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工作的第一阶段是选题,或者说开题,选题包括两部分工作,即“寻找论题”和“阐明问题”。有的研究生自以为选好了论文题目,问他选的是什么,回答说人力资源“薪酬问题”“企业发展战略”等。其实,这只是回答了论题( topic),离选好论文题目还相差甚远。论题是研究问题所属的知识领域,寻找论题是选题的必经环节,但找到论题不过是选题的起步。
一、个人趣向
可供研究的知识领域很多,每个知识领域都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至于什么样的论题合适,最终还得要符合自己的趣向。做研究,“趣向”是必要条件,对研究生来说是如此,对于获得诺贝尔奖的大学者来说也是如此。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如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崔琦和钱永健等,面对“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主观因素是什么?”的提问,他们的回答几乎一致:个人兴趣 和好奇心。缺乏兴趣和好奇心,只靠功利性的动机驱使,是难以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到底的。2013 年杨振宁在一次与莫言、范曾的电视谈话中说道,他很欣赏范曾赠画中所题的诗句:“真情妙悟铸文章”,认为是“道尽了科学研究的必经之路”。真情就是对研究的浓厚兴趣,有了真情才会去努力,情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可能出现妙悟,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地,取得成果。阿伯特.施威泽尔( Albert Schweitzer)也说过:“成功并非快乐之本,而快乐才是成功之本” ,你只有热爱所做的事情才能取得成功。
研究生要珍惜论文工作的机会和时间。试想,能在学校的学术环境和教师指导下,通过做论文来演习一次解决疑难问题的全过程,并从中体会探索新知识的甜头,这是一生中不可多得的求知机遇。毕业后,除非再读博士,此情此景不会重来。
有了这种珍惜态度,趣向的培养并不困难,因为趣向并非与生俱来,它源于个人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结构。每个人在受教育和积累知识过程中,都会形成个性化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引导着每个人的趣向。每位专业学位研究生都有一定的工作经历,总会有自已的趣向和关心的问题。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对决策执行的真实后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感到迷惑不解,销售部门人员关心产品销售订单急剧变化的原因,等等。研究生面对疑难,会引发出对这些问题的求解兴趣,这正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较之学术型研究生在论文研究工作中的优势。
在研究生培养工作实践中,我们看到,凡是论文工作态度认真的,把论文工作看成是自己求知生涯中难逢机遇的学生,总能找出有兴趣的研究课题,继而顺利地完成学位论文。有的研究生把做论文当成一种被动的负担,只求早日过关,这样就不可能专注地投人论文工作,易犯东拼西凑、投机取巧的毛病,做不出好的论文。至于个别的请“枪手”代写的情况,根本不屑一谈,对个人来说是学术道德问题,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是一种亵渎。
二、论文背景选择
专业学位论文一定要有实际背景,要避免抽象地去研究某项理论问题。实际背景指研究对象(人和事)所属的范围,可以是一个企业、行业或城市,也可能由于业务关系涉及全国乃至全球。上面提到, 最好直接以自己的工作单位为实际背景,选择自己的工作领域作为研究领域,这样可以避免漫无目标的论题。
有些研究生认为自已有实际工作经验,欠缺的是理论,想利用做论文的机会来提高理论水平,因此,按照教科书的框架选择某个学术领域(如供应链模式、激励理论等)作为论题。有的还误认为研究的问题越大越抽象越有价值,动辄就选择全国性或全球性的问题。如以下一些题目:
中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和谐企业建设分析
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和进-步发展对策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意义
中国制造业发展分析
中国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研究
领导决策方法论
这些题目对于专业学位论文来说,都失之于大而泛。若选择这种题目,研究生即使花了很大力气,也很难做出合乎专业学位要求的论文。研究生可能担心,论文以工作单位为实际背景,它的价值是否太小了。这也是误解,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只是以一个村为背景,在社会学界的影响却巨大而深远。解剖一个麻雀,可能找出其他麻雀都适用的道理,论文的价值不在题目大。杨振宁说过:“小题目和大题目,我主张选小题目,从小题目中见大精神,而大题目很难掌握。”专业学位论文要求体现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常都在知性层次上做研究,选择有实际背景的论题是做好专业学位论文最有效的办法。选择实际背景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分清层次。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管理问题不能混淆在一起,如有篇关于“职工互助保险”的论文,既在宏观层面上探讨全国职工互助保险发展目标和战略,又在微观层面上探讨职工互助保险合作社内部组织的机构设置等问题。如果是一本书,涉及各个层面的问题是可以的,但作为一篇学位论文, 却忌讳这样,因为这样做研究问题就难以清晰、集中。
