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0-12-10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工程论文文章《新型建筑产业化本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篇论文是一篇工程硕士论文范文,“新型建筑工业化教育”是以“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方向方面的教育,对于其教育方法的分析与探讨需追溯“工程管理教育”的理论基础。而“工程管理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广义的“工程教育理论”,因此,需首先对“工程教育理论”做必要的探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在上世纪中期,部分西方国家提出了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理念,为二战后的欧美国家重建提供了理论支撑。在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住房问题、劳动力资源问题时,建筑工业化理念提出的标准化设计和工厂化生产的房屋建设方法,让城市重建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对地区城市战后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这种预制装配的建造方式在经过这一时期的生产应用后积累了大量的组织管理经验,使诸如美国、日本、前苏联等国家和地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建筑工业化研究,力图取得更加显著的发展效用和实际价值。建筑业的发展过程和人类手工业的发展模式相似,都历经了多个过渡阶段。不同的是人类手工业的发展是从原始手工到蒸汽时代,再到工业化时期,而建筑业则是从手工时期直接过渡到工业化时期。相同的是,两者所涉及的工业化过程作用显著,为领域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条件。建筑工业化无疑是建筑领域的一大变革,有效提升了住宅质量和性能,让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经济效益更加持续和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化以及改善性住房需求为建筑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然而,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建筑行业由于人力资源的缺失导致劳动力成本显著提高,加之环境问题的日益险峻,传统的建筑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能够有效解决此类建设建设问题,我国政府近年来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和扶持项目,在行业内推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帮助企业实现转型,最终实现产业升级的发展需求。自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现五个现代化以来,全国各个地区和城镇纷纷下发有关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实践意见,力图紧跟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潮流,发展新型装配式建筑。2016 年 2 月 2 日,国务院在文件中提到“推动新型城市建设,……,积极推广应用绿色新型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2016 年 2 月 6 日,我国国务院在对城市规划建设进行探讨和分析时指出,要推广装配式建筑在城市建筑工地的广泛应用,显著减少工地建设产生的垃圾,为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做贡献。与此同时,要大力提升实践建设效率,减少建造耗费的工期,使工程质量可以得到最优化的效果提升。在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时,相关企业部门应该完善施工和监督验收机制,规范实地调研工作体系,从建筑部件的生产和相关工厂部件的安装过程都进行严格把关,力图打造精细化、工业化的企业装配建筑模式,建设国家级别的装配式生产企业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30%。”2016 年 3 月 17 日,《国家十三五纲要》提出:“发展使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安全标准和工程质量,推广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这一文件的发布,意味着新型建筑工业化被明确列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2016 年 9 月 14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根据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并且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行业的发展将步入实质性的高速增长阶段。
1.2 研究意义
在新形势与环境下,建设行业对于新型建筑工业化相关人才提出了大量需求,这就要求高校与时俱进,大力培养具有建筑工业化、产业化思想的新一代工程建设管理人才。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建设工程类高等院校并未将新型建筑工业化相关内容成体系地纳入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甚至,我国依然极度缺乏与之相关的课程体系设置的理论研究。本研究的出现,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新型建筑工业化内容纳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科学地分析和广泛的调查,给出了相关课程设置建议,为各工程院校未来工程管理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依据教育理论、高校课程设置理论,以及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结合工程管理专业及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特点,探索工程管理专业需具备的能力与知识体系,提出适应新形势下建筑行业发展需要,包含新型建筑工业化内容的科学的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建议;为新时期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了重要前提。本文共分为六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内容主要对研究的现状、意义、方法、和创新之处进行阐述,引出本文话题。第二章,国内外建筑工业化相关人才教育情况。本章一方面介绍了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地区在建筑工业化教育方面的现状,为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教育的分析形成铺垫。另一方面,搜集整理了世界各个地区具有高影响力的工程类院校在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信息,从微观的角度观察新型建筑工业化内容相关的课程设置。同时也简要介绍了我国在新型建筑工业化方面的教育情况。第三章,工程管理相关教育理念综述与选择。