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论
本文研究了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锚固机理,提出了适用于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的新型锚固体系,采用力学分析、有限元模拟及拉伸试验揭示了锚固体系内部应力传递机理;获得了其极限锚固承载力、锚固效率及破坏模式。研究了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在高温、液体压力及蒸馏水(盐水)耦合作用下水吸收性能与长期热力学性能演化。基于 Fick 定律及扩散数学理论,定量的获得了水分子在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内部径向和纵向分布;针对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界面粘结强度的长期演化,提出了长期寿命预测模型。研究了高温与液体压力耦合作用下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的疲劳性能,揭示了楔块-粘结复合型锚固系统对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疲劳性能的影响机理及耦合环境对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疲劳性能的作用机制,形成了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的疲劳性能评价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楔形锚固体系利用纤维复合材料与填充树脂间的化学粘结及物理挤压施加锚固作用,锚固区应力分布均匀,锚具内无滑移现象,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2)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力学锚固系统由于挤压作用导致杆体表面形成初始损伤,在静力及疲劳荷载作用下导致锚固系统提前失效;粘结型锚固系统受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粘结树脂界面粘结强度限制,具有较低极限锚固承载力;楔块-粘结复合型锚固系统锚具内部应力分布均匀,无应力集中现象,锚固承载力高。
(3)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吸水行为符合 Fick 定律,且浸泡温度和液体压力加速了水分子在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内扩散速率;复合材料杆体吸水浓度随径向位置、浸泡温度、液体压力和浸泡时间增加而增加;高温高压浸泡后复合材料杆体树脂基体发生明显后固化,杆体玻璃化温度大幅提升,同时大量水分子进入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内与树脂基体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树脂水解、塑化作用及纤维/树脂界面脱粘;复合材料杆体界面粘结强度随浸泡温度和时间而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其稳定强度保留率仅与纤维/树脂界面类型有关。
(4)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径向和纵向吸水行为符合 Fick 定律;浸泡温度对杆体吸水性能影响最大,液体压力次之,盐溶液浓度影响最小,且盐离子对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吸水性能没有影响;浸泡在盐溶液中导致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界面粘结强度下降,浸泡温度越高,粘结强度下降越多,液体压力增加了界面粘结强度,盐溶液浓度对界面粘结强度影响最小。
(5)楔块-粘结复合型锚固系统相比传统力学锚固系统锚固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疲劳寿命提高了 5.8~7.4 倍;其疲劳破坏过程为皮/芯界面层脱粘、疲劳荷载重分布及皮层断裂;高温高压浸泡后,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疲劳寿命提升 3 倍以上,其提升机理为树脂韧性的提升及皮/芯界面层热应力的释放,减小了杆体在疲劳过程中树脂早期开裂及皮/芯界面层脱粘几率;提出了适用于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的三阶段疲劳破坏模型。
本文创新点:
(1)提出了楔形锚固碳/玻璃纤维复合杆体的新型锚固体系,揭示了该新型锚固体系的应力传递机理,实现了复合杆体的可靠锚固;
(2)获得了温度/液体压力/蒸馏水(盐水)耦合作用下水分子在碳/玻璃纤维复合杆体内部分布规律,揭示了杆体热、力学性能退化机理,建立了杆体在腐蚀环境下的长期寿命预测模型;
(3)研究了碳/玻璃纤维杆体在温度/液体压力/腐蚀溶液耦合作用下的疲劳性能,揭示了锚固系统、疲劳参数及耦合环境对杆体的疲劳性能影响机理,给出了疲劳性能评价方法。
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
(1)基于有限元模拟及力学分析,深入分析纤维复合材料的锚固机理,提出适用于多尺度纤维复合材料的锚固体系,对锚固体系进行示范工程应用。
(2)继续开展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在不同温度及不同液体压力下的吸水性能及长期热力学性能研究,采用有限元模拟及微观试验揭示水分子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内部分布,进一步揭示其长期性能演化机理,提出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的长期寿命预测模型。
(3)深入研究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在高温/液体压力/疲劳耦合作用下的长期性能演化,提出耦合环境下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的综合性能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