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种族文化间的界限被削弱,国家间的依存关系日益紧密,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动也随之出现。伴随着大批外籍打工者、留学生、跨国婚姻家庭妇女、子女等群体进入韩国,韩国社会的单一民族意识和文化结构松动瓦解,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多元文化社会。本文将对在此背景下所产生的相关社会现象进行探析。
关键词:韩国;多元文化;社会现象
1 多元文化教育兴起
韩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兴起是为了解决大量外国人进入韩国后的社会适应性问题。一方面,随着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韩国国内劳动力供需市场由劳动力输出转向了接受国外劳动力的国家,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外籍打工者涌入韩国,据韩国出入境管理局外国人政策部2009年6月的统计,目前以各种身份滞留韩国的外籍劳工为559965名,其中520525(92.95%)名是从事简单劳动的体力劳动者。他们由于语言、学历、社会地位等因素难以融入当地社会,进而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加剧了韩国民众的反感。另一方面,伴随着韩国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女性意识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进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寻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造成很多韩国城市女性希望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由此带来的韩国男性难以寻找配偶的社会问题突出。而在韩国农村,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姑娘进入城市,农村男女比例失衡状况日益严重,很多韩国农村男青年便借助国际婚姻中介迎娶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的女子,其中中国朝鲜族、越南、菲律宾妇女占多数。跨国婚姻随之带来的就是子女问题,这种在多元文化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如何使他们和其家庭顺利融入韩国社会,成为了多元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2007年8月,在韩长期滞留外国人人数突破百万,以
此为契机,韩国政府法务部、保健福祉部、教育科学技术部等各部门都对多元文化政策进行了相应的预算编制,韩国的地方自治团体和大学也纷纷成立多元文化家庭支援团体和对外韩国语教育中心,帮助在韩国国内居住的外国人适应韩国社会。截至2017年,由韩国女性家族部、韩国健康家庭振兴院共同设立的多元文化家庭支援中心在韩共设有217个办事处,是为了帮助韩国多元文化家庭适应在韩生活,增进家庭内关系,提供结婚移民者社会适应教育、就业教育支援等服务,以及韩语教育、访问教育(子女生活)、营造多元文化家庭的双语环境等对子女的教育支持。在多元文化社会形成初期,语言教育也就成为了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手段。[1]在多元文化社会的不断形成下,韩国政府也开始通过学校教育进一步扩大多元文化教育的范围和比重。2007年教育课程改革删去了有关单一民族的相关内容,将多元文化教育转化成通识教育融入进课程之中,并在国语和社会等科目中强化不同人种、不同种族的平等观念,缓和了韩国对多元文化的排他性。如今,韩国将多元文化教育和先进的国际教育理念、双语教育有机融合,从单纯的韩国文化体验、韩国语教育扩展到对其他文化的认同教育,这对于弱化单一民族主义,促进自我民族认同,推进多元文化社会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2 校园文化国际化
根据韩国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韩外国留学生由2014年的8万4891人迅速增长,截止到2018年已达14万2205人。从留学生来源地来看,中国大陆最多,占比达55.1%,越南(11.8%)、蒙古国(4.3%)、日本(3.0%)、美国(2.2%)、乌兹别克斯坦(2.2%)、台湾(1.8%)、法国(1.1%)、印度尼西亚(1.1%)、马来西亚(1.0%)分列其后。如此数量庞大的外国人群体,现在正渗透进韩国的各个社会阶层,正成为韩国国际教育和多元文化社会形成的中坚力量。从地区来看,57.5%的外国留学生在首都圈大学就读,占比最高,其中庆熙大学是留学生最多的大学,而高丽大学则是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大学。韩国校园文化的国际化最集中体现在教育理念和精神文化上。韩国高校的法人成分相对复杂,有公立大学(国立首尔大学、釜山大学等)、私立大学(高丽大学、庆熙大学等)还有宗教建立的大学(延世大学、东国大学等),但无一例外,都深受儒家思想以人为本、尊师重教的教育理念影响,并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之下,韩国高校同样非常注重学生的创新知识与能力的教育。从校方的创新举措,到各类创新课程和着重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都让校园充满活力。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和东西方交融的精神文化让韩国高校拥有国际化视野,成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基础。韩国各大高校,尤其是首尔地区高校面对如此庞大的留学生群体都纷纷利用各种方式帮助留学生适应进入韩国社会,推动韩国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首先,韩国各大高校针对国际化人才交流设立专门行政机构,如首尔大学的国际协力本部(The Office of InternationalAffairs)、延世大学的国际处(Office of InternationalAffairs),分设国际交流部、企划与协力部、国际支援部等部门,全方位地为高校国际人才交流提供有效协助。[2]同时,高校还特别注重提高教职工的国际化素养。这对于国际事务职能部门的职员而言是必须条件,但对于面向留学生开展教育的教授,尤其是讲授韩国本科课程,而非国际课程的教授而言就显得极其重要。韩国一直以来作为单一民族国家,心理上始终缺乏对其它国家和民族的真正认同,而通过教师赴国外短期研修交流、交换培养等方式提升国际素养,从而在面向外国学生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有利于留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另外,还设置了特别课程。由于韩国初期大规模引入留学生造成了很大一部分的留学生韩国语水平不过关,韩国高校特此开设了特别的韩国语课程,例如成均馆大学和庆熙大学就纷纷开设了针对留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语言能力养成的课程和会话演讲、新闻阅读、听力讨论等多样化的,能够接受更多韩国语资料的语言课程。不仅如此,还帮助外国留学生与韩国学生结成学习小组,从留学生角度来看,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在学习上针对课题发表、复习备考方面为留学生提供帮助,还可以帮助他们认识更多的韩国人,积累在韩国的人脉资源。