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专业均为工商管理类的下设专业。通过多年的专业建设,会计学专业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逐渐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及优势。市场营销专业为我校特色专业,自2005年创建以来,在专业建设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财务管理专业创建于2008年,并于2012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开展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可以整合与共享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三个专业在教学团队、课程与教材、教学方法与改革、实验室与校外实习基地等方面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时,以会计学专业为核心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为相关专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能够充分发挥会计学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引领、示范、带动整个专业类的综合改革与创新,从而全面提升专业类中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依照“发挥优势、强化特色、优化结构、提高效率、重点突破、示范共享”的原则,商学院拟通过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与教材资源、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通过三年的建设,将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成教育理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教学成果丰富、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类,为南京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中高级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专业均为工商管理类专业,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在设置工商管理类基础课程模块与任选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专业分流与专业方向自选,打造“平台共享、专业分流、方向自选”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层次、灵活性、模块化的分流加自选的人才培养方案。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见图l。
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共同学习公共基础课模块与工商管理类专业基础课模块;在第二学年进行专业分流,在第三学年进行方向自选;四年学制中,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任选课平台中进行专业选修课程选修,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开展实践能力培养。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团队
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建成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团队。加大“双语”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团队中3-4人晋升正教授;培养和引进在同行中享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带头人2-3名,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6名。
(三)建设工商管理类专业网络课程平台和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本着“资源优势整合,推精品,抓双语,网络课程平台化,实践课程有突破”的建设原则,对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三个专业进行课程资源优势整合,设置工商管理类基础课程模块与任选课程模块,构建工商管理类课程大平台,建设由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三个专业共享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网络课程平台。
(四)教学改革出成效,形成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类特色的教学成果
基于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三个专业,将其各自具有特色、创新的教学方法在专业类中进行示范、带动、推广;同时,探索探究式、研究性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改革现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工商管理类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
(五)拓展创新创业培养空间,形成一批学生创新创业成果
多渠道、多方位地提供各种教学资源,拓展创新创业培养空问,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课外科技、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创业的潜能,培养创新型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
三、工商管理类重点专业建设的开展情况
自2012年工商管理类专业被遴选为江苏省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类以来,学院加强重点专业类建设,推进专业类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与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全面实现了专业类的建设构想及阶段性目标。
(一)构建并实施“平台共享、专业分流、方向自选”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建设内容,构建“平台共享、专业分流、方向自选”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该构想,工商管理类专业建立了专业类基础课平台、专业类选修课程平台、专业类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专业类基础课平台由学生必须掌握的工商管理学科及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构成,具体包括Ⅸ管理学基础》、《宏微观经济学》、Ⅸ统计学基础》、《会计学基础》等课程。专业类选修课平台为所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跨专业选修课,帮助学生了解工商管理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企业内在和外在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具体包括企业运作与管理类课程、投资与理财类课程、管理素质能力培养类课程等30多门选修课程。为实现专业类软件化特色,2013年起,在专业类选修课程平台中加入了《云计算及其应用》、Ⅸ电子商务》等6门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网络运用+软件应用+信息处理”能力。专业类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则是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类开设的综合专业实践课,如专业认知实习、经济管理综合模拟实践、创新与创业实践、毕业实习等。在确定平台及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各专业根据构想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均开设了相关专业方向。商学院自2013年开始实施“平台共享、专业分流、方向自选”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按原构想,应以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大二开始实施专业分流,大三进行专业方向选择。但由于学校实际招生情况的限制,2013级专业类新生未能按原设想进行大类招生,而是分别按专业招生。为最大程度上与重点专业类建设思路相吻合,经商学院研究并报教务处批准,在一定比例的2013级专业类学生中实施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进行专业分流。2013年10月,商学院面向2013级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三个专业的学生召开了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的宣讲会,向学生介绍了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建设规划及2013级专业类学生专业分流实施方案,详细介绍了自主选择专业对象、名额、资格和程序。目前,2013级专业类学生已完成专业分流,共有7名学生进行了自主选择专业。