本章对工程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和目标进行了梳理,对比了中外工程教育的区别和特点,认为几种教育理念和模式都可以作为新型建筑工业化教育的实验选择。随后,采用并详细介绍了“成果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以加拿大北阿尔伯塔理工学院 NAIT 的教育改革为参照,设计了基于 OBE 的研究流程框架,成为后续开展的理论依据。第四章,新型建筑工业化人才的行业需求与高校教育现状。本章阐述了新型建筑工业化内涵与发展趋势,基于全寿命周期对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特点进行分析。采用访谈法调研了行业内各利益相关方对于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相关人才的能力要求,为后续行业调查奠定了内容基础。随后梳理了我国“建筑老八校”在工程管理专业方面的课程体系设置,以此为基础对其中需要加入工业化内容的课程进行调研,得到“面向新型建筑工业化需增加相关内容的课程清单”.随后,将“清单”与“能力”进行匹配分析,总结出高校在面对新型建筑工业化方面课程设置不足的结论。第五章,面向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研究。本章首先梳理了教学内容构建的方法论综述,分析并选择了 Bloom 分类法作为本研究区分教育内容,衡量教育要求的工具。以“能力更新框架”为基础,结合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特点和对高校教师的深度访谈,对业内各利益相关方进行调研,得到“面向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工程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随后,依据前文得到的三份调研成果,制作“面向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工程管理专业知识能力与课程映射”矩阵,反映“能力”、“知识”在课程中的落实情况。基于该映射矩阵,本研究提出了面向新型建筑工业化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建议。最后,分析了相应的课程保障及其适用性。第六章,结论与展望,本章提出了此次研究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进一步设想。
2 国内外建筑工业化相关人才教育现状
2.1 国外建筑工业化教育情况
2015 年美国国家建筑科学研究所(NIBS)联合美国 Utah 大学、Nebraska-Lincoln大学和 Colorado 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美国建筑工业化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调查针对美国全境 53 家建筑机构、29 家建设管理机构以及行业内 313 家其他机构(包含企业、大学、研究中心等机构)。在行业层面,在 2014-2015 的 12 个月中,有 93%的机构接触过工业化内容,7%的机构没有接触。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建筑工业化内容在美国是十分普遍的。在教育层面,共有 120 家建筑设计机构以及 60 家建设管理机构对调查作出回应。其中 79 家建筑设计机构和 36 家建设管理机构表示从不或极少学习建筑工业化,分别占本类机构回复总数的 66%和 60%。而 41 家建筑设计机构以及 24 家建设管理机构表示每年都会学习建筑工业化的相关内容.从这一调查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建筑工业化内容十分普及的美国,都存在至少 60%的机构都不会经常使用有关建筑工业化方面内容的情况,因此其在 12 个月之内都不会接受相关培训或学习。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建筑工业化由于其内容的专项性,仅能由少数机构(企业、设计院或高校)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以覆盖大部分的市场需求。约 30%-40%的机构每年或者更多次数的学习建筑工业化内容,虽然少于业内的一半,其比率已经高于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2.2 国外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上世纪五十年代,战后的日本为了医治战争创伤,为流离失所的人们提供住房保障,开始探索以工厂化生产方式低成本、高效率地制造房屋,建筑工业化进程由此起步。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业已形成了完整的建筑工业化体系,从房地产开发企划、建筑设计、部品设计、科技研发、工厂化制造、建造施工,到物业管理,形成了统一的、完善的产业链条。如此长时间的积淀,使得日本在建筑工业化方面的技术已经十分领先,同时拥有大批成熟的产业工人,以及优秀的建筑制造企业。但是同时,这一背景导致了日本对于建筑工业化人才的需求并不旺盛。目前,日本在建筑工业化产业中,已经形成了企业实验室研发、技术工人施工,项目管理人员依靠成熟的标准流程进行管理的循环。由于发展时间较早,技术更加领先,在日本高校中进行建筑工业化研究的学者也已经属于少数派。以京都大学、千叶大学、上智大学三所学校为例,这三所学校中建筑工业化方面的内容主要以研究生和部分教师为主进行课题研究,而在本科阶段,除已有课程中包含部分装配式建筑的内容外,都未针对工程管理专业设置有关建筑工业化的相关课程。可以说,建筑工业化教育在日本已经度过探索阶段,步入成熟期。
2.2 国外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高校是建筑工业化管理人才培养的第一站,也是本文主要的研究背景,因此在本文中,对国外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进行调查,了解其在课程设置方面的特点。美 国 的 工 程 管 理 相 关 专 业 结 构 主 要 分 为 建 筑 工 程 管 理 ( Construction Management)、建筑科学与管理(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建筑工程 与 管 理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 建 筑 工 程 管 理 技 术(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等。其中工程管理的相关专业项目都得到了美国建筑教育协会( American Council for Construction Education,简称为 ACCE)和工程及技术评估委员会 (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简称为 ABET)的评估认证,其所属学院可以分为两大类:ACCE——建筑、设计、商业等学院,ABET——工学院。英国作为国际上最早开设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国家和地区之一,各个高等教育学院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命名并没有统一,其中本科学习的时间范围为三年或四年,这种学习模式被三明治模式。具体来讲就是学生在第二学年和最后一学年之间总共有一年的时间来进行专业动手操作实践。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不仅接受高校的专业教育,而且要受到专业协会机构的认可。这种高等教育院校和相关的专业协会统一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为工程管理专业领域提供更加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让应届毕业学生可以始终深入贯彻终身受教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为了更加清晰的观察建筑工业化教育在以上地区的实践情况,本研究在不同地区选取了当地最具有影响力的一所或几所高校,对其专业设置、学院归属以及主干课程加以统计、梳理。国外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多数没有工程管理专业(仅有英国里丁大学设置该专业)。样本中的美国高校多设置土木工程或建设工程专业;在学院的隶属关系上,该方向专业多隶属于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或工学院。香港高校的专业设置比较统一。样本中仅有英国里丁大学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专业排名美国第二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工程专业在建筑工业化内容的教授上显得更为突出。该专业设置了“精益建设与供应链管理”、“精益建设概念与方法”课程,其内容可以有力地支持学生处理解决建筑工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同样,新加坡国立大学也从供应的角度,设置了有利于解决建筑工业化过程中供应问题的两门课程,”智能运输系统”和”运输保障”。除此以外,无法观察到各高校有明显的针对建筑工业化内容进行相关的课程设置。
