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在职硕士 > 关于MBA毕业论文的那些事儿(经验分享)

关于MBA毕业论文的那些事儿(经验分享)

时间:2021-11-28 17:36 | 栏目:在职硕士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1-11-28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在职硕士文章《关于MBA毕业论文的那些事儿(经验分享)》,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最近,MBA毕业论文的评审、答辩基本告一段落了。又有一些感触,一些新鲜例子。去年6月,鄙人曾经写了一篇《MBA毕业论文(会计方向)写作漫谈》。本文算是一个增补,不求系统、全面,只是点滴心得。当然,还是以会计、财务方向为主。

 

一、研究设计的问题

1、性质很恶劣,后果很严重

研究设计影响论文的整体框架。一旦出错,很难修改。因此,务须多加关注。按理说,指导老师应该在开题阶段就要为你把关。可惜,到最后答辩环节,还是能够看到一些明显存在“设计缺陷”的论文。即使“被放水”,这种“带伤闯关”的论文也可能留下严重隐患——万一被教育部抽检或者多年以后被举报,后果不堪设想。曾不止一次听说,有人在职场晋升的关键时刻被竞争对手“翻旧账”,找出毕业论文中的毛病,结果意外“翻船”。不能完全责怪人心险恶,唯有自己走得稳,才能走得远。

关于MBA毕业论文的那些事儿(经验分享)

2、前方有坑,请学会绕行

下面是几个具体的设计有误的例子。

(1)项目投资的财务可行性评价,必须用现金流折现模型(DCF)。但凡学过财务的,这一点本该是常识。但是,有人居然用盈亏平衡模型(BEP)来分析,大谬不然。因为,BEP是短期经营决策的分析工具,它假设所有成本费用可以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而这在长期投资决策中是完全不适用的。打个比方,显微镜是不能混同于望远镜的。

 

还有人用企业风险管理(ERM)的分析框架来谈项目投资,也远远不够。因为,项目预期收益的高低,本身就是专门风险,不需要再进行风险识别;计算内部收益率等指标的过程,就是风险评估的过程,不需要再进行主观性的定性分析;项目评价的结论是接受与否,这从风险应对策略来看也是直观而明确的。

 

(2)经常看到有人在财务分析中滥用层次分析法(AHP)。这种方法的逻辑,是判断无规则的多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但是,财务指标本身是有内在逻辑的。并列关系(比如应收账款与存货)、相乘关系(比如净资产收益率与销售利润率),根本无法简单地说哪个更重要。换言之,让财务专家来填写问卷、判断多个指标的权重,一样是瞎填。

 

(3)有的设计问题,也许可以靠改标题来解决。比如,有人写“大学生互联网金融参与程度”,但问卷调查的样本仅仅是某地的;有人写“商业银行XX决策”,其实只是作者所在的一家银行的。这时,可以在标题中加上限定词。但是,代表性就差了,研究意义也就弱化了。

 

二、魔鬼藏在细节中

毕业论文往往存在许多细节问题。一处两处,还情有可原;如果多了,要么是能力问题,要么是态度问题了。因此,不可不慎也。以下仅举几例。

 

——研究内容,不是章节内容的概括,而是研究主题、研究目标的解释。第一章通常叫“绪论”,但不能说你的研究内容包括绪论;绪论中包括研究内容的叙述,但更不能说研究内容是你的研究内容吧。

 

——技术路线图,需要用简明扼要的词组来表述,不要用句子。

 

——柱形图和折线图,严格来说是有区别的。柱形图是离散的、断开的,适合期间性、动态性的指标,比如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项目;折线图是连续的,适合时点性、静态的指标,比如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如果用折线图表示多年的收入、利润,那些数据点之外的线段并没有任何含义。

 

——答辩的PPT里面,不要用大段文字,要尽量用词组。如果用别人的模板,注意改掉LOGO,或者在模板中别人写“logo”的地方换上恰当的标记。

 

——仔细检查笔误。有人在致谢中说,“每次向老师请假,老师都不厌其烦地指导”。读起来是不是懵了?TA本来是想写“请教”的。用拼音输入法的,打字别太懒,最好即时检查。有人在PPT的最后一页写“THANKS YOU”。哎,是不是英语太好,忍不住想秀一把?可是,这个拼写……

 

三、答辩答辩,答而不辩

“答而不辩”这话,不是世俗、市侩或者油滑,而是理智。其一,假如某老师和某学生出现学术意见分歧,从概率来说,谁对的可能性大?能够在毕业时就超越老师、“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毕竟凤毛麟角。其二,从社交礼仪来说,也该尊师重道、尊敬师长。或许在西方社会,不会太注重这点。其三,在被答辩老师诘难、指责时,你的反应如何,也就是一场“压力面试”。如果“说不得、骂不得”(传说中的“三从四得”),又如何应对更大的社会上的压力?