而从参加活动的韩国学生来看,有利于他们切身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改变自己的刻板心态,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够了解外国人眼中的韩国,从而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国家。韩国在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进程中,韩国始终在社会认同上积极打造开放包容的形象,努力追求整个社会的“国民性”和“统一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地强大力量。如今,在韩外国人群体不断扩大,韩国政府也有意吸引外国人助力本国发展,他们正在成为韩国多元文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韩留学的青年学生是其中最有活力的分子,更是帮助韩国与世界各国对话交流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提升校园文化的国际化程度,使他们真正认同并积极促进韩国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
3 传统民俗艺术的转型发展
韩国城市化进程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初,短短四十年的时间,韩国实现了高达89%的城市化率。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韩国多元文化社会的日益形成,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农村人口减少的同时,城市人口激增。仅首尔居住人口就占到了全国人口的1/4,并形成了8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广域市)。不仅如此,韩国还在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形成了“首尔——釜山城市带”,韩国政府沿连接首尔和釜山的京釜线布局,基于“出口导向型”的发展策略,利用铁路、机场、港口等优良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城市群的形成。[3]上述两点,使得韩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收获了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但随之而来的也是城乡发展严重不均的问题。韩国政府中央集权式的资源调配和并不均衡的城市发展战略对于短期经济而言固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也在透支着广大农村地区未来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传统民俗艺术方面,面临着“无人可继”的困境,从理论上来看,韩国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需要韩国本土的传统民俗元素参与,守住韩国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基础,而从现实来看,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吸引力大量外国人口进入韩国,也为传统民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传统民俗文化,韩国政府于2014年5月28日颁布全新的《文化财产保护法》,由韩国文化财产厅和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共同实施。另外为了带动传统民俗文化相关的旅游业发展,韩国也不遗余力地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截至2013年6月27日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结束,韩国共计拥有10项世界遗产,2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数量列世界第25位。韩国对于文化遗产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保护利用:一是原地规划保护,将自然完整的原生态村落指定为保护地区,如2010年申遗成功的安东河回村、庆州良洞村,二是通过民俗博物馆收集民俗资料,并辅以相关的体验项目而形成的集合体,这在韩国各地针对当地的民俗都有所体现。固有现存的文化遗产只能通过内在的魅力吸引游客,尤其是外国人进行旅游开发,这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以韩国四物农乐为例,由此旋律而改编的音乐剧《NANTA》成为不少在韩外国人和韩国游客必须体验的项目。它以打击乐为基础,放弃传统四物农乐的大锣、小锣、长鼓、低音鼓,取而代之的是厨房中菜刀、砧板、盆、筷子等器具,通过在大型厨房中准备婚宴的故事背景,融合了各种游戏和演出形式,让观众不再是传统民俗文化的接受者,而是民俗文化的参与者和体验者。该剧在全球上演超过一万场,除在韩国固定演出外,已经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巡演,成为了韩国民俗在多元文化社会形成过程中最突出典型的代表。[4]传统民俗的改良与创新绝非对传统的背弃,而是在人们对艺术需求不断变化的当下一种新的选择。通过对传统民俗的加工和再创造,不但能够满足人们新的文化艺术需求,还能利用传播方式和手段的创新,让更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接收到韩国传统文化,进而为韩国多元文化的形成提供积极的反作用。
4 结语
韩国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所出现的各类社会现象都有着深切的历史渊源、社会文化基础和现实动因,集中展现了韩国在多元文化形成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所做出的努力。韩国正在以不可阻挡的积极姿态迅速向多元民族、多元文化方向过渡,而如何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兼容并包、开放互补的和谐氛围,才是未来韩国要面临的真正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楠楠.韩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及启示[J].侨园,2018,(8):18-20.
[2] 张林华,过淑娴.韩国高校校园文化国际化的特点与启示——以首尔地区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发展为例[J].当代韩国,2013(04):114-126.
[3] 金恩斌.韩国城市化及其对延边城市化的启示[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45-49.
[4] 赵跃.文化传播视角下民俗艺术的传承与再生产——以韩国四物游戏为例[J].民俗研究,2017(03):150-156+160.
网为您提供的关于《韩国多元文化背景下相关社会现象探析》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社会现象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