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0-08-20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工程论文文章《中小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同一家工厂在闹市发生爆炸或在荒地发生爆炸,其对社会的影响度肯定不同,在闹市爆炸不论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都远大于荒地,这也是进行社会影响度的意义所在。根据技术路线图,R 值由 Q 值、T 值、W 值组成,关于这三项指标的基本内容分析已在第二章中完成,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确定 R 值与这三项指标的关系,来科学合理反映第一类危险源的风险度。本文借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风险评估导则》等)的风险评估手段,考虑到突发环境事件和安全事件的区别,对 Q、T、W 的值进行了针对性地修改。安全环保是一家,其内在的逻辑基本相似,只是各有所侧重。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应急管理思想。在应急管理方面,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是发展经济的前提条件,更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他指出,老百姓在解决温饱问题后的第一需求是平安,要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核心利益为出发点,始终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摆在首要位置。现代社会,重大突发事件多发、频发,重大突发事件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资源的危害及影响显著增大。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防灾减灾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指示和要求,总书记的高超智慧及政治勇气在于,从战略思想的高度将应急管理在内的国家安全工作运筹帷幄,从科学角度把握住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作为一种新模式丰富了世界应急管理经验。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也是工业大国,安全生产事故数量一直居高不下。我国安全生产问题由来已久,并且与人民企业生存发展,经济社会和谐进步息息相关。2016 年全国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6 万起、死亡 4.1 万人。2017 年,全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实现了三下降和两好转,全国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5.3 万起、死亡 3.8 万人,同比下降 16.2%和 12.1%。2018 年发生4.9 万余起生产安全事故,死亡 3.46 万人,同比分别下降 6.5%和 8.6%。这些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安全生产事故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安全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伤亡人数仍然较高,安全生产工作仍是我国现阶段重点监管的领域。党中央对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应急管理的总体工作发表重要讲话,论述了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应急管理部门要科学地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问题已在我国引起了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关注对象是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否能从实际出发,发挥最大益处,直接关系到应急管理工作的成效。目前,大多应急预案过于强调框架和原则,未从实际具体问题出发,该现象导致应急管理工作未能落在实处并形成了如下问题:部分企业制定应急预案风险评估时,未按照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进行编制,导致了应急预案的内容多偏于理论指导而实操性不足。在制定应急预案时,部分企业因不会自主进行风险评估而照搬其他企业的应急预案,未做到因地制宜,形成了部分中小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风险评估报告雷同的现象,缺乏针对性。
1.2 本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国家应急管理部目前已发布《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风险评估与应急资源调查指南(征求意见稿)》用于指导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指南为上层指引,有严谨的逻辑、明确的指示精神及原则性要求。对于部分中小企业而言要想按照指南要求去进行科学完整的应急预案风险评估,就必须得有详尽的评估程序步骤以及细致合理的实现技术细节,并且还需要抓住评估的内在逻辑。为了使评估过程逻辑严谨,评估程序准确科学,关键技术细节明确,就需要一套合适的评估体系去综合把控。从目前的调研结果来看,外界暂时没有较好的针对应急预案风险评估的体系模型。所以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构建中小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风险评估体系模型,来智能化解决中小企业如何科学、自主、高效的按照指南要求进行风险评估的问题。本文研究的关键问题:应急预案风险评估涉及的基础资料繁琐复杂,专业性强,首先需要建立一套理论模型,利用模型去优化各基础资料的计算处理过程。为了确保构建出的理论模型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完备性,根据《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风险评估与应急资源调查指南(征求意见稿)》指示精神和要求进行模型构建。