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计算机论文指导方法, 引言:5月11日下午,一则高校答辩现场老师向学生扔论文的视频在网上传播。画面中,老师对站在讲台上进行答辩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指责学生答辩准备不充分,并将学生的论文扔向讲台。
视频发出后迅速引发舆论关注。微博公众号@广东高校新鲜事发布了此事,称涉事学校为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外国语学院。在该条微博评论区,有不少自称是该校学生的网友就此事展开讨论。
有网友认为,虽然学生答辩准备不充分有错在先,但老师也不应当出言不逊,做出扔论文的举动。但也有不少学生表示,自己就是视频中老师的学生,并称该老师对学生很负责,教学水平也很高,此事应当是答辩学生自己的问题。记者还在评论区看到,有不少该校学生将视频中的老师亲切地称为“大仙老师”。
不巧的是,我也是一名论文指导老师,而且还是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在近大半年的论文指导过程中,我完全是凭一口仙气吊着,计算机专业论文,不同于文科,不但需要论文,还需要系统(就是我们俗称的程序)。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我细心的将学生们容易出错的地方一笔一划的指出来,比如数据类型的位数,比如E-R图的画法,比如软件工程开发流程和方法。总之,按照软件工程开发的每一步骤,通过面对面指导,微信指导等一系列方式,历时大半年,在上周末两天的答辩中,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的学生在这四年里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是经不起推敲的,可以说,我们每个老师对学生都是极其负责的,在上周末两天的答辩中,我八点就到了答辩现场,晚上6点多才结束。只有经历了答辩,你才知道,面对学生的论文,我竟无言以对。所有的系统都只涉及到“增、删、改、查”。学生们对于自己所开发的项目(系统),并不知道业务流程是怎样的,并不熟悉业务的每一个模块,也并不知道该如何与每个模块进行对接,不管是管理员权限还是普通用户权限,基本上只有“增、删、改、查”。虽然还是有些技术性,但缺乏实用性。这是我的感受,我想我们每个组老师的感受。
计算机软件开发,是以开发语言(开发技术)为主,以业务为辅的、具有创新性、实用性为一体的软件开发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增、删、改、查”,这四个功能是一个程序最基本的功能,比 这个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程序中,或是APP、小程序中,是否具有可行性,方法可行性, 内容可行性,创新可行性,流程可行性,模块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如果一个软件没有这些可行性,即使开发出来了,也是没有用的。我们的同学,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缺乏的就是对系统的全面认识和对现实世界里系统业务流程的认识,在他们看来,他们认为“增、删、改、查”就是软件的全部功能,事实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这一程度上,反映出学生们在大学四年里,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匮乏,对学科领域缺乏应有知识积累。
作为一个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十三年的我来,虽然我那时学的软件工程专知识与现在的专业知识不能同日而语,但我还记得软件工程的开发流程,记得作为一个开发开发人员,应该对所开发的这个系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深入生活当中去,只有深入生活当中,才能了解业务的整个流程,而不是我们所看到的“增、删、改、查”。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学习中,能够学以致用,而不只是复制、粘贴和照盘全收!,要懂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把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去。这就是我今天的对毕业答辩的一些感悟,不足之处,我会慢慢思考,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慢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