其次,不能随意更改研究背景。有篇研究“薪酬制度”的论文,以工业企业为背景提出研究论点,在随后的论证中却使用的是科学研究单位的数据和资料。数据与论点的时空范围不一致 ,内外部环境不同,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就值得怀疑。专业学位论文只要论证该论点在研究对象的时空范围内有效,就算完成任务,不必要求自己提出的论点放之四海而皆准。研究对象以外的范围是否适用,那是外部有效性的问题。当然,外部有效性越高,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越广,价值越大。不过,专业学位论文重在培养科学论证的能力,更注重内部有效性,外部有效性不必过高要求。
常看到这样一些加上副标题的论文题目:《创新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一某某公司的实践》《企业产品定价模式研究一以某某公司某产品为例》等,加上副标题的用意,无非想说明,本研究还有实证数据支持,数据虽来自某个单位,但在“风险管理”“定价模式”领域,论文还是提出了广为适用的论点。其实,没有必要加这类副标题,写成《某某公司创新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某某公司产品定价模式研究》就可以,至于适用范围(外部效度)是由论文的内在质量决定的,题目不出现公司名称,并不意味着适用性更广。从另一角度说,即使题目不标出“某某公司”这样的副标题,读过论文后便知道这是以某公司为背景研究出的结果。
最后,不能忽略或模糊研究背景。研究“微观管理”问题,实际背景比较容易定位。研究“宏观管理”问题,往往出现忽视实际背景的情况。有些论文题目如《贸易摩擦分析》《如何壮大与发展我国民族汽车产业》《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特点及趋势研究》等,通篇缺乏明确的研究背景,到底是从什么角度来研究问题也不清楚。实际上,如“贸易摩擦”“发展汽车产业”或“跨国公司行为”等宏观管理问题,从不同的实际背景来分析,都会有不同的结果。像“贸易摩擦”,是站在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或省级外贸管理机构,还是某个外贸企业的立场去研究,显然,不同角度下论文涉及的人和事的范围都会大不一样。其他的宏观管理,如社会保险、医疗改革、教育管理都存在类似问题。
选择自己的工作单位作为研究背景后,进而可以将研究领域缩小到本人熟悉的业务范围。如有人事部工作经验的,可选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论题。这并非限制研究生的选题范围,而是发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优势,找出最有效完成学位论文的路径。
学位论文与其他研究论文一样,都要遵循问题导向,而要找出有待研究的疑难问题并非易事,尤其管理学科,如果缺乏管理工作的实际经历,只凭书本知识去设想管理问题,是相当困难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实际业务工作中总会发现现实和理论不一致之处,总会有自已的趣向和关注点,脑海里总会储存一些疑难和困惑的问题。这些疑感问题正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知识财富,是未离开过校门的研究生难以企及的,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优势。有的研究生目前在生产企业工作,为了转行到证券企业而选择证券领域的题目,这并非不可,但功夫要花得更多,论文质量还难以保证。
三、论题的层次
选题的过程犹如料斗筛选,即使选定本职工作领域作为研究论题,离选定研究题目还有相当距离。论题指的是研究涉及的知识领域,而任何一个知识领域都有它的多层次结构体系。假如研究生从事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论题仍然很大,它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和激励机制等,这些都可以成为独立的论题。其他如“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等每一种企业管理功能也都可以细分成若干论题。到底细分到哪个层次,选择哪一个层次的论题,首先要依据作者在工作中关注的问题所在。例如,企业的工资水平横向比较并不低,但员工满意度却比不上其他企业,管理者对这种现象感到困惑,就可以选薪酬问题中的纵向差距作为论题。其次,要看这个论题是否值得研究。如能从理论上解释清楚:为什么企业工资水平高而员工满意度却下降,显然对企业改善管理工作会有直接帮助,这就有研究价值。最后,要看此论题是否可行,在论文工作的一年左右时间里,是否能提出新颖的见解,是否能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和资料。不过,这项判断要和下阶段“阐明问题”结合起来。
诸如战略管理、治理结构、管理机制、绩效评价或质量(生产、营销)管理等都属论题,这些论题选定以后,还需继续深人,找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如何从论题去找出研究问题,不外乎是观察实际和阅读文献两种途径,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从文献和理论出发,由上而下去找题目并不合适。
设想有位研究生打算从检索文献入手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论文。一旦上网检索,输入关键词,可以出现数以万计的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期刊论文,事先没有主见的话,真不知阅读哪篇为好。当然,可以缩小范围,按论题的外延逐级分解成子论题、分论题,然后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论题。例如,人力资源管理可衍生出激励机制、薪酬、招聘、培训和绩效考核等子论题。激励机制又包括员工工作满意度、员工承诺、员工工作倦怠、员工流失率等分论题,如选定员工流失率这个分论题,再围绕该论题阅读文献。即使这样,也都可能使后续工作碰到困难,因为没有离开书本,最多是按前人的研究框架去考虑问题,做一些小修小改的工作,难以找到专业学位论文特别要求的有实际意义的研究问题。从下而上,从现实中去观察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升到知性层次来研究,这样才适合专业学位论文工作。这就是第二节“阐明研究问题”要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