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2-25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幼师论文文章《促进幼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篇论文是一篇幼师硕士论文范文,本次调查以黑龙江省幼儿教师为代表,旨在了解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找出当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的问题并深层分析问题的成因,以尝试提出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有效、可行的策略。
绪 论
一、 研究缘起
幸福是人类绵延至今的永恒主题,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大计,始于幼学。幸福的幼儿教育是幼儿获得终身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承载者,其幸福感关系着幼儿的身心体验和健康成长。关注幼儿幸福教育就要关注幼儿教师的幸福。21 世纪是追求幸福的时代,追求幸福已然成为时代和国家的潮流。联合国自2011 年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 158 个国家进行幸福指数调查,并多次发布全球幸福指数研究报告。积极心理学的发起人塞利格曼有一个伟大的“51 目标”,即到 2051年,全世界成人中有 51%实现幸福人生。塞利格曼用“蓬勃”来描述“幸福”,蓬勃的人生拥有更多的积极情绪、意义、投入、成就和积极的人际关系,人们会笑得更多,感到满意、满足,同时拥有更高的生产力、更多的健康,以及一个和平的世界。个体的蓬勃意味着民族的殷盛。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理念不谋而合。2051 年,全世界有将近 20%的成年人是中国人。因此,要实现“51 目标”,不能没有中国的参与。中国要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目标亦需要公民个体蓬勃人生的绽放。“将蓬勃和殷盛作为奋斗目标”已逐渐成为世界和中国的价值追求。截止目前,我国专任幼儿教师已达 2581363 人。作为中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的蓬勃发展不容被忽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幼儿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和情感,在和幼儿的有效互动中,使幼儿身心在幸福的氛围中成长,培育幼儿创造幸福人生的能力。童年隐藏着未来的命运。幸福的童年是保证幼儿获得有利于其终生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源泉,儿童在充满着积极情感和幸福的环境中,才能够建构积极的意义特征,形成积极的自我,从而感受生命之花的美丽绽放。作为幼儿童年的重要参与者,幼儿教师的幸福是保障幼儿幸福童年的必要条件。没有高品质生命质量的幼儿教师难以培养出精神解放的幼儿,没有幸福感的幼儿教师无法保障幼儿蓬勃绽放的童年。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针对幼儿教师的研究,大多侧重于社会对于幼教职业的规范、要求及教师角色的赋予等人之为师的问题,缺乏对幼儿教师内在世界的关注。90 年代以后,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幼儿教师研究领域延伸至教师的生活质量、职业幸福等师之为人的本质问题。当前,我国幼儿园数量已逐渐满足需求,高质量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幼儿园管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职业幸福感是评估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指标,也是影响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高低关系着幼儿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否被很好地激发,关系着幼儿教师的职业生涯是否充满生机、蓬勃绽放。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利于构建一支积极健康的幼儿教师队伍。基于此,近两年对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重新被推上高潮。鉴于时代的呼唤、幼儿幸福童年的需要以及当前学前教育研究的趋向,笔者认为,研究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以往对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或侧重于教师的主观感受,或侧重于教师的价值实现,尚未有学者从教师职业蓬勃发展角度出发讨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实证调查,找出当前幼儿教师职业蓬勃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客观、深层次地分析问题的成因,并提出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策略,提高幼儿教师的师资质量,吸引优秀、年轻的人才从事幼教职业,打造积极且高效的幼儿教师队伍。幼儿教师是幼儿保教保育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对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是教师幸福的来源,教师幸福是幼儿幸福的保障。研究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对于幼儿和教师个人都具有重要的生命价值。我国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胜枚举,但以往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教师,对幼儿教师的研究数量较少。本文在理论上丰富了我国幼儿教师教育和幼儿教师管理的内容;基于塞利格曼幸福理论的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新释义,丰富和发展了幼儿教师幸福理论,为幼教职业蓬勃发展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和分析,宏观层面,唤起社会大众对幼儿教师群体生存状态的关注,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幼儿教师的生命潜能;中观层面,为完善我国幼儿教师管理体制及相关制度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有利于加强幼儿园的幸福文化建设;微观层面,通过与幼儿教师的交流,给予幼儿教师表达工作心声的机会,让社会大众更好地了解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消除对于幼儿教师非理性的宣传影响,有利于提升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
第一章 塞利格曼幸福理论的核心思想
一、 塞利格曼的生平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1942-),美国心理学家。1964 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随后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在此期间证明了动物心理的“习得性无助”。1967 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执教于科内尔大学。1970 年转教于宾尼法尼亚大学,并在其后重返心理学系,验证了动物的“习得性无助”同样适用于人类。随着对习得性无助研究的深入,塞利格曼发现“乐观”这种优秀的性格品质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并提出了“悲观型解释风格”和“乐观型解释风格”两种人格。自此,塞利格曼的研究方向更加转向积极,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1998 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APA)主席,在此期间大力推动积极心理学运动,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全世界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
二、 积极心理学的提出
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心理学家们将焦点锁在人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上,研
