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6 14:53 | 栏目:学前教育专业论文 | 浏览:次
2016 年国家启动了“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切实加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提到:鼓励地方招收男幼师,改善师资性别结构。 目前,女性依然是学前教师的主力军,职业中性别的隔离真实存在于女性主导的幼儿教育行业,从事女性主导的幼儿教育行业的“跨界”男性逐渐成为社会焦点。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方法
(一)男做女职与男性气质管理
“非传统职业”是指女性选择从事男性占主导的行业,或者男性选择女性占绝对优势的行业,前者如女性做工程师、律师、医生等,后者如男性做护士、秘书、社工、初等学校老师、图书管理员和乘务人员等,也分别称为“女做男职”或“男做女职”。[1]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跨界进入女性行业的男性倍受西方学者的关注,尤其是他们的性别身份与职业形象的反差,其男子气质会遭遇质疑,他们会承受巨大的性别角色压力。 瑞文·康奈尔 (Raewyn Connell) 指出, 非传统职业的男性 (Men in non-traditionaloccupations)群体是从男性整体中分裂出来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备受挑战的男性气质和弱势地位成为西方学术界重要的性别研究视角之一。[1]从事女职的男性群体通常会通过“远离策略”来保持或者重铸自身的男性气质,进而摆脱自己身上的女性气质,使自己避免尴尬的处境。 “远离策略”是从事女职的男性区别于女性职业和女性特质惯用手段。 威廉姆斯(Christine Williams)指出从事女职男性的四种远离策略:1. 专门化(Specialization),男性经常汇集在能突出其自身男性气质部门;2. 强调工作中的男性气质;3. 尽最大努力提升到较高的管理岗位;4. 远离自己所在的岗位。[2]男性幼师作为非传统职业男性群体的一部分,其稀缺性与流失率居高不下的现状,引起了我国不少学者的关注。 但大多数学者都从经济压力、社会压力与职业压力等外部因素来分析男性幼师“远离”的现象,仅有少数学者将目光定位在其男性气质管理的损伤与压力的来源层面。 本文将试图走进男性师范生的学习生活与内心世界,关注其在与教育环境的互动中如何管理其男性气质,这些管理策略对其今后的职业选择又有怎样的影响。
(二)学前教育男生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学习与未来就业尤为重要,一些学者将目光聚焦于学前专业男生的教育环境。 这一阶段,不仅是他们积极储备专业知识的阶段,更是其专业认同与职业选择形成的重要阶段。[3]为男性师范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但传统的性别分工观念与幼教工作女性特质,成为很多男性无法跨越的性别障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导致了教育环境中的性别失调。杨举指出,高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少之又少,他们的教育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的
二、研究结果
(一)跨越性别的樊篱:男生也可以做“幼儿园阿姨”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包容性日益提高,使得当今男性的专业选择多样化。 此外,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结构性失业人数不断增加,迫使男性尽量降低未来就业风险。 稳定性是吸引男性选择师范专业的主要因素。 通过访谈,本研究认为,推动男性跨越性别藩篱,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具体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个性特征:通过访谈本文发现,个体表现出来的态度或特质与学前专业比较符合。 男生所表现出来温柔、细腻等特质成为他们选择学前专业的主要因素。 “大家都觉得我的性格很温柔,很适合做这一行,我自己也觉得自己的性格很适合做幼师(01)。 ”
2. 个人的规划与兴趣:个体的个人规划与兴趣也是影响他们专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访谈中几位访谈者选择学前教育专业都是因为中考或高考时分数不理想无法进入更理想的大学, 再结合自己的分数与兴趣爱好以及家人的意见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 “我哪会毕业?! 我是学习理科的嘛! 本来打算学医的,但高考分数不够,所以就选择了这个专业,男幼师还是很稀缺的(03)。 ”“我自己比较喜欢小孩子,我有个姐姐是做幼师的,我比较了解这个行业,所以我就选择了这个专业(04)。 ”
3. 家人和社会的态度: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是几位男生选择幼师行业的助力,他们在选择学前专业之初,都遭遇过质疑与嘲笑,自己的求学之心都被动摇过,但家人与朋友的支持让他们重拾信心。 “我妈说:自己做的决定没必要听人家指手画脚,我又没让他们(亲戚)帮忙,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幼师工作内容相对辛苦,但访谈中大家都表示可以接受,这与教师较高的社会地位是分不开的,稳定的工作生活是未来男生选择做幼师专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幼师是一个非常友爱的行业,响应国家‘幼有所育’的号召,大家对于教师还是很尊重的,我个人非常看好这个专业的未来。 ”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如同安克(Anker)所指出的:“随着时间推移与空间的变化,因性别产生的职业隔离依旧高度存在于各国经济与政治组织场域中”。[7]社会对性别界定下的职业一直都隐含着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学校里“男生应当学习哪些专”与“女生应该学习哪些专业”在人们头脑中异常清晰。 这样的观念类属不仅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学习生活的性别规范中,同时也反映在劳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综合分析,结论是:第一,随着社会发展,传统职业范畴的界限逐渐模糊,男性幼师呈现增加的趋势。 第二,职业性别的隔离效应依然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传统的性别分工限制男性、女性的专业与行业的选择。 学前教育环境对于男生的培养存在性别模糊的现象。 第三,能否在学业层面获得成就,如何在传统女性占主导的场域中超越她们,是男性师范生主要压力源之一。 4 位访谈者没有通过远离的策略来维护自己的男性气质不受“损伤”,他们经历了迷茫、调整、适应与超越的复杂心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