理论模型中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如何降低专业门槛,如何合理选择方法,开展科学评估,得出科学结论,如何对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或技术进行改进。理论模型使用的效率较低,需要对实现手段进行创新,通过引进软件开发技术将理论模型转化为一套自主、科学、高效的方法体系,同时该方法体系还需经实践检验。本文的章节分布:(1)第一章:绪论。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实例走访调研发现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应急预案的风险评估不能满足指南的精神要求,并分析了这种现状存在的主要原因以及不足之处。根据指南精神构建出理论模型,结合不足之处及原因提出对关键技术问题的改进思路,给出了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的技术路线图。(2)第二章:基础资料分析。根据理论模型的技术路线分别对 R、M、I、E 的基础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其中 R 值定义为综合描述企业物质的危险性、工艺设备的安全性及安全生产的合法性;M 值定义为综合描述企业的安全管控措施及应急措施的水平;I 值定义为综合描述关于模拟企业可能发生事故的严重性;E 值定义为综合描述企业在发生安全事故后的社会影响度。)该章解决了理论模型的基础资料分析,解决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如何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以及事故模拟评价过程单一、主观性较大、专业性较强的问题。(3)第三章:模型构建。在构建风险评估的方法体系模型时学习并借鉴环境预案中成熟的风险评估方法及江苏、山东、安徽、上海、浙江、广东等各省市的双控机制与危化品企业分级管控等理念。结合第二章的基础资料分析,首先分部构建 R、M、I、E 四个基础模型,然后改造并优化 Risk 风险矩阵法,最后进行四个基础模型的结合,得出最终的四维计算模型。该章实现了各基础资料到具体的计算使用模型的转变。(4)第四章:生产安全事故预案风险评估体系的智能化建设。考虑到计算模型的复杂性以及部分使用对象(中小企业安全管理者)的水平能力,为了确保使用者可以科学且方便地使用风险评估体系,运用 Visual Studio 2017 的编程语言将第三章最终的计算模型转换为评估软件。经实践检验证明,该软件可自主、高效、科学、完备的进行预案风险评估工作。该章进行了体系的智能化建设,并通过软件模型的案例运用来验证其准确性与可操作性。(5)第五章:结论、成果与展望。总结归纳,列出得到的结论、主要成果,最后,对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对后续研究提出建议。
2 风险评估方法体系的基础资料分析
上一章对风险评估方法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章将在上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理论模型进行分析。解读指南要求发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风险评估的前提基础分析是:1)了解企业的的生产流程、原辅料使用情况、生产设备及公辅用设备、生产环境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等实际情况;2)根据这些危险有害因素所处的环境和潜在因素来确定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3)通过事故所处的环境受体来考虑可能发生的直接、次要和衍生的后果;4)根据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判断其风险级别。基础分析资料还应包括企业安全生产合法性、物质危险性、工艺设备安全性、安全管控措施条件、应急防范水平、事故情景模拟及环境受体。为了便于下文进行描述及分析,结合理论模型,对 R、M、I、E 作如下定义:R定义为综合描述企业物质危险性、工艺设备安全性及安全生产合法性的指标;M 定义为综合描述企业安全管控措施及应急措施的水平指标;I 定义为综合描述关于模拟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对社会的影响度指标;E 值定义为综合描述企业在发生安全事故后的社会影响度指标。本章除进行理论模型的基础资料分析外,还将解决理论模型中的两个关键技术问题:(1)本章 2.1.2 小节解决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如何选择适合评价方法的问题。(2)本章 2.3 小节解决企业在进行事故模拟时评价单一、主观、难以使用以及对使用者要求过高的问题。本章节在部分参数使用及分析时主要依据以下内容,现提前说明:a)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的要求;b)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c)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演练评价结果;d) 生产经营单位的有关技术标准、操作规程或者管理制度;e) 应急救援或有关事故调查处理的材料;f) 相关文献研究;g) 其他相关资料。
2.1 风险性方面基础分析(R)
R 定义为综合描述企业物质危险性、工艺设备安全性及安全生产合法性的指标,为了细化分析,R 值由 Q、T、W 三值共同确定。为便于下文的研究分析,对 Q、T、W 作如下定义,Q 值用于表述企业物质的危险性、T 值用于表述工艺设备的安全性、W 值用于表述安全生产的合法性。Q 值用于表述企业物质的危险性,根据指南解读,这一类物质为危险化学品,目前安全行业对这一类物质危险性的表述已经有成熟的逻辑计算方式即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该逻辑也可应用于本文。笔者学习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的相关知识,及其编者的论文。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内在逻辑是计算各单元内所有危险物质与标准量的比值之和。计算逻辑如下:① 单位内的危险物质为单一种类的,Q 值为单位内危险物质的总量与标准量的比值。② 单位内的危险物质为多种类的,Q 值为单位内每一个危险物质的总量与标准量的比值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中风险评估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在日常的生产安全活动中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大小和事故类型,评估出危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这里主要选择了新安全生产法的八大高危行业:煤炭生产行业、非煤矿山开采业、建筑施工行业、危险品的生产与存储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电力行业、冶金行业、机械制造行业。针对这八大行业内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对不同的安全评价方法的适合性做出判断,最终做出方法选择推荐指数表,列出各种评价方法分别在八大行业的适合性排名,为安全评价工作做出方法选择的参考。