(二)教学团队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专业类以会计学专业课程负责人制度为基础,向市场营销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推广,目前已基本建立工商管理专业类课程负责人制度。同时,继续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等,实施“扶青工程”、“博士学历提升工程”、“双语教师培养工程”,全面提升专业类教师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在建设期中,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晋升教授2人,副教授11人,博士毕业5人;1名教师赴香港理工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半年,3名教师赴国际合作办学单位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教学交流3个月,2名老师分别到会计师事务所及企业挂职锻炼。
(三)课程与教学资源建i.R取得丰硕成果
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建设要求,商学院对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三个专业进行全面的梳理,构建三个专业共同的专业类基础课程模块、专业类选修课程模块,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架构体系,修订、完善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课件、案例、习题等教学文件及资料。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建设了由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三个专业共享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网络课程平台,将课程教学大纲、课件、案例、习题等上传到网络课程平台,使教师的个人静态资源在网上“流动”。在此基础上,重点加强精品课程、研究性课程与双语课程的建设。目前,专业类已建成校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研究性课程4门,校级双语课程1门,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教材2部。
(四)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实施过程中,注重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建立注重综合素质能力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目前,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三个专业已广泛采用案例教学,并通过课堂讨论、上台演讲、情景教学、仿真模拟、外出参观、调研、完成小组作业、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另外,《高级财务管理》等5门课程试点采取PBL问题导向教学法。同时,推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部分课程已改变传统的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考核,将平时成绩比例提高到50%-60%,将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作业、调研报告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主要内容;部分课程则将案例分析报告、小组作业、调研报告作为期末考核方式。通过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综合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的能力。2012年以来,工商管理类专业1项教学成果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教改课题获得校级立项,2项教改研究课题获得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其中1项课题获得重点项目立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21篇。
(五)建立多方位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渠道,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斐然
专业类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拓展延伸到课堂教学以外,覆盖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校内课外)、第三课堂(校外课外)三个层面,并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学科竞赛等活动,多方位、多渠道培养创新型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目前,专业类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9项;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8项;成立商学院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孵化基地1个。
四、工商管理类重点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已过去的近2年建设期中,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开展情况良好,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2013级专业分流方案有待完善
1.2013级专业分流方案中,对于学生获取自主专业选择的资格有如下要求:(1)所学课程全部及格;(2)以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序,排名在前10%的同学具有申请资格。其中,以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序,在选拔学生方面会存在噪音,应考虑更为合适的指标。2.2013级专业分流结果显示,有7名学生进行了自主专业选择,均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选择转入会计学专业。自主选择占比较低,方向单一,这是专业类建设方案设计时未曾预期的。
(二)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形成
在人才培养方面,专业类拟在国际合作方面建立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类拟尝试打通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课程与学分互认,为专业类学生提供到海外高校进行校际交流的途径,以培养国际化的工商管理人才。但由于校际合作相关政策和要求尚不明确,截止目前,专业类尚在探索合作模式的相关机制和实施方法。
五、工商管理类重点专业建设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专业类学生的专业分流方案
1.在排序指标方面,将对2014级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三个专业采用学生平均学分绩点替代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使排序更为公平、科学,以消除选拔学生方面存在的噪音。2.分析2013级专业类学生自主专业选择中出现选择比例较低,方向单一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为学生对专业类中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三个专业的专业设置、定位及就业等情况了解不够充分,未能激发学生根据自身个性进行专业选择的意愿。基于此,商学院将对今后专业类学生加强专业教育,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专业类三个专业的特点及未来职业方向。
(二)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新途径
在目前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磋商的基础上,利用学校创建南京软件科技大学的契机,进一步创新机制,尽快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达成合作协议,借助学校“中澳学院”的平台,探索联合培养人才的新途径,打造专业类“地方性、国际化”的特色。
六、结语
重点专业类综合改革与创新实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能够引导高校结合实际、科学定位、优化结构、彰显特色。我校工商管理类重点专业建设得到校院两级的大力支持,已取得初步成效,学生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张恒,赵玉萍,贾建波.生物工程重点专业类实践教学大平台建设探索【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3(12).
[2】施鼎方,徐竟成,朱毓秀.开设综合性实验室项目促进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8).
[3]王永生,屈波,刘拓.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
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工商管理专业综合改革创新实践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工商管理硕士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