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实践教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师范专业毕业生不仅需要听说读写的专业技能,同时更需要具备扎实的教师教育的实践能力,2017 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 ( 暂行 )》提出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一践行三学会”的指导精神,“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八大毕业要求,对照该实施办法的相关指标要求,构建一套完善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鉴于此,本文以地方本科院校长治学院为例,分析讨论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对,更注重培养对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二者应当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但目前,在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在学时分配、课程设置、实践内容、质量评价、持续改进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我们对长治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实践教学目前的状况如下:
(一)实践教学学时分配不均衡
实践教学学时分配主要集中在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专识教育平台课程和教师教育平台课程,一部分包括实践创新平台课程。其中,教师教育课程中实践教学学时数较多,具体来说:必修课主要有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共 51 学时,其中讲授 34 学时,实践 17 学时;中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共 17 学时,其中讲授 10 学时,实践 7 学时;三字一话共 34 学时,其中讲授 10 学时,实践 24学时。选修课主要有中学语文教学设计共34学时,其中讲授 10 学时,实践 24 学时,普通话训练、三笔字训练、中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各 34 学时、均全部用于实践。专识教育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识教育课的实践教学时数很少,具体来说:专业必修课主要有现代汉语共95学时,其中讲授 86 学时,实践 9 学时;古代汉语共 116学时,其中讲授 106 学时,实践 10 学时;基础写作共 51 学时,其中讲授 36 学时,实践 15 学时;语言学概论共 51 学时,其中讲授 48 学时,实践3 学时;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均没有分配实践教学时数。专业选修课均为34学时,但都没有分配实践教学时数。实践创新平台课程主要包括毕业论文共 14 周、专业实习共 14 周、专业见习共 4 周、经典背诵共 34 学时(均用于实践)、专业写作共 68 学时(均用于实践)。综上,教师教育平台课程和实践创新平台课程中实践教学学时较多,实践教学时数占比最多达 100%,最少也占 33.3%,而专识教育平台课程中实践教学学时较少,实践教学时数占比最多的是专业写作课,其实践教学时数占 29.4%,其余有实践教学时数的课程中实践教学学时占比均不到 10%,其实践教学学时分配并不合理,而且还有很多专识课程没有实践教学学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专识教育课程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
(二)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不均衡
实践创新平台的课程均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尤其是其中的必修课,从系级层面均设有相应的实施方案,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按照相应的计划有序开展,并且课程最终有一定的考核要求和目标,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朝着考核目标努力,其规范性和效果都不错。具体来说:近几年,毕业论文的选题主要围绕教师教育和地方文化两大方向进行,从选题、开题、初稿、中期检查、二稿、三稿、结题报告到最终的答辩,都有严格的管理和监督,过程监督和指导规范、完善,从近几年毕业论文抽检的结果来看,毕业论文的质量还不错。见习、实习方面,我们建立了“实习带见习,见习促实习”的联动机制,大四学生实习的时候,就带上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见习。每年都制定详细的实习和见习计划,使学生在实习和见习过程中真正有收获。实践课程专业写作的教学效果也不错,这门课程从大一开始到大三结束,在实施这门实践课时,我们规定不少于五万字,内容上涉及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读书报告等多种文体,其中,读书报告不少于三万字,而且读书报告中有三分之一的内容要与中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文本内容相关,从最终考核上看,要求学生提交五万字的手写稿和参加脱稿口头答辩,具体来说就是在大三这门课结束前每位同学都要提交一份五万字的专业写作的手写稿,同时都要参加专业写作中读书报告的脱稿答辩,答辩通过后方可拿到相应的学分,在这样的监督体系下,学生不仅强化了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书写能力。就经典背诵而言,这门实践课以过级的方式进行考核,在校期间只有通过二级考试方可获得学分。本门课共设有四级,每一级都有规定的背诵篇目,每一级都有过级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们都会很自觉地学习,效果也不错。与实践创新平台课程相比,教师教育平台课程和专识教育平台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的规范性稍差,尤其是专识教育平台课程表现得更加明显。比如,现代汉语的实践教学时数为 9 课时,为什么在总课时为 95 学时中要拿出 9 个课时用于实践,拿出的 9 个课时如何进行分配,这 9 个课时的实践内容具体又是什么等等问题,对于每个任课教师而言,其想法均有所不同,有的人认为语音部分需要多分配一些实践学时,有的人则认为语法部分需要多分配一些实践学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缺乏有效论证。
(三)实践教学考核要求宽严不一
实践创新平台课程中的必修课考核要求明确、严格,比如毕业论文最后的考核分数最终由论文指导教师成绩、论文传阅教师成绩、答辩成绩按照 40%、30%、30% 的比例相加而成。与此相比,教师教育平台和专识教育平台的课程考核要求相对较松。比如,语言学概论共 51 学时,实践教学学时为 3 学时,实践教学内容为方言现象调查,这门课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分别按照 10%、20%、70% 的比例相加而成,其中,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笔记按照30%、40%、30% 的比例相加而成,而只占 3 学时的实践教学的成绩只能放入仅占总成绩 10% 的平时成绩中,而且也只占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可见,实践教学成绩的占比很低,对学生最终成绩的影响很小。而且,目前教师教育平台和专识教育平台的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多以考查方式进行,不像理论教学的考核标准那么明晰,比如三笔字训练,最终的考核方式是要求学生每人提交钢笔字、粉笔字和毛笔字各五篇,写到什么程度可以得 95 分,写到什么程度可以得 90 分,目前还未建立明确的考核标准,因此,考核要求不明晰,教学效果也一般。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形成的原因
实践教学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意识
