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留学生论文 > 论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论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时间:2020-08-05 09:40 | 栏目:留学生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0-08-05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留学生论文文章《论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 要:当前汉硕外国留学生培养存在如下问题: 生源情况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培养方案未能充分照顾留学生特点、留学生普遍存在心理焦虑、就业信心不强。针对这些问题,应当开展全国性的汉硕留学生培养现状调研,提高招生质量、拓宽招生渠道,根据留学生特点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培养多层次师资,同时适当借鉴第二语言国际教育硕士经验,解决汉硕外国留学生学习焦虑、文化休克问题。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硕士; 外国留学生; 培养; 教学

 

  为了丰富和扩大汉语国际教育教师队伍,国家汉办在2009年设立“外国汉语教师奖学金”( 或称“孔子学院奖学金”) ,鼓励外国有志于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优秀学子来华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目前全国共有105所学校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留学生,有效弥补了国家公派教师、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不足,为培养和储备国际汉语教育师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学术界对一般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及相关问题研究广泛而且深入,涉及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理念、教学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实习就业等( 如李泉、崔希亮、国胜、刘颂浩等) ,但专门针对汉硕外国留学生培养问题的研究成果不多。关于汉硕外国留学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培养现状和培养方案的调查( 如刘涛、邢蓉、侯磊、孙慧、郝辰玉、江罗娜) ,还有少量根据留学生群体特征和文化差异进行的单项研究,如课程设置(詹颂)、学习焦虑( 曹贤文、田鑫) 、学习策略( 蔡燕) 等。汉硕外国留学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上述调查和研究虽然揭示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外国留学生的部分培养现状和遇到的因背景知识和文化差异导致的一些问题,但多偏重于现象调查。如今我国培养汉硕外国留学生已经整整10年,获得了不少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必要全面梳理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汉硕外国留学生培养问题

  我国汉硕外国留学生的培养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培养高层次留学生历史不长,很多高校还缺乏经验,导致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也不少,在培养方案设置、招生、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实习、教学管理、毕业论文写作及学生心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 生源情况复杂、素质参差不齐

  汉硕专业学位自 2007 年设置以来,留学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加。汉硕留学生招生主要面向孔子学院( 课堂) 学员、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各培养高校对留学生招生一般要求具有大学本科或相当学历,HSK五级180分或HSKK中级60分。少数学校如中国人民大学要求HSK六级220分或HSKK高级65分。目前来华留学生有两类: 一是曾经在华学习并取得中国文凭的,二是在所在国学习并取得当地文凭的。后者虽然具备上述资格,但实际汉语基础薄弱,听说能力不强,学习汉语课程比较吃力。如董秋瑾调查发现新疆师范大学汉硕留学生有些本科阶段甚至没有学过汉语,只是毕业后以其他方式学过。要掌握熟练的汉语语言教学技能的前提是具备扎实的汉语基础,没有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基础及熟练的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就不能将语言基础转化为语言技能。另外,为了顺利传播中国语言文化,汉硕留学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教学技能,这要求留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国文化素养,并且具备一定的文化教学能力。但实际上很多留学生接触中国文化不多,不太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能力的缺失将导致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脱节,达不到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促进中国与其他各国“民心相通”的作用。

  (二) 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汉硕留学生和汉硕中国学生在文化背景和教育基础上存在较大差异,各有优劣。中国学生的汉语基础知识、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熟悉程度较好,但对教学对象不太了解; 留学生则正好相反,他们熟悉教学对象,但汉语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和对中华文化的熟悉程度不够。由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教育背景的巨大差异,教学时应该有所区别或兼顾二者的不同。一般来说,留学生汉语基础知识薄弱,接受能力弱于中国学生,教学时应该适当照顾。但实际教学时,很多培养单位和教师并没有重视这一事实,特别是在中国学生较多而留学生较少时,更容易忽视留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导致留学生上课效果不佳。如江罗娜调查北京语言大学 20 名在读汉硕留学生发现,有 50%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内容比较复杂,没有考虑到外国学生能否听懂,15% 的学生认为任课老师说话速度太快,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许慧荣调查了新疆师范大学 2015 级汉硕留学生,发现留学生对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和训练课程大部分明白的,分别占比只有 41.7%、58.3%和 33.3%。虽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在于部分留学生汉语基础知识不牢,听说能力确实有限,但与老师对此现象重视不够,教学时没有照顾到留学生也有很大的关系。

  (三) 培养方案未能充分照顾留学生特点

  2010 年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文化,具有较熟练的中国语言文化教学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胜任汉语教学任务的专门人才”。《方案》同时规定了培养要求、招生对象、入学考试、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专业实践、毕业、学位授予等,为培养汉硕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纲领性的指导作用。不过《方案》只是指导性纲领,没有细则,各培养单位不能准确把握其精神,理解和执行时难免有偏差。学界已经对部分高校汉硕留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查,包括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渤海大学。根据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培养方案存在的普遍问题是:

