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3-03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学位论文文章《农业硕士学位论文:凤县休闲农业发展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文是一篇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目前,我国的法定节假日达到 115 天,意味着我国人民有 1/3 的时间是在休假中度过的,这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刘志清 2011)。同时,城市居民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缓解各种压力、进行农业生态教育等需求,也为休闲农业旅游提供了广大的市场。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休闲农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休闲农业内容逐步多样、休闲类型不断丰富、休闲规模迅速扩大,对我国农业产业得转型升级、农业功能的不断拓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章 导 言
1.1 研究背景
国外休闲农业起步较早,历史可以追溯到百年以前,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和模式。世界休闲农业旅游起源于欧洲,经历了自发萌芽期、逐步发展期和调整成熟期,休闲农业旅游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许多国家也成立了休闲农业经济管理组织,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闲暇时间持续增加,国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休闲旅游的需求逐年增长。正在蓬勃发展的工业转移了大量劳动力,都有寻根问祖、探亲访友的心理需要(LESLEY ROBERTS 和 DEREK HALL 2005),尤其是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的城市居民,面对着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噪音扰民、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巨大的生活压力,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田园观光、释放身心、减缓压力,切身体验农家生活、品尝农家特色饮食等需求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而广大农村,为了迎合城市居民的这种需求,也积极进行农村观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农业民俗文化、打造本地特色风味小吃、举办传统农业节庆活动,满足不同城市居民的喜好,以此来促进农业转型、培育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开辟农民增收渠道。 随着十个中央 1 号文件的颁布,国家对现代农业产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惠农强农富农扶持政策密集出台,推动了农村环境的改善、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村文化的繁荣,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 2007 年国家出台的《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依托当地自然和人文优势,培育主导产品,优化区域布局。首次提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以适应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要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这为发展休闲农业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要注重农业功能的拓展,农业经营形式的创新,不断提高优化农业产业水平。我国农业生产资源丰富、农业生态空间辽阔、农耕文化习俗悠久,有发展休闲农业的良好基础。1991 年上海“南汇桃花节”掀开了我国休闲农业旅游的序幕。1998 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为此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丁忠明和孙敬水 2002)。2001 年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工业旅游和农业旅游”作为工作重点,“农业旅游”概念被正式提出。2010 年的全国旅游主题即为“中国乡村游”,旅游口号就是“回归自然、休闲度假”,国家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国家成立的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评选出 70 家示范县、200 个示范点。2011 年,我国出台了《全国休闲农业十二五规划》,标志着我国正式将休闲农业提升到国家层面, 明确提出到 2015 年,休闲农业成为横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新兴产业,成为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和扩大内需的支柱产业,成为缓解资源约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近几年来,上海、北京、成都、广州等大城市的休闲农业发展得很迅速,其中成都是我国“农家乐”的发祥地。经过几十年的大力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休闲农家乐、休闲农庄、民俗村、休闲村庄、文化旅游镇、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农业节庆活动等多种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和类型,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我国的法定节假日达到 115 天,意味着我国人民有 1/3 的时间是在休假中度过的,这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刘志清 2011)。同时,城市居民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缓解各种压力、进行农业生态教育等需求,也为休闲农业旅游提供了广大的市场。