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0-08-18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新闻论文文章《AI时代新闻伦理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人工智能是未来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工业技术,这对于学者和社会人员来说是被广泛认知的共识。而有关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引发不同行业的伦理思索,也日渐受到社会关注,应该说人类对智能机器展开的伦理问题研究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现阶段的产物。新闻伦理属于社会意识的研究范畴,为了保障学者对新闻伦理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升级换代速度及算法语言程序。归根究底,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速度除了依靠国家的政策扶持及资金投入,还需要社会技术组织、各人工智能团体的协助。这里提到的各社会团体主要包括致力于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网络信息平台、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一体化建设和信息共享的行业委员会、组织跨学科的行业专家等团体组织。各社会团体应努力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建立普遍的产业智能化示范和技术支撑。成立专项基金项目,旨在不断引入人工智能的国外风险引入机制、优化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建设和顶层设计构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近几年为聚焦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立创新发展的各项资金申报工作,并出台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等规定保证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资金项目有序进行。百度风投与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签订正式合作协议,设立的专项风投基金高达20 亿元。广泛的社会团体组织在未来应努力加大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研发力
度,扶持优化人工智能的创新业态和应用转化。
绪 论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
人工智能技术基本实现了从科学实验阶段到商业应用阶段的转变,在转化的过程中,正以特有的优势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每一种技术的发展都会引领一个时代。关于人工智能概念的讨论可以追溯到 1956 年,当时一群年轻的美国学者如麦卡锡首先提出了人工智能的内涵,并将其描述为以人类的智慧、开发出与人脑相似的“机器脑”①,这是学术界关于 AI 技术最早的论述。从那时起,人类开辟了六十多年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研究和应用。而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遍及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类发展进程的影响也日渐深入。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有两面性,学术界目前对人工智能产生的影响大多呈批判态度,而比较系统的研究人工智能产生的有关伦理的困惑则不多,而更细化的研究人工智能纯粹对传媒伦理及道德规范的范文则少之又少。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界的深入渗透,新闻的生产编辑分发推送整个流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闻编辑室趋向智能化制作和传播,由此带来新闻资讯及信息数量、质量的明显差异和变化。这种发展趋势促使传媒工作者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同时也为整个传媒界造成了很大的风险性。因为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作为一种生产力被引入具体的新闻行业制作中,这打破了原有的新闻生产结构与职位匹配模式,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人力的职业性。而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也曾预言完美人工智能的开发意味着人类的终结②。这种警告对人类具有一定程度的警醒作用,然而就现阶段来说,人工智能应用所引发的传媒伦理并没有引起大众的高度重视。本文将会针对 AI 技术在未来崛起的过程中可能预见的新闻伦理问题深入思考,并就这些预见的问题展开研究分析,意在为其提供建设性的措施及解决对策,帮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朝着对社会有益的方向稳定进步和发展。
0.2 研究现状
