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3-04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建筑论文文章《建筑柔性接口的分析与探索》,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篇论文是一篇建筑硕士论文范文,由于柔性界面的在建筑中的空间效果之一就是内外空间的模糊化、界面的位置不确定使空间领域的划分暧昧不明确,所以在分析空间体验的特点时,以内外空间为分类方法是片面的。考虑到柔性界面与空间的复杂性,以空间的表现状态与人的综合感知为出发点来建构逻辑逻辑框架,从而分析柔性界面的空间营造效果。界面作为一种实体物质存在而构成了空间,并结合以人对空间的感知,才一起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建筑空间。可以理解为空间以一种代表界面与人的关系的抽象概念,是存在于体认者的知觉经验感受中的。
第 1 章 绪 论
1.1 课题背景
建筑柔性界面作为建筑界面意识形态的一种认知概念,既影响建筑形态的表达,也是建筑空间组织与营造的主要物质实体。随着数字化技术与建筑设计的发展,建筑界面的形态表达也逐渐复杂与多元化。建筑空间由建筑界面进行柔性组织后,会形成不同的空间效果,界面的柔性特质也会对人的视知觉产生不同的效应。在越来越多的建筑实践中,也不断呈现出一系列建筑界面形态具有柔性特征的实例。建筑师对于界面的设计方法不止局限于表面形式的造型手法,而也通过尝试界面在建筑空间中的不同组织方式来塑造新的空间效果,从而影响人的感知体验。但在理论研究方面,界面由表及里的研究还只分散在各家言论中,比较零碎且尚不完善。界面的柔性特征不只体现在于表征的形态所传达出一种柔和的视觉感知,而经其塑造的建筑空间中,也使空间具有“透明、模糊、不确定、动态”等特质。本文统一将这种界面形式归纳为柔性界面。因此,作为构成空间的物质实体,柔性界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掌握建筑设计的精髓,突破形而上的意识思维,把握空间的本质。我们所接触的建筑中,其绝大部分的空间边界,及建筑空间的限定界面都是呈面状且坚固的。人们对界面与空间的本质性的判断能力,逐渐因商品化社会一直在进行积累的物质而逐渐丧失。随着数字技术和新型材料的发展与应用,建筑界面设计也借助其实现了曲面、柔和的多样形态,随之也出现了“柔性”界面的概念。那么这样的建筑界面都属于柔性界面吗?建筑中什么样的界面属于柔性界面,它是如何定义的?在建筑美学的范畴中柔性界面的设计在建筑中发挥着何种作用,是“柔性”的就是美的吗?在建筑空间中柔性界面有哪些组织方法……笔者试图从讨论建筑空间边界及界面和空间的关系出发,以思辨的逻辑与角度探讨建筑柔性界面的概念、构建、及其所引发的系列构想。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非建筑上的界定: “界”指一定的范围,及界限;而界面的“界”多指不同的两种物质的交接处。 “界面”在辞海中被释义为:两物之间的接触面,作为面状的载体来承接某种领域,可理解为不同物质的分界。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界面被解释为:两个空间或两种物质接触的分界面,是两个体系的交界点。 各建筑师的相关定义: 凯文林奇曾定义“边缘”是“两个不同领域间的连续的,线性的侧边界”。 齐康认为,城市中,界面担负着人对城市的认知功能界面,被人们感受时有三种不用层面形式,即三个界面等级:城市级——城市侧影、领域级——轮廓线、场所界面——街道、广场界面等。 建筑上的界定: 诺伯格·舒尔茨(Christian Norberg-Schulz)曾将界面归为“量体边界”(mass-boundary)与“空间界面”7(Space-boundary)两类。而据此界面在建筑上也相对应地分为外部与内部界面之分。通过有关研究中的概念辨析,在建筑学范畴,界面的概念被抽象画和模型化,是空间关系发生的开始,是空间的边界,更是作为一种手段和物质基础而联系或分隔建筑空间。 柔性的本原语义:辞海中“柔”的解释:不硬的,软的;感觉温和而不强烈的;软弱的,对应“刚”的意思。外延语义:以“柔性”作为物质界面的定义词,除了表达“柔”字语义的物态的柔软和感知的温和与弱化的性质;其用在建筑学的界面范畴更强调视觉感知的柔和以及作用在空间中的功能上的柔性。