2.2 故模拟方法(I)的构建分析
经调研大量实际案例,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应急预案风险评估中的评估方法为 LEC 法,该方法为单一因素判断法,主观因素占据较大,对使用者的专业水平要求过高。崔勇认为 LEC 风险评估方法存在单一、死板的现象,从而使风险评估工作效率及水平受限。为了降低对使用者专业水平的需求以及较大程度上避免单一因素及主观判断的影响,通过学习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得到了 I 方法。事故模拟方法(I)构建的灵感来源于江苏省泰州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双控管控体制。本文为摸清双控管控体制的具体情况,特实地走访调查了该经济开发区的韩资企业、新加坡企业、德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民营企业,并学习了双控体系中的事故后果严重性的判定方法。江苏省是中国的经济强省,泰州市是江苏省的主要工业强市,其安全管控实际经验及水平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的,本文学习该开发区的经验不无道理。本文通过融合以上先进的经验辅助以 Risk 风险矩阵法,重新构建出一套较为贴近实际且又先进好用的方法。此方法主要拟采用:事故(I)=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运用此方法来模拟事故严重性。本章主要收集、筛选、分析了大量与本文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演练评价结果、相关技术标准、生产经营单位的操作规程或管理制度、相关事故应急救援或调查处理的材料、相关文献论文研究及其他相关材料,通过研究进行了重新分类组合,参考生态环保部关于环境预案中风险评估的要求,构建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中风险评估体系模型的基础资料分析表。
3 风险评估的方法体系模型构建
3.1 R 值计算模型构建
3.2 M 值计算模型构建
3.3 I 值计算模型构建
3.4 E 值计算模型构建
3.5 风险等级的计算模型
3.6 本章小结
4 风险评估软件开发及使用说明
4.1 风险评估软件开发
4.2 风险评估软件使用说明
4.3 风险评估模型应用案例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1)构建出的体系模型为综合性四维判断模型,四维分别为 R、M、I、E(R 值综合描述了企业物质的危险性(Q)、工艺设备的安全性(T)及安全生产的合法性(W);M 值综合描述了企业的安全管控措施(N)及应急措施的水平(A);I 值综合描述了企业可能发生事故的严重性;E 值综合描述了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对社会的影响程度)。该评估体系模型在梳理并分析 R、M、I、E 各维度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并优化风险矩阵,采取了综合性四维判断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单一因素判断的弊端。中小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风险评估体系完整地实现了指南的各项要求,通过实例调研,本文还验证了该体系的科学准确性。(2)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做出的风险评估方法选择推荐指数表较为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不能合理有效选择评价方法的问题。该推荐指数表包含煤炭生产行业、非煤矿山开采业、建筑施工行业等共 8 个行业,预先危险性分析、安全检查表、风险矩阵、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保护层分析、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等共10 种评价方法。(3)本文在风险评估过程的情景模拟评价中构建了事故模拟评价法(I 方法),该方法避免了目前主流评价方法(LEC 法)评价过程较单一、主观判断较多、使用难度大的问题。(4)本文引入了计算机编程技术,开发出了中小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风险评估软件。经实践证明,开发的软件降低了风险评估体系的使用难度及专业性,提高了使用效率,在资金及人员水平有限的条件下,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难以进行有效风险评估的问题。
5.2 展望
虽然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及应用价值,但是研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及改进:(1)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在进行文献调研和综述时不够全面和深入,理论分析存在不足,在借鉴环保部门相关做法及思想时,逻辑推理性不足。在以后的研究中希望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论研究,强化每个细节的科学严谨性,提升研究水平。(2)由于调研条件限制,本文研究的企业数量、类别及所在地区有限,不能全面体现出全国中小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以上条件的限制。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中小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工程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