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10-21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网络新闻论文文章《中国新闻业发展的挑战与重构路径》,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 要: 在移动互联网重构传播生态的当下, 中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 无论是课程教学还是学术研究都处于迷惘之中, 面临百年来的巨变。 新闻传播学新的学科体系应以 “公共传播” 为核心概念, 以社会交往、 沟通、 传播为基本范畴。 以 “技术”、 “思想”、 “表达” 为关键词进行教学与学术研究体系的重构。
关键词: 新闻学教育; 公共传播
学科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对于大学中的任何一门学科来说, 学科是由课程教学体系与学术研究体系两大部分组成。当下, 中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 无论是课程教学还是学术研究都处于迷惘之中, 面临百年来的巨变, 原因就在于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一个全新的社会生态。
一、 中国新闻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中国乃至全球, 新闻学教育是伴随大众传媒而生, 伴随大众传媒兴盛而繁荣。1840 年鸦片战争失败后,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西方殖民者取得了在华传教和办报的特权,外国人创办的中、 外文报刊快速增长, 同时出现了大量的商业报纸。 以 《遐迩贯珍》 (1853—1856) 为代表的商业报纸的繁荣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新闻业, 启发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 激发了他们的办报热情。 “据不完全统计, 自 1873 年至 1895 年的 20 余年中, 中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约有 30 种”。[1]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后, 一大批清政府为控制言论而颁布的法律被废止, 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进入高峰。 近代中国涌现出邵飘萍、 黄远生、 张季鸾等一批卓越的新闻记者, 他们纷纷著书立说, 对新闻职业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根据自身工作经历对新闻记者的职业标准进行探讨。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对新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闻人才的培养变得紧迫起来, 加快了新闻教育的产生步伐,为新闻学教育创造了条件。新闻界对新闻教育的提倡开始于 1912 年, 这一年中国报界俱进会首次在决议案中提出设立新闻学校, 虽然决议未能被执行, 但是新闻教育开始为报界所关注, 为社会所接受, 为新闻学教育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918 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 以此为标志, 中国新闻学教育开始正式确立。 1920年, 上海圣约翰大学开设报学系, 这是中国高校正规新闻教育的发端。 此后, 燕京大学新闻学系、 复旦大学新闻学系、 圣约翰大学新闻学系、 暨南大学新闻学系、 广州国民大学新闻系等纷纷开办, 发展至今已逾百年。 除正规高等院校新闻学教育之外, 职业教育也是新闻学教育启蒙初期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职业教育注重技能培养, “ 所设的课程, 大部分是侧重实际工作的, 如同排版, 排字, 管账及初步的采访等等”, 而且注重实践。 “ 由广义的新闻教育的立场而言, 这种办法当然不能认为健全, 然而这些学校之设立, 很可以证明现在中国报业一种有意义的趋向”。近百年来, 所有新闻学教学的目标都是为大众传媒培养记者、 编辑, 核心课程是采、 写、 编、 评、摄等新闻实务课。 由于大众传媒崇高的社会地位 (记者这个职业过去常常被认为是无冕之王) 和丰厚收入, 综合性大学的新闻传播学专业成为学子们向往之地, 吸收了大批优质生源。但现在, 风光不再。 三大传统媒体一路狂跌, 中国尤甚。 一方面, 报纸、 广播、 电视等传统媒体原有的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商业模式出现严重危机; 另一方面, 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发展, 新媒体、新的传播方式层出不穷, 世界已进入了泛媒体时代, 传统媒体无论是社会影响力还是经济收益, 逐年大幅下滑, 人才也大批流失。 正如喻国明教授 2015 年 10 月 31 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的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术年会上所说 “ 媒介的转型不是渐进性的, 而是一种跳跃式的、 断裂式的革命”。 2016 年 5月, 清华大学发布的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2016) 》 显示, 2015 年传统媒体, 尤其是传统报业发行量与广告量都在经历着两位数的持续下滑, 电视媒体也面临增长乏力和马太效应的双重挤压。 2015年全国各类报纸的零售总量与 2014 年 相 比 下 滑 了 41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中国新闻业发展的挑战与重构路径》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网络新闻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