3 工程管理相关教育理念综述与选择
3.1 工程教育相关文献综述
3.2 面向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教育理念选择
3.3 本章小结
4 新型建筑工业化人才的行业需求与高校教育现状
4.1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4.2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特点分析
4.3 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面临的人才问题
4.4 面向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工程管理专业行业要求调研
4.5 我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4.6 我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的不足
4.7 本章小结
5 面向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研究
5.1 新型建筑工业化教育内容分析
5.2 面向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
5.3 “知识和能力更新框架”到课程体系的映射
5.4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更新建议
5.5 课程保障分析
5.6 课程更新的适用性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全国在建筑工程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 7 所高等学校进行比较,利用“Bloom 分类法”为分析工具,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通过具体细致的分析,得出以下成果: 针对建筑行业内不同利益相关方,结合问卷调查、访谈等手段,分析识别“面向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工程管理专业能力更新框架”。 调研得到“面向新型建筑工业化需增加相关内容的课程清单”。 通过对高校教师的深度访谈,结合新型建筑工业化特点,调研得到“面向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工程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 通过建立“映射矩阵”,将“能力更新框架”与“课程体系”相关联,得到面向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工程管理专业所需要的能力在课程体系中的体现及程度。 根据前文的关联结果,结合我国高校培养方案的具体特征,提出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建议。建议内容分为“新增加内容课程”和“新设课程”两部分。“新增加内容课程”为在现开设课程的基础上加入建筑工业化内容,共计 7门课。“新设课程”的主要表现方式为新开设专业选修课程,共计 4 门课程。 本研究基于“Bloom 分类法”,以问卷调查及访谈为手段,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革新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但是,本文依然存在许多细节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具体而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限:“面向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工程管理专业能力更新框架”的依据来源可以更加广泛由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产业发展正处于初步阶段,从业人员对于行业发展的需求判断未能达成较广范围内的一致,从而导致问卷样本的答案差别较大。因此,应当扩大样本总量和范围,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此外,“框架”的进一步深化应当经过专家研讨修正和完善。具体的做法可以有“学术会议”或“术会议”等手段。本文由于时间及影响范围所限,未能进行此项活动。 高校在新型建筑工业化方面的教育不足,可以反映地更加清晰 “各高校课程体系与素质要求对应效果表”中,已开设的课程是否包含相对应的能力要求,可以存在一个更加详细的论证过程。当然,这一工作需要对各高校相关课程教师进行广泛的信息收集,同时也需要各校的理解和积极配合。在后续的研究中,此表的精确性可以在各方的努力下不断修正。映射矩阵中“能力更新框架”的体现程度可以更加精确映射矩阵反应了“能力更新框架”在课程体系中的实现。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所采集到的样本或有不足,可能对于一些课程设置对应关系存在一定误差。同时,少数专家的不同观点,由于研究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无法使其进行多方讨论,形成共识。此缺点可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推动,组织专家多轮研讨进行修正和完善。 课程体系建议的适应形式需要进一步探索本研究提出了“新增加内容课程”和“新设课程”的课程建议方案。然而,这只是初探型的研究成果。对于方案中每一门课程,应分配多少学分和学时、知识点内容的完善度与准确程度、应教授内容的具体教学方式等方面,还需要有关专家进一步地研讨和实践。本研究提出了面向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工程管理专业所需的“能力更新框架”、“知识体系”与相应的课程设置建议;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未有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与分析。未来的研究可就本研究所提出的课程体系更新建议的具体内容、实践形式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论证,从而修正和完善有关课程体系的设置,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在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向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适应性。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新型建筑产业化本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工程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