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0-09-05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英语论文文章《基于QUILT模型的高中生英语课堂提问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QUILT 模式是通过教师的优质提问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课堂提问能力,教师必定要起到桥梁作用,为学生思考提供有利的环境和空间,同时在情感维度给予支持,一步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习得必备的提问技能。 在 QUILT 模式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和提供脚手架的支持,逐渐树立了提问的意识和信心,课堂表现积极、活跃,主动性明显增强,课堂主人翁意识表现强烈,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英语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课堂效果明显提升。
绪 论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教育的主流目的,而这一目标的基础无疑是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因为只有爱提问,会提问以及好提问才能进一步地思考和创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提问方式、提问时间、提问内容等等形式的语言交流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尚书·仲虺之诰》中提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由此可见,质疑与提问能力的重要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在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中的二级素养级别中要求学生要能够提出批判性问题,辨析、判断观点和思想的价值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这一级别的要求不难看出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而纵观现在的英语课堂,学生不会问、不敢问、不想问的现象常有发生,在有些地方的英语课堂甚至是一种常态,这样无疑会阻碍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并且能用英语清晰地表达问题的能力急需提高,如何帮助或引导学生提高他们自主提问的能力就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节 研究背景
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的大背景下,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向。而创新的开端便是对于某一事物产生质疑或疑惑,问题的产生也意味着学习的开始,学习和提问应该是一种共生的关系,真正深入的学习必定会引发人的思考,问题也会随之产生。因此,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来说创造性人才培养的第一步便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从而勇于探索且敢于创新。基于这一点,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理念,不断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给学生提出问题来回答,他们将学会刚刚阅读过的章节。而教会学生思考并能够提问,他们将学会在未来的人生中如何学习”。可见,质疑与提问能力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知道自己有哪些疑惑,并且要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才能使学习更为深入。学习和提问相辅相成,这也表明提问对于自身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首先即体现着其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说明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一定是经过了认真的思考,而不只是简单进行了机械性的识记学习,这也是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尤其是针对英语这一特殊的语言学科,它除了能够带领学生通过不断学习输入从而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外,更重要的是也需要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达到输出和交流的目的。在英语课堂中,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能够达到锻炼其思维的目的,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发展,随之综合能力也能得以提升。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版)》提到要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而发展学生思辨能力的最关键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同时,要使得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得以显现,英语教学就要真正把教师从抓语法和词汇的低效教学中解放出来,指导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用恰当得体的语言表达观点,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效率,使语言学习和知识增长、思辨和表达能力发展融为一体。而纵观现阶段的高中课堂,我们更多的是把重心放在了教师的提问上而忽略了课堂主体地位的学生,所谓教学相长,教与学应该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帮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提问者,促进其思维的发展,让其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是所有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节内容将对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加以介绍,在实践的基础上对 QUILT 模式的有效性加以验证,同时提出适合于实际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高中学生英语提问能力的现状以及相关不利因素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并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基于 QUILT 模式探究提升学生英语提问能力的教学实施原则及程序,为落实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标提供参考和启示。同时,在实践研究过后,通过问卷后测以及访谈分析 QUILT 模式实施过后对学生在提问意识、提问能力以及学习兴趣上的影响;最后,针对该模式应用于提升高中学生英语课堂提问能力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并进一步探讨适用于实际教学情况的方案,将 QUILT 模式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提问行为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问题的提出是学生思维方式的展现,而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会决定学生能否提出问题以及能提出怎样的问题。因此,本研究能够契合英语核心素养中所提出的英语课程要体现育人价值这一要求,同时为英语教师和相关学者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上的参考。 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看清事物的本质,掌握深度思考和思辨的能力。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拥有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来说尤为重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提问和引导发展学生的质疑和提问能力可以为一线教师和研究教学的工作者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从而使实践教学向更优质的方向发展。 本研究将通过 QUILT(Questioning and Understanding to Improve Learning and Thinking)模式,通过不断优化教师提问来启发学生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质疑和问题意识。