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幼师论文 > 人本主义视角下X园两名幼教职业幸福感的叙事研究

人本主义视角下X园两名幼教职业幸福感的叙事研究

时间:2020-12-20 17:42 | 栏目:幼师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0-12-20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幼师论文文章《人本主义视角下X园两名幼教职业幸福感的叙事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篇论文是一篇幼师硕士论文范文,人学理论中关于社会关系的论述是与劳动在一起进行的,社会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在社会关系之中包含着十分丰富地内容。因此,对于 X 园幼师的社会关系的叙事研究中主要从师幼关系、同事关系以及家人关系这三个方面进行主要论述。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初始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学前教育日益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前教育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与此同时幼儿教师作为学前儿童知识的传授者,他们的职业发展也成为了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幼儿教师职业发展中的一环,幼师的职业幸福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问题。(1)党和国家对于教师工作的重视,近年来,党和国家持续关注教师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还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提出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老师。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在 2018 年 9 月 10 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讲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通过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党和国家对教师工作的高度重视,才使得研究者们在研究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来源方面有了政策层面的支持。 (2)马克思人学思想关于人的发展,人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是社会存在物,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也是实践的存在物。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人性的系统结构,完整地表述了作为整体存在的人。每个人都有获得幸福的权利,也拥有获取幸福的来源和途径。欧文说:“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一定的人生价值,通过价值的转换从而收获幸福。马克思人学认为,人的价值问题主要探讨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人的生活使命,实际上是人在社会关系中对于自己生命活动的反思。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但由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其对于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需求。通过满足人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并且处理好人在社会中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从而使人能否得到充分、全面、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如此,从人学角度来分析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来源,能够更加清晰明确富有逻辑性。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马克思人学理论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科学理论。通过对人的本质探究从而得出人的需要价值及其他方面的存在。然而随着我国教师队伍配置状况持续改善,教师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准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方面针对教师职业幸福进行研究。运用马克思人学理论,以教育叙事的方法,来探寻幼儿教师职业幸福的来源,从而进一步深化拓展幼儿教师职业幸福领域的理论研究。 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一直备受关注,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能够具体的展现幼师群体的生存状况。通过教育叙事的手法,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来源进行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对于幼师群体的一些偏见,使其能够真正尊重幼儿教师,从而进一步确保幼儿教师职业幸福的真正实现。 首先以马克思人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对于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来源进行分析;然后,以对 X 园幼儿教师的观察、深度访谈所得出的素材进行叙事研究;最后得出 X 园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来源到底是什么。 考虑到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来源是一个具体的研究,并且与马克思人学理论相结合,通过四个维度来论证这一研究。因此,本文采用文献法与教育叙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针对马克思人学理论和教师职业幸福,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分别探讨了有关马克思人学理论和幼师职业幸福的研究现状。通过文献分析能详细的整理和分析出以往研究中的主要结论与研究不足,并以此为创新的基础,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框架。 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 X 园幼儿教师进行观察、深度访谈以及其他方式获取一手素材,然后对所获取的素材进行提取分析,以深度描述和诠释的方法呈现出来,用最平实的语言进行描述,从而产生叙事。 
 