第 2 章 柔性界面的特性与相关理论解析
2.1 柔性界面的基本概念
建筑柔性界面的概念可从几个层面解读:语义层面、物理层面、还有现象感知层面。从前两者看,可理解为界面具有物态以及形态的柔和特质;从现象感知层面看,以空间为落脚点,其界面的柔性特质更多地产生于组织与限定方式地不确定。建筑空间被各种要素所限定,而限定方式有“柔性限定”与“刚性限定”,二者相对应。“柔性”限定指对建筑空间采用不确定地、可更改的、可变的一种灵活的限定方式。柔性限定的方式在建筑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可“自上而下”地因具体条件和需求而调整。空间由界面分隔或联系,建筑空间柔性限定方式的限定要素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建筑界面。无论是物质实体的界面还是心理上的界面,在以更开放的方式组织构建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建筑空间的领域感以及围合程度,降低限定程度,增加空间的流动性和开放性。我们可以先你定这种通过界面柔性组织下的限定方式为柔性限定方式。对于空间的柔性限定方式最典型的就是密斯设计的 1929 年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中的德国馆,由于限定空间的界面被打开、分解,空间突破了了原有的界限和束缚,由静态转向动态,构成了流水般连续动感的“流动空间”。使室内的各部分之间、室内外之间的空间相互贯通,既分隔又联系。这种使空间产生不确定的限定方式就可以理解为“柔性界面”作为一种空间组织的方法所带来的效果。柔性界面在语义上指物态的柔软;物理层面指界面形态的塑性柔化;现象感知上指界面视知觉上的的韵律与柔美;在空间组织方式中指在空间中进行可变的、不确定的、灵活的限定方式,对空间有围合但不限定,或限定得不明确从而使空间产生暧昧联系或者其划分的空间发生同构、互构、互促关系的具有过渡属性的界面。
2.2 柔性界面的特性
物理“柔性”这一特质分为物理实质上的柔软和界面材料的物理属性如材质的物理属性赋予的透明程度的变化、形态上的柔和化,比如曲线型的界面形态。指语义上的“柔性”,即界面物态的柔软,视觉上的柔和。在建筑上的表现主要呈现
出界面呈曲面塑性的变化,甚至是建筑空间体量及形态上的塑性与柔和地律动感。柔性界面的物理透明性主要是在二维的面域上展开论述,指界面由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物理特性而具有实现通透或半通透的效果,是柔性界面材料在物理层面上原本就具有的一类视觉方面的性质。界面的现象柔性是以视觉为基础、观念为主导而形成的抽象特性。现象上的界面柔性特征指刚性材质的界面通过在建筑空间中的灵活组织,使得界面在人的感知上传达出以下特性:柔性界面的残缺性在形态上体现在界面是没有边界强调的不完整界面;或在建筑空间中存在边界提示物,在二维面域上的物质形态是残缺的界面,界面边缘或形态有模糊;柔性界面残缺性的核心在于其形态所具有的视觉思维的唤起和广泛诱导的可能,这种残缺界面所营造的空间唤醒了体认者的视觉思维,并引导其多维度与方向的提示。在形的立场和形的动势引导下,在人的心理上形成残缺但有界面功能的“柔性”界面,对于建筑空间来说,空间的位置是可确定的,但是空间的边界由界面的存在而限定,由此,可移动、可变化的柔性界面组织方式可影响建筑空间的变化,以及视觉感知的变化,可变可移动的界面会营造即时变化的建筑动态空间。例如可开启的窗、光影的变幻、流动的水幕等;还有一系列纵向可移动的临时性弱分隔,如传统建筑寝殿中的幔帐、屏风等都体现柔性界面的可变性。西方古典建筑内部空间可根据柱子的疏密程度、粗细程度、形式、高低不同,从而划分主次空间。柔性界面具有可手动的可变性,奥地利 Kiefer 科技展厅在内层玻璃界面外,通过白色的金属遮阳折叠板,随时改变界面的空间形态组合,体现了界面的可变性。