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就业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引发了旅游管理人才、旅游开发规划人才的严重匮乏,据相关资料统计, 截至 2010 年上海地区旅游专业人才缺口已达到 10 万人。 然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对旅游业的认可度却在不断走低,现已连续两年成为教育部公布的红牌本科专业。 一方面, 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企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 2015 年我国要形成就业与产业协调发展的机制,旅游就业规模从 2010 年的 6000 万人增加到 1 亿人左右;另一方面,面对如此巨大的行业需求,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有业不就”的现象却十分突出,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的人数一般只能占到 10%-20%。出于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育,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质量的目的,在南京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中做了实训实习对就业质量影响的调研。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此次“实习实训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影响”的问卷调查主要选取南京某高校 2011-2014 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为调研对象,采用网络问卷与个别发送的自填式问卷相结合的调研方式,发出 178 份的网络问卷及 34 份个别发放问卷,共 212 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 206 份。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调研对象绝大多数在民营企业工作,占毕业生总就业人数的 70%,数据显示,这些民营企业以中小型居多。 此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与专业匹配度较低。 2013、2014 届参与校外实习实训的调研样本,就业方向与专业匹配度仅有 7%。 这些调研数据向我们表明,该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亟待改善。
(一)实习实训对就业方向产生了一定影响
经调研,调研对象中,47.5%的学生在经历了实习实训后,并不愿意选择本专业就业,而选择其他就业方向;另有 31.2%的学生则认为自己的就业方向与实习实训无关;而只有 16.4%的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坚定了自己在本专业的就业方向。 显而易见,有将近半数的学生在经过实习实训之后不愿意选择本专业就业,这一点与我们掌握的在实习实训前大部分的学生愿意选择本专业就业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就业方向和专业匹配度
调 研 样 本 中 , 就 业 方 向 与 专 业 匹 配 的 仅 占14.8%,不匹配的情况甚至超过七成。 实习实训的目的主要是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实践,在熟悉专业实务操作后本该有更多学生倾向于选择在本专业就业,然而,实际情况却在意料之外。
(三) 校内外实习实训对毕业生就业方向的选择产生了不同影响
数据显示, 参与校内实习实训的 2011、2012 届毕业生就业方向与专业匹配度为 22%, 而 2013、2014 届参与校外实习的毕业生就业与自己专业相关工作的百分比仅有 7%。后者对以后可能会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有了更详尽了解时, 会担心自身的业务素质不能胜任岗位要求, 出现对薪资待遇、 发展空间不满意等状况,最终倾向于选择与自己专业并不相关的方向就业。总之,依据调研结果,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实训对就业质量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学生、高校和企业三方成为影响实习实训效果的主要因素,主要涉及学生的态度与心理适应、高校实习实训工作机制及企业对实习生的管理等。
(一)实习实训的主体 ——— 学生
经调研,被调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有 32.8%的毕业生认为本专业很难找到匹配度高的工作。 此外,就业后的稳定程度来看,有 65.6%的毕业生认为工作稳定度不高,跳槽率很高。 实习实训后,学生对本专业认同感降低,学生对就业前景缺乏信心。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 社会普遍认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在酒店做服务生、前台以及饱受争议与歧视的导游工作等。 另一方面,实习实训单位的选择情况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在酒店或旅行社进行实习实训。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在酒店实习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前台、客房和餐饮部门,工作枯燥,劳动强度大。刚接触到酒店行业的学生难以适应高强度的工作。 同时,他们在实习过程中会面临来自酒店其他工作人员的轻视。 另外,他们的同事往往是学历不高的人群,所以还会承受来自内心的失衡感。 当他们离开环境舒适、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的校园,走进压力较大、人际关系相对复杂的酒店时,会出现懒散、不上进的精神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对工作的懈怠和不认同。调研中, 我们发现某些岗位对英语口语有比较高的要求, 然而参与实习实训的学生中英语口语水平突出的较少,这与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不了解、对英语口语水平的不重视有关。 英语口语水平不高,也使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印象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管理知识无法得到很好的实践和锻炼。 由于实习时间短, 实习单位往往很难做到给学生提供轮岗学习的机会。 此外,由于学生缺乏管理经验,无法在管理岗位进行磨炼,只能参与基层服务岗位的实习。
(二)实习实训的安排者 ——— 高校
我们在分析 “实习实训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人群”调研数据时发现,来自学校的督导和专业老师的指导所占比例低于 25%。 高校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比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的具体要求。被调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的时间主要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的 5 月至 10 月, 而这个时间正是许多学生在面临升学考研、预就业的关键时间。 从教学安排与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的角度, 不无道理,但忽视了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三)实习实训的接收者 ——— 企业
企业毕竟是以获得利润作为经营目的,当它觉得不能够从实习生中获得足够的利益,那么积极性就会降低。 反映在管理中便是对实习生的成长不重视、对实习生不够负责、对实习生管理松散等。 这与几个月或者半年较短的实习时间有关系,实习生在这个短暂的工作中,不会给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因此,企业便不会花较长的时间与精力让实习生轮岗以及进行有效的专业培训等。 实际上,不少企业对实习实训是比较排斥的。
三、对策与建议
高校应重视实习实训,优化课程设计,拓展实践渠道。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高校应同时注重不断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与专业实践的技能,避免将实习实训集中于某一个学期或学年。 除此之外,高校应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实践机会,使其在踏入社会前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 最后,高校应完善实习实训管理机制,成立督导小组,确保相关环节不只是走走过场,而是能真正从实习实训中有所收获。学生要想最大限度实现实习价值,就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历适应期、稳定期和疲劳期三个阶段,存在一定的心里落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学生应结合自身情况,把握规律,减少消极因素,增强适应能力,提高自己的实习效果。 因此,学生应转变自身的观念,从零开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锻炼自己的才能,磨炼自己的意志,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企业应转变观念,积极完善用人机制。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普遍不愿接受实习生,这种现象对学生的教学安排与实践经验的积累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企业应在不影响正常经营的情况下, 为大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更多元的岗位资源。 此外,企业应基于对实习实训学生的信任, 为表现优秀的学生提供直接签约的机会, 从职场角度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树立信心。 最后,企业应平等对待实习生与普通员工。
参考文献:
[1]侯国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反思与创新[J].旅游学刊,2004,S1:143-146.
[2]李乐京.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贵州 G 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2):73-75.
夏夏,屠蕴文,高爽,方晓彤
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培训对高校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旅游市场营销论文栏目。