  二、职业幸福来源:X 园幼师的需要叙事研究

  (一)X 园幼师的自然需要及其职业幸福
  就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来说,可以大致的将人的需要分为自然需要、社会需要以及精神需要三部分,在这里首先论述的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然需要。众所周知,人是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精神存在物的统一,人性是人的自然、社会和精神属性的综合。因此,从类型上来讲属于人性需要的就是人的自然、社会和精神需要。人的自然需要是维持生存的最基本用度,一个人只有先确保其能否生存下去,才会有之后的成长和发展,而自然需要的满足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以后进入一家比较好的幼儿园进行工作,每个月能够领到一份可观的薪水,不仅如此,你还能够在业余时间享受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并且,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老师,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经过时间的打磨慢慢积累经验而成长的。但是,初入幼儿园的教师又将如何生存呢? H 老师和 Z 老师是 X 园内的两位优秀的幼儿教师,虽说两位的工作时间不长,但是却拥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H 老师是免费师范生,2013 年毕业后直接分配到 X 园进行工作,并且在工作期间参加了研究生考试于 2017 年取得了硕士学位。Z 老师则是在 2015 年大学毕业后参加事业编考试进入 X 园。两位老师的入园时间都不算长,但是她们还清晰地记着初入幼儿园工作时的那种紧张和无所适从的感觉。Z 老师是园内的年轻教师,对于园内工作总是充满着热情和活力。但是在入园初期的时候,Z 老师和其他新手教师一样对于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产生了质疑。其实,通过两位老师对于初入幼儿园工作时的叙述,我们能够了解到两位老师在进入幼儿园以后都存在些许不适应;但是为了在工作中生存下去,同时也为了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她们都在努力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种努力是为了生存,人要为生存而斗争,但是人的全部活动决不是为了生存。因此,两位老师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并且与其他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或许一开始的工作是繁多复杂,枯燥无味的,但是时间久了以后,她们也慢慢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并且从工作中得到一些属于她们的幸福。这种幸福恰恰是支撑她们继续工作下去的动力,也正是这种幸福才使得她们去追寻更高层次的发展。经历了初入幼儿园时的慌乱无措,之后便是在跌跌撞撞中积累经验,从一开始的寻求工作中的生存到现在开始在工作过后享受生活,满足自身需求,其实是两位老师的一大改变。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两位老师都是及其享受生活和热爱生活的人。 在平时的交往中,H 老师和 Z 老师会在闲暇时间一起讨论一些生活趣事,并且会在周末休息是做一些可口的美食,晒晒朋友圈或者是周一带来跟大家一起分享。Z 老师喜欢手工制作,因此,她会在休息的时候去制作各种手工艺品,例如丝网花、装饰画、玩偶等等。两位老师都表示在满足自己的日常需要以后,可以去追寻一些精神需要。马斯洛曾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部分,H 老师和 Z 老师在满足自身的生理需要以后开始去追寻更高质量的需要。她们不需要为了生活而疲劳的奔波,而是能够在完成工作以后去充实和丰富自己,虽然是极小的事情但却能让她们获得幸福。 人只有在满足自身最基础的自然需要以后才会去满足其他方面的需要,生存是人最基本的自然需要。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之后在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以及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使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存在物”,从人生存和发展的生活需要说明人在外部对象世界从事的物质实践活动和在内部精神世界的反射是有回应的。恩格斯认为“所谓生存斗争不再单纯围绕着生存资料进行,而是围绕着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进行。”因此,人只有在满足自身的自然需要以后,才能够进一步的满足其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H 老师和 Z 老师初入幼儿园的经历就是首先满足了自身的生存需要即自然需要,她们在这种工作生活中逐渐地找到了乐趣并且开始享受生活,从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获得幸福。 
  (二)X 园幼师的社会需要及其职业幸福
  “人的需要是人从事一切生产活动的原初动因,正是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人的需要才能够得到实现和满足,同时使人的内在本质力量得到确证,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社会关系。”人的社会需要则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以及社会关系之中得出的。由于 X 园是 F 市市政府举办的唯一一所公办幼儿园,因此,X 园内的教师工资水平是按照国家规定所下发,相对于 F 市的整体经济水平而言,X 园幼师的工资水平可以满足 H 和 Z 老师日常的生活需要。这种维护她们的存在、发展以及正常发挥其功能的需要就是社会需要。通过对两位老师的访谈可以看出,两位对于日常的生活开支和工资水平方面放入需要没有太多的需求,可见她们的工资水平能够满足正常的社会需要。除此之外,她们还在追寻更高层次的需要即作为一名老师被尊重的社会需要。由于幼儿教师的职业特殊性,家长们往往会带有一副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很多幼儿家长认为幼师只是一名看顾孩子的保姆,将孩子送入幼儿园不需要他们学太多东西,只要能够保证安全就可以了,因此,很多家长并不会特别尊重幼儿教师。对于教师来说,他们是非常希望家长们改变对他们的固有看法,并且能够尊重他们的劳动以及他们的人格。所以,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是十分努力,并且他们希望将幼师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家长和孩子,希望因为自己对于工作的认真和热爱从而改变家长以及社会对她们的固有看法。 精神需要通俗意义上来讲就是指精神层面的需要,人作为精神存在物是需要具有一定的精神需求的。马克思认为人除了满足自身的自然需要外,还需要满足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精神需要在人的需要构成中占比越来越大,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也越来越密切的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需要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过程中,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对于两位老师来说,在工作中感受到快乐,这种快乐可能是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件小小的事情,都能够给她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也就使她们在工作中得到了她们的精神需要。 精神需要的满足来自于方方面面,在自然界中人是一种高级动物,因此,人的需要不只是生存发展的物质需要,还包括理想信念等精神需要。但是,“精神需要的产生和满足是和人的社会生活的精神领域联系在一起的。”人生而在世,谁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困难的过程中除了自身努力的去探求解决办法以外,还有就是内心始终不灭的精神力量的支持。 对于老师来说,每天要处理的工作以及社会关系非常繁多且复杂,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出于对幼师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正是这份职业信念感才足以支撑她们好好工作。 

