0.9587、0.9623 呈现一直上升的趋势,排名第一,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全国各区域,也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理论”。南部沿海经济区效率值分别为 0.8697、0.8185、0.7654 呈现一直下降的趋势,效率值下降了近 0.1 但名次第三保持不变。长江中游经济区效率值分别为 0.7610、0.6652、0.6637 呈现一直下降趋势,效率值下降了近 0.1,名次从第六下降到第七。黄河中游经济区效率值分别为 0.8328、0.7656、0.7450 呈现一直下降趋势,效率值下降了近 0.1,名次从第四下降到第五。大西南经济区效率值分别为 0.7407、0.6606、0.6795 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名次从第七上升到第六。大西北经济区效率值分别为 0.5736、0.6605、0.6480 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趋势,名次始终保持最后第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