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2-19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机械论文文章《论我国工程机械产业国际竞争力》,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文是一篇机械硕士论文范文,工程机械产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的国内外形势使得我国工程机械产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现阶段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一方面正在逐步挑战跨国公司的国际市场地位。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近年来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理论不仅是在学术界受到重视,而且世界各国政府、企业也越来越注重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研究。随着国家间经济交流日趋频繁,全球经济趋向于一个更加自由贸易的体系。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rganization,以下简称 WTO),国内市场必须向国际开放,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国际市场。WTO 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力量,其基本的原则是非歧视性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在 WTO 框架之下,各国必须取消保护性关税,大幅度的降低关税税率,取消出口退税、补贴等贸易保护性措施,其它旨在保护本国产业的贸易保护措施也难以实行。同时,跨国企业享受国民待遇,因此无论本国企业是否开拓国外市场,其都已经参与到了全球竞争当中。虽然在加入 WTO 之后有一段时间的贸易保护期,但国内尚处于发展初期的产业将会直接面临跨国公司的竞争。全球经济一体化为中国经济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而且竞争从企业层面上升到了产业层面和国家层面。不同于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所占有的优势,工程机械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特征。在工程机械产业当中,发达国家企业在技术、资本实力、国际竞争经验、管理等方面较本国企业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本国企业必须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展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位置。同时也要求政府在不实行贸易保护的情况下,积极扶持国内新兴产业,培育产业竞争力。 经济一体化不只是最终产品的全球流动,同时也是要素的全球流动。除了原材料外,包括技术、资金、人才等企业发展的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相比过去有了更大的流动性。 原因在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打破了过去相对封闭的国际经济贸易条件,减少了要素流动的限制和壁垒。因此企业可以摆脱过去只能依赖本国自身要素条件进行生产的模式,实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的可能性。随着全球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资金和技术的流通速度大大提高,大幅度的降低了流动成本。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产业竞争和国家竞争不只是产品市场上的竞争,也是各国产业配置全球资源效率的竞争。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工程机械产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的国内外形势使得我国工程机械产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现阶段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一方面正在逐步挑战跨国公司的国际市场地位;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欧美及日本等工程机械强国的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工程机械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缺点,以便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更能有的放矢,掌握先机。因此,本文选择工程机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和企业竞争力。本文在国内外关于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文献基础之上,提出企业竞争力入手研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划分三个层次:基础性因素、决定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并以此为结构研究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研究技术水平对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影响、工程机械企业经营效率的国际比较、产业集群对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影响,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数的构建等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问题。
第 2 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本章是论文的理论基础,重点回顾了有关竞争力内涵、国家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发展历程,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评价产业竞争力的方法等进行相关研究。
2.1 竞争力的内涵和争论
经典经济学理论的分析基础是同一层级的企业和消费者都满足“理性人”的假设,企业是理性的,行为决策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是“同质”的。但是分析竞争力的基本前提是承认企业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企业之间具有不同的竞争力,企业之间存在着差异性。不同的企业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销售和获取利润的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那么为什么企业之间会存在着这种差异呢?这就是学者所关注的竞争力问题。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关注哪些企业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和发展,哪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会遭受失败和淘汰,而又是哪些因素导致出现了这样的结果。通过总结规律,得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该具备或者应当努去具备的能力,指导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由于在不同的产业当中,其特征和规律是不相同的,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不相同的。因此,关于竞争力的分析多是从产业层面展开的。 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体现为企业相比其竞争者能够更有效的向消费者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同时企业自身获得发展,长期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竞争力就是企业在市场上创造、获取、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个关于竞争力的定义稍显抽象,竞争力就是企业在市场上比其竞争对手具有更大的市场吸引力。迈克尔.波特(2002)认为,产业竞争力就是指在一定的贸易条件下,产业或者是企业占据和开拓市场,并且获得超过产业平均利润水平利润的能力,取决于其所在产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从迈克尔.波特的关于竞争力的定义可以得到衡量产业竞争力的两大要素: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而金碚对于产业竞争力的定义则是一国的某一产业相比其他国家的同一产业更有效的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金碚(2003)认为竞争力就是在市场中,企业所具有的持续地向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存在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四个层面。关于国家竞争力,是指国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高国民平均收入的能力,是一个国家增加全体国民财富的实力。而一个国家要想具有竞争力,就需要具有一定数量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需要在某些产业当中具有竞争力。企业竞争力需要利用可以测量的显性指标,以及企业理念、管理水平等分析性指标。迈克尔.波特的定义更加关注的是产业竞争力的表现,而金碚的观点则是更加关注产业竞争力的来源。Siggel(2004)认为在宏观层面上的竞争力并不具有现实意义,重要的是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因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竞争力,包括静态和动态角度、事前和事后角度等,所以解释竞争力来源的因素和衡量竞争力的方法也由于角度的不同具有区别。在研究竞争力时应当对竞争力进行严格定义。许多国外学者将竞争力定义为生产率的增长或者是利润率的增长。
