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30 14:35 | 栏目:文献综述 | 浏览:次
摘 要:学前教育乃基础教育的根基,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质量不一,城市和农村存在差异。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成为刚需。教育乃长期投资,学前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也影响个人的发展速度与高度。文章拟对质量对于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及提升质量的策略等方面的已有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梳理,并对未来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展望。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现状;展望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作为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一环,备受研究界的关注。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由此,农村学前教育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春天。通过对有关文献的查询和梳理不难发现:对于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研究重点在质量对于农村学前教育的价值和质量现状以及提升质量的策略等方面。
一、质量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价值
(一)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长期秉承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伴随着时代精神的变革,现代社会的人主体意识的张扬和权利意识的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成为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倡导有质量的全民教育,尤其是大力推进和发展有效的农村学前教育成为大势所趋。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不仅对幼儿和幼儿的家庭有重要意义,而且未来也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促进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大力助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对于促进全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整体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任重而道远。有研究表明,在学前教育上的投入可以为国家以后节约巨大的社会教育费和社会福利费,也就是说,从长期看,学前教育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许多国家地区的实践已证明哪个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得好,哪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潜力就大。对于农村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现状
根据“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要求,各地政府都依据教育发展实际,以乡镇为单位统一规划。由于规划适当,措施力度大,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初露锋芒,幼儿园数量总体增加显著,教职工人数和幼儿入园人数明显增加。但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硬件建设不规范。园舍建筑设计不合理,很多农村幼儿园多为改造而来,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要求。活动室场地小,环境布置简陋,室外活动场地达不到安全标准,幼儿的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其次,课堂上课程教学方法陈旧,教育理念落伍。当前农村幼儿教育中,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理念并未落到实处,忽视了儿童健康和社会性教育。基于文献分析,建议从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等特征出发生成课程。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偏离儿童发展的目的,应结合实际优化课程设计,创新区域活动,加强对活动区的研究,不断提高活动组织水平。最后,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质量是教育的根本追求,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幼师队伍建设。当前幼儿园教师数量与质量的双重不足, 成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束缚。
三、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策略
(一)明晰政府职责
1.加大财政投入
目前,资金不足是制约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的一个原因,因此政府还需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支持。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财政收入仅靠幼儿家庭交的保育费来维持园内日常开支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政府财政投入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多管齐下,建设数量足够、质量有保障的幼儿园。使农村幼儿园在数量与质量上都有保障。另一方面,着力发展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多渠道筹措办园经费。
2.完善健全成本分担机制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学前教育财政成本分担机制,以及解决多元投资体制不完善的问题,首先,应探索农村学前教育投资新模式,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民间资本介入为辅,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其次,建立公办民办并重的农村学前教育机制,鼓励农村学前教育特别资助制度,以期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配置
随着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发展,师资配置成了学前教育改革的重难点,教师数量缺口大,性别和年龄结构失衡,教师资源质量高低不一,相关主体需增强认识,合理配置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资源。此外,结合质量状况制订有针对性的计划来配齐师资,根据师资质量的城乡差别分别匹配教育投入,从数量、质量两方面保障师资配备。针对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经济收入较低的情况,还需要提高幼师的工资收入,改善幼师福利待遇。
2.职前培养
对于部分教师的学历不高、工作压力大、职业倦怠严重、收入较低和师生比过高的问题,可以借鉴“特岗”制度,以政策为导向支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有针对性地为农村学前教育注入师资,确保中西部农村地区幼师的充分供应,加大对农村幼师扶持力度,坚持农村幼师定向和委培制度。与此同时,调整收入结构与完善职称机制,建立灵活开放、同工同酬机制,比如设定非编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扩大教师编制。依法保障对农村幼师适当倾斜,以期提高职前培养质量,合理扩大培养规模,创新培养模式,如幼师定向培养计划。
3.职后教育
职后教育对提高农村幼师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需从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入手,满足教师培训需求,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应该通过“送培下乡”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结合特定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状况,明确职后培训导向,强化在职培训,因地制宜,提出地区导向的对策,依法促教,严抓幼师队伍建设,设置质量底线,推动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采取多种途径来提高农村学前教育师资质量, 优化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结构与质量。
(三)深化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
1.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挖掘要回归儿童、回归经验、回归生活。当前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挖掘课程情感教育价值,全面理解课程知识、重视儿童发起的活动。其次,农村幼儿园室内外游戏材料较为匮乏,自制玩具太少。幼儿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游戏材料,因此游戏材料的数量和种类都必须能够满足幼儿的需要。最后,应充分利用乡土资源,重视本土文化,开发适用于农村幼儿园的本土教材。此外,还需要大力提升幼儿游戏活动质量。有效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调动幼儿的积极情绪,提供机会使幼儿接触多元文化。
2.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 对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影响更为深远。当前农村学前教育课程实施中,部分农村幼儿园课程目标存在虚化现象,作息有“小学化”倾向,户外活动缺乏指导,这些都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阻碍了幼儿的全面综合发展。为了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必须匡正“小学化”。一方面,明确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比如,通过支持幼儿自主参与课程、自主表达来转变课程实施方式。另一方面,坚持以活动为幼儿的基本课程,从玩中学,给幼儿充分自主权,鼓励和支持幼儿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游戏材料。
3.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实施的反馈,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课程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评价方法应多样化。当前农村学前教育课程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式刻板,评价以结果评价为主,比如通过幼儿的外在行为变化来做出判断。评价方式多通过零碎的观察法来进行。农村学前教育课程评价机制只注重室内外环境建设,对如何开展活动和提高幼儿培育水平关注较少。针对这一问题,在农村学前教育课程评价方面,应实现由知识掌握到全面综合、由教师独评到师生共评、由结果性评价到过程总结相结合的改进。此外,还需坚持效益原则,使农村学前教育课程评价走向科学化。
四、研究展望
关于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视角多元化,国内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随着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探讨一条与我国农村发展现状相匹配的学前教育路径成了当务之急。如何建立与完善符合农村特征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是核心问题,以此问题为中心,相应的诸如农村学前教育的目的问题、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等都是研究者现在或将来必须关注的重点。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系统的、成熟的相关理论进行指导。未来的研究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从研究内容看,国内学者对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研究主要从现状、发展、问题研究和建议等维度展开。但是对现状形成的根源分析得很少。 因此仍需不断深化对我国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研究
,
特别是要以农村经济文化为出发点和落脚
点
。
其次,从研究方法来看,主要是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设想建议的论述,以理论思辨为主,多采用量化研究,质性研究相对薄弱。将来的走向应是理论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整合,全面有效地综合量化和质性研究。最后,从内容来源来看,农村学前教育研究从静止孤立的线性研究转向动态立体的整体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拓宽,应结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以期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农村幼儿园现代化教育建设。
参考文献
[1]严仲连.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合理路径[J].基础教育,2014(3).
[2]王小英,张鸿宇,孙贺群.中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百年回眸与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3]刘占兰.农村贫困地区幼儿园教育质量现状与提升建议 [J]. 学前教育研究,2015(12).
[4]王海英.儿童工作坊:推动农村幼儿园发展的有效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9(4)
作者:陈施红 单位:宁夏大学 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