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幼师论文 > 幼师专业认同感的群体差异与社会支持研究

幼师专业认同感的群体差异与社会支持研究

时间:2020-12-07 14:25 | 栏目:幼师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0-12-07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幼师论文文章《幼师专业认同感的群体差异与社会支持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篇论文是一篇幼师硕士论文范文,单一的问卷调查显得研究结果较为浅显、研究力度较为薄弱。基于此,本研究在借鉴已有幼儿教师职业认同访谈提纲的基础上,适当性的听取一线幼儿教师对访谈提纲的建议,最后结合调查问卷,编制幼儿教师职业认同访谈提纲。以此深入探究影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各方面因素,及各因素之间是如何作用于幼儿教师导致其职业认同差异形成的。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提升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是其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建设优秀幼儿教师队伍的关键。国家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高度重视。2012 年,教育部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与《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进行了规定,明确指出要办好学前教育,把幼儿教师的培训基地作为建设重点。2018 年颁布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与《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中具体规定了要建设高水平幼儿师资队伍,培养一批热爱幼儿与职业、全面化以及专业化的优秀幼儿教师,扩大幼儿教师培养规模,提升幼儿教师培养质量。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办好学前教育,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许多省份纷纷采取相应的行动。2018 年两会上,刘利民提出在当前我国的教育工作中,学前教育仍旧是其中的一块短板,而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这块“短板”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从国家下发的政策文件上看,现阶段倡导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而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其发展的关键举措。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必要条件,只有教师稳定,其教育水平才能得到提升。从红黄蓝幼儿园到携程亲子园的这些虐童事件,似乎幼儿教师背上了某种污名,社会对他们开始变得不信任。社会上大多数人会以偏概全的否认那些积极努力的幼儿教师,较低的社会认同导致了幼儿教师开始怀疑自己这个职业。此外,幼儿教师存在高离职倾向与职业倦怠等问题,如此导致幼儿教师流动性大。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低。因此,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水平亟待提升。笔者曾在幼儿园实习,实习期间发现幼儿园任教教师连续工作年限不长,大部分教师工作一年左右便会离职,且离职后多数人不愿再从事幼教行业。在接触的幼儿教师中,年龄多在二十岁左右,他们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普遍较低,如果不是学历较低或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工作,他们不会来幼儿园“哄孩子”的。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且“二胎政策”背景下幼教行业发展空间增大。在政策与发展空间的双重驱动下,幼儿教师为何还会不认可自己的职业?基于此,笔者产生了研究兴趣,想要探寻是什么导致了幼儿教师在职业认同上的不同。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目的展开探讨:一是,调查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分析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群体差异;二是,揭示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群体差异的形成机制;三是,基于社会支持理论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丰富幼儿教师领域研究成果。我国对职业认同相关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核心文章数量偏少,这与我国对这一领域的重视程度不成正比。就现有研究来看,采取量化分析的占大多数。但此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发放问卷探索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对其了解较为表面,在研究深度上稍显欠缺,且无法系统呈现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差异的形成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有部分学者采取叙事的方式,对教师职业认同进行质性分析。然而,质性分析的过程易受研究者的主观影响,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观性。基于此,这一研究领域亟待新的方式进行研究。本研究则把这两种研究方式进行结合,对这一领域进行探索,能够丰富教师教育和学前教育领域的学术成果。 为制定和实施幼儿教师相关政策文件提供参考,在了解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群体差异及其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能够调整或者制定促进幼儿教师发展的计划。为教师教育以及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意见;为幼儿教育或教师教育部门修订和编制幼儿教师相关文件提供参考依据。为幼儿教师发展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低认同水平易阻碍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从社会支持角度提出促进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提升的具体策略,能够为其发展提供有效建议。其一,激发幼儿教师职业理想,积极塑造其职业行为。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分析,能够帮助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形成较为正确的认识,从而树立起崇高的职业理想。并且能够使幼儿教师明白自己在职业认同上存在什么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积极措施,从而使自己能够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教学观和教育观。其二,成就幼儿教师的长久职业生涯。提升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水平,能够使幼儿教师肯定自己的职业,在职业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降低其流动性。其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主动完善自身修养。教师自身的学习与完善,也是仰赖于其自身对职业所具有的认同水平的。有了较高的职业认同,教师才有发展的动力,才会注重把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相统一。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 概念界定
  幼儿教师,是以幼儿园内的教育工作为工作重点,以幼儿为对象对其展开启蒙教育的专业性人员。幼儿教师主要负责教育学龄前的幼儿,通常是指 3 至 6岁的幼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不单是传道授业的角色,同时也扮演着支持幼儿活动的角色、与幼儿一起合作完成任务的角色以及引导幼儿开展活动的角色。幼儿教师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师队伍中不可忽略的中坚力量。本研究中的幼儿教师是指城市幼儿教师,即在城市中的公立幼儿园或私立幼儿园中担任主班教师或副班教师的幼儿教师。“认同”源于“identity”,有特征、个性、身份之意。认同被解释为认定、同意,是指个人向他人或群体的趋同过程。认同有两层含义,一是表达承认、认可之意;二是认为他人或群体与自己有相同之处而感到亲切。总的来说,认同一词表明的是个人对他人或社会的观点和看法。在国外,弗洛伊德是最早提出认同这一概念的人。他认为认同始于人格发展理论的性器期,在幼儿四至六岁期间,为了防卫和依赖而形成认同。在弗洛伊德看来,认同是指个人在情感方面喜欢某个人或者是团体,从而对其行为方式和价值标准进行模仿,使自己能够与他人或团体趋于一致的心理过程。在埃里克森看来,认同是对人生每个阶段变化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外部社会压力的反应,其形成过程是缓慢的。詹姆斯用性格来表示自己的认同,他认为一个人的精神或者是道德态度能够反映其性格特征,当这个人身上的这些特质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就能够感到自己被生机和活力包围,认为自己就应该如此,这就是认同。在国内,张春兴把“认同”定义为一个过程,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行为、观念以及价值观进行模仿,并使其内化,然后逐渐达到与对方趋同的过程。《社会心理学辞典》中认为“认同不仅仅只是一种态度、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以及一种认识上的移入过程。认同可能是自己被别人同化的过程,也可能是别人被自己同化的过程。”梁丽萍认为,认同能够使自己获得一定意义上的所在感和稳固感。李素华指出,认同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认可并赞同和自身存在某种共性的人;其二是认可对方并按对方的规范行事。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两方面对认同进行分析得出,认同其实是一种个体逐渐社会化的心理历程。综上所述,认同是个体在情感上或行为上向他人或群体趋向一致的过程。
  二、理论基础
  对于“认同”,大多数人引用的是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认同概念。而在此领域,影响较大的是心理学家 Erikson。Erikson 基于弗洛伊德的认同概念,于 1958年系统的提出同一性发展理论(Theory of identity development)。Erikson 指出 12 至 18 岁的青少年正处于寻找同一性的阶段,这一阶段易产生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如果能够获得同一性,就会有较为明确的自我观念,能够达到自身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如果没有获得同一性,则易对自己和他人的角色充满不确定感。如今信息发达,社会价值观多样化,个体认同极易在多重角色转换之中缺失。职业认同这一概念衍生于 Erikson 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个体对职业的认同不可或缺,幼儿教师亦是如此。幼儿教师对其职业认同水平高了,才能够更好地接纳自己、知道自己的定位、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本研究则根据认同理论来探究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的必要性。马斯洛提出,个体的基本需求被满足后,则会产生更为上层的需求,也就相应的产生行为动力。需要是积极性的源泉,当个体的需要不能够得到满足时,其在心理以及生理上就会产生一些不平衡的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产生之后,就会使个体紧张、恐惧和不认同。为缓解这种紧张和恐惧,个体会产生一定动机,动机使个体产生一定行为,行为产生,目标达成,需要得到满足,就产生了认同。幼儿教师的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能够直接作用于其职业认同的,进而反作用于其职业发展,较高的职业认同水平是其发展的动力来源。所以,我们可以从幼儿教师的需求满足这一视角对其职业认同进行思考和分析。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第二章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调查设计

