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1-24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会计论文文章《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篇论文是一篇会计硕士论文范文,由于各种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存在,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的可能,这可能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故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与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强度存在显著相关性的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的影响。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利用会计准则变更的契机,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同时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在 2006 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废除了原来研究开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的方法,首次采用了研究开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今时代,研发活动作为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措施,对一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影响之大已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途上,我国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而在微观层面上,研发活动即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企业只有重视研发活动,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才能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获得持久高效的发展与繁荣。 2006 年,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应将内部技术研发活动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发生的相关研发支出也应区别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企业当期在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应全部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在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只有在符合一定条件时才能进行资本化处理,将其确认为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否则应计入当期损益。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政策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上提高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基本特征。通过对研发支出的详细披露,研发支出资本化信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有关企业研发项目的进展情况、成功性以及预期的利益流入等相关信息,作为一种积极信号,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价值进行准确评估,为其提供决策支持。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对于研发活动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资本化是否符合准则所规定的条件,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判断。基于该主观性的存在,面对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的选择,企业往往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采取行动。加之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技术研发活动很难有清晰的了解,这使得企业对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的选择更为自由。尤其是随着政府为鼓励企业自主研发而颁布了一系列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出现了很多企业为了减轻当期所得税负担,为获取短期利益将研发支出大量费用化处理的现象,导致企业大量的研发投入未通过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严重损害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和企业价值的提升。 可见,由于在研发支出资本化界定上拥有一定的自主性,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各种动机使得研发支出资本化信息违背了可靠性原则,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阻碍了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因此,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的选择动机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政策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上提高了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基本特征,但也为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可能会由此降低会计信息质量。据此,本文将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研究,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出于何种动机进行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并分析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根据上述研究思路,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综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采用研发力度较强的生物制药和电子信息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利用琼斯模型研究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文章包括以下五章内容:第一章为引言。该部分对研究背景与意义进行阐述,并对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并据此得出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为理论分析。该部分将研发支出理论基础与所研究的问题相结合,得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并在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第三章为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实证检验。该部分通过构建实证检验模型、定义变量,采用生物制药和电子信息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研究结论。第四章为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的实证检验,通过构建修正的 Jones 模型,用可操纵应计项(ACC)的绝对值(|ACC|)来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替代指标,以考察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第五章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该部分在全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基础上,汇总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最后,在文章的结论部分中对本文研究内容进行系统的总结,并对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和局限性进行阐述。
2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理论分析
2.1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理论基础
对于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政策规定在各个国家不尽相同,综合来讲可分为三类:以荷兰为代表的全部资本化的处理方法;以美国为代表的全部费用化的处理方法;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代表的部分资本化的处理方法。本章将对这三种处理方法的差异和利弊做详尽分析。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将会对公司的当期利润和财务指标产生影响,故也有相关研究表明存在一些公司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来粉饰利润。本章将从理论上详细分析公司在选择研发支出会计政策时的动机,并与后文中对于公司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实证分析相结合,从而综合了解目前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研发支出的费用化是指企业将当期发生的所有研发费用全部计入当期费用,而不确认为无形资产。在我国的原会计准则中将“技术开发费用”作为管理费用的一个项目,将企业当期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全部予以费用化处理。该方法更为严格地遵循了谨慎性原则,并且拥有处理方式简单易行的优点。同时,将当期全部研发支出计入当期费用,意味着冲减了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减轻企业当期的税负。但在会计实务中,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的处理模式显现出明显的缺陷:一是不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和真实性原则。在当期将研发支出全部计入当期费用的做法使得企业技术研发活动的费用和收入不能实现配比,并且未能在账面体现技术研发成果,从而影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该方法会形成巨额的账外资产,虚减了企业价值,影响包括投资者在内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资产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可见,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的处理模式已不再适合我国企业当前的发展水平与阶段。