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3-07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机械论文文章《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研究——基于遥感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视角》,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文是一篇机械硕士论文范文, 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地下水资源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的进行。目前已经发展了很多用于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传统方法如水均衡法、解析法、数值法、电模拟法、开采试验法、地下水文法等。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于它相比于其他技术方法具有经济成本低、省时省力、数据客观、数据海量等优势,近年来在地下水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 1961 年遥感技术被应用到地下水研究领域以来(Whiting, 1976a),主要发展了以下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热红外法、水文地质遥感信息分析法、环境遥感信息分析法、遥感综合评价法、重力卫星法等。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地下水资源是赋存于地表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饱和重力水,既有一定的地下储存空间,又参加自然界水循环,具有流动性和可恢复性的特点。它对地表植被、湖泊、湿地和土地质量有良性维持的作用,对其所赋存的地质环境的稳定具有支撑、保护的作用。而且随着人口增多,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再加上地表水污染加重,地下水资源成为提供人们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为了高效、合理地利用地下水资源,在利用前必须先对其进行评价。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是对地下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进行科学的、全面的分析和估计,通常是对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进行评价(汪丽芳, 2009)。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对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地下水资源量表示地下水饱和含水层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降水和地表水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对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有利于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有利于为合理高效开发地下水资源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有利于减少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引起的生态及环境地质问题,还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
1.2 研究现状
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地下水资源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的进行。目前已经发展了很多用于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传统方法如水均衡法、解析法、数值法、电模拟法、开采试验法、地下水文法等。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于它相比于其他技术方法具有经济成本低、省时省力、数据客观、数据海量等优势,近年来在地下水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 1961 年遥感技术被应用到地下水研究领域以来(Whiting, 1976a),主要发展了以下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热红外法、水文地质遥感信息分析法、环境遥感信息分析法、遥感综合评价法、重力卫星法等。
.................................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广东省(图 2.1)全境位于北纬 20°09′-25°31′和东经 109°45′-117°20′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中低山,高程为 500-1200m;中部为丘陵,高程为 100-500m;南部为沿海平原及台地,除珠江三角洲平原和潮汕平原较宽广外,其余多为分散、小片的滨海平原及河谷平原。台地以粤西沿海的阳江-电白-雷州半岛及惠阳-潮汕的粤东沿海较为连片,高程一般在 100m 以下。境内主要山脉有湘粤交界处东西绵延的南岭山脉,包括大庚岭、骑田岭、瑶山等。粤东的莲花山、九连山、罗浮山,粤西的云开大山、云雾山等,多呈NE、SW 向分布(张宗祜和李烈荣, 2005)。研究区河流众多,主要水系为珠江的西江、东江、北江和三角洲水系以及韩江水系,其次为粤东的榕江、练江、螺河和黄岗河以及粤西的漠阳江、鉴江、九洲江和南渡河等独流入海河流。广东省不仅是我国第一经济大省,也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省,因此它对水资源的需求比较大。广东省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工程调节能力有限,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然存在。而广东省的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粤西雷州半岛、茂名盆地、粤北石灰岩地区、中部肇庆、广花盆地、珠江主干流下游三角洲平原、粤东潮汕平原等地(刘画眉等, 2014)。因此,对广东省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分析该区地下水时空分布规律,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而且,我们曾接受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委托,进行了广州海域 1:100 万遥感解译工作,该工作对研究区的地貌、地质构造、温度等进行了解译。我们在该区有较好的研究基础、丰富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因此,我们选择广东省作为方法应用的实例
.................................