  一、幼儿教师职业认同问卷调查设计
  二、幼儿教师职业认同访谈调查设计

  第三章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差异的现状分析

  一、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现状
  二、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群体差异分析
  三、主要结论

  第四章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差异的形成机制

  一、扎根理论编码的生成
  二、数据分析结果
  三、基于扎根理论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差异的形成机制

  第五章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提升的社会支持策略

  一、物质支持:个体工作的动力源泉
  二、情感支持:接纳尊重个体
  三、信息支持:基于个体解决问题
  四、陪伴支持:为个体放松和减压

  结语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当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提升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是提高幼儿教师质量的重要举措,亦是建设优秀幼师队伍的基础。基于当前幼儿教师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洛阳市幼儿教师职业认同进行研究,发现幼儿教师总体职业认同水平较高。在四个维度上,职业认知水平最高,相比而言职业意志、职业情感与职业行为水平较低。综合问卷与访谈结果,得到较为全面化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得出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差异的形成机制。基于幼儿教师的需求,结合我国教师教育领域的相关文件与调查结果,本研究从社会支持角度提出促进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提升的策略。研究结论可为其他学者了解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现状、探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差异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与现实依据。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影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得出幼师职业认同差异的形成机制。这与已有研究中分析影响因素的方法不同,形成机制更多的关注各影响因素之间如何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但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群体差异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并非易事,由于笔者理论水平与学识能力有限,使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职业认同作为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幼儿教师在填写问卷过程中会有所保留,问卷调查得出的职业认同水平可能会较高于他们的真实水平。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是一项长期并且较为艰巨的任务,还需不断进行研究。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会继续学习与探究,进一步完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研究。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幼师专业认同感的群体差异与社会支持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幼师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