究方向主要倾向于帮助心理有疾病的人脱离病痛的折磨,回归正常人的生活,而对于如何开发普通人的心理潜力,帮助其生活的更殷实、更幸福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有学者总结这一阶段的心理学特点,将其称为消极心理学或病理心理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活动的目的已从生存转为生活的更幸福。从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帮助全人类获得自身最大的幸福应成为当代心理学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务。由此,积极心理学顺势而生。1998 年,塞利格曼当选美国心理协会主席,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积极心 理 学 正 式 成 立 的 标 志 则 是 2000 年 由 塞 利 格 曼 和 西 卡 森 特 米 哈 伊(Csikszentmihalyi)共同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发表的文章《积极心理学导论》。积极心理学主张从个体自身积极因素出发,用积极的思维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解读,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发现并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建设性力量和美德,帮助所有人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和优势以获得幸福的生活。当前,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大致有三个层面。主观层面研究个体的积极情绪、心流体验等;个体层面研究积极人格特质,如乐观型解释风格的培养等;集体层面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涉及各级组织建立积极的文化氛围和相应的政策、方针,以有利于培养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人格,这一层面的研究需要教育学、管理学等跨领域学科的支持。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其相应的研究思路和成果也已逐渐渗透至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领域。表面来看,积极心理学只是传统心理学的一种转向,但这种转向是有一定的心理学渊源的。塞利格曼认为积极心理学源于奥尔波特(Gordon W. Allport)的人格特质理论和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奥尔波特认为个体动机的机能自主为其人格的形成提供动力,动机机能自主的特性使得人格具有动态性。塞利格曼受此启示,在习得性无助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悲观型解释风格”和“乐观型解释风格”,并在这些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心理学。尽管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研究方法和对待主流心理学的态度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但两者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两者都强调人性的善或积极的方面。20 世纪 50 年代,马斯洛就曾提出心理学在研究人类消极方面取得的成就远远大于它在积极方面的成就,呼吁心理学应重视人类的潜力、美德和抱负。这与 40 年以后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构想如出一辙。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个代表人物罗杰斯是“性善论”和“扬善论”的代表,他认为人类的根本天性都是建设性的,邪恶行为主要都是受文化影响。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潜能。其次,马斯洛提出的高峰体验和积极心理学中的投入和成就皆有类似之处。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所追求的目标和所体现的意志几乎是完全重合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积极心理学起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二章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对象
三、 调查工具
四、 调查结果
第三章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问题与分析
一、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的问题
二、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四章 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策略
一、 建立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政策保障
二、 加强幼儿教师幸福职业生态建设
三、 完善幼儿教师成就管理体制,保障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
四、 注重幼儿教师专业支持,增加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
五、 创新幼儿园发展理念,融入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
结 论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以往对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比较匮乏。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以塞利格曼幸福理论为基础自编问卷,以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为研究方法,调查得出结论:黑龙江省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整体得分为 4.6589(问卷采用 6 点计分),处于中高水平。同时,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还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区域间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不平衡;不同级别幼儿园之间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差异较大;幼儿园教师成就评价机制不健全;幼儿教师的教学投入程度有待提高;幼儿教师对职业意义的认知出现偏差。结合教师访谈,找出问题的成因:经济因素导致区域间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不平衡;幼儿园组织文化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幼儿园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成就管理体制,包括教师评价标准较单一、成就管理渗透性不足;幼儿的专业成长意识较弱导致其教学投入体验欠缺;幼儿园对幼儿教师职业意义的再启蒙不足致使幼儿教师的职业意义认知出现偏差。在此基础上,笔者从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管理者角度,提出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五个主要策略:第一,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和待遇,高度重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解决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经济因素;第二,加强幼儿教师幸福职业生态建设。包括构建表征和培育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物理生态和文化生态;第三,完善幼儿园教师成就管理体制,保障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5包括建立多元开放的评价制度,激发幼儿教师的成就欲望,关注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变化,增强成就管理体制的渗透性;第四,幼儿园通过激发教师积极学习力、培养教师积极心态以及创建积极学习型组织,加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与引导,增加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第五,创新幼儿园发展理念,融入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创建幸福幼儿园,加强心理健康培训,提升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促进幼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幼师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