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休闲农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休闲农业内容逐步多样、休闲类型不断丰富、休闲规模迅速扩大,对我国农业产业得转型升级、农业功能的不断拓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值此关键时刻,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如何将传统农业生产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如何进一步充分挖掘农业农耕文化、规范提升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如何化解合理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是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业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往的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是有效利用当地优势农业资源的有效方式,是发扬光大农业传统风俗的广阔平台,也是将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的市场手段。休闲农业是三产有机融合的新的经营模式,也是涉及面广、辐射带动力强、产业链长、关联度大的一个系统体系,除促进农业产业水平提升外,还可带动贮藏物流、农产品加工销售、餐饮住宿、旅游产品开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发展休息农业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凤县休闲农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存在发展水平不平衡、同质竞争激烈、缺乏专业科学管理、综合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全面掌握凤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总结凤县在休闲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凤县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和不足,借鉴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制订适合凤县休闲农业的发展策略,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规范提升凤县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合理利用和开发农业资源,促进凤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显著增收,同时,对全省、乃至全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参考案例。 研究意义 :(1)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业发展方针的要求。随着中央 1 号文件、国家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在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中同步推进农业的现代化,指明了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而休闲农业是凤县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主要途径,休闲农业不但能促进凤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而且也能进一步发展乡村文明,加速统筹城乡发展。 (2)是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途径。凤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发展大规模农业产业困难较大,但是,凤县具有丰富的农林资源和环境资源,可以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促进三产有效融合,带动旅游产品的开发、住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等产业收入,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极。 (3)是实现六类凤县发展目标的需要。2013 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六类特色凤县”(精彩凤县、富裕凤县、休闲凤县、美丽凤县、平安凤县、民生凤县)建设目标,其中重点就是建设休闲凤县、美丽凤县,休闲凤县的主旨就是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业,改变凤县休闲旅游面貌、开发新的休闲旅游产品、提升凤县休闲旅游水平,吸引全国游客来凤县休闲旅游度假。因此,研究发展休闲农业,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人民,为建设民生凤县添砖加瓦。 (4)是建设和谐凤县的有效举措。休闲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为当地群众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加快劳动力转移;休闲农业对凤县农业民俗民风、文化底蕴的挖掘和发扬,可以加快乡村文明建设,增进沟通和交流,形成文化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 (5)是为进一步发展凤县休闲农业提供决策参考。休闲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业、林业、水利、环保、发改、扶贫、文化旅游等多个部门,对凤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总结,可以明确发展的类型、模式和阶段,同时,借鉴其他成功范例,就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凤县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章 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2.1 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美国休闲农业兴起于 19 世纪,1880 年,在北达科他州诞生了第一个休闲牧场。1925年,美国许多地区的休闲牧场开始成立协会。到 20 世纪中期,许多东部的富裕家庭经常回前往西部的怀俄明州或蒙大拿州度长假,这种度假方式逐渐普及至中产阶层,成为了一种大众化的休闲方式。1970 年时,美国东部已建有休闲农场 500 处以上。美国休闲农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为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食物生产过剩的局面,美国农业部(USDA)协助实施了农地转移计划,在农民转移农地非农业使用过程中,美国政府在经费和技术上提供协助 (詹玲等 2010)。美国市民农园结成了利益共同体,采用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农园尽最大努力为市民提供新鲜安全、高品质且低于市场价格的农产品,市民为农园提供固定的销售渠道,双方互利共赢。美国对休闲的农业的扶持力度很大,休闲农业被认为是农村和城市联系的纽带,也被认为是增加农民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产业。从县、州直到联邦对休闲农业都有一系列扶持发展政策,有合适项目的乡村或个人均可申请基金。1992 年成立了非盈利组织——国家乡村旅游基金,主要负责国家休闲旅游项目规划、募集和发放工作。