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模型的拟合结果进行解释之前,需要对模型的拟合结果进行评价,判断参数估计的好坏程度,主要从绝对拟合指数、相对拟合指数、信息标准指数三个方面对数据的结合结果进行评价和检验。绝对拟合指数是直接评估设定模型与样本数据的拟合情况。绝对拟合指数包括 2 拟合优度检验( 2 )、拟合优度指数(GFI)、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 相对拟合指数是比较设定模型与基准模型,检测模型拟合相对基准模型而言改善的比例。基准模型是数据拟合最差的模型,只容许观察变量方差而没有反应各变量之间关系的协方差,因此零模型中没有潜变量。相对拟合指数包括规范拟合指数(NFI)、递增拟合指数(IFI)、Tucker-Lewis 指数(TLI)、比较拟合指数(CFI)。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本文主要采用 CGSS2015 年的公开数据集进行中国贫富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从原数据中共提取了涵盖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就业状况、社会保障、信息传媒、政府工作六个方面共计 37 个具体观测指标,将其作为影响潜变量,将通过“家庭年总收入”数据计算的基尼系数作为内生潜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根据路径系数和影响效应分析影响大小和趋势。首先对全国贫富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又由于我国的贫富差距还主要体现在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两个方面,进一步进行分地区和分城乡的分析。经过研究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有所缩小,而东北地区与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逐年扩大。东部地区凭借在改革开放阶段的各种优势迅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农业劳动者转向工业化产业,劳动收入增加。靠内陆的中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利等各种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但是西部大开放,国家加大力度对西部地区的发展,包括将东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往西部迁移,以及建立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运输网络,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而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东北地区作为“重工业区”,近年来产能过剩、技术人才流失、科研实力下降等,导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目前,地区之间的差距除了最主要的收入差距之外,还有教育、医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即使差距在缩小,但是地区之间的“代际传承”问题依然很明显。
(2)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缩小,但缩小速度相当缓慢。相对而言,城市居民的收入来源更多样化,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对单一。一直以来的重工轻农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早期的农业税更加重了农民的生活负担。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建设,农业税的消除,政府不断提出并实施相应的政策以改善和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除去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之外,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也非常突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教学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资金的缺乏,教学设备相对“老年化”,极大的阻碍了信息化、实践化教学的开展,信息资源相对滞后。教育、医疗方面的支出占据居民支出的绝大部分,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的认知度不高,因此在医疗等上面的支出会更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差距反过来又影响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针对城乡贫富差距,因着重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
(3)我国居民家庭收入基尼系数为 0.59,贫富差距非常大。居民家庭总收入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富的越富,穷的越穷已经成为居民收入发展的趋势。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的差异程度明显,且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内部的居民家庭收入基尼系数分别为 0.55、0.49、0.67、0.56。从数值上看,中部地区的贫富差距是最小的,西部地区的贫富差距是最大的。目前,西部部分城市凭借优势着力打造特色城市,如重庆、成都、贵州、云南等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经济的提升,但是这只是个别城市的现象,这现象反而造成了西部地区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城乡贫富差距也非常明显,家庭收入基尼系数分比为 0.54 和 0.64,农村居民内部的贫富差距要大于城镇居民内部的。这与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和农业化并存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