该研究可以丰富和补充中学英语教学相关理论,如师生关系、提问环境、教学环境等,有助于促进和发展提问理论,特别有助于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对英语教师和相关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论文研究视角是 QUILT 模式对于英语课堂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影响,有其独特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的目的在于将 QUILT 教学模式引入到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以高中生的英语学习特征以及核心素养为依据,设计 QUILT 模式实施方案,并对笔者教育实习班级进行教学实践,然后探讨 QUILT 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学英语教学来提高学生英语提问能力的优势与局限。因此,从实践上来说,本研究可以拓宽 QUILT 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可丰富对于提升学生英语课堂提问能力相关策略的研究。 并且,在 QUILT 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为课堂主体,教师在整个环节中充当脚手架的作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本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教师能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英语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从而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的发展。同时,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 QUILT 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应用,本研究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 QUILT 模式在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优化方案,为他人从事 QUILT 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第一章 文献综述
本章内容主要是对基于 QUILT 模式培养学生英语提问能力的理论基础、相关核心概念界定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加以介绍。
第一节 理论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从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布鲁姆认知分类以及脑科学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加以分析。心理学与教育教学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学科方向,但是其实质却联系密切,二者都是对于人的发展的研究,心理学主要是对人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活动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因此,它对于教育教学领域的指导作用十分突出,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心理学基础。本研究主要基于以下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分属于认知心理学,它十分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首先,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知识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绝对答案,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需要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在不同的背景中在教师或他人的帮助下主动建构;其次,建构主义还强调,学生自身由于环境背景、认知风格和性格差异的不同在具体的问题前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差异性;再者,建构主义的教师观以及教学观还提出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当学生的促进者、合作者以及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不拘泥于教材。基于以上建构主义的观点,给实际教学也带来一定的启示: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给学生元认知(Metacognition)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计划和监控等元认知策略,也就是说要关注学生的认知领域,了解学生知道什么以及能够做些什么,只有当学生能够对于自己的元认知知识进行控制才能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意义的建构,从而产生问题和疑惑;其次,要想学生成为一个好的提问者当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帮助,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辅助的角色,充当学生学习的脚手架并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干预;再者,在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之后,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提出问题,还要在情感维度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的自信和勇气,更要在学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之后给予细节性的真挚评价,从而从外部动机上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最后,基于以上建构主义知识观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角色定位,不难看出教师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过程中还充当着引领者和示范者的作用,要想激发学生更多思考从而产生问题的第一步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的设计提问环节,同时在问题提出以后除了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给定足够的更待时间,为学生的思考和建构过程提供空间,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也更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本节内容是对于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包括:QUILT 模式、课堂提问以及学生英语课堂提问等方面的内容。 QUILT 模式(Questioning and Understanding to Improve Learning and Thinking)由美国教育专家 Jackie Acree Walsh 和 Beth Dankert Sattes 最早提出,其涵义是经由提问促进学生学习与思维的简称。该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提供脚手架的作用来提高学生提问的质与量。该框架共分为五个阶段(见下表 1-2):准备、陈述、激发、加工和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质疑为导向的合作过程。该模式起始于社会学科,被普遍应用于阅读教学及语言教学中,其实施的基础是教师通过优质提问帮助学生发展元认知,从而激发学生的提问行为。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问题”的定义为:“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须要解决的矛盾或要弄清楚的疑难。”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课堂提问是课堂中最主要的交流活动,我国学者宋振韶等将课堂提问概括为三种基本模式:师—生、生—师、生—生,三种模式综合运用从而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求知欲望。美国学者 Kathleen Cotton(1988)将课堂环境中的教师提问定义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线索或刺激,通过提问学生能够以及知晓他们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另外,Rosenshine 和Chapman(1996)认为提问行为既是认知策略,又是元认知策略,它既可以就提高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也是自己对于知识是否掌握的检验。