目前,从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教师队伍主要以 70、80 后为主,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多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教师的学历层次高,专业理论素养高,在教学实践中,受自身教育背景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再加上总学时数不断减少,他们认为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应当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理论知识,从思想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意识。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尚未完全建立
目前,虽然有部分老师开始运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但更多的教师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整个课堂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所讲内容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和了解,更谈不上根据学习效果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了,因此,在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时,很多老师多从教师自身的感觉出发,认为这部分需要进行实践,而不是从学生需要出发来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方式。
(三)“产出导向”的教学理念尚未形成
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于师范类专业,以培养中学语文教师为目标,但具体到每门课程对实现“培养中学语文教师”这一目标所做的贡献,任课教师则不太关心,换句话说,很多老师只管“过程”,不管“结果”,只管“过程的实施”,不管“结果的评价”。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就业情况以及从业后的教学情况关注较少,尚未形成根据社会评价和反馈,来调整自身教学的机制。因此,具体每门课程需要学生掌握哪些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很多教师其实并不太清楚,其实践内容和考核要求的设定更多地来源于自身的经验,进而使实践教学不能很好地起到真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三、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遵循师范专业认证中“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将实践教学扎实地植入到相关课程体系中,逐步构建适合师范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对近五年毕业生从业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长治学院制定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教育事业,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素养、较强的语文教学与研究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创新精神与终身学习意识,能胜任初级中学及相关教育机构语文教学、研究及教学管理工作,并有发展潜力的优秀语文教师。同时,在对晋东南地区的初中教学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并围绕“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 沟通合作”八大毕业要求,制定了毕业要求的具体指标点。对照师范专业认证的要求,在确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中都涉及到了“学科素养、教学能力”方面的要求,而这些要求的达成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扎实、系统的实践教学,因此,在师范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迫在眉睫。在多方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三大体系:实践教学实施内容体系、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体系。
(一)实践教学实施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实施内容体系包括校内完全实践、校内理论 + 实践、校内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活动等四个部分。校内全部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教师教育平台和实践创新平台上。教师教育平台上主要包括“普通话训练、三笔字训练、中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等培养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实践课程,并由普通话测试员、有书法专长的教师、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实践创新平台上主要包括毕业论文、经典背诵、专业写作等训练专业学科素养的实践课程。“普通话训练、三笔字训练、中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经典背诵、专业写作”,合称为“315”实践教学模式。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任务是三项:说好普通话,写好两笔字,讲好语文课。中文系在一、二、三年级分别对以上三项基本技能进行了强化训练。普通话训练方面:一年级开设普通话训练课,开学前两周集中时间首先对学生入学时普通话情况进行考试,对学生的语音面貌—声韵调掌握情况和朗读会话情况做全面的摸底了解,然后针对学生的方言习惯归类分组,对学生在普通话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一年级下学期进行演讲和模拟电台、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进行专项训练。三笔字训练方面:在二年级开设有针对性的写字课,主要包括粉笔字、毛笔字和钢笔字的训练。二年级的第一学期主要讲授和训练钢笔字,第二学期主要讲授和训练粉笔字。一学年每周一个课时,共 34 个课时,主要向学生介绍汉字基本笔法的书写规范,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书法家各自的风格特点,指出学生在平时的楷体和行楷体书写中容易犯的一些不被觉察的错误。同时,每周布置六篇作业,老师对其都做了细致认真的检查,由此来督促学生练字的意识和提高学生书写的水平。教学技能训练方面:三年级开设教学技能训练课,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此项工作分四步走:首先从备课、写教案、讲课等教学环节所需一般基本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其次对学生教学技能,即导入的技能、提问的技能、结束的技能、板书的技能等方面进行具体训练;再次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课件制作、教态、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方面进行更高层次的技能训练;最后还对学生在教学经验的总结积累、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原则、方法、技能的应用等学科理论知识方面做专题介绍。经典背诵是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结合我系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设置的一门具有特色的自选课程。经典背诵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配合中文系的专业课程设置,从中国经典作品中挑选出四百首(篇)经典诗、词、文作品进行闭卷考试。该课程共分四级,每级背诵的经典量在 100 首(篇)。