  三、职业幸福来源:X 园幼师的劳动叙事研究

  (一)X 园幼师的劳动特性
  (二)X 园幼师的日常劳动及其职业幸福

  四、职业幸福来源:X 园幼师的社会关系叙事研究

  (一)X 园幼师的师幼关系及其职业幸福
  (二)X 园幼师的同事关系及其职业幸福
  (三)X 园幼师的家庭关系及其职业幸福

  五、职业幸福来源:X 园幼师个性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叙事研究

  (一)X 园幼师的自由发展及其职业幸福
  (二)X 园幼师的全面发展及其职业幸福
  (三)X 园幼师的充分发展及其职业幸福

  六、结论与反思

  通过对 X 园的两位幼儿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并将所搜集的资料整理过后得出了 X 园幼师职业幸福特征为他们的工作、生活、社会关系以及发展能够满足于自身的现有水平,并且对其生活和发展具有一定意义,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职业幸福感。他们的职业幸福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的满足,对于 X 园的幼师来说能够满足她们的需要是其获取职业幸福的一种途径,在马克思看来“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很多需要”,并且将人的需要分为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其中X 园幼师的需要也是指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三个方面。(1)自然需要的满足,对于 X 园幼师来说自然需要就是指满足其生存发展的需要,即在幼儿园的生存需要和普通的生活需要。只有满足了生存需要,人类才能存在和延续,才能实现其他方面的需要。生存是每一位幼师在进入幼儿园后必须做的事情,这里对于幼师职业认识的精神准备,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职业才能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更好的掌握和控制。自然需要的满足是 X 园幼师获得职业幸福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使得 X 园幼师能够更好的进行工作和生活。 (2)社会需要的满足,这里的社会需要是指满足日常生活的工资水平以及作为一名幼师被尊重的需要。作为一名幼师首先需要生存,生存最基本的意义在于通过工作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之后用所得的报酬(即工资)来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需要,工资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质量。再来就是由于幼师职业的特殊性,人们往往对于幼师存在一些固有的偏见,使得幼师工作不被尊重,因此,幼师在工作中能否得到尊重是 X 先需要自身对于幼师职业的尊重,只有自身对于幼师职业有所尊重才能够在工作中体现,让幼儿和家长感受到幼师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家长和社会对幼师职业产生尊重满足幼师的社会需要。 (3)精神需要的满足, 精神需要是指精神层面的需要以及满足。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老师,除了在工作上勤奋努力之外,还应当有一定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寄托。这种精神追求和精神寄托可能是她们在工作过程中听到的一句话,也可能是遇到的一件小事,都能够给她们带来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从而增强她们的职业自尊心和自信心获得职业幸福。精神需要的满足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概念,这种需要的评判标准在于幼师本身,在她们看来所有一切能够满足精神层面的需要都能使她们获得职业幸福。 劳动是 X 园幼师甚至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做的事情。并且劳动使人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以及人的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形式。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去满足自身的日常生活和物质追求就是满足于人的本质属性。对于 X 园幼师来说在劳动中体会快乐是她们获得职业幸福的来源之一。只要是劳动就会有辛苦的时候也会有轻松地时候,X 园幼师通过合理分配自己的工作,并且积极地面对工作中产生的困难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在她们眼中对工作也是偶有不满,比如寒暑假时间短,需要加班等等,但这些都只是她们在工作不顺心时的小小抱怨,在抱怨过后她们又能积极地投入工作之中。在劳动中体会快乐,在劳动中获得经验,在劳动中收获自我,并且通过劳动获得职业上的幸福。 自 1985 年我国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以后,又在此后的三十几年的时间内召开了其他几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并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些政策的颁布标志着国家对于教师教育的重视,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光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受教育状况,也时刻关心着教师的工作与发展。 教师的职业幸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她们的职业幸福同样值得我们的关注。近年来“虐童”事件频繁发生,以至于幼儿家长和许多社会人士对于幼师这一职业存在一些偏见,使得幼师的心理负担加重,职业压力过大。由于我们一直看到的是幼师作为教育幼儿的形象出现的,却从未深入了解幼师的职业幸福是什么,他们的职业幸福的来源到底是什么。希望通过对于 X园幼师的职业幸福来源进行叙事研究,能够改变一些对幼师的固有看法,也希望大家对于幼师的关注点有所改变。虽然,幼师的工作只是众多工作中的一种,但还是有热爱它的人会为之努力奋斗。每个职业都有它所特有的职业魅力,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她们正是因为喜欢和热爱这份职业,才会默默地在岗位上奋斗。通过劳动来满足自身的需要,通过劳动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 幼师职业幸福来源到底是什么,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追寻和解答的问题,它会随着时间。社会的改变而不断地变化。本次研究只是对于 X 园幼师的职业幸福来源进行了一些基本的叙事研究,其中还有更深的层次和更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现。并且也只是以人学的角度来探索 X 园幼师的职业幸福来源,其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慢慢地进行完善和填充。本研究亟待在以下方面做出进一步深入研究。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人本主义视角下X园两名幼教职业幸福感的叙事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幼师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