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2-04-18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学前教育英语论文文章《“浸入式”教学培养模式对高职学前英语专业学生的分析》,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高职学前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学前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提出了将“浸入式”教学模式引入高职学前英语教学的途径与策略,从而提高学前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实践教学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浸入式”教学;自然拼读法;最近发展区
一、浸入式教学的概念设定
“浸入式”(Immersion)是指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20 世纪中期兴起于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区,当时浸入式教学的对象是法语地区母语是英语的学生,对这些学生开展法语浸入式教学,即将法语渗入到英语学生的全部学科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很快显示出显著的效果,并被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荷兰等 10多个国家所借鉴,广泛运用在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外语教学中。自 20 世纪末发展引入我国,随着近 20 年来的发展和延伸,浸入式教学已逐渐成为许多双语幼儿园或早教机构的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该教学模式强调通过为幼儿创设丰富多样的高浓度语言环境,将孤立的英语教学向英语与其他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二、高职学前英语教学的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与家长对学前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各种创新理念的幼儿英语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和普及。对于高职学前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所需的职业素养及实践技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而另一方面,当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学前英语相关课程存在着课程诸多问题,总结如下:
1. 传统语音教学
目前高职院校学前英语语音的学习仍多采用国际音标的教学方法。这与很多幼儿园与早教机构普遍采用的自然拼读认读法脱节。英语作为表音文字,其字母组成与单词读音之间存在较强的对应关系。英语自然拼读法就是帮助学习者在英文字母与单词之间建立“见字能拼”的联系,也是英美国家学前儿童普遍采用的认读方法。因此,将英语自然拼读法引入学前英语语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即系统纠正了本专业学生在此前通过国际音标没能掌握的发音规则,也同时掌握了自然拼读教学法这一在目前学前英语中逐渐普及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相关专业技能。
2. 主流教学法介绍不足
“浸入式”教学需要幼儿浸泡在英语环境中,感受英语语言氛围,培养自然的英语表达语感。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激发幼儿积极的认知反应。然而,目前高职学前英语专业所使用的教材多以基础语言知识为主,即使增加了英文儿歌、童谣或游戏等内容,但对于如何将这些幼儿英语资源运用到教学中,介绍不够全面。如英语自然拼读法、TPR全身反应教学法、英文绘本教学法等这些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幼儿英语教学模式在高职学前英语课程中涉及较少。
3. 基本教育理论理解不够
学生对相关教育理论知识缺乏了解,导致了在使用相关教学法时多停留在教学形式表面,教学步骤比较机械程式化,不能灵活地根据幼儿不同的接受程度做出调整。如 TPR 全身反应教学法是基于皮亚杰的儿童感知图式理论。皮亚杰认为心理图式是儿童用于理解周围世界的基础。当他们内部的心理图式(即已有知识)和外界环境(既潜在新知识)不匹配时,儿童必须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自身的认知过程,才能将新知识同化或顺应到自己的图式中,从而获得认知发展。儿童不是认知的被动承受者。因此,多样的英语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主动参与机会,激活他们的认知图式。如果不理解这背后的理论原则,教师只知道按照预设的教学内容进行活动,幼儿虽然在课上很热闹地蹦蹦跳跳,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针对问题的调查研究
1. 调查方法与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邀请学生通过手机 APP 完成相关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无锡某职业技术学院幼儿教育相关专业二年级学生。这些学生已在之前学年完成了幼儿英语和英语语音课程,对自己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及职业预期。本次问卷一共抽取了 80 名本专业学生,回收有效问卷 77 份。
2. 问卷形式与问题设置