 

今年答辩,鄙人又长见识了。说来有些啰嗦,有兴趣的话,容我细禀。某天,A校,一位MBA同学写到“金融科技”。论文选择了类似网贷、校园贷、众筹、P2P等若干关键词,用它们的搜索指数来建立了一个“金融科技发展指数”。然后,在作者的描述统计中,就出现了在某一年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居然退步的现象。科技退化这种事,人类确实也有过,比如在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印第安社会,但其前提一是人口规模小,二是对外封闭。互联网社会中,科技还会倒退?于是,第一位答辩老师的第一炮,即是此问。

 

这位同学一脸茫然。我猜,敢写这种题目的,多半是跟着导师课题做的。也许导师就根本没想过这种困惑。俗话说,路见不平一声吼。我“见义勇为”,拔“嘴”相助了:它的数据其实衡量的是金融科技的关注度。关注度嘛,自然有热有冷,起伏不定。答辩主席也附和,表示认可这种解释。接下来,论文修改的方向也就呼之欲出:至少要承认,科技发展程度并不容易衡量;最好的办法,是将全文的“科技发展”换成相应的“关注度”。鉴于人家的“苦劳”和“疲劳”,认个错,也就下台了。

 

故事还没结束。特别有趣的是,次日,B校,鄙人居然又在答辩现场见到一篇同样研究“金融科技”的论文,虽然做的更精致、繁琐,但数据来源一样是搜索指数,金融科技一样出现“退步”!按答辩主席安排,鄙人“首发”。正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当仁不让。满以为头一天的剧情可能会重演。哪晓得,这位同学不按套路出牌,坚持“科技会退步”的观点!

 

本着诲人不倦的精神,想给该生解释“A的关注度不是A本身”这个理儿。哪晓得,同学不认账。我举例说:“你看,凤姐的关注度高,但不代表她颜值高啊。”言下之意,坏事也有高关注度。这在校园黑心贷、P2P暴雷中很明显吧。但是,同学反驳道:“但是凤姐发展得也很好呀!”这逻辑,类似于干了坏事也可能占便宜,但也不至于好坏不分了吧。

 

遇到这种纠缠不休的,只好作罢。气氛一度紧张而尴尬。稍显意外的是,其他答辩老师没有挺我。也许人家不熟,也许不太上心,只想敷衍而早点结束。最后,答辩结论还是通过了,只是丢掉我这一票,四比一。平心而论,该生本该全票的。我投反对票,也显然是针对其答辩表现而已。我猜,人家的底气也许来自导师的认可。殊不知,有多少所谓“科研”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唬外行人的。不说这个了,自己体会。

 

四、老师的病也是病

大家习惯于回避的一个话题,整个毕业论文环节中,从指导老师到答辩老师,都没毛病吗?

 

说实话,大部分是,但有例外。有时候,看到论文中的低级错误(标题都有明显不对的)或者“硬伤”(如前所述的研究设计问题),真的会鄙视其导师。但是,导师通常是匿名的。都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如果透明一下,会不会有所改观呢?因为指导或评审工作都是不可观察的,全凭良心,而“声誉机制”全然作废,自然会有人偷工减料、偷奸耍滑。不是不太负责,而是太不负责。有人说,指导费、评审费该提高,这类似“高薪养廉”。你觉得呢?我没招。

 

再说答辩老师。遇到过自己不懂却以为自己很懂的,提出的批评意见不仅让学生无言以对,我坐在旁边一样冒冷汗:你让学生鄙视我们啊。这事不能说得太细,不然就有人对号入座了。有机会,咱私下聊。还遇到过自以为“样样精通”的,自顾自滔滔不绝,把其他老师当摆设。此时,我唯一的办法是落得轻松,提高如厕频率了事。哎,答辩不是大师的独角戏或才艺展示会,也不是批判大会,本可以提点改得动的、建设性的修改意见的。

 

假如遇到这些尴尬,只好稀里糊涂,糊弄了事。人在江湖(高校也是有江湖的吧),自求多福吧。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关于MBA毕业论文的那些事儿(经验分享)》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在职硕士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