以新闻伦理为关键词,目前中国知网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一共有 1270 篇研究成果,其中以期刊论文为主,有 1016 篇,而硕博论文总共为 181 篇。对新闻行业来说,有关伦理方面的研究一向是新闻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总体来说,有关新闻伦理方面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类为综述性质的纯粹新闻伦理文本规范研究成果。其中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和解析新闻伦理的概念、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伦理研究的交叉点和差异点分析等。季为民将新闻伦理、新闻道德的概念做了古今对比,其中经典的论述是对新闻伦理、传媒伦理(媒体伦理)及新闻伦理学的研究重点和差异进行了具体阐述。新闻伦理侧重对新闻工作者在遇到道德和价值观念冲突时应该遵守的原则和要求。而传媒伦理与媒体伦理是同一概念,是整个传媒行业遵守的对社会道德的报道和选择标准。包括媒体应该如何报道符合社会价值观的新闻和媒体从业者的价值抉择①。传媒伦理比新闻伦理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和复杂。 二是从历史和区域的角度对新闻伦理做相关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有关历史方面的研究集中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或者对某一著名的新闻人物思想的研究,且以硕博论文居多,如《五四前后新闻伦理思想研究》记录了从 1915 年到 1927 年的新闻界对新闻道德、规范和新闻人的修养等方面的内容规整②。纵向方面的研究以中美新闻伦理思想为典型代表,潘青山指出由于东西方的新闻体制和理念的差别导致新闻伦理的道德要求也有明显的差异。胡华涛以斯诺登事件为个案阐明了东西方在进行新闻伦理推论的过程中的思维和模式的不同③。三是运用某种社会研究视角深入剖析新闻伦理现象,例如全球化、跨文化等视域。高维峰以数字动画设计领域的不确定性逻辑思维重新审视在媒介融合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新闻人面临传播理念的价值冲突实质是因为媒体从业者逻辑思考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并从完善媒体传播机制和改变心理观念两方面提出了新闻伦理的建设思路④。
第二类是从具体的新闻实践活动和特定的媒介内容中以个案为研究重点,探究该事件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表露的新闻伦理争议及解决策略。向永心针对南昌记者卧底替考事件引发了关于记者在隐形采访时新闻真实性、传媒功能性的思考,并做出此种行为符合社会道德和新闻伦理规范的论断⑤。曹娟专门针对医患报道事件中呈现的新闻伦理问题做了全面论述,依据新闻遵守真实性、客观性和人文关怀等方面论述具象的伦理失范表现⑥。
1 人工智能技术下的新闻传播业态
1.1 人工智能技术
现代社会对人工智能的运用正日渐兴盛,未来很可能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成为改变世界面貌的一大工具。因为发展的速度加快,其暴露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从新闻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挑战,阐述人工智能的概念,从而理清目前主要应用在新闻学领域滋生的不同问题,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和理论支撑,找到有效避免各种危害的方法,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设计和开发符合大众的社会预期和生产期待。人工智能是人类社会工业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对人类文明的培育及推动社会进步至关重要。其发展过程也同其他技术一样经历了几次“热潮”和“冷冻”期,才进入现代的迅速成长期。了解并熟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帮助我们从历史脉络中认识人工智能技术。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是 20 世纪以后的产物,经过几十年发展才逐渐被人们熟悉。提到人工智能技术的诞生,就离不开人工智能鼻祖阿兰.图灵,作为世界第一台使用纯粹数学符号与现实图景建立紧密联系的概念计算机,这被后人视为人工智能计算机发展的前身①。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形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次浪潮,其初步研究和实验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50 年,英国著名数学家发表了一篇有关计算机思维的文章,对计算机的思维能力做出了大胆猜想。1956 年开始试验技术实际操作,最有影响力的实验研究当属侨姆斯基编制形式语言的数学模型。到了五十年代末,赛尔夫里奇首推计算机语言模式识别程序。同年,麦卡锡研制出能够同时处理数值和符号的机器语言 LISP,这种语言成为日后很长一段时间用于研究人工智能的不可或缺的语言工具②,这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起步阶段。六十年代,人工智能的研究活动愈发频繁,为了研究相关原理,学者们不断对各类复杂的问题探索、博弈、反复论证。这一阶段的研究还仅仅局限于对简单问题的解答,对复杂问题却缺乏系统的解决方案。20世纪 70 年代,伴随着各类复杂现实问题的涌现及研究者热情的消退,人工智能的研究开始进入冰冻期。直到 1977 年费根鲍姆提出知识工程新名词,才打破了此项研究的霜冻,此工程回答了技术发展的基本问题:知识的利用、表示和获取①。此后的研究也开始复兴,进入 80 年代,也迎来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二次黄金时期,知识工程的概念受到研究者的追捧,从而开发设计出了“专家系统”的程序,这种实用性产品的出现也意味着人工智能从理论及实验的过程中解放出来,开启了实际应用的新大门。20 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被广泛应用,此时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实现了一定的突破和技术改进,开拓了新的研究天地。Rumelhart 试验了一种反向传播的学习型算法,该算法初步解决了人工型神经元网络的问题,在人工智能研究史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进入 21 世纪,海量数据库资源和大数据算法的应用,为 AI 学习提供了新的机遇。也突破了人工智能长期存在的技术瓶颈。其中无人驾驶技术、智能机器人、人工生物基因工程等各行业的研究都进展得如火如荼,将人工智能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1.2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具体应用形态
