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将浏阳市大瑶镇纳入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以扩权强镇为重点,着力优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释放了改革红利,激发了市场活力。
一、统筹下放“事权”,凝聚社会管理合力
以降低审批层级、精简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服务为重点,以企业发展需求和民生事务办理为导向,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原则,将土地交易审批、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商品房预售许可等经济建设领域和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许可等民生领域的64项管理权限,以及非法占用土地的处罚、环境监察执法等32项行政执法事项赋予大瑶镇实施,并进驻大瑶镇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理,纳入浏阳市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网上审批、实时监控。优化政务服务中心窗口设置,推行政务办理首问落实制和限时办结制,制作便民服务指南和便民联系卡。成立财税办公室,实行国税、地税和财政合署办公,将税收征管和财政非税收入的征收以及社会保险办理纳入服务大厅,实现“进一家门、办三家事”,既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办税服务,又推进了征管信息的资源共享,堵塞了征管漏洞,提高了征纳双方的办税效率。设立大瑶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将浏阳市国土局、规划局、住建局等10个部门下放的对农村村民非法占地建住宅的行政处罚、矿山资源执法、安全生产监督执法等32项权限进行整合,明确权责关系,完善机制保障,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清单管权责、一套机制管检查”,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执法扰民等问题。
二、有序下放“人权”,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创新机构编制和人事管理制度,整合行政资源,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管理体制上,大瑶镇政府与浏阳市花炮材料制造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实行合署办公,镇领导与基地管委会领导交叉任职,实现了优势互补。在机构设置上,整合行政、事业机构职责,搭建了“6办2局3中心”的架构,即党政综合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村镇规划建设办、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办、财政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社会事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管理服务和行政执法全覆盖。人事管理方面,在不改变干部职工原有编制身份的前提下,
对中层岗位实行竞争上岗,目前中层干部平均年龄35岁,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对急需重点引进的人才,浏阳市授权大瑶镇公开引进,并通过进修培训、挂职锻炼、公开考试招录等方式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持。
三、率先下放“财权”,夯实经济发展实力
着力推动财政资金分配向基层倾斜。2010年,浏阳市赋予大瑶镇特殊的财政“双返”政策,将新增地方收入的80%、土地出让金的80%返还大瑶镇,并全额返还镇辖区内收取的城镇建设配套费、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社会抚养费等非税收入。据统计,2010年至2015年,大瑶镇累计获得财政分成达2.82亿元,土地出让金返还达3.24亿元。返还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了产城融合发展的财力保障,大瑶镇中心医院、学校、公共停车场、城乡公交等基础设施已投入使用,花炮原辅材料交易占据全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房产、旅游、文化、餐饮等产业繁荣发展,通程、苏宁易购等商业品牌相继入驻,城市功能聚集提升向农村延伸覆盖,实现了百姓不离家、不离乡,就地就近创业就业。科学下放“地权”,增强城市建设动力。为进一步增强大瑶镇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2012年,湖南省、长沙市国土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同意浏阳市在用地指标中调剂部分给大瑶镇,5年内可用指标达3平方公里,远期弹性可再增加2平方公里。浏阳市将临时用地许可、土地交易审批等权限授权给大瑶镇国土所实施,简化了审批流程,提高了审批效率,保障了城市建设用地需要和产业布局规划需求。2013年以来,大瑶镇共铺排项目78个,完成了“五路一河”等基础设施建设,南川河中路、南山大道等公共服务设施陆续投入使用,湖南省首条高标准乡镇环线竣工通车,首个乡镇农村公交系统投入使用,城市形象显著提升。
城区规模由2012年的6平方公里扩容至12平方公里,达到一座中等规模县城的水平。
张白云 湖南省长沙市委组织部
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浏阳市大窑镇社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经济行政管理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