调查问卷共 12 题,包括 10 道单项或多项选择题及 2道文字作答题,主要就学生对学前英语专业课程的了解程度及行业发展趋向进行了问答,问卷中的主要问题是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并根据调查的需要而自行设计的。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的前 5 题主要调查本专业学生对学前英语的了解程度。问题打分分别为非常了解、有些了解、了解很少、几乎不了解四个等级,分别从学前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形式、教材资源、自然拼读法和英语绘本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自评。如表 1 所示,由于本专业学生第一学年开设了两个学期的英语自然拼读课程,对它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其他项目,但问卷也反映出如下几个问题:
(1)对学前英语课程模式和主要教学形式知之甚少;
(2)对学前英语教材和经典英文绘本的了解比较欠缺;
(3)目前开设的学前英语课程还存在局限性。
才外,问卷还反映出学生对相关学前教育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够,57% 学生对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感觉知道一些,但不系统;而 35% 的学生感觉学过,但基本没有概念。这也反映出在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更多只是作为纯理论课程进行教授,学生们也主要出于考试考证的需要进行学习。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学生平时在进行各种教学实践活动时容易流于形式,依葫芦画瓢,而很难有进一步深入的提高。
四、高职学前英语课程引入“浸入式”教学的实践途径
将“浸入式”教学法引入高职学前英语专业课程,符合当前幼儿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培养幼教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思维,用英语组织教学的职业素养。同时,也有助于将其他英语专业课程,如语音课、幼儿英语、英语教学活动等整合贯通,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实践运用能力。
1. 引入自然拼读法,克服汉语式拖音现象
中国学生在学习发音时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容易养成在以辅音结尾的单词后加上元音 /ə/,如将 cat 读成 catter,stop 读成 stopper。一旦养成了这样的发音习惯,而后学习的句子朗读就带有浓重的中式英语的朗读痕迹。这对幼儿英语教师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幼儿正处于语言(包括第二语言)的敏感期,对音素的敏感度远高于成人,这使得幼儿能准确的模仿听到的语言。这时,如果教师的英语发音有问题,就相当于让幼儿浸泡在不标准的英语中,他们模仿建立起来的英语发音就是不地道的,而且这样的发音一旦建立,可能会一致持续。作为英美国家幼儿认字启蒙十分普及的一种学习方法,自然拼读法的主要优势在于,不借助第三方符号(如国际音标)而是直接以英文字母为对象进行认读识辨,减轻了学习负担;同时,自然拼读法简便易学的拼读规则能直接体现英文单词的发音过程。因此,中国学生在使用自然拼读法进行拼读时容易克服由母语(汉语)带来的负迁移影响。高职学前英语的学生除了能通过自然拼读法训练纯正的英语发音,也同时熟悉了幼儿自然拼读的教学方法,为以后的学前英语教学做好了准备。
2. 增加有效语言输入量,提高浸入式环境创设能力
浸入式教学意味着丰富的语言环境,但并不是所有的输入都是有效的。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语言教学内容应该“稍微超出学生的现有语言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学习目标,提高他们的英语实践运用能力。对于学前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大部分高职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足以达到幼儿英语所需的程度,因此“稍微超出的水平”应该放在教学生如何运用简单明了的句式实施各种教学手段,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
(1)多样化重复
重复模仿是儿童语言习得的(包括母语与第二语言)基本形式与重要途径,但由于幼儿注意力广度远远低于成人,单一机械的重复很容易让他们很快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学前英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多样化的重复手段,包括变换语境、感官交互、师生交互等策略。变换语境的提问是指教师将同一问题或句式运用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如在学习绘本《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袋鼠也有妈妈吗?》) 时,教师不局限于对绘本中动物的提问:“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还可以指着小朋友问:“Does Tommy have a mother, too?”,指着教师自己说“Does Teacher have a mother, too?”甚至教室中玩具问:“Does Teddy Bear have a mother, too?”等。感官交互提问是指教师调动幼儿视、听、动多种感官回应教师的提问。如操练“What do you see?”句型时,教师借助动物声音、图片或动作提示问题的回答。这些活动刺激了幼儿多种感官觉,提高英语习得的效果。更重要
的是,对于一些暂时不能用英语回答的幼儿,可以借助感官和动作降低回答难度,在主动的有效输入中最终达到开口表达的目的。师生交互策略是指教师在以上这些教学活动中适时转换师生角色,将教师问幼儿答变为幼儿问教师答,这不仅让教学形式更为多样,也让幼儿体验当“小老师”的感觉,增加他们的荣誉感。
(2)情景化教学