竖向折叠的遮阳板单元连续排列,具有空间感。其通过动力机制与环境要求,随机变换的折叠组合形式如动态雕塑般创造丰富的柔性界面表情与视觉形态。柔性界面的空间性一方面指:建筑柔性界面不只是二维的面状几何构成,也可以是以三维体量的表达形式。比如复合界面形式就属于柔性界面,这里的柔性界面空间性体现在在其形态不再呈现二维的“面状”,而是有一定“厚度”或有空间跨度的界面,可作为过渡空间或开放的建筑空间边界。于是,柔性界面的空间性的内涵可以指界面成为一种有“体量”的空间,柔性界面实体占据了物理空间。而界面空间性另一方面是指,由于界面与空间发生的相互关系,包括界面对空间的组织作用而形成的相关领域内各种空间关系的总和。这种空间既指其自身的空间,也指界面所辐射的空间。梅洛庞蒂曾指出:“体验者感知的空间除了可见的实质空间性外,还包含着感觉、体验或者引发想象的虚拟空间性”8梅洛庞蒂又称抽象的、心理的、精神意象的空间性为“知觉空间性”。柔性界面的不同形式,或对空间的组织方式不同,其构成的空间也具有不同性质,且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效果。如苏州留园鹤所的柔性界面具有的空间性,其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利用建筑与墙体界面的柔性组织而使空间性质发生变化的特质。原本是封闭的实墙界面,利用开设不同尺寸窗洞口的手法,打破了原本静止的空间状态,视线可以通过各个洞口感知另一个空间的景致,空间变得有了渗透性与层次性。柔性界面的“模糊性”不只是透明度的模糊、界面形态的模糊、其产生的空间知觉感受上的模糊,同时“界面形态既可以反映空间的使用功能,也可以模糊空间的使用功能”,也会引起空间的使用功能的模糊。因而在建筑界面地柔性组织下可模糊空间的使用功能。
第 3 章 柔性界面在建筑中的形态表达
3.1 柔性界面物象形式——面域的形态表达
3.2 柔性界面空间化——三维体量的形态表达
3.3 柔性界面“无形化”——介质引入的形态表达
本章小结
第 4 章 柔性界面在建筑空间中的营造效果
4.1 柔性界面营造建筑的“消失感”
4.2 柔性界面营造空间的“不确定感”
4.3 柔性界面与空间体验的综合感知
本章小结
第 5 章 柔性界面在建筑空间中的构建方法
5.1 柔性界面的几何构成元素与建构理论媒介
5.2 柔性界面之点元素的构建方法
5.3 柔性界面之线元素的构建方法
5.4 柔性界面之面元素的构建方法
5.5 柔性界面之体元素的构建方法
本章小节
结 论
柔性界面是构成空间的物质实体,具有多样的形态表达,在建筑空间中营造了一定的特殊效果。本文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现象学与视知觉理论,对建筑柔性界面做出定义,并提取其认知特点,依据其特性归纳总结出建筑柔性界面在建筑中的形态表达;与此同时,从人的知觉感受和空间体验中总结柔性界面在建筑空间中的营造效果,并推演出柔性界面的建构逻辑,从而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建筑柔性界面中对“柔性”的定义分别指:语义上指物态的柔软、物理层面的塑性弯曲、视觉感知的柔和与韵律感、以及空间组织与空间效果的不确定。根据对建筑柔性界面认知特点的分析,提取了其物理柔性与现象柔性两方向的认知特性。在物理柔性方面,体现在物质界面本身材质的塑性与透明性上;在现象柔性方面,以视觉为基础、观念为主导而形成的抽象特性体现在界面的残缺性、可变性、模糊性,以及不确定性、空间性、现象透明性以及界面的褶皱性。其次,在建筑柔性界面的形态表达方面,其物态的具象形式有三种类型,即在二维面域、三维体量与“无形的”即介入其他要素的虚的界面。在面域上,柔性界面包含塑性弯曲状、无机透层材料的柔和界面、仿似镜面效果的反射界面、肌理呈韵律效果与缓和渐变的界面、残缺状等界面物象形态;在三维体量上,柔性界面形态呈空间化,具体在建筑中的具象形式有柱廊空间、架空空间、凹凸空间、窗阳台空间以及界面分层或形成一定体系的整体界面形式,从“面”到“体”的柔性界面形式具有模糊室内外空间界等作用;在柔性界面“无形化”的形态表达中,人工以及自然要素的介入使得隐性界面在空间中得以体现。