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对美国高校“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的近距离观察发现,中美高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高校“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从提升教学广度、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程吸引力,优化考核方式、完善考核体系等多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差异;教学改革
“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思维方式。对这门课程掌握情况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思考、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对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高校在“微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学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作为一名在国内高校从事经济学教学的一线教师,笔者借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深入“微观经济学”的课堂,近距离观察美国高校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较中美高校间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差异,针对国内高校“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若干建议。
一、中美高校“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差异
(一)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国内高校比较侧重对经济理论的传授,而美国高校则更加关注对学生分析并解决经济领域相关问题能力的培养。“微观经济学”是一门面向经管类专业本科低年级学生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由于其理论性强,国内高校教师在授课时,普遍以理论讲解为主。但是理论的东西,学起来会比较枯燥,再加上许多经济理论的阐述都是借助数学工具完成的,这更让学生感觉微观经济学晦涩难懂,很难提起学习兴趣。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高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教师并不只是局限于对经济理论知识的介绍,同时,还会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给学生介绍相关的经济新资讯,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1]。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还会时不时地穿插一些游戏环节。笔者就曾参与过两场游戏,一次是在介绍需求曲线时,为了描绘出商品价格和消费者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教师准备了许多口香糖和巧克力,并把口香糖发到每位学生的手中,请大家对持续增加的巧克力消费,用自己手中的口香糖进行报价,然后由一位学生统计不同口香糖报价下愿意购买巧克力的人数,最后根据统计结果画出需求曲线。通过这些游戏环节的设计,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理论。另外,考虑到学生大多没有实践经验,教师还会邀请政府或金融领域相关人士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并安排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与企业领导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总体来看,美国高校教学内容的设计较国内而言,显得更多样化,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过程中,完全不会有脱离实际的感觉。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方面,国内高校普遍以教师传授为主,而美国高校则侧重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国内一般高校而言,经济学整个课程的教学环节都是由任课教师来主宰的,教师负责板书、提问题、出试卷;学生只管做笔记、回答问题,完成试卷。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很少甚至不会主动学习。但是在美国,情况却刚好相反,美国高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通常会在正式上课前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相关参考教材,然后在每节课之前,通过课程网络平台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并结合授课内容提出问题[2]。在课堂上,教师只会集中讲授“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其他的知识点只会简单带过甚至完全不讲。因此,学生只有事先广泛阅读、做好预习工作,上课时才能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并与之互动。当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也不是不闻不问,授课教师在上课前会提供自己的详细联系方式,并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答疑解惑,学生如果在课后自学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每周都有一次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当然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沟通。总体来看,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三)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式方面,国内高校大多以试卷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依据,而美国高校则更趋向于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考核。以笔者所在的地方二本院校为例,“微观经济学”的课程成绩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表现只占 30%。由于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因此,经常会出现考前突击的情况,不少学生考前集中复习一个星期,同样也能拿到比较满意的考试成绩,但是,突击学习换来的却是对知识的快速遗忘。相比国内高校考核方式的简单化一,美国高校的考核方式则显得更加的多样化。美国高校更加重视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美国高校不仅会在课程结束时举行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举行一次期中考试,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其次,在成绩的评定方面,卷面成绩所占的比重非常少,平时成绩的比重却非常高;最后,平时成绩的评定主要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除了常规的考勤记录,还包括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互动以及小组论文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给每一位学生做出公平、客观的评价。
二、国内高校“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建议
通过对中美高校经济学的教学特点进行梳理,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方面,还是在考核方式等方面,国内高校与美国高校之间均存在不小的差异。在对美国高校“微观经济学”课程近距离观察之后,笔者认为,国内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微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学进行调整。
(一)提升教学广度、丰富教学内容
“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理论性很强,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理论脱离实际的感觉。经济理论作为对经济规律的一般总结,是要能够运用它分析现实的经济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考虑到目前国内高校,特别是像笔者所在的地方院校,大多属于应用型学校,因此,过于强调教学内容的深度,给学生介绍大量的经济模型、演示数学推导过程,显然是有悖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3]。鉴于此,必须在提升教学内容的广度上做更多的努力。首先,教师在介绍经济理论知识时,不要拘泥于教材,应尝试着跟学生多分享一些经济新资讯、探讨相关的经济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分析经济问题。其次,在教材方面,可以选择主流的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作为授课蓝本,同时推荐其他一些教材、文献资料以及网站供学生课后学习和浏览,通过广泛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同时也能接触到更多的经济观点和思维方法。
(二)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程吸引力
教学内容的调整亟须革新教学方法与之相配合。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还只是停留在“黑板 +PPT”的传统模式上,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议任课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丰富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通过安排视频资料学习、分组游戏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采取案例分析、学生授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此外,由于授课时间有限,教师还可以运用网络平台,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上,教师只要着重讲授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课后则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指导学生就其他相关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三)完善考核标准、优化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考核结果往往是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我们必须要尽量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完整性。目前国内高校对“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考核,过于关注结果,缺少对学习过程的监督和把控。鉴于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的考核体系,做出科学的评价。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增加考核环节,分散各考核项目在学生成绩评定中所占的比重;第二,侧重对学习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第三,突出能力考核,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将课程论文、专题演讲、课程游戏等均纳入到考核体系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创新与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耿香玲.差异与启示———对美国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经济学教学模式的观察与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6).
[2]徐向阳.中美本科经济学教学的差异与启示[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4,(9).
[3]邹晓涓.中外大学本科经济学教育的比较与借鉴[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5).
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中美差异与启示》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中美经济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