人工智能的存在以其各种综合性的优势逐渐渗透到很多领域,人们在获得各种便利和使用满足的同时,正在不断延伸人工智能的使用空间。智能计算器拥有比较“发达”的大脑,依托于计算算法的中央处理器实现“类人性”的功能,具有内部和外部信息传感器,能够模拟人的视觉、听觉及行为语言学的综合控制装置。目前机器人已经发展到高级智能阶段,尤其是 2017 年以来,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与人的智能语音交互,并且自觉进行语言的识别、判断推理、根据特定的任务完成繁琐的工作任务。早在几年前,智能机器人已经应用在新闻传播领域,实现了简单机械的新闻文章编写。目前,机器新闻写作广泛应用于金融信息和体育赛事的报道当中,因为这些行业对数据的分析和依赖往往高于社会和政治新闻。美国研发的专业新闻写作机器人 Wordsmith 仅 13 年这一年就完成了 3 亿多的新闻创作,而到 14 年生产的新闻稿件数量则突破了 10 亿大关。过去的新闻只是数据的堆砌,缺乏可读性。现在的机器新闻已逐渐能根据人的阅读偏好对常见的新闻类型进行数据分析和整合,此种数据操作方式明显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和保证信息内容本身的可读性。机器人写作新闻完全依托于数据的整理和固定的写作报道模式,在新闻的时效性方面是可圈可点的,但在新闻内容的质感方面稍有欠缺,且成文缺乏人性的温度。机器新闻的写作过程是将用户等相关信息数据植入特定的程序语言中,通过提前设置好的新闻报道模式对零散的信息碎片进行简单的整理,确定新闻内容的写作价值,形成初步文本,在对相关的言语辞令使用自然语言程序进行润色和进一步修改,如此一篇合格的新闻稿件就完成了。中国在 2015 年前后开始逐步试验使用机器人进行新闻写作,腾讯财经率先推出 Dreamwriter 财经新闻写作机器人;此后今日头条使用名为小明的机器人就里约奥运会的赛事在新闻写作上大放异彩,在十几天时间里完成了 400 多篇的体育赛事报道。近几年,新华社、南方都市报等传统大众媒体也相继启用机器人写作模式,机器新闻
逐渐得到广泛认可。
2 人工智能技术重塑新闻伦理
2.1 新闻伦理研究对象的变化
2.2 新闻伦理在智媒化阶段的主要功能
2.3 新闻伦理基本原则的逐渐消解
2.4 人工智能技术(机器)、新闻职业者(人类)及新闻伦理的关系
3 新闻伦理失范现实表现及原因探析
3.1 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伦理失范的基本特征
3.2 新闻伦理失范的现实表现
3.3 新闻伦理失范产生的原因
4 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伦理失范的应对策略
4.1 技术维度
4.2 专业维度
4.3 政治维度
4.4 经济维度
结 语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对新闻传媒领域的变革尤为明显。人工智能促进了新闻行业的采编技术升级,从新闻的采集、生产、传播、分发都进行了重构,从而让现有的传媒产业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传媒与其他行业的边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传媒行业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势必会引发有关社会问题的讨论,这是新工业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人类对技术和自我认知的有限性,再加上大众盲目追求新科技带来的刺激和新鲜,缺乏相应的理性思维,都从某些层面上加剧了新闻伦理失范的程度。正是社会群体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热烈追捧,造成信息传播领域的数据泄露、媒介暴力、后真相新闻等问题的泛滥。人工智能虽然发展迅速,并且拥有社会和国家的政策支撑作为后盾,但弱人工智能迈向强人工智能的阶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对于技术发展带来的新闻伦理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诸如,人是否应该赋予机器伦理规范?信息传播产业链中每个环节的社会责任主体应该如何划分?数据采集手段能否向社会完全公开?怎样认识新闻职业者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等诸多现实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人们面临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严峻挑战,需坚信一点,有关智能新闻的伦理思考,很多方面是源于技术发展不成熟导致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不断完善,某些问题会迎刃而解。但强制性的伦理规范和职业要求是不可或缺的,相关部门需根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水平及时完善和调整,填充新规范,破除旧规制,为信息的健康生产传播建立完整的规范体系。同时,新闻人和公民的媒介信息素养的培育也需提上日程。技术为人服务,为了正确认识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应该在困难面前保持理性思维,促进新闻业的稳步发展。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AI时代新闻伦理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新闻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