2.2 地质背景
研究区属华南地层区,下分6个地层分区:雷州半岛、粤西分区、粤北分区、粤中分区、粤东分区和粤东沿海分区(马丽芳, 2002)。地层发育比较齐全,从下古生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张宗祜和李烈荣, 2005)。下古生界地层主要分布在粤西、粤中地区,岩性为变质砂岩、板岩、片岩、硅质岩、浅海相碎屑岩;上古生界地层分布在粤北、粤东,属浅海相灰岩和含煤砂泥质沉积;中、新生界多为内陆盆地沉积,仅粤西为海相沉积、内陆沉积与火山喷发建造组合;第四系遍布整个研究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的冲积层、河口三角洲的海冲积层及沿海一带的海积层(张宗祜和李烈荣, 2005)。研究区位于华南板块东南缘,自震旦纪以来发生了多次多样性质的构造运动:(1)志留纪末发生强烈加里东褶皱造山运动,形成了紧密线型褶皱,并伴随区域动力变质、断裂动热变质、混合岩化及岩浆的侵入和喷发,形成了褶皱基底;(2)华力西运动以震荡运动为主,只形成某些地层间的沉积间断和假整合;(3)印支运动以断块造山运动为特色,使地台盖层(D-T2)形成了梳状和箱状的过渡褶皱,并伴随断裂和岩浆活动;(4)燕山运动是最为强烈的一次以断块造山为主的构造运动,与板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晚期并出现裂谷。它可分为五幕,以发育大断裂为主,并以形成开阔型褶皱为特征,同时伴随强烈岩浆活动及与其有关的成矿作用;沿韧性剪切带发育的断裂动热变质作用亦为其特色;(5)喜马拉雅运动以拉张断陷作用为主,并形成平缓的拱曲构造。从北到南、由大陆至海洋,形成了陆内裂谷-陆间裂谷-海洋裂谷,并有拉张作用逐渐增强、裂谷形成时代愈新的趋势。前二者伴随双峰式火山岩喷发,后者则见有玄武岩的大量喷溢(马丽芳, 2002)。研究区内花岗岩、火山岩约占全区面积的50%(张宗祜和李烈荣, 2005)。
.........................................
3 数据及预处理
3.1 数据介绍
3.2 数据预处理
4 与地下水相关要素的选择及其信息获取
4.1 静态要素的选择与信息获取
4.2 动态要素的选择与信息获取
4.3 本章小结
5 地下水资源量公报数据
5.1 数据测量方法
5.2 地下水资源量公报数据的栅格化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神经网络建立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
6.1 学习样本
6.2 建立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的方法
6.3 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参数的确定
6.4 建立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实例
6.5 基于本研究方法与常用方法建模比较
7 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的应用
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它的应用也从这两方面着手。地下水资源量具有空间不均匀分布的特征。由于一个地下水资源量公报数据表示一个行政分区或流域分区的整体地下水资源量状况,因此,地下水资源量的空间分布差异主要以行政分区或流域分区为单位来体现。行政分区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区域;流域分区是基于水系特征划分的区域。我们在研究中利用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计算研究区内各个像元的地下水资源量,然后实现以地下水资源量分级标准为依据的自然分区。这样的自然分区比行政分区对科学研究更有意义,它还可以作为自然资源的规划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现有的地下水资源量数据以年为单位,可以实现研究区地下水资源量的年际变化分析。如果需要实现更短时间间隔(季、月或日)的地下水资源量的动态评价,可以利用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来进行实时变化监测。
....................................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研究基于遥感大数据和多次学习的神经网络建立了广东省的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以及应用。主要获得以下研究结果:
1、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源遥感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的方法。该方法能够解决遥感数据与地下水资源量公报数据之间尺度不匹配的问题,提高了遥感数据的应用精度和应用范围。在研究中,利用多源、多时相、多尺度的遥感数据及图文资料提取与地下水相关的要素的栅格数据,并对表示一个区域的地下水资源量状况的地下水资源量公报数据进行栅格化处理,将该类数据尺度提升到与要素数据尺度相同的水平,从而获取大数据学习样本。然后进行多次神经网络学习,建立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在建模过程中,为使模型总误差尽可能小,需要进行多次学习,且每完成一次学习,就需要剔除部分误差较大的学习样本,然后利用剩余学习样本再次进行学习,不断逼近真值,直到完成学习次数或样本误差满足要求为止。通过多次学习,最终利用比较符合规律的学习样本建立精度较高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
2、利用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和多源、多时相的遥感大数据计算研究区内各像元的地下水资源量,可以反映研究区地下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利用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计算研究区内各像元的地下水资源量,并制定地下水资源量的分级标准,可以划定研究区以地下水资源量分级标准为依据的自然分区,从而反映研究区内地下水资源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于地下水资源量的时间变化主要由动态要素(即降雨量、地表水体、植被和温度)引起,因此从不同时相的多源遥感数据中提取这四个要素的信息,并利用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计算不同时相的地下水资源量,就可以实现研究区地下水资源量的动态变化监测,反映该区地下水资源量的时间分布规律。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研究——基于遥感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视角》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机械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