  (1) 课程设置不太合理、缺乏专门针对留学生的教材

  汉硕课程主要有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和训练课程,但理论与实践课程不太平衡,大多数培养高校理论课程偏多或教师讲课时理论知识比重较大,教学技能训练偏少。另外,大部分高校采用北师大版教材,理论性太强,难度较高,缺乏专门针对留学生的教材。

  (2) 师资力量不均衡、课程资源不够丰富

  除了少数像北京语言大学等师资力量较强的培养单位之外,很多高校教师存在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较少,或实践经验丰富,而理论知识不足的情况,导致很多拓展课程( 特别是语言要素教学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等选修课程) 开设不足,不能满足汉硕留学生对于中国语言文化教学技能高效学习的需求。

  (3) 实习形式单一

  有些高校实习仅限于听课、授课,地点局限于国内或者本校,缺乏多种形式的选择,导致学生实践不足。

  (四) 留学生普遍存在心理焦虑、就业信心不强等问题

  根据汉硕留学生的培养目标,留学生需要了解中国文化,同时要具备较高的汉语能力,还需要掌握熟练的汉语语言文化教学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很多留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要在2年的学习基础上实现上述目标不太容易,容易产生心理焦虑。如曹贤文、田鑫调查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6所高校的汉硕留学生共95人,平均焦虑总分为97.12,其中HSK五级的学生的焦虑值(0.05) 明显高于六级学生的焦虑值(0.021) ,各焦虑类别中焦虑值比较高的有考试焦虑、课堂口头表达焦虑、专业学习焦虑和师生互动焦虑,数据显示留学生因汉语水平直接影响到以汉语为媒介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成为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汉硕培养目标的复杂性和留学生自身汉语水平的限制不仅导致心理焦虑,还容易对学生的就业信心造成打击。大部分汉硕留学生希望毕业后回到自己国家,从事和汉语有关的工作,但有相当多的学生对就业前景持负面态度,如江罗娜的调查表明,即使是汉硕留学生培养水平比较高的北京语言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留学生对就业前景感到“恐惧、迷茫和不知所措”的比例仍然分别达到50%和25%。普通学校的汉硕留学生基础更差,师资力量也达不到上述两所学校,学生的就业信心恐怕更加不乐观。

  (五) 留学生汉语写作水平不高,毕业论文撰写困难

  大部分汉硕外国留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感觉难度较大,相关指导老师也感觉费时费力。根据杨凝卓对36 名汉硕留学生和10 名导师的调查,留学生的毕业论文主要有如下问题: 语言表达偏误较多、文献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较差、研究方法单一、篇章逻辑关系混乱、行文结构不当、调查问卷流于表面现象、格式符号错误较多等。从上述调查可以看到,留学生毕业论文涉及到的问题不仅仅是基本的语言表达问题,还包括汉语文献阅读能力、汉语思维能力及学术背景知识缺乏等等复杂的问题。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留学生的读写水平普遍低于听说水平、有些留学生本科专业背景与汉语国际教育相关度不高、留学生实习效果不佳、部分留学生汉语基础不牢、留学生学位论文指导课开设较少等。当然,这也和部分留学生理论和实践脱节,没有将实习经验和感受用于论文写作,喜欢空泛地讨论一些理论问题有关。另外,这一问题的产生也跟部分导师有一定关系,有的导师虽然指导过科学学位硕士,对汉语本体研究比较在行,但缺乏指导汉硕毕业论文的经验,对汉硕毕业论文的选题、写作过程及指导方式还不熟悉。

  二、汉硕外国留学生培养对策

  针对当前汉硕外国留学生招生和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充分调查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根据第二语言教学规律并结合其它语言国际教学的经验,给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 开展全国性的汉硕留学生培养现状调研

  国内汉硕留学生培养存在较多问题,但目前汉硕留学生培养单位有一百多所高校,各高校学生生源来源国存在差异,而当前已经进行调研的学校只有十多所,而且这些调查还都是学生以学位论文的形式进行的调研,缺乏全局性的摸排调查,需要立即进行全国性的大规模调查,准确详实地了解国内汉硕外国留学生培养现状。建议教育部、国家汉办或孔子学院总部设置全国性的汉硕留学生培养现状调查研究重大招标项目,组织人力将全国划分为5到8个区域,每个区域选定若干代表性学校,通过文献和实地调查,采用多种调查方法,考察汉硕外国留学生培养的具体情况,采集并分析调查数据,提供详细的调研报告供高层和学术界决策咨询。