文化旅游也是一种“资源引致型”需求(Richards 1996),美国休闲农业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民俗节庆旅游发展繁荣。比如美国草莓节、樱桃节和南瓜节等,都是休闲农业节庆活动的典型。美国旧金山半月湾的南瓜艺术节每年接待游客超过 10 万人次,设置艺术品展位达到 250 多个,可带来1100 万美元的经济收益。德国的休闲农业可以归结为生活生态型模式,历史可以追溯到上百年,但是早期主要局限于高管和贵族,尚未在平民中普及。直到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国民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提高,人们对于田园景观、历史文化、农业生态等方面的向往和流行,休闲农业才逐渐盛行。最初的休闲观光方式主要是借用农户房舍避暑,增加收入。到 1990 年欧盟形成,德国农业生产明显过剩,以及 20 世纪 60 年代德国经济发展缓慢,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收入水平,以农场度假为主要方式的乡村旅游成为首先考虑路径。随着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德国的休闲农业主要有市民农园、乡村博物馆和休闲型度假农场这三种类型。德国是最早规范休闲农业的国家,于 1919 年颁布了《市民农园法》,2001 年修编了《联邦市民农园法》。市民农园有两个条件:一是市民农园是非盈利的,所产的农产品只能自己消费或用于休闲;二是与其他农园集中连片设置,统一规划建设道路、游戏场地和协会住宅等基础设施(Bundeskleingartengesetz 2001)。到 2008 年,德国共有 10 万个左右的市民农园,总占地面积达 4.66 万公顷,参与市民达到 400 多万人(Es gibt uns aus Grund 2008)。1921 年正式成立了德国市民农园帝国协会(RKD),负责全国市民农园的建设、信息交流、咨询护理等工作(Henrike Robbach 2005)。目前市民农园繁荣兴旺,其产品总产值占到全国农业总产值的 1/3(陈芳和冯革群 2008)。
2.2 国内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休闲农业起步较晚,休闲农业发展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但是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各地也形成了自己的规模和特色,比较典型的如成都的“农家乐”模式,南京的“农业嘉年华”活动,北京的“一区一色、一村一品”发展道路等,为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参考。 南京郊县辖五区两县,面积 6300 多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96.2%(南京统计局 2011),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土地类型多样,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休闲农业资源。2001 年开始,南京市因地制宜,深入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把休闲农业确定为全市五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全市休闲农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边缘产业到主导产业的过渡,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休闲农业产值也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了全市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目前,南京市具有较大规模和成熟接待能力的休闲观光农业景点(区)221 个,其中有国家级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示范点 15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4 个,省级以上休闲观光农业园区 6 个、农家乐专业村 20 多个。建成农家乐专业村 17 个,其中大山村、前石塘村两个省级农家乐村获得“全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荣誉;在 80 多个休闲农庄中,高淳银林山庄、浦口丽铭农庄是其典型代表;南京共有特色园区 70 多个,其中傅家边农业科技观光园、桠溪国际慢城“生态之旅”、汤山翠谷农业创意园、江宁台湾农民创意园等特色鲜明;森林公园主要是老山国家森林公园、金牛湖森林公园等(伍冠锁等 2013),游客可以欢畅的感悟和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原始之美。同时,南京对优秀农业文化底蕴也进行了充分挖掘,举办梅花节、葡萄节等节庆活动 20 个,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各具特色,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已经举办了八届的以“农民的节日、市民的盛会”为主题的“农业嘉年华”活动,与成都“农家乐”、北京“民俗京郊游”并称为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三大成功模式(魏鸿雁等 2014)。南京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以来,累计为农民人均增收 1200 多元,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2013 年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年接待游客量达到 1200 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 45 亿元。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也是全国 24 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 2300 多年的历史。成都平原贸易繁荣,加上物产富饶,使得这一地地区形成了美食和游乐之风气,茶馆文化、麻将文化、饮食文化习俗的沿袭培育了成都人追求休闲舒适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品质。节假日全家出游、游览名胜古迹、体验农村生活、乡下踏青、结伴垂钓等已经融入到成都人的内心,这些都为成都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目前,成都借助岷江、沱江河和都江堰灌区等江河资源,以及龙门山脉、龙泉山脉等山体资源,将农业产业化发展、田园生态景观、历史文化遗迹和观光旅游村镇有机、全面的融入到休闲农业发展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初步成型了规模庞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效益凸显的休闲农业态势。目前,全市建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6 个、特色旅游古镇 6 处,旅游特色村 39 个,星际乡村酒店 43家,构建起了以苗木花卉、蔬菜盆景、特色养殖为重点的特色农业观光带,比较典型的如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的“花乡农居”,三圣乡“江家菜地”所在的江家堰村,历来就是成都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姜太碧 006);以休闲农家乐、乡村酒店、特色旅游村、文化旅游名镇、历史文化名迹、森林公园为主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如都江堰、青城山、宝光寺等 8 个国家、省、市级风景片区和西岭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池国家级森林公园、龙门山国家级地质公园和白水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上游客的眼光(吴晓燕和吴记峰 2012)。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我国休闲“农家乐”的创始地,这种以农民家庭自发经营为主、政府扶持为辅,以提供特色的农业餐饮、农事体验、农家生活、农家观光为主的发展模式,随后在全国各地遍地生花,成为休闲农业的典型经营模式之一。
