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论文 > 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及东盟贸易的影响探讨

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及东盟贸易的影响探讨

时间:2021-12-22 08:14 | 栏目: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1-12-22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论文文章《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及东盟贸易的影响探讨》,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东盟凭借着其优越的地理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度互补,在 2020 年一跃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本文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与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的梳理和总结,阐释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价格弹性与风险偏好传导渠道,在此理论基础上,通过构建实证模型,得到了一些具有探讨价值的研究结论。首先对于汇率因素来说,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框架下,汇率波动对于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主要通过风险偏好渠道传导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不断延伸,中国也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与世界各国的经贸联系也不断增强,开始在国际经贸活动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贸易进出口总值高达 31.54 万亿人民币,同比 2018 年增长 3.4%,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但自 2018 年以来,各国贸易摩擦争端的加剧,以及 WTO 谈判功能和决策效率低下问题日渐凸显,以 WTO 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而在东亚地区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合作却发展迅速,自由贸易区、特惠关税区等区域贸易形式成为了当前发展的主流。中国与东盟作为亚太地区两大重要经济体,二者间的贸易联系也日益密切,合作深度与合作广度都不断提升。2010 年中国-东盟再有贸易区的成功建立,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正式提出,不仅为中国-东盟经贸往来创造了更加优渥与良好的发展条件,也为中国-东盟双边经贸关系的深化带来了新的契机。在“一带一路”国别经贸合作度最高的十个国家中,东盟国家占有半数以上,面向东盟贸易对我国进一步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沿线国家贸易,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自 2015 年人民币正式被纳入 SDR 以来,人民币愈发活跃于国际市场。开始发挥交易媒介、计价单位、储藏手段等国际货币职能,尤其是在中国-东盟双边贸易中,越来越多的交易开始采用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在东盟乃至全球市场的货币地位取得了显著提升。根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共计 6.04 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跨境货币贸易为 4.25 万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与其他经常项目为 1.79 万亿元人民币。而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区域,在东盟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也逐年递增,截至 2019 年仅广西、云南两个与东盟毗邻的省(自治区),跨境人民币累计结算量就分别达到了 9324 亿元与 5000 亿元。同时,在两地也基本实现了与泰株、基普、林吉特、越南盾等多种东盟国家货币的直接挂牌交易,这与使得人民币与东盟各国货币汇率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双边汇率的波动逐渐扩散到贸易领域,影响企业进出口成本价格与风险预期,从而使得人民币汇率对中国-东盟贸易的影响逐渐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探析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传导对中国-东盟贸易情况的影响,为我国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贸易,适应当前国际贸易形式新变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汇率波动会对双边贸易情况产生怎样的影响?最早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始于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各国汇率制度由美元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转向了更为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汇率波动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开始成为西方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围绕这一问题国外学者主要从汇率波动对贸易规模的影响与汇率波动对贸易不确定性风险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Feenstra et al.,1996;Mckenzie,1999;Lopez-Cordova&Meissner,2003;Tenreyro,2007)。而我国由于早期人民币汇率制度并不健全,有很长一段时间存在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汇率对贸易影响较小,对于此方面的研究也较少,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的加速与中国不断融入全球贸易体系,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得到国内学者广泛关注,研究特点也主要结合中国汇率改革进程与贸易特点进行的分析(胡冬梅、袁君宇 2019、贾娟琪、陈胤默,2020;林乐芬、付舒涵,2020)。对于人民币汇率对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影响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下文从汇率波动非中性观点与中性观点两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研究中对汇率波动与双边贸易间关系的探讨。
第二章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与中国-东盟贸易发展概述
  本章通过对国际汇率制度与国内汇率制度发展变迁的总结,进一步厘清二者间的差别与联系,有助于深入的理解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特点。同时,通过对中国-东盟贸易发展情况的概述,分析不同时期发展特点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使得人民币汇率波动问题与中国-东盟贸易发展历程更好的契合,为后文汇率作用机制分析打下研究基础。
2.1 国际汇率制度与人民币汇率制度
2.1.1 国际汇率制度概述
  研究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首先需要对近一个世纪以来国际汇率制度变革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首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西方列强掌控着世界经济的运行,在这些国家中主要所采用的是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当时黄金可以自由的流入和流出。在这一汇率制度下,货币本身存在价值,同时由于黄金的可自由流动,货币的供求也存在着一个自动调节机制,货币汇率波动基本被限制在黄金输入与输出点之间,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内波动。然而随着一战的爆发,各国纷纷禁止黄金的流通,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也难以为继。此后直到二战结束,新的国际汇率制度才得以成型,美国以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定了以美元为核心的新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同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各成员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国货币汇率进行较小幅度的调整。然而,特里芬难题的存在使得以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有着难以解决的先天不足。