  (二) 提高招生质量、拓宽招生渠道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是应用型的高层次学历教育,不是通识素养教育,是建立在有较高的汉语听说和表达能力基础之上的教育,是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的高等教育。李泉认为要实现培养目标涉及到对什么人实施和怎么实施两个关键问题。汉硕高标准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决定了其招生质量的较高要求,选拔人才必须优中选优,否则,不仅不能达到培养目标,还有可能将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挡在招生大门之外。在招生选拔过程中应该严把质量关并拓宽招生渠道,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 目前有些学校的面试流于形式,通过率过高的情况要适当控制,可以提高面试权重,对学生的实际汉语听说能力进行严格的现场口头测试,淘汰那些有HSK 证书但实际汉语水平较低的学生; (2) 现在已有部分高校的招生除了面向孔子学院( 课堂) 学员、海外本土汉语教师以外,还拓展到大学中文专业优秀毕业生、中学生汉语作文比赛各国赛区优胜者,“汉语桥”中文比赛优胜者及 HSK、BCT考试成绩优秀者等,这一经验可以向全国推广; (3) 将各高校汉语本科专业的留学生与汉硕专业对接,鼓励中国国内汉语本科专业留学生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对优秀学生实行本硕连读或推免、推荐读研制; (4) 加强在国外的招生宣传,鼓励培养单位走出去,多参加国外的教育展览和教育交流,将培养单位的教学特色、提供给留学生的优惠学习政策和汉语教学的良好就业前景宣传出去,吸引更多国外优秀学生来中国学习。

  (三) 根据留学生特点优化课程设置

  留学生培养单位已经意识到留学生课程设置不能简单照搬中国学生,大部分高校都设置了留学生的专门课程,有的学校如上海外国语大学汉硕留学生的绝大部分课程都是和中国学生分开上的。还有很多高校的大部分课程都是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合上,这样做的优点是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可以节约教学资源,缺点是有些留学生水平不够,学习比较吃力。为应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1) 各汉硕留学生培养单位开设课程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汉语知识和汉语能力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确定开设课程的内容及难度,还可以据此决定某些课程是和中国学生合上还是外国学生单独上,或者水平较高的学生合上,较低的学生单独上; (2) 根据留学生入学时的汉语水平、受教育背景、学习重难点,动态调整汉语基础知识课程、汉语教学技能及中国文化课程比例,避免三者失衡造成学生知识或技能板块的缺失; (3) 入学汉语水平较差的留学生,可以单独开设汉语基础知识类课程,便于教师针对性教学,可以达到快速提高汉语基础知识水平的目的; (4) 教学技能类课程可以安排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合上,为二者创造相互讨论交流的机会,增强留学生和中国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学生对海外汉语教学的了解; (5) 设置校本课程,根据校内学生生源背景、学校所处区域特点及学校特色,为学生量身定制校本特色课程; (6)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留学生多开设中国文化类课程,丰富文化课程种类,如中华才艺类课程像武术、书法、中国乐器、太极拳和剪纸等,加大文化课比例。受经费条件限制,条件不够的学校可以以兴趣小组的方式开展活动,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观摩校内体育学院、音乐学院及美术学院等校内课程或学生活动,或不定期开展中国文化专题讲座、播放中国文化视频等。

  (四)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培养多层次师资

  高水平师资才能培养高水平人才,汉硕留学生的培养是一项复杂工作,只有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具有较熟练的中国语言文化教学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胜任汉语教学任务的专门人才”。当前我国汉硕研究生导师科研压力较重,占用时间较多,而留学生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导致培养起来会花费更多精力,所以应该适当从物质和精神上鼓励这些导师留出足够的时间培养留学生。另外,汉硕导师还存在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不均衡的问题,有的导师理论知识丰富但海外实践教学经验不足,有的导师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欠缺。对于前者,国家汉办和培养单位可以适当创造机会,给导师创造出国实践的机会; 对于后者,需要鼓励导师多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国外中文教学有多种类型和不同层次,既有正规的政府机构主导的教学,也有民间机构组织的教学; 既有中小学层次中文教育,也有大学甚至研究生层次的中文教育。针对这种情况,汉硕留学生也应进行多层次的培养。针对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和需求,既要培养具有全面知识和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也要通过开设特色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特殊需求师资。

  (五) 适当借鉴第二语言国际教育硕士经验

  国际上英语、法语、日语等语种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第二语言教学和推广经验,如英国和美国在1985年已经设置了母语非英语的英语教学硕士学位(master’s degree in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languages program,简写为MA TESOL) ,该学科定位明确,TESOL学院一般设在教育学院; 学习和管理体系完善,有专门的TESOL协会管理,提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途径;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提前提供书目,学生上课时通过讨论或演讲的方式进行;TESOL设置的必修课主要为教学技能课,实用性很强,选修课占很大比重,约等于必修课的2倍,学生可以根据需求自主选择。上述经验很多是经过时间检验比较好的方法,有些可以用于汉硕留学生的培养。如TESOL学院一般设在教育学院,便于统一教学和管理,而国内的汉硕专业经常是多头管理,培养单位往往涉及文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外语学院等。因此有必要适当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的第二语言教学经验,当然前提是在调研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用相关经验。

