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新闻论文 > 网络新闻论文 > 县级媒体中心推进新闻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步研究

县级媒体中心推进新闻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步研究

时间:2021-10-21 13:25 | 栏目:网络新闻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1-10-21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网络新闻论文文章《县级媒体中心推进新闻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步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本文聚焦县级融媒体中心转型发展,借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框架,提出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坚持受众本位,增强新闻工作者“四力”建设,加快推进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产品,满足受众对高质量新闻信息的需求,以此提升区县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凝聚力,推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基层落地落实。
  关键词:媒体融合;县级融媒体中心;供给侧改革
 

  一、引言

  5G 时代,新一代通信技术的高速率、低时延、密连接和高容量,不仅让连接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无物不在,也将让“万物皆互联、万物皆终端、万物皆媒介”成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信息生产领域,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1]面对新技术引发的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场景及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面对传播趋势分众化、差异化和受众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的加速演进,作为基层新闻宣传主力军和舆论引导主阵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提供在地、权威、及时、精彩的高质量新闻信息,是应对“众媒时代”挑战的重要策略和课题。
县级媒体中心推进新闻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步研究

  二、坚持受众本位,新闻产品需要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受众是新闻报道的最终消费者[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把更多的版面留给群众,将更多的镜头聚焦群众,推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是区县党媒在信息泛滥时代争取更多稀缺注意力的“法宝”。受众,即传播活动的对象。从传播角度而言,受众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信宿);从媒体角度看,受众是新闻报道的读者(观众);从宣传角度看,受众是意见舆论的生产者(公众);从经济角度看,受众是作品产品的消费者(用户)。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赋能,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效率更加快捷、内容更加丰富。新闻是否重要,作品是否转发,不再由新闻单位决定,而是由受众自己说了算。受众权力的放大,使新闻传播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新闻产品供给与受众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因此,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区级融媒体中心应以受众为导向,提高信息传播质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传统新闻产品存在生产过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体系,提高供给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如是视之,新闻业是为受众提供服务的信息产业,是受众主导的“买方市场”。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加快推进新闻及媒体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数字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逻辑正在重塑。近年来,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适应媒介生态、传播格局和受众需求变化的能力和步伐还不够快,存在传统新闻产品生产过剩的风险。从生产端看,一些媒体内容结构调整相对滞后,还是延续老办法、老腔调、老习惯来写报道、播新闻,记者习惯于跑机关、泡会议、抄材料,表达方式单一,新闻语言死板,传播时效滞后。一般化的告知类内容偏多,“传得开、留得下、有营养”的深度作品偏少,刷屏热传的精品、爆款不多,受众不爱读、不爱看、不爱转,从而导致受众规模缩小、影响力下降。从供给端看,县级融媒体中心在继续抓好党报、电视台的基础上,积极搭乘“互联网 +”快车,纷纷推出各自媒体的新闻 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加快媒体融合进程,在受众可达性、新闻可获性上取得长足进步。然而,就现阶段来看,区县党媒融合发展运用的技术,多是新闻内容分发的多平台化,在信息采集、生产、传播、反馈等各环节的跟踪比较滞后。同时,内容精准度不高,多“大水漫灌”,少分众化、互动化、精准传播,内容生产也落后于微信公众号精英写手、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
  (二)高质量的新闻产品是受众刚需
  新闻业是为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事业,“内容为王”始终是不变的“恒量”。对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要抛弃“高高在上、我播你看、爱看不看”的旧观念,建立起基于互联网的“面向用户、你看我播、想看就看”的新观念,坚守“内容为王”,给受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3]。施拉姆曾经说过:“信息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面对上述结构性问题,县级融媒体中心要适应广大群众的需求方式,从内容的生产和供给端入手,处理好“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改变过去新闻信息生产的“供需错位”,增加融媒体作品数量,提升供给体系质量,让作品具有差异化,让服务更具个性化,减少文件式、简报式、口号式等“开水白菜”新闻,淘汰新闻采编中“低小散”的落后产能,让党媒和受众需求“产销对路”。
  (三)增加新闻产品的“有效供给”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是高质量发展的实质,也是新闻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推进新闻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就是增加新闻产品的“有效供给”。具体来说,县级融媒体中心要以提升高质量新闻产品生产能力和融媒体、多平台传播能力为抓手,在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的前提下,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党媒作用,优化内容策划、包装、制作体系,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一方面,要坚守党性原则,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另一方面,要以媒体融合发展为引领,大力推动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减少粗制滥造的作品,让新闻报道更加独到、宣传策划更加精准,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融共生,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牢牢占据新闻传播、舆论引导的制高点,不断创造融合传播的新高度。

  三、推进内容、形式、手段创新,增加高质量新闻产品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成为县域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主要力量,成为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持续推进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增加新闻产品的“有效供给”。
  (一)强化内容创新,增强新闻工作者“四力”
  “脚力是根基,眼力是前提,脑力是核心,笔力是关键”。[4]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推动内容新的关键。区级融媒体中心要以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教育引导全体新闻采编人员在融媒改革中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不断提升个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使新闻报道沾满泥土芳香、充满生活气息,让“有意思”的内容更“有意义”,让主题报道亮起来,让主流声音强起来,采写制作更多具有鲜明特色、广泛影响力的新闻产品。
  (二)加强形式创新,不断丰富新闻表达方式
  叙述生动、通俗易懂是最有效的传播方式。面对传播形态开放性、交互性与多元化、分众化,区级融媒体中心要打破“重采编、轻发布”“重内容、轻平台”的传统媒体桎梏,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优化内容、创新形式上去,推出适配阅读场景、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的报道。要注重丰富传播和表达方式,在个性化表达、可视化呈现、智能化推送、互动化传播等方面下功夫,落实“受众本位”,让供给的新闻产品更生动具体、更及时新鲜、更意味悠长,从而实现“内容魅力”的提升。同时,要丰富技术表达、传播技巧和话语体系,广泛运用图片、音频、视频、VR、H5等多种形式,充分运用事说、数说、评说、图说,不断提升点击率、阅读率、点赞率、转发率。常言道:“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引导新闻采编人员要转作风、改文风、走基层,到第一线蹲点,于生活“抓活鱼”,记录时代的新进展、新变化,在新闻表达方面践行“短实新”、反对“假大空”,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产品,当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人民幸福生活的记录者。
  (三)加大手段创新,推进融合媒体转型发展
  当下,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传统党媒,大部分信息均从网上获取。破解之道就是“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对此,县级融媒体中心要跳出传统电视、报纸、刊物时间、形式和次数的局限,重视内容生产与内容传播的关键性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动形成“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格局;同时,要补齐融合生产、融合传播短板,加快新媒体平台软硬件更新,加快记者编辑采编装备和技术更新,努力实现整体架构、采编流程、媒体产品、内容传播的技术升级,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四、结语

  内容创新是根本,表达创新是途径,技术创新是动力。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守正创新,践行“四力”,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加快推进新闻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增加新闻产品的“有效供给”,将优质内容向主阵地创新平台汇集,满足受众对高品质新闻产品的需求,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DB/OL].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315/c64094-30978511.htm,2019-03-15.
[2] 李法宝 . 新闻传播方法论[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
[3] 郭全中,陈力丹,王雄军 .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如何有效融合?[DB/OL]. 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culture/gd/201409/24/t20140924_3587804.shtml,2014-09-24

郑和顺    渝北区融媒体中心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县级媒体中心推进新闻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步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网络新闻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