20 世纪 70 年代初,尼克松政府推出的新经济政策使得美元价值大幅震荡,美元急速贬值,难以维持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本位货币的地位,1973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宣告瓦解。其后,1976 年《牙买加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国际汇率制度进入了一个更为灵活且多元的新时期,各国在汇率政策制定、汇率条件方式上都更加自由,如何合理确定本国的汇率制度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于世界汇率制度问题的探讨也逐渐由浮动还是固定的争论,转向中间型汇率制度与两极型汇率制度的争论。爬行汇率、钉住汇率、限制浮动汇率制等中间型汇率制度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在其后的发展中一种复合型汇率制,即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体系得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青睐,所谓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指由一篮子货币钉住汇率、爬行钉住、限制浮动汇率制度所组成的。由于其兼具固定汇率制度所具有的稳定与可控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浮动汇率制度的灵活性,对于自身金融市场不发达以及管理经验较为缺乏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中国当前也采用了此类汇率制度,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外,世界各国也都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国际关系、贸易联系等多方面因素确定了自身的汇率制度,根据 IMF 对汇率制度的分类来看,目前国际上的汇率制度总体可以分成四类:浮动、中间、固定、其他汇率制度。从国别差异来看,浮动汇率制度多为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所选用,以中国、东盟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经济体则普遍选择中间型汇率制度,而一些经济较为落后或政治环境特殊的国家则多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具体世界各国汇率制度安排如表 2-1 所示
世界各国汇率制度安排
2.2 中国-东盟贸易发展概述
2.2.1 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现状
  自 2010 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我国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推动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与东盟双边贸易取得了巨大进展,对东盟进出口贸易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新增长极。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的当年东盟就成为了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在 2019 年跃居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在 2020 年前 2 个月我国对美国、欧盟贸易都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中国-东盟间货物贸易规模逆势而上,与去年同比增加 2%,总值高达 5941.1 亿元人民币,占同期对外贸易总值的 14.4%。自此,东盟也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图 2-2 为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化情况
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总额
第三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东盟贸易的影响机制...................................................... 27
3.1 价格弹性渠道的影响机制分析................................................................................27
3.2 风险偏好渠道的影响机制分析................................................................................30
第四章 实证分析.....................................................................................................................33
4.1 模型建立.....................................................................................................................33
4.2 数据来源及说明.........................................................................................................34
4.3 汇率波动率的测算....................................................................................................35
4.4 实证分析及检验........................................................................................................38
第四章 实证分析
从理论层面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东盟贸易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后,为了进一步探寻二者间的关系,得到更具应用价值的研究结论,本章结合人民币汇率数据与中国-东盟贸易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进出门贸易实证模型的建立,第二部分是数据来源及说明,第三部分是通过 GRACH 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率的测算,第四部分是运用面板回归分别对进出口模型进行的回归分析与检验并对模型实证结果的解释。
4.1 模型建立
  经由前文的影响机制分析可知,汇率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传导具有不完全性,在现实中,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除了受来自两个渠道汇率波动的作用外,也会受其他经济变量的作用。基于这一汇率不完全传导假设,参考 Goldstein&Kahn(1985),Hooper&Kohlhagen(1978)研究,首先建立包含汇率价格弹性渠道作用的进出口模型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东盟凭借着其优越的地理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度互补,在 2020 年一跃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本文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与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的梳理和总结,阐释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价格弹性与风险偏好传导渠道,在此理论基础上,通过构建实证模型,得到了一些具有探讨价值的研究结论。首先对于汇率因素来说,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框架下,汇率波动对于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主要通过风险偏好渠道传导,由于中国-东盟贸易商普遍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属于风险厌恶型主体,因此无论是出口贸易还是进口贸易都与汇率波动呈现负相关,东盟货币与人民币双边汇率波动率的提高对于中国-东盟贸易整体来说呈现抑制作用。对于汇率水平,即人民币的升贬值则主要通过价格弹性渠道传导,中国对东盟出口贸易受汇率水平变化影响更为敏感,当汇率水平同比例变动时出口贸易额的变动幅度大于进口贸易额的变动。其次对于其他宏观经济因素来说,贸易主体的经济情况对进出口贸易情况都存在显著影响,东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扩大国内需求推动中国对东盟出口额提升,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则能扩大国内需求增加对东盟原材料等商品的进口,总的来说贸易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扩大国内需求刺激了双边贸易的增长。外商投资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推动中国对外出口贸易的发展,对进口贸易的影响不明显。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及东盟贸易的影响探讨》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