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学前教育 > 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时间:2020-10-13 22:47 | 栏目:学前教育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0-10-13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学前教育文章《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篇论文是一篇学前教育硕士论文,近年来,随着适龄儿童数量的显著上升,国内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公办幼儿园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使得民办幼儿园抓住了发展机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虽然近年来,市场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由于民办幼儿园收费高、师资队伍质量较低且不稳定以及教学环境和质量不及公办幼儿园等因素使得家长们首选公办园。

  第 1 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力逐步提升,政府对教育的发展也逐渐重视起来。党的十七大提出“重视学前教育”,十八大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学前教育”,十九大再次强调了“办好学前教育”。从这些会议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指示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步加强。学前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对儿童的教育启蒙具有重大意义。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可以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发达国家也在推动本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它们认为教育应该从幼儿抓起,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来保障所有学前儿童能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例如,日本近年来在社会保障领域和税收领域都进行了创新,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已逐步形成了惠及儿童的财税支持制度,推进了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意大利已基本实现了 3-6 周岁儿童的全民幼儿教育,它的学前制度的亮点之一就是实行全纳式教育,为残疾幼儿建立特殊幼儿园,保障其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英国作为现代幼托机构教育制度的发源地,近年来也推出了关于学前教育改革的举措,力求为本国幼儿提供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然而,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自身学前教育制度的同时,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却是整个教育体系最薄弱的环节。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仍然突出。从全国情况看,2017 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 79.6%,还有相当数量的幼儿尚未接受学前教育。全国财政教育支出中,学前财政教育支出占比仅 4.22%,主要投向了公办幼儿园和少数民办幼儿园,而对普通民办幼儿园的投入极少。得到政府投入的幼儿园收费较低,而普通民办幼儿园则收费较高。家庭之间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上存在明显不公平现象,这进一步导致了“入公办园热”。学前教育需求迅速增长的原因有:一是家庭收入的增长刺激了学前教育需求增长;二是无论是为其他教育做铺垫还是培养孩子特长和良好性格等理由,家庭越来越需要学前教育;三是义务教育的普及减轻了家庭教育负担;四是学前适龄儿童数不断增长,特别是当前全面开放“二胎”将进一步刺激对学前教育需求的增长。然而当前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导致学前教育的供给需求难以平衡,供需缺口逐渐扩大最终将阻碍学前教育的发展。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文写作框架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内容: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对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进行介绍,梳理评述了国内外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文献,再对选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说明,最后指出文章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学前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本章结合了相关概念与理论,对学前教育和财政教育支出的概念作出界定,并整理归纳了相关理论。第三章: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第四章:我国学前教育财税政策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先分别从财政教育总支出、学前教育支出占财政教育总支出比重、学前财政支出占学前教育支出比重以及生均学前财政教育支出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学前教育的财政支出现状与问题,再分析当前学前教育的税收政策现状及问题,最后分析学前财政教育支出严重不足的原因。第五章:我国与国际学前财政教育支出问题的实证分析。本章先通过建立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力与学前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教育总支出之间的内在联系。再对国内占比实际值同模型估计值和国际经验值进行比较分析。第六章:财税政策建议。在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分析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本文既注重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同时收集学前教育相关数据建立模型,为分析我国学前财政教育支出问题提供实证依据。纵向分析与横向对比相结合。通过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途径收集相关数据,分析我国学前财政教育支出现状的变化趋势与问题,同时横向对比国际上学前教育发展较快的国家。
2008-2017年我国公办、民办幼儿园数量及其占比