浸入式英语教学高浓度的原则决定了创设的语言情境必须具备三个特点:语言情境要略高于幼儿原来的语言水平的最近发展区间;输入的语言内容尽量真实贴近生活;教师的英语表达规范、标准、地道。因此高职学前英语学生需要学会使用角色型、主题型、反馈型的情景言语表达。当使用角色型言语表达时,教师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语气、音调和动作,并通过适时地停顿,观察幼儿的关注度;以故事中人物的语气对幼儿提问或进行对话,直接将幼儿带入到情节情景中,能极大地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主题型言语是指教师将不同的教学活动融合到同一主题中,在不同的活动中都能高频出现与主题相关的核心词汇与句式。如以“变化的天气”为主题的活动中就包含了情境活动“小喜鹊报天气”、儿歌“小雨滴”、认识活动“天气”和手工制作“天气转盘”。与天气相关的语言贯穿了各个活动,调动了幼儿参与探索的主动性,也保持了天气主题信息链的完整性,进一步深化了英语语言情境的创设。此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对幼儿的表现做出反馈。有些教师只对幼儿的英语应答做出回应,但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英语学习的早期,幼儿是很难完全摆脱汉语的母语,直接形成英语思维的。比如,教师出示熊的图片,幼儿会脱口而出:“小熊!小熊!”。因此,教师如果忽视幼儿的汉语表达,很容易让这部分幼儿失去参与的积极性。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做出反馈:“Yes! It’s a bear. Say hello to thebear.”。当幼儿回应“Hello, bear”时,教师走上前让幼儿用手拍打图片。教师这样良性的反馈会刺激幼儿更强烈的语言输出欲望。同时,反馈言语还包括对幼儿的应答做出赞扬或鼓励,如“Well done, Tommy!”,“Goodjob!”,“Give me High-five!”(同时击掌)等。这些直接简短的反馈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要,也带动周围其他幼儿的积极性。
3. 掌握促进表达的策略,提高英语思维能力
虽然,本专业学生普遍认同英语口语能力在学前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却缺乏锻炼英语口语的语境与途径。浸入式教学模式通过鼓励学生使用促进表达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促进表达的策略是指教师在幼儿用单个词或短语回答问题时,用提示的语气与适当的停顿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的策略。幼儿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局限性,会倾向于用单个单词或短语回答教师的提问。如,教师问:“What doyou see?”,幼儿很可能会回答:“Bear.”这时,就需要运用促进表达的策略,通过提示:“Yes,I see ......”,并通过语气和停顿,引导幼儿用更为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达:“I see a brown bear (looking at me)”。培养学前英语专业的学生使用促进表达的策略能够强化他们用英语句子进行表达的意识,拓展了英语语言认知图式,增强了运用英语进行思维和交流的能力。
结语
目前,浸入式教学在中国主要针对的是学前期的幼儿英语教学。它不是某个单一的英语教学方法,而是综合了多种教学模式,如情境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绘本教学、游戏教学、TPR 教学等。通过实施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为幼儿营造高浓度英语输入环境和真实的语言使用途径,实现英语语言习得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对学前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因为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特别是标准的发音和地道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必须熟知浸入式教学的教育理念与基本教学形式。因此,将浸入式教学模式引入高职学前英语课堂,一方面,教学目的从传授英语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使用简明但准确的英语实施各种教学活动,学生能得到更多机会使用英语。另一方面,学生能提前掌握浸入式教学主要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他们毕业后能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工作,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惠永利 . 英语浸入式教学中师幼言语互动研究 —— 语言输入与输出视角 [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5.
[2] 姜莉莉 .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J]. 教育与职业,2009:2.
[3] 强海燕等 . 探索与创新:英语侵入式教育在中国[M]. 澳门:中国澳门教科文出版社,2009:3.
[4]赵琳,Linda Siegel.幼儿英语浸入式整合课程(2B)[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18.
[5]David R. Shaffer. 发展心理学 [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11.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浸入式”教学培养模式对高职学前英语专业学生的分析》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学前教育英语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