再者,在空间中的营造效果方面,依据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现象学以及视知觉理论,基于人的知觉感知与空间体验,空间效果反映在人的感知中主要有:柔性界面营造建筑的消失感,基于界面的视觉表达与空间组织会使建筑与周边环境融合,基于空间体验的融合、建筑形体消隐与界面形态消隐,从而实现了建筑在空间体验、视觉认知上的消失感。柔性界面各种不确定的特殊表现形式使得建筑空间关系、空间秩序、距离、空间形态以及空间边界等决定人空间体验的因素产生不确定性,从而丰富了人的空间体验,产生一系列综合感知。人在柔性界面所营造的空间中的感知又以视知觉为基础,可模糊人的方位感、深度体验、消除透视感知改变空间尺度感知,并且具有空间导向等效果;更进一步的体验需要人身体的介入,由于人在空间中的运动,连续的柔性界面使体认者产生不稳定的、漫游性的以及动态变化的空间体验;而最终在空间体验时,人的心理产生历史性、瞬时性、等空间感悟,结合柔性界面对空间氛围的烘托与隐喻,也导致体认者产生了相关联想。最后,基于对建筑柔性界面形态表达与空间营造效果的归纳总结,联系传统几何理论、分形几何、拓扑几何等理论,将具有复杂性的柔性界面与空间形态的复杂问题简单化,结合几何图解的方式进行演绎与抽象总结,将操作元素分为点、线、面、体四种基础元素,就其单一元素的建构方式以及相互组织的建构方式,推演出建筑柔性界面的七种基本的建构方法。本文将这七种基本建构方式依据实际操作又进行了变形与延伸,进一步演绎了 42 种组织操作手法以营造更丰富的空间效果。基于对建筑柔性界面的形态表达研究、空间营造效果研究,并结合知觉现象学、视知觉理论,尝试对建筑柔性界面做出深入的认知与全面的论述,本文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结论:(1)文章尝试性地探索一种新的认识观,从界面与空间的关系出发,在“柔性界面”的认知构架中,提出其是一种经柔性操作与组织的整体界面系统而存在。且将“柔性界面”最终抽象理解为一种空间组织方式,有助于对当代建筑与空间形式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进行阐释。(2)文章思辨性地重新定义了建筑柔性界面,形成了新的逻辑框架,以几何图解的方式推演出柔性界面在建筑空间中的构建方法,尝试性地形成了新的方法论。介于时间与现有的研究能力不足,以下问题还有待笔者进一步研究:首先,对于柔性界面的认识与相关建筑理论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而笔者知识面还有待扩展。其次,在某种意义上,认识建筑柔性界面的方式就是构建柔性界面的方式,本文在最后在几何层面探讨建构柔性界面的方法还不够完善,体认者的意念与认知理解的能力都影响着柔性界面在空间中是否起到了本文中提出的表达效果,关于对建筑柔性界面的全面系统地认知还有待继续探讨。再者在本文架构对建筑柔性界面的认知体系的过程种,为了更直观地理解所提出的定义与观点,笔者结合了大量的建筑案例作为论证加以支撑,案例的选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笔者更深入的挖掘。最后本文的研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对于建筑柔性界面的理解,其与建筑形态与空间组织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从而有利于界面以“柔性界面”的形式参与建筑空间的设计与营造时,才能以人的感受为中心,把握正确的审美理解,真正实现富有张力与内涵的建筑空间。此外,对于论文中可能存在的偏差与不足还欢迎日后老师与学友们的批评与指正。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建筑柔性接口的分析与探索》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建筑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