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二级标准,鼓励学生考过四级,上一级没有通过者不得越级考下一级。对于实践内容和实践方式而言,每门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并参照毕业要求的相关指标点进行设定。比如“普通话训练”这门课主要支撑“教学能力、沟通合作、学会反思”三个毕业要求,据此,普通话训练的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单字音训练(包括声母训练、韵母训练、声调训练)、双音节词训练、轻声词训练、朗读训练、说话训练,实践方式是将学生团队训练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训练的积极性,这门课的实践内容可以支撑“教学能力”,实践方式可以支撑“沟通合作”,整个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不断地练习(每天给老师发三分钟的语音录音、每天听一篇朗读范文、每天给室友说三分钟话),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体现了“学会反思”。校内理论 + 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专识教育平台和教师教育平台上,这部分课程所涉及到的实践内容主要用于对课程理论知识的运用,除了涉及专业核心课程外,还包括学科课程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课。加大专业核心课程中实践比例,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运用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被动地“听”转化成主动地“讲”。比如,文学类课程加大了经典原著的文本细读和整本书阅读的实践,语言学类课程加大演讲、口语表达、寻找病句、社会用字调查、方言调查等语言理论知识运用的实践、写作类课程加大学生对不同文体的写作训练,同时教师要给予相应的批改和指导。对于衔接课如“古代汉语与中学语文教学”“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文学批评与中学作文批改”等。这些衔接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实践部分都与中学语文教学密切相关,针对新强、指向明确,能够帮助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中学语言教学实践有机联系起来,提高其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专识教育平台和教师教育平台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占比较大,在这些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数,老师和学生都意识到实践教学是渗透到每一门课程中的,在每一门课程中的实践教学都与其教师职业技能相联系、都与毕业要求相关联,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校内实践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实践创新平台。校内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与专识教育平台课程和教师教育平台相对接的实践活动,如与语言学类课程相衔接的“语言学类课程实践教学成果汇报会”“汉字听写大赛”等,与教学法类课程相衔接的“未来教师技能大赛”,与文学类课程相衔接的“‘白鹭原’文学作品创作大赛”“人文知识竞赛”等。校外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实践创新平台,主要包括实习、见习、各种学科考赛、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在每个部分都要拟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从实践内容、实践方式到实践考核指标等都要有具体的说明、计划和总结,并经系教学指导委员会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
(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三大部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小组由系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教学秘书、办公室主任构成,主要负责对各种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同时为学生各类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和给予相应的支持。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标准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精神内涵,根据对五年内毕业学生的状况为标准倒逼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同时根据现有实践内容、实践方式的不同而设定相应的指标。质量监控标准主要涉及实践教学大纲设置的可操作性、实践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达成度的一致性、实践教学内容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度、实践教学时数分配的合理性、实践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实践教学学生的参与度、实践教学教师是否给予适度的指导、实践教学考核的科学性等项目。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旨在鼓励教师积极进行实践教学,增强实践教学意识,并付诸行动,同时也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主要涉及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同行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评估组对实践教育的满意度、教师自身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
(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体系
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离不开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对于师范专业,教师技能训练需要一定的实训场所,即教师口语训练室、书写训练室、教法训练室、案例分析室、模拟讲课室等,这些实训场所为师范技能训练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同时,加强校地的长期合作,在中学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见习基地,数量充足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这不仅可以解决在校生的实习见习问题,同时也是我们了解中学语文教育现状的重要阵地。实践证明,从形式到内容全面、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不仅是师范专业认证的要求,也是提高师范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利 . 应用型本科院校语言学类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8(4).
[2] 齐曙光 .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困境和思考 [J]. 邢台学院学报 ,2020(2).
[3] 段永辉 . 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研究 [J]. 现代大学教育 ,2019(4)
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如何建立以专业资格证为基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教学体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汉语言文学学位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