2.2 关于国家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
关于国家和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最早来自于 16 世纪的“重商主义理论”,重商主义理论认为贵金属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国家应该通过贸易顺差来积聚财富。世界上不可能所有的国家都能同时实现贸易顺差,因此应当采取措施使自己的国家获得贸易顺差,从而获得其他国家的财富。具体措施包括:对本国缺乏的原材料和物资免除关税;获取殖民地和垄断殖民地的贸易;取消影响商品国内流通的费用;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以便实行各种产业和贸易政策;保持数量众多且勤奋的工作人口。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托马斯曼、马立尼斯、戴维南特、科尔佩尔、佩蒂等。 在重商主义之后,亚当.斯密1776)阐述了国家竞争的“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在该书中讨论了分工对于提供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国民财富的重要作用,并且认为国际分工是分工协作的最高形式。国家由于在自然资源禀赋和技术的区别,适宜生产的产品并不相同。苏格兰可能更适合生产威士忌,而法国更适合生产葡萄酒。各国应该集中生产本国的优势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进行交换,使得各个的福利水平得到提升。在亚当.斯密生活的时代,应该说“绝对优势理论”是具有其合理性的。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由于在技术上的先进性,使得某些国家在各个产业当中相比落后国家在生产效率上都具有优势。这种情况下,李嘉图(1817)提出了至今仍然被普遍接受的“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绝对优势理论”的前提,即两个国家存在着不同商品生产的绝对优势是很难实现的。但是即使一国在两种不同的商品生产上比另外一国具有生产率的劣势,仍然可以通过落后国家生产劣势较轻的产品,先进国家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的方式来进行国际分工。两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两国的福利水平都可以得到提升。金碚(1997)认为全球经济大分工当中,各国比较优势在其角色定位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一起决定了各国产业的国际地位和长期发展趋势。同时,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难以区分、相互融合,在研究当中不必将两者区分开来。蔡昉(2003)将产业竞争力与资源禀赋相联系起来,认为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既定的资源禀赋结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的能力。比较优势虽然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是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弥补先天条件的缺陷,在竞争当中逐渐获得比较优势(林毅夫、李永军,2003;蔡昉等,2003)。
第 3 章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
3.1 企业竞争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3.2 工程机械产业国际竞争力来源
3.3 工程机械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逻辑结构
3.4 小结
第 4 章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现状分析
4.1 中国机械产业市场需求增长减缓
4.2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加强全球布局
4.3 小结
第 5 章 技术水平与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竞争力
5.1 技术水平对竞争力的影响
5.2 跨国公司 FDI 技术溢出效应
5.3 R & D 投入对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产出的影响
5.4 小结
第 6 章 工程机械企业经营效率国际比较
6.1 经营效率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6.2 工程机械企业经营效率的国际比较
6.3 小结
第 7 章 集群效应与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竞争力
7.1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现状
7.2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对竞争力的影响
7.3 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策略
7.4 小结
第 8 章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工程机械产业竞争力指数构建
8.1 工程机械产业竞争力指标的选取
8.2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指标权重选择
8.3 工程机械产业竞争力指数的构建
8.4 小结
第 9 章 提高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对策
9.1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9.2 提高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结 论
本文全面分析和研究了中国机械产业面临的现状、R & D 投入对工程机械产业影响、中国和国外工程机械企业的经营效率、中国工程机械的产业集群效应以及工程机械产业竞争力指数的建立,主要结论如下:
受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和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工程机械产业的有效需求正在减少。总体来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正在缓慢复苏,但仍然存在较多不稳定性,全球经济缺乏稳定的增长点。中国正在从连续多年持续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而且这种趋势很有可能将会是长期性的。而工程机械产业与经济增长速度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影响较大,未来工程机械产业市场情况不容乐观。工程机械产业的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国内工程机械产业部分领域产品已经趋于饱和,产品同质化严重,产能出现过剩现象。如果说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工程机械产业市场迅速增长的时期,此问题影响并不严重。企业只需要不断加大投入进行生产就可以获得销量的增长。那么接下来,各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应当更加注重研发,在大型化、智能化、节能化方面下功夫,研发出更加针对市场的产品。否则,同质化的产品在面临需求增长已经减缓的市场当中,只能以降低价格的形式进行销售,这将对销量和利润的增长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使得国内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我国的工程机械企业主要依靠负债增长。很多企业采取低首付,甚至是零首付的方式进行销售。虽然这种方式有助于销售的增长,但是累积了风险,对企业资金链管理能力也是一种考验。产业负债水平大幅上升,财务成本,特别是利息支出大幅增加。如果在经济繁荣时期,获得赊销产品的顾客可以很快的利用工程机械获得足够多的收入进行还款,那么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这种销售方式的风险正在逐渐加大。受国内市场需求减弱的影响,国内企业需要开拓更多的海外市场,势必加剧与国际工程机械产业巨头的正面竞争。在技术上我国工程机械产业与国际巨头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的企业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稳定性,增加研发投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随着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的不断成长,在国际市场中份额的不断增加,势必会面临着更多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目前我国能够对国际巨头形成竞争压力的产业都面临着发达国家利用贸易规则进行打压的情况。例如在通信设备产业,华为和中兴就常年遭受各种调查。在其他产业中屡屡出现的反倾销调查有可能会出现在工程机械产业当中。这就要求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积极学习和掌握国际贸易规则和法律,提前筹划和准备。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论我国工程机械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机械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