  (六) 解决汉硕留学生学习焦虑、文化休克问题

  汉硕留学生的学习焦虑主要是由于汉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交流能力欠缺导致学习困难所致,焦虑值较高的首先是考试焦虑、课堂口头表达焦虑,其次是专业学习焦虑和师生互动焦虑。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1) 调查学生汉语水平,根据学生水平适当调节考试内容和考试难度,让考试难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 加强对留学生汉语口语水平的教学,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和中国学生交流,课堂上适当降低课程内容和留学生的表达难度,教师用语简单明确,课堂问答要给学生一定准备时间,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设置靠后,适当情况下可以分班教学或增加一部分汉语口语课程; (3) 创造多种条件让外国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中国学生交流,一方面可以提高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口语水平,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对中国文化有进一步了解。比如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留学生社团,创造机会让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交流,留学生可以展示本国文化吸引中国学生参加,也可以和中国学生一起举办小型中国文化体验活动; (4) 生活住宿方面在不产生文化冲突的前提下,可以安排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住在一起,尽量错开相同国家的留学生,便于相互之间在日常生活中用汉语交流。

  (七) 适当延长汉硕外国留学生的培养年限

  教指委对培养年限的要求是“采取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是2年”,应该说这一要求对中国学生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对外国留学生则有点不够。首先,有的留学生基础不牢,汉语实际水平不高,学习课程比较吃力; 其次,学习年限虽然有2年,但其中课程学习只有1年,实习和毕业论文1年,这导致部分留学生还没进入到有效率的学习状态,就开始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了。学界早有延长培养年限的建议,汉硕外国留学生自身也对此有相当大的认同,如根据董秋瑾对两届新疆师范大学汉硕留学生的调查,有67.7的留学生认为应该延长培养年限,其中14.4%的留学生认为应该延长至2年半,53.3%的留学生认为应该延长至3年。但是延长培养年限也会增加一些问题,如培养经费的增加、师资力量及教学设施的投入等。因此,权衡利弊,对于延长汉硕外国留学生的培养年限我们可以采取弹性政策,可以在学生入学时进行汉语水平能力测试,测试结果水平较低的可以安排部分课程集中学习和授课,并适当延长半年的培养年限,培养一定时间后再进行测试,水平达标的可以继续执行2年半的培养年限,不达标的执行3年培养年限。培养经费也可以根据延长的培养年限部分由学生自费。

  (八) 开设留学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导课,提高撰写毕业论文水平

  相当多的汉硕外国留学生入学时的汉语水平有限且缺乏教学经验,是造成撰写毕业论文困难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开设学位论文写作指导课,对论文选题、文献检索、文献阅读和归纳、语言调查、写作方式及写作规范等进行系统地讲授,培养留学生汉语书面语表达水平。还可以在论文的写作框架、研究方法和问卷设计方面加强训练,提高留学生对论文的整体把握和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论文写作水平还与教学实践有密切关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撰写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实际进行选题,须具有明确的汉语国际教育背景和应用价值,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在指导写作时将论文选题、写作与教学实习密切结合。只有关注汉语国际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写出好的毕业论文。另外,相当多的汉硕导师虽然具有语言学类背景和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但指导外国留学生的经验不足,也是导致外国留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比较困难的原因之一。对此我们建议提高汉硕留学生导师的业务水平,一方面可以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传授经验,开展专门的汉硕留学生指导业务培训或讲座;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年轻导师多参与毕业论文的开题、预答辩和答辩环节,让年轻导师在实践中成长。

  三、结语

  汉硕留学生的培养意义重大,它对于培养汉语国际教育本土师资、促进汉语教育国际化、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以及配合国家“一路一带”倡议都有促进作用。同时汉硕留学生培养是一项系统而且复杂的工程,我国的汉硕培养从 2009 年开始,至今大约 10 年,在招生、教学、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这需要国家从全局出发、大处着眼,在全面调研基础上,适当吸收国外成熟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扩大招生渠道,提高招生质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合理设置课程,建立有效的实习渠道,多方面着力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

学术界也应该加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外国留学生研究,促进学界对汉语国际教育相关理论的认识和思考,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高汉硕外国留学生的培养质量,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提供优质本土师资,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本土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探讨[J].语言文字应用,2009(3).

[2]李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原则与实施重点探讨[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3).

[3]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的核心与基础[J].世界汉语教学,2010(1).

[4]汪国胜.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相关问题的反思[J].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4).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论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留学生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