研发支出资本化会计处理模式是指在发生研发支出当期将全部研发支出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待后期收到与该项支出有关的收入时再对资产予以摊销。与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相比,资本化的处理办法更加符合权责发生原则,全面地反映了企业的资产。然而,该方法也存在欠缺之处:第一,技术研发项目的未来经济流入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研发活动的前期阶段很难预测项目成功的概率,最终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更是无法确定。如果研发项目最后以失败告终,企业当期的利润也不会因此而降低,这将严重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第二,收入与支出之间缺乏因果关系。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 1974 年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 2 号——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公告中对研发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做出明确要求。坚持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政策的 FASB 也认为:现代会计理论基于个别交易来决定资产价值,而非从总体上判断资产价值的。若企业发生的研发支出是在全企业的基础上而进行资本化,那么就不能形成原本富有意义的摊销方法,其受益期也因此无法确定。
2.2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研究假设
由于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公司管理层的报酬常常受到盈利水平的影响,因此,公司管理当局会在会计准则规定的范围内通过选择会计政策来达到令其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相关研究表明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动机之一就是平滑收益。Healy(1985)的研究发现,公司管理层采用收益平滑的方法使当期盈余保持在上限和下限之间,以此来减少奖金的波动性。公司提高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能够使当期的净资产收益率上升。由此可知,盈余较前期下降的公司更可能会通过提高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强度来提高当期业绩,以达到平滑收益的目的。据此,本文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设:假设 1:盈余较前期下降的上市公司,其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比例更高,即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的选择出于收益平滑动机。为了保证债务方有足够的偿债能力,降低自身的贷款风险,债权方通常要求债务方与其签订带有一定约束性质的契约。比如,债务方的盈余必须达到某一水平。倘若债务方的实际状况未能达到契约中所列明的条件,债权方就会选择提前收回贷款,或者限制债务方管理当局经营上的自主权。因此,为了避免发生违约,债务方管理当局可能进行盈余管理,使公司的盈余等状况满足贷款契约的要求。Defond 等(1994)在对债务违约公司的研究中发现,在违约年度之前,公司通常会利用可操作性应计项目来增加当期的净利润。公司的生存和正常发展需要大量的外部融资来支持。为了使自身的财务状况达到银行等债权人的债务契约的限定条件,公司往往会倾向于提高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比例。这样一来,一方面,假如债务契约的限定条件是基于公司的盈利能力,那么资本化的增加会提高收益率;另一方面,假如债务契约的限定条件是基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那么资本化的增加能够降低该指标。据此,本文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设:假设 2: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越高,其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比例越高,即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的选择出于债务契约动机。公司规模通常被作为政治成本的替代变量。原因在于,公司的规模越大,其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也就越强,因此也更易受到政府的重点监管和各界的关注。考虑到政治成本,公司通常会为了降低当年的盈余水平而企图将当前的盈利转移至未来。而资本化研发支出则会提高公司当期的会计利润,再通过摊销来降低未来期间的盈余水平。可见,出于政治成本的考虑,规模越大的公司往往会倾向于降低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比例。据此,本文提出第三个研究假设: 假设 3:上市公司规模越大,其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比例越低,即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的选择出于政治成本动机。
3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实证检验
3.1 模型构建、变量定义及样本选择
3.2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实证分析
4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的实证检验
4.1 变量定义、样本选取与模型设计
4.2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结论
研发支出资本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但由于该政策的具体施行需要极强的主观性和职业判断能力,这给管理当局采取盈余管理行为创造了机会,而这会在极大程度上降低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政策本来的目的,从而会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产生严重影响,降低会计信息质量。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进行研究,探讨上市公司出于何种动机进行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并分析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梳理,并以 2007 年——2012 年间基于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的生物制药行业和电子信息行业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实证会计理论的收益平滑动机、债务契约动机、政治成本动机和资本市场动机为基础,并考虑税收优惠动机后,详细地考察了上市公司在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环境下进行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在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的影响。通过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实证检验发现,公司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受收益平滑动机、债务契约动机、政治成本动机和资本市场动机的影响。具体而言,盈余较前期下降的公司会通过提高研发支出的资本化强度来提高业绩,以平滑利润。公司的生存和正常发展需要大量的外部融资来支持。为了使自身的财务状况达到银行等债权人的债务契约的限定条件,公司往往会倾向于提高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比例。基于政治成本的考虑,公司会通过将研发支出少量资本化、大量费用化处理,把当前的盈利转移至未来,从而降低当年的盈余水平。为了避免亏损、摆脱困境、维持上市公司资格,公司会通过提高研发支出资本化强度调增盈余。对于税收优惠动机,我国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利用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政策选择以达到享受税收优惠的目的。另外,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中研发成功的部分比例较低,研发的质量有待提高。通过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的实证检验发现,在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各动机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最大的是债务契约动机,其次是收益平滑动机,即上市公司出于债务契约动机和收益平滑动机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严重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而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政治成本动机和资本市场动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大。 针对上述研究结论,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制度进一步明确研发活动“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强化研发信息披露要求,积极拓宽上市公司的融资途径,优化税收政策,强化税收管理,并建立有效的惩罚和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市公司利用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针对我国研发支出相关所得税政策,从纳税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即税收优惠动机,提出了当期盈利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会为享受税收优惠而降低研发支出资本化强度的研究假设,并将该动机进行量化,研究其与研发支出资本化强度之间的关系。第二,在研究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角度来对盈余管理动因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以分析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本文研究局限在于,由于详细披露开发支出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少,加之在搜集上市公司资本化研发支出和费用化研发支出时,将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为 0 或者为负数的样本剔除,因此最终得到的有效样本数量有限,可能影响了一些变量的显著性。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会计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