第三章 休闲农业基本理论
3.1 定义
3.2 类型
3.3 特点
第四章 凤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4.1 凤县基本情况
4.2 凤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4.3 凤县休闲农业类型
第五章 凤县休闲农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5.1 优势(strength
5.2 劣势(weakness)
5.3 机遇(opportunity)
5.4 挑战(threat)
5.5 Swot 矩阵
第六章 凤县休闲农业发展措施
6.1 提高休闲农业规划定位目标
6.2 加大休闲农业鼓励扶持力度
6.3 做好休闲农业发展保障服务工作
6.4 加大休闲农业市场宣传营销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1、通过对德国、美国、日本、南京、成都等国内外休闲农业比较发达国家、城市的阐述和分析,得出了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政府适当干预和调控、注重保护和适度开发、投资主体多元化、休闲农业的多功能性、发挥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实体建设和节庆活动协同推进、推进农业旅游产品开发与整合营销七个休闲农业发展的普遍做法和规律性经验。
2、在前人研究休闲农业定义、特点、发展模式等基本理论的问题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一是文认为休闲农业是以开发农业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观赏农村风光、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家生活、进行农业教育、品尝农家餐饮为主要内容,将自然景观与农村独特的民俗文化有机结合,将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休闲度假需求的一种产业经营模式,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经济增长的新途径,也是合理开发农业资源、拓展农业功能的有效平台。二是在研究休闲农业类型中,根据其发展实际,可以考虑建立分级划分体系,先从大的方面划分为若干大类,再在每个大类中在划分二级类型,甚至三级类型、四级类型,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由共性到具体。三是休闲农业的特点具有自然生态性、参与体验性、区域特色性、文化挖掘性和产业开发性。三是因子分析法在休闲农业评价分析中采用的较多,根据分析结果,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显著因素。四是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经过了早期兴起阶段(1980—1990 年)、调整发展阶段(1990—2000 年)、规范经营阶段(2000—2010 年)三个发展阶段。五是发展休闲农业不能能够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而且可以传承发扬特色农耕文明,凝聚教育人心,培育和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最终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3、根据对凤县休闲农业 SWOT 的分析,提出 4 种发展战略:SO 战略为发展型,即充分发挥自首优势,利用机会加快发展步伐;WO 战略为扭转型战略,即利用机会,克服弱势,形成自身发展体系;ST 战略为多样化战略,即利用自身优势,回避外部威胁;WT 战略为防御型战略,即克服弱势,回避威胁,走保守发展模式。
4、凤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已初具规模,大致可以分为生态农庄型、休闲农家型、旅游产品展示型、民俗文化体验型和特色产业观光型。
5、通过对凤县休闲农业典型案例的分析得出:充分调研和科学规划是先导,统筹兼顾和产业发展是基础,多元投资和创新机制是保障,政策扶持和调动资本是手段,节庆活动和人性服务是亮点。
6、凤县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和建议主要是:政府是休闲农业发展的规划者和保障者,市场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导航者和宣传者,企业是休闲农业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农户是休闲农业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科技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提升者和展示者,服务是休闲农业的吸引者和感受者,品牌是休闲农业的影响者和树立者,节庆活动是休闲农业的补充者和组成者。
7.2 新进展
前人的研究主要注重休闲农业的定义、特性、评价体系等部分内容,没有深入、系统的进行分析和探讨,不能全面反映出休闲农业的理论体系;SWOT 分析方法还没有在凤县休闲农业研究中进行应用,对凤县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还没有进行客观、公正的研究和总结。本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我国休闲农业的定义、意义、类型、功能、特点、发展模式、研究方法、发展阶段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并针对每个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休闲农业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二是首次运用 SWOT 方法对凤县休闲农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制订出符合凤县实际的发展策略和对策建议,为全县乃至全省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农业硕士学位论文:凤县休闲农业发展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学位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