  第 2 章 学前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学前教育这一概念并没有统一公认的界定。《教育大辞典》中对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是从出生至入学前儿童所接受的教育。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学前教育是对入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和组织活动,它包含的教育对象有胎儿、婴儿(0-3 岁)、幼儿(3-6 岁)。而《教育辞典》指出,学前教育亦称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入小学前在幼儿园所受的教育。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则认为学前教育是指 3-6 岁的儿童在义务教育前所接受的教育。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规定:幼儿园适龄幼儿一般为 3 周岁到 6 周岁。因此,本文研究的学前教育是指针对 3-6 周岁适龄儿童的教育。财政教育支出指的是由宪法构成的各级政府部门的教育支出经费,它包括了中央、省或地区、地方各级机构用于发展教育事业的支出,即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支出。财政教育支出作为国家公共财政中的专门领域之一,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产品,实质上是政府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将国家资源再分配给教育事业,保证教育稳定均衡发展。虽然当前我国财政结构存在着“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区别,但是国家文件与学术研究文章都将预算外资金并入财政性资金。因而投入教育事业的经费不管是预算内还是预算外,只要是由政府部门支出并用于提供教育产品和服务的经费都应纳入财政教育支出范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以下五项: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校办企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及其他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拨款、科研拨款、基本建设拨款和其他拨款。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包括: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地方基金。因此,本文财政教育支出范畴,即“财政性教育经费”。
 2008-2017  年我国在园儿童总数、公办和民办园在园儿童数及其占比
  2.2 相关理论基础
  公共产品理论将产品划分为三大类:一是公共产品,它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个体对该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它的供应,即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受益的非排他性是指技术上很难将那些不愿付款者排除在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二是私人产品,它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受益的排他性。三是准公共产品,它不同时拥有充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要么是具有非排他性和不充分的非竞争性,要么是具有非竞争性和不充分的非排他性,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一方面,接受教育可以使自身和家庭都能受益,但增加受教育者将会带来额外的边际成本,符合私人产品特点。另一方面,公民受教育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等,因此它又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学前教育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它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并不明显,属于公共性较强的准公共产品,更需要政府的财政资金的投入。外部效应是指个人的行为决策对他人的福利产生影响,但该影响无法通过市场价格进行补偿。外部效应导致社会边际与私人边际总和不相等,从而导致供给与需求失衡。在市场经济中,某些产品或行为产生的外部性使得经济主体的决策偏离了帕累托最优,从而出现市场失灵,这就需要政府这只“看的见的手”介入。学前教育产品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研究表明,优质的学前教育能给幼儿、家庭、社会带来福利。学前教育提高了受教育者在未来的经济支付能力和生产能力,对提高公民素质和民族素养具有促进作用。如果仅由市场来提供学前教育将出现供给不足,因此政府部门的介入有助于缓解学前教育的外部效应,从而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 3 章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3.2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 4 章 我国学前教育财税政策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财政教育总支出规模现状
  4.2 学前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4.3 学前教育税收政策现状与问题分析
  4.4 学前财政教育支出严重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 5 章 我国与国际学前财政教育支出的实证分析与比较

  5.1 我国学前财政教育支出的实证分析
  5.2 国际学前财政教育支出的实证分析
  5.3 我国学前财政教育支出比重实际值与国际经验值比较

  第 6 章 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6.1 加大学前财政教育支出
  6.2 提高学前财政教育支出效率
  6.3 建立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机制
  6.4 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学前教育税收优惠政策指引
  6.5 调整我国学前教育税收优惠政策
  6.6 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建议 
  增加幼儿园教职工招聘,同时提高准入门槛,对于尚未达到《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所要求比例的幼儿园应当扩大招聘人数,保证数量上达标的同时也要注意质量问题。立法应当制定出一个统一完善、利于执行的学前教育教职工准入标准,内容上应包括管理人员的从业经验、专任教师必须具备幼师资格证、保育人员具有保育证,有关人员要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等。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与社会地位,应当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职工的待遇,同时制定职务、职称考评机制。落实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制定现有空编人员的工资标准、晋升福利等制度和管理办法。定期核编及时补充空编人员,暂时无法补充情况下,对空编人员的工资应当参照当地幼儿园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应建立幼儿园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对教职工履行岗位职责、工作量完成情况、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根据考核标准作为职务晋升、工资分配、岗位聘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从而激励幼儿园教职工的工作能力。建立全方位的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全方位的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应包含入职前培训和入职后培训。首先,入职前培训包括有社会培养和学校培养,政府应不断加强各地师范类高校学前教育学科建设,从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培养方案、就业指导和岗前培训等方面进行完善,提高师范类高校的培养能力。同时针对有意向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社会人员,政府应协同师范学校、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保证这些社会人员在通过相关资格考试后才能持证上岗。其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入职后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重视程度,将幼儿园教师素质提高纳入到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地方政府或授权专门机构组织在职幼儿园教师进行定期培养,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应涉及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国内外先进教学理论学习等。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学前教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