Taboada 和 Guhrie(2006)将学生提问定义为学生自行生成的信息请求主题或领域,取决于评估某项已知或未知的内容主题,并尝试扩展该主题的现有知识,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受到个体已知经验的干扰对新的知识所产生的思考或困惑,为了寻求答案而自发产生的行为。学生问题的产生过程在当前研究领域内被广泛定义为与之前特定课堂活动或经验相对应的学习和用于评估目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问题的产生途径来源于课堂上特定话题或教师给定的开放情境抑或是他们认为重要的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问问题的过程是学习者对于一个问题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为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延伸而产生疑惑的过程。 综上,本研究认为课堂提问是一种多向的课堂交流活动,它不仅能够促使教师达成教学目标,还能增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使其进行深度的认知加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实验方案及数据收集
第四节 实验前测数据分析
第三章 QUILT 模式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教学实践
第一节 QUILT 模式实施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QUILT模式的实施程序及框架
第三节 教学案例及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第一节 实验前后学生提问情况比较分析
本章首先在基于 QUILT 模式应用于英语课堂的实践基础上提出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优化对策,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高中英语课堂。最后,对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加以分析。
第一节 QUILT 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显示,QUILT 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提问能力,而且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虽然该模式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无论是教学实践、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还是学生访谈,其结果都显示将该模式运用于英语课堂,还存在以下问题: 在第四章实施 QUILT 模式的原则中提到,该模式要求要使得所有学生参与问题的回答以确保参与的平等性,但是基于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现状,高中大多为大班教学,平均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超过 60 人甚至更多,在这样的人数压力下,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全部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回答中来,学生的参与度难以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该模式的实际效果。 由于该模式的问题水平采用的是布鲁姆分类法,该方法的类型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对于刚刚接触该模式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分类水平较复杂,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对自己的问题类型做出判断。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可以发现,学生虽然能够提出多种认知维度的问题,但自身对这些问题的维度划分却难以判断,这使得学生有意识的监控自己的提问深度存在一定困难,从而也影响到元认知的发展和控制。 访谈结果显示,在实施 QUILT 模式后,教师和学生均对这一模式的效果持认同态度,但同时也指出这一模式的不足。例如,该模式建议提问后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等待时间,促进学生思考和分析,还可以增加教学活动,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等,这就导致教学的进度无法得到保障、学生的学习进度受到影响,与其他班级相比,实施 QUILT 模式的班级在教学进度上会落后,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二节 QUILT 模式应用于英语课堂的优化对策
基于以上问题,为了更好地实施 QUILT 教学模式,让其优势得以最大化的显现,笔者尝试提出以下优化对策:除了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动也必不可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小组讨论环节,可以提供给每个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确保学生都能参与回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随时融入不同的小组活动中,不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帮助和支持,而且还可以及时得到反馈,了解学生动态,同时,还可以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平等回答问题的机会,最大化地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针对学生问题分类困难的问题,教师是作为教练和辅助者的角色,在一开始,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问,要有意识的向学生展示自己的问题思维,给学生以提示,并指导学生练习。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要及时地反馈和评价,强化学生的提问行为。学生并不会天然的掌握如何提问,但所有的学生都能被教会怎样形成问题,这需要教师的必要辅助和干预。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特点和考试制度使得 QUILT 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阻碍,其对与教学进度的影响虽不容忽视,但该模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得到证实,因此,笔者认为在使用 QUILT 模式时也要充分考量教学进度安排,可将该模式与传统模式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恰当时机发挥其优势。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虽然在实践的基础上使得 QUILT 模式的有效性得以验证,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可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经验参考。 本研究以提升学生的英语课堂提问能力为目标,将 QUILT 模式应用于英语课堂,经过半年的实践,在学生提问能力的提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一模式指导下,学生提问意识明显增强,提问技能得到改善,口语表达能力逐渐提高,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也有所提升。但本研究也有值得反思和进一步研究的地方,首先,由于实践和条件的限制,笔者只选取了所在实习班级的一个班进行了实证研究,代表性难以保证;其次,本研究的课型主要是阅读课,研究所涵盖的知识面有待扩展并作进一步研究。随着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提高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要求,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学生提问相关研究会越来越收到关注。笔者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会继续对 QUILT 模式进行探索,扩大研究对象,更好的将其融入实际英语课堂,并结合不同的课型特点,将该模式